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2节 将实力隐藏到底
故事回放:
西汉名将李广有一次与匈奴骑兵遭遇,见匈奴有数以千计的骑兵。而匈奴发现李广后,以为是引他们出击的诱饵,都感到很恐惧,纷纷撤回山上摆开阵势。李广带领的百多名骑兵见到这种形势都很害怕,想要纵马逃走。李广说:“我们距离大部队还有几十里地,如果现在这样逃跑的话,匈奴很容易追上来把我们全部射杀。现在我们停留不动,匈奴一定会以为我们是我方军队派来引诱他们的,所以一定不敢来攻击我们。”于是李广命令部队前进,一直来到距离匈奴的营帐不足二里的地方才停下来。接着又命令部下全都下马,并把马鞍解下。手下的骑士说:“匈奴人数众多,距离我们又如此近,如果有什么紧急情况该怎么办呢?”李广说:“匈奴们以为我们会逃走,如今我们解下马鞍向他们表示我们没有逃走之意,以此来使他们坚信我们是大部队派出的诱饵。”这样一来,匈奴的军队果然不敢向他们进攻。后来,匈奴军中有个骑白马的将领出来巡视监护他的军队,李广飞身上马,率领手下十几个人冲上前去射死了此人。等到半夜,匈奴兵又疑心汉军军队埋伏在附近,会趁着夜色偷袭他们,便悄然退兵离去了。
李广正是凭借自己过人的胆识,才得以在敌众我寡的不利局面之下,揣摩清楚了对方的心理。这样不仅保全了自己的性命,还吓退了数十倍于己方力量的匈奴军队。
相比之下,宋太祖“以愚困智”的高招与“弱示之强”的谋略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南唐广陵人徐铉、徐错兄弟和钟陵人徐熙,号称“三徐”,在江南名声卓著。三人都以学识渊博、见多识广、通达古今闻名于北宋朝廷,其中又以徐铉的声望最高。有一次恰好江南派徐铉来纳贡,照例要由朝廷派官员去做押伴使。满朝文武都因为自己的辩才不如徐铉而生怕中选。宰相赵普也不知究竟选谁为好,就去向宋太祖请示。太祖说:“你暂且退下,朕亲自来选择。” 过了一会儿,宦官命令殿前司听旨,要他写出十个不识字的殿中侍者的名字送来,殿前司写好后,宦官将名单送给太祖,太祖御笔一挥,随便点了其中一个人的名字,并说:“这个人就可以。”这使在朝的官员都大吃一惊。赵普也不敢再去请示,就催促那人赶快动身。一上船,徐铉就滔滔不绝,词锋如云,周围的人都为他的能言善辩而惊讶。那位侍者当然无言以对,只一个劲点头称是。一连几天,那人却不与徐铉论辩,徐铉说得口干舌燥,疲惫不堪,再也不吭声了。
其实宋太祖也是用的不战而使敌人屈服这个兵家之上策,宋太祖派遣殿中侍者,是以愚困智。以智者去对付愚者,愚者无法理解;以智者与智者较量,谁也不会服谁。
曾有一位记者去拜访一位政治家,目的是获得有关他的一些丑闻资料。然而,还来不及寒暄,这位政治家就对想质问的记者制止说:“时间还长得很,我们可以慢慢谈。”记者对政治家这种从容不迫的态度大感意外。
不多时,仆人将咖啡端上桌来,这位政治家端起咖啡喝了一口,立即大嚷道:“哦!好烫!”咖啡杯随之滚落在地。等仆人收拾好后,政治家又把香烟倒着插入嘴中,从过滤嘴处点火。这时记者赶忙提醒:“先生,你将香烟拿倒了。”政治家听到这话之后,慌忙将香烟拿正,不料却将烟灰缸碰翻在地。
平时趾高气扬的政治家出了一连串洋相,使记者大感意外,不知不觉中,原来的那种挑战情绪消失了,甚至对对方怀有一种亲近感。这整个的过程,其实是政治家一手安排的。当人们发现杰出的权威人物也有许多弱点时,过去对他抱有的恐惧感就会消失,而且由于受同情心的驱使,还会对对方产生某种程度的亲密感。
聆听老经验:
会做事的人善于示弱求怜,厚黑做人更要懂得以弱示强,隐藏实力,因为并不是实力不强,只是强而示之弱罢了。如果能把实力隐藏彻底,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打仗,如果敌人知道你有10万人,也许会派出10万人来对付你,但如果你能示之以弱,造成自己只有5万人的假象,或者虽然有10万人,但是战斗力极差,对方很可能会减少兵力,这样你就在无形中使敌我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使自己变强,对方变弱,相对容易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