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健康是吃出来的
2214700000008

第8章 夏季食补(1)

夏季对人体的影响及食补特点

夏季是酷暑难当的季节,给人的感觉永远是火辣辣耀眼的阳光和让人汗流浃背的灼热。

夏季炎热,易使人体腠理开泄、津液外泄,出汗量远远大于其他季节。根据中医的“血汗同源”之说,血为心所主,故“汗为心之液”,夏季多汗易使心气涣散不收。因此,夏季食补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以及时补充人体损耗的津液,避免阴精耗伤。

暑、湿二气为夏季主令,且常夹有火热之气,在夏季正常的气候变化下,它们并不伤人致病,只有当气候急骤变化时,才会成为致病因素。

暑为阳邪,性炎热、外散,易伤津耗气,故暑热伤人较速,发病初期多为暑犯肺卫和暑入阳明胃经。因夏令雨湿较多,或天暑下逼、地湿上蒸,湿热易于相伴为病,故此暑又常有挟湿之症;又因炎暑亢盛,贪凉冷饮,或乘凉太过,暑热易为湿所逼,故有暑兼寒湿者。

湿为长夏之气,以其正当夏秋之交,阳热下降,氤氲熏蒸,水气上腾,潮湿充斥,故夏季为一年之中湿气最盛的季节;湿为阴邪,湿性重浊、粘腻、停滞,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人在炎热的环境中工作时,体温调节、水盐代谢以及循环、消化、神经、内分泌和泌尿系统都发生了显着的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导致人体代谢增强,营养素消耗增加;另外,因天热大量的出汗,常导致许多营养素从汗液流失;再者,夏天人们的食欲减退、消化吸收不良,又限制了营养素的正常摄取。所有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机体营养素代谢紊乱,甚至引起相应的营养缺乏症和其他疾病,故注重夏天食补是十分必要的。

夏季食补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注意补充营养素。

首先,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在高温条件下,人体组织蛋白分解增加,尿中肌酐和氮的排出量增多,从而易引起负氮平衡,因此,蛋白质的摄取量应在平常的基础上增加10%-15%,每天的供给量须达到100克左右,并注意补充赖氨酸。鱼、肉、蛋、奶和豆类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其次,要补充维生素。在热环境下,维生素代谢增加,加上汗液排出水溶性维生素增多(尤其是维生素C),极易造成维生素缺乏。有人测定,每毫升汗液中维生素C可达10微克,如果排汗5毫升将损失50微克,因此夏天人体维生素的需要量比普通标准要高1倍以上。鲜蔬菜及夏熟水果,比如,西红柿、西瓜、甜瓜、杨梅、桃子、李子等,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粮谷类、豆类、动物肝脏、瘦肉、蛋类中则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所以,夏季人们可适当多吃这些食物。

再次,要补充水和无机盐。当身体大量出汗或体温过高时,不但会造成体内水分不足,而且还会流失大量的钠、钾等元素,缺钠又可加重缺水,所以要注意补充水分和无机盐。

第二,多吃能清热利湿的食物。

清热的食物宜在盛夏时吃,常用的清热食物有西瓜、苦瓜、桃子、草莓、西红柿、绿豆、黄瓜等,并巧用大蒜、姜、醋等调味品以增强食欲;冬瓜、南瓜、苦菜、姜、薏米等健脾利湿的食物应在长夏时吃。

第三,饮食宜省苦增辛。

夏季饮食调养,除了要着眼于清热消暑外,还应注意不要损伤了脾肺之气,《千金要方》里说:“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

此外,夏天一定要少吃热性的食物,如羊肉、狗肉等。现代医学认为,夏季炎热的刺激,使神经中枢处于紧张状态,分泌腺的活动水平也有所改变,从而使人体消化能力降低,胃口不开,不思饮食。因此,夏季最好吃些清淡少油、易消化的食物,如果吃含脂肪多的食物,则易使胃液分泌减少,胃排空减慢,食欲不振。

第四,饮食以温为宜。

夏季饮食一般以温为宜,食暖物是为了助阳气,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人们如何进食暖物呢?养生家们认为,在早、晚餐时喝点粥是大有好处的,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

第五,饮食忌贪生冷。

一般来说,夏季人们出汗很多,时时会感到口渴,所以喝点冷饮,能帮助体内散发热量,补充体内水分、盐类、维生素,起到生津止渴、清热解暑的作用。但中医养生家们认为,由于夏季人体阳气在外,阴气内伏,胃液分泌相对减少,消化功能低下,故切忌因贪凉而暴食冷饮。如果过量,易引起胃肠道疾病,出现腹痛、腹泻等。

此外,大汗之后不要过量饮用冷饮,因为冷饮饮用太多,不仅不能尽快地补充体内盐类、水分的丢失,反而会冲淡胃液,降低胃液的杀菌力,从而引起胃炎、肠炎、痢疾等疾病。

还须说明的是,喝饮料不能替代饮水,因为大部分饮料均含有一定的糖分,饮料中的糖分越高,渗透压也就越高,越不易为细胞所吸收,反而会带走细胞内水分,容易造成体内失水。此外,冷饮解渴常难以达到目的,却会导致频繁暴食,对消化道是一个很强的冷刺激,易引起消化道的异常蠕动和功能紊乱,从而导致腹痛、腹泻等。

可见,夏季食补只有防暑湿、火热,才能顺应这一季节的特点。

一、夏季食补推荐

(一)谷豆类食物

1.籼米

籼米性温、味甘,又名南米、机米。《本草纲目》曰:“籼米粥甘温,利小便,止烦渴,养肠胃。”故蒸或煮食皆养人。籼米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纤维素、钙、磷、铁等物质,有养胃和脾、温中止泄之功效,脾胃虚弱、虚烦口渴者及胃肠虚弱而时有泻泄,或时有小便不利者,宜经常食用。

2.大麦

大麦性温、味咸、无毒,异名倮麦、饭麦。大麦含淀粉酶、转化糖酶、卵磷脂、糊精、麦芽糖、葡萄糖和维生素B等,有补虚弱、实五脏、化谷消食的作用,经常食用,对食谷不化、腹部胀满、结积不舒、胸闷烦满、呕吐泻痢者均有疗效。

3.荞麦

荞麦性平寒、味甘、无毒,异名乌麦、莜麦、花荞、甜荞。荞麦有化滞磨积、实肠胃的作用,可用于湿热壅盛所致的小儿赤丹、红肿热疮等症,对白浊、淋症、带下等也有疗效。但荞麦不宜久食、脾胃虚寒者忌用;忌同猪肉、白矾同食。

4.高梁

高粱性温、味甘涩、无毒,原名蜀黍、芦稷、芦粟,有温中、健脾、固肠胃、渗湿止痢、宁心安神的功效。高粱煮粥滋养,脾虚有水湿者宜常食。

5.苡米

苡米性微寒、味甘淡、无毒,又名薏米、薏苡仁、薏苡米等。苡米含糖类、脂肪油、蛋白质、氨基酸以及薏苡酯、三萜化合物等物质。有除痹、利水渗湿、清热排脓、健脾止泻之功,主治风湿身痛、湿热脚气、湿热筋急拘挛、湿痹水肿、肺萎肺痈、咳吐脓血、喉痹痈肿、肠痈热淋等症,是优良的营养品。

6.绿豆

绿豆性寒、味甘、无毒,也叫青小豆。绿豆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消暑生津的功效,且有中和解毒的作用,适用于中暑烦渴、丹毒、热痢、小便不利、水肿腹胀、食物中毒、药草中毒、金石药毒、烦躁闷乱、渴而呕吐等症。但脾胃虚寒、大便溏泻、肾气不足、腰痛肢冷者不宜多食。

7.豇豆

豇豆性平、味甘咸、无毒,又称豆角、角豆、饭豆、裙带豆。豇豆含大量淀粉、脂肪、蛋白质,并含菸酸及维生素等,有理中益气、补肾、健脾、止消渴功效。豇豆荚煮食能健脾胃、消积滞,凡脾胃虚弱、食少脘胀、呕逆嗳气、泄泻消渴者,常食可补中健身;蒸豆食或煎水饮,有补肾固涩功效,凡肾虚不摄、梦遗滑精、小便频数、白带白浊者,可作为辅助食品。

(二)肉鱼蛋类食物

1.鸡肉

鸡肉性平、味甘,入脾、胃经,有养五脏、补精髓、健脾益气之功。老鸡宜炖烂食用,制成酱鸡、烧鸡亦好;雏鸡肉嫩,可以切片或丁炒食,食气虽香,但咀嚼费力,不易消化,老弱及病人一般不宜用。鸡中有骨肉色乌黑者,称乌骨鸡,食补功效更佳,常供制药。但外邪未净者勿用。

2.蛇肉

蛇肉味极苦,性寒凉,能解毒清火,是热性体质患热病的最佳治疗剂。可用于治疗风湿、麻木不仁,兼治骨节疼痛、脚软不能久立,又可解毒、消除眼部炎症。蛇皮对治疗皮肤疮疖之后的疤痕,功用极显着,特别是小儿生热疖之后,皮肤上留有疤痕,或者胬肉凸出者,将蛇皮贴在患处,历时约1昼夜,揭去蛇皮,肌肤即可恢复原状。

3.青鱼

青鱼又名黑鲩、青鲩、乌鲭等。青鱼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物质,其营养价值高于鲤鱼、鲫鱼、链鱼。青鱼具有补气养胃、化湿利水、祛风除烦的功效,可用于气虚乏力、脚气湿痹、头晕无力、烦闷、疟疾、水肿、血淋等症。另外,青鱼还富含核酸、锌、硒等微量元素,食之可滋养细胞、增强体质、延缓衰老。青鱼胆有剧毒,不可生吃。

4.带鱼

带鱼性平、味甘,入脾、胃经,有和中开胃、补五脏、泽肌肤之功。带鱼肉肥而质细,油多而气香,清蒸、油炸、焖炖,味皆鲜美。又可盐腌风干,久藏不坏。带鱼为发物,于麻疹、风疹及原因不明的皮肤瘙痒者不宜。

5.桂鱼

桂鱼又称鳜鱼、锦鳞鱼、鲜鱼、鳜豚等。桂鱼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其营养价值胜过鲈鱼、鲤鱼等。桂鱼为补气血、疗虚劳、营养保健的首要食品,肺结核病人多食,可补虚劳羸瘦、肠风下血,但寒湿病人忌食。

6.鸡蛋

鸡蛋含有人体必需的所有氨基酸,并含有一定量的糖、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E、叶酸、钙、铁、磷、镁、锌、铜、碘等营养成分。

鸡蛋所含的蛋白质与人体蛋白质组成相近,吸收率高,有养心安神、滋阴润燥之功。蛋清清肺利咽、清热解毒;蛋黄滋阴养血、润燥熄风、健脾和胃,可用于心烦不眠、燥咳声哑、血虚所致的乳汁减少或眩晕、夜盲、病后体虚、营养不良、胎动不安、下痢、小儿多食谷物糖类引起的腹泻、消化不良等症,是老人、儿童、孕产妇及病弱者的理想食物。

鸡蛋不可多吃,尤其是高血压、冠心病、脾胃虚弱患者。普通人以每天1-2颗为宜。

(三)瓜果类食物

1.西瓜

西瓜又称旱瓜、寒瓜,为葫芦科植物西瓜的成熟果实,产于世界各地,其西瓜翠衣、瓜瓤、瓜子、西瓜叶等均可入药。西瓜性味甘寒无毒,含有蛋白酶、葡萄糖、苹果酸、西瓜氨基酸、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具有消烦止渴、养心安神、利水消肿等作用。但脾胃虚寒、寒积冷痛及便溏、尿清患者应慎用。

2.甜瓜

甜瓜又称为香瓜、甘瓜等。甜瓜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维生素C等。甜瓜能清热解暑、生津止渴、除烦利尿,可用于暑热烦闷、食少口渴及热结膀胱、小便不利等病症。甜瓜中含有可以把不溶性的蛋白质转变为可溶性蛋白质的转化酶,对肾脏病人十分有益。

3.无花果

无花果又名文仙果、品仙果、奶浆果、蜜果,为桑科植物无花果的成熟果实。其果、叶均可入药,主产于中国。无花果性味甘寒,含有糖、葡萄糖、柠檬酸、淀粉酶、酯酶、蛋白酶等营养物质,有健脾止泻、益肺通乳的作用。外感未愈者,不宜多食。

4.桃

桃是我国最古老的水果之一,被视为水果中的上品,并有仙桃、寿果之美称。桃含有丰富的葡萄糖、果糖、蔗糖、木糖、粗纤维、蛋白质、脂肪、钙、磷、铁、钾、胡萝卜素以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苹果酸、柠檬酸等。

鲜桃果性味甘、酸、温,具有生津润肠、活血消积、止喘、降压、美容等功用,常用于配合治疗烦热口渴、肠燥便秘、妇女痛经闭经、虚劳咳喘、消化不良、高血压等病症;桃肉含铁量在水果中占首位,对缺铁性贫血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桃中钾的含量大于钠,可作为水肿患者服利尿药时的辅助食物,且有补钾作用;桃低热量、低脂肪,可预防肥胖症、糖尿病、心脏病;桃中所含的胡萝卜素,可预防多种癌症和心脏病;桃肉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和粗纤维,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强胃肠蠕动,加强排便功能,起到预防结肠癌、直肠癌的作用。

5.香蕉

香蕉为芭蕉科植物香蕉的果实,主产于东南亚及中国台湾和南方地区。其性味甘寒,具有清热生津、润肺滑肠的作用。香蕉富含果糖、葡萄糖、钙、磷、铁、淀粉、蛋白质、脂肪、糖分及维生素A、B、C、E等。但肾炎、哮喘病及胃肠病患者慎食。

6.荔枝

香蕉又称丹荔、离枝。荔枝营养丰富,果肉中葡萄糖含量高达66%,并含有果糖、蔗糖、苹果酸、多种维生素及游离氨基酸等成分。荔枝富含铁元素及维生素C,铁元素能提高血红蛋白的含量,使人面色红润,而维生素C能使皮肤细腻富有弹性。食鲜荔枝能生津止渴、和胃平逆;干荔枝水煎或煮粥食用有补肝肾、健脾胃、益气血的攻效,是病后体虚、年老体弱及贫血、心悸、失眠等患者的滋补果品。但荔枝不可多食,多食发热;老年人多食荔枝会加重便秘。

7.杏

杏,又名杏子、杏实。杏中蛋白质、钙、磷、铁等的含量,在水果中名列前茅。杏还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维生素C等,其中胡萝卜素含量在水果中仅次于芒果,被人们称为“抗癌之果”。杏有生津止渴、润肺定喘的功效,可用于暑热伤津、口渴咽干、肺燥喘咳等。鲜食杏肉可促进胃肠蠕动、开胃生津,但不宜一次吃得太多。

8.李子

李子又名李实、嘉应子。李子富含碳水化合物及多种氨基酸、钙、磷、铁、维生素C、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可促进消化酶及胃酸的分泌,增加胃肠蠕动,是慢性肝病患者的营养保健佳品。李子有生津止渴、清肝涤热、活血利水之功效,可用于内伤痨热、肝病腹水等病症。但李子含有氢氰酸,多食会引起中毒,脾胃虚弱者尤应少吃。

9.草莓

草莓又称洋莓、红莓、地杨莓,原产欧洲,传播于各地,产量较丰,有“水果皇后”的美称。草莓性味甘酸而凉、无毒,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果胶,具有清暑解热、润肺化痰、消食助气等功效。草莓含糖量高,极易污染腐败,食用时应仔细检查,以防中毒。

(四)蔬菜类食物

1.番茄

番茄性平、味酸甘、无毒,亦称西红柿。番茄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菸酸、胡萝卜素及维生素(B1、B2、C、P),具有止渴生津、健胃消食、凉血平肝、清热解毒等功效,适用于高血压、牙龈出血、胃热口苦、发热烦渴、中暑等症。

番茄中的柠檬酸、苹果酸和糖类能促进消化,有利尿作用,对肾炎患者有益;番茄素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也具有助消化的功能;维生素P可保护皮肤健康、维护胃液的正常分泌、促进红血球的形成;维生素C对牙龈炎、牙周病、鼻衄和出血性疾病有扶正固本的作用,且可增加人体抗癌能力;胡萝卜素可保护皮肤弹性,促进骨骼钙化,防治小儿佝偻病、夜盲症和眼干燥症;维生素B1有利于大脑发育、减慢脑细胞疲劳。故老人、孕妇、乳母、儿童及高血压、心脏病、肝炎患者食之大有裨益。番茄不宜在空腹时吃。

2.茄子

茄子性寒、味甘、无毒,又名落苏。茄子含维生素(A、B、C、P)、脂肪、蛋白质、糖类及矿物质,特别是维生素P的含量,高达每公斤7200毫克以上,这种物质能增强人体细胞间的粘着力、增强毛细血管的弹性、降低毛细血管的脆性及渗透性、防止微血管破裂出血,使血小板保持正常的功能,并有预防坏血病及促进伤口愈合的功效。所以经常吃茄子,对防治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咯血、紫斑症及坏血病有一定作用。

3.黄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