第 46章 三帝会战
1805年12月2日,正是拿破仑一世加冕周年纪念日,也就是在这一天,奥斯塔利兹会战法军
取得了胜利。著名军事家约米尼评论说:“近世之大野战始自1805年”。由此不难看出此役
在欧战史
上的地位了。
伟人登基 海战失利
1795年10月27日,法国成立了督政府。但此时共和国的军事形
势是不利的,各国的军队在虎视眈眈,企图一举摧毁法国军队。
在督政府执政期间,1796年成功地指挥了皮埃蒙特战役的波拿巴获得政府的赞赏和人民的拥
戴。
通过雾月政变,拿破仑?波拿巴执掌了法国的权力,成为这个国家的独裁者。
拿破仑逐渐将自己的地位巩固下来了。法国军队在他的指挥下,打败了包括奥地利、俄国、
葡萄牙、奥斯曼帝国及英国的军队,逼迫这些国家与之签订了和约,从而实现了“普遍的和
平”。
到了1805年4月11日,英俄
又正式签订《英俄同盟条约》。此后不久,奥国便加入了“英俄同盟”。这样,第三次反法
同盟成立了,欧洲又将陷入一场战火的洗礼中。
第三次反法同盟成立后,双方进行的第一次战役发生在西班牙南端的一个海角。参战国是英
国和法国。这次海战英舰击沉法舰19艘,俘4艘,法军遭到失败。此役后英国掌握了制海权
,拿破仑从此致力于陆地上与各国的角逐。
叱咤风云 所向披靡
法兰西海上的主要对手是大不列颠,在陆地上则遇到的是老对手奥俄联军。
奥军指挥麦克
是一位志大才疏的将领。麦克对拿破仑作了错误的估计,贸然与费迪南亲率大军58 000人,
西进至伊勒河畔。
俄国方面是由库图佐夫将军与布克斯豪登将军率领。
俄奥的作战意图是双方会合兵力,
在德意志战场上与波拿巴决一雌雄。
拿破仑这次打算采用各个击破的办法,在俄奥会合之前,
全力打击奥军,然后再一举击败俄军。
法军主力于9月25日至28日渡过莱茵河后,进至内凯河一线,再向多瑙河推进,拿破仑的意
图是实行迂回,在
乌尔摩以东的多瑙河畔,突破奥军普哥斯登、诺伊堡和多瑙乌兹一线,切断奥军同本国及俄
军联系,并先行击破突进之奥军。
法军于10月初切断了奥军的退路,麦克察觉到形势不妙,遂令各部向乌尔摩移动,但似乎为
时已晚了。
10月16日,法军开始炮击乌尔摩市区,马克于次日率部3万向波拿巴乞降。13日从海得亨突
围的奥军约8000人,由于受法军追歼,也被迫投降。
乌尔摩在战史上被人们称为“乌尔摩之围”。拿破仑以闪电般的行动,分割俄、奥军联系,
迂回包围奥军,一举围歼乌尔摩之敌,创造各个击破的有利条件,为奥斯塔利兹之战奠定了
胜利的基石。
拿破仑在乌尔摩击溃奥军后,于11月13日占领维也纳,然后推进到摩拉维亚,迎击与战败的
奥军会合的俄军。
11月17日,库图佐夫的第一军团与从维也纳北撤的奥军会合于普尔里兹,双方兵力计有45 0
00余人。之后,姗姗来迟的第二军团也在11月22日与第一军团于沃尔谋次顺利会合,战线因
此而趋于稳定。
11月18日,俄皇亚历山大一世亲临沃尔谋次。
同时,奥皇弗兰茨也到达了军中。
鉴于俄、奥已联合作战,拿破仑不得不延长战线,一时兵力分散,
现在拿破仑手中的兵力只有缪拉、苏尔特和兰诺三位元帅的部队,在数
量上法军处于劣势。各地法军如向主力靠拢,在一天内可集结5万余人;三天内可达到75 00
0人;四天内可集结85 000人。
拿破仑根据对敌我形势的分析决定采取三条措施:一、急令伯那多特、达乌元帅火
速回师支援;二、推迟接风普国特使,以暧昧态度使犹疑中的普鲁士举棋不定;三、派遣
萨瓦里将军前往沃尔谋次谒见俄皇,要求停战一天。
于11月25日,萨瓦里将军前往联军驻地与亚历山大谈判。
11月28日双方军队在雅沼城附
近首次交锋,奥俄军小胜法军,法军仅损失了几个骑兵连。这一胜利使俄奥充满了必胜的信
念。
12月1日深夜,俄奥召开了军事会议,决定分兵五路前进,占领奥斯塔利兹西南方狄尔尼兹
至北方斯尼兹一线。
计划规定联军主力开往法军集结的原野,包围其右翼,将之围困于布尔诺城内,并
切断法军去往维也纳的退路。
法军也将重兵设于普拉钦高地,另外,以一个师的兵力防守狄尔尼兹和索科尔尼兹地区。法
国的援兵第三军团已进至莱格伦附近,逼进奥斯塔利兹。
拿破仑抓住联军正面和左翼兵力较厚的特点,将少数兵力右翼防御,牵制俄军;主力则部署
中央和左翼,成梯次配置。拿破仑拟暂放弃普拉钦高地,分散俄军兵力,然后乘隙出击。
12月2日拂晓,亚历山大如参加检阅一般,前往普拉钦高地,去视察将撤出阵地去包围法国
人的部队。
法军诱使俄军分散兵力后,凭借有利地形以少数兵力抗击和牵制了联军4万余人;而在中央
及左侧,则以近6万对4万,形成主要方向上的优势,以利于中间突破。
早晨7时30分,浓雾散开,整个奥斯塔利兹平原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之中。
拿破仑令苏尔特军团乘隙攻夺这一战略要地,8时,由般
维兹以北地区猛烈攻击前进。库图佐夫试图增兵普拉钦,然而俄军四次进攻均未奏效。中午
苏尔特军团夺取了普拉钦高地。实际上胜负已定。拿破仑命令在高地上布置炮火,将俄军置
于火炮攻击之下。
法军的炮火从高地上密集地射向联军,打乱了他们的阵线。法军压向敌军,顺势攻击其左翼
和背后,并切断了俄军主力与侧后的联系,使之腹背受敌。才过1小时,联军便溃不成军,
俄国士兵被打得节节败退。
在苏尔特军团攻取普拉钦高地时,法军右翼被联军有所突破,联军渡过了哥尔德巴哈河。但
是9时许,达乌第三军团赶来支援,予以有力阻击,终于转危为安。
薄暮时分,亚历山大离开了炮火隆隆、火光闪闪的战场,策马退向行辕,他身后只有一两名
侍从。筋疲力竭的沙皇几乎连坐骑都难以驾驭了。此时,俄奥联军已全线溃退。法军获得全
胜。
停战相约 法国全胜
奥斯塔利兹之战,由于法、俄、奥三国皇帝均在军中指挥督战,故人亦称之为“三帝会战”
。战后第2天,战败而逃的弗兰茨皇帝与拿破仑会晤。12月26日,双方签订了《布列斯堡和
约》,根据协议,俄国部队立即撤出奥国领土;奥国将其在德意志施瓦本境内分散的小块土
地,让与法在德之盟友符腾堡与巴登;奥赔偿军费4000万法郎等。
1805年12月9日,亚历山大与法议和:普鲁士同法国结盟;将莱茵河左岸克累弗和威塞尔两
地及瑞士的纽沙特尔让与法国;普对英封锁海岸以换取汉诺威等。
亚历山大眼见自己由于战败而在国内外声望下降,不免懊丧。但他克制隐忍,不形于色。他
认为法国皇帝现在已经成功地控制了半个欧洲,他不可能长期抵御扩大霸权的诱惑。于是亚
历山大通过涉外使节的频繁交涉,不断结盟。他始终没有忘记若要避免战争,最佳办法是积
极备战,他确实怀有美好的和平愿望,但同时也在摩拳擦掌,积极准备再与法兰西一争高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