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16节 要像了解自己的手掌一样了解对手
故事回放:
西汉宣帝时,赵广汉为京兆尹,当首都长安的父母官。赵广汉刚上任时,趋炎附势之辈争相拜访他,赵广汉却一个也不见。他命人传话说:“我职责重大,若与你们私下交结来往,他日恐有流言传出,于你于我都不利。我办事向来不徇私情,在我这谁也得不到半点好处和关照,你们又何苦呢?”
赵广汉拒绝献媚拉拢,却与下属、百姓打成一片,毫无官架子。在与他人的交谈过程中,赵广汉渐渐总结出了探知实情的方法——“钩距法”。这种方法讲究调查,注重对比推算,结果往往十分准确。赵广汉曾对人说:“我想知道马的价格,用‘钩距法’行事,我先问狗的价格,再问羊价、牛价,最后才问马价。这样层层验证,一番比较计算后,我就知道马价是高是低了,一般不会有什么大的差错。”
赵广汉的好友对他的“钩距法”不感兴趣,一次对他说:“我们在朝为官,自然不屑和商贩讨价还价,你钻研这种学问,又有什么用处呢?”
赵广汉推心置腹地说:“做官的人若不熟悉民情,洞察一切,又何能造福一方、保一方平安呢?‘钩距法’不仅可以用来了解市场行情,用于政务,它也可以让我知己知彼,对症下药。如果我偏听偏信,真不知要有多少错案发生,而真正的害群之马就要逃脱惩罚了。”
赵广汉上任时,长安的治安形势一度混乱,百姓受害的事时有发生,官匪勾结十分猖獗。面对严峻的状况,赵广汉召集心腹属下说:“我上任伊始,并不熟悉此中内情,想打击犯罪,也不知从何下手。何况情况不明,乱下重手只会引起混乱,我想让你们暗中侦察,把盗贼的踪迹摸清。”
心腹属下面有难色,他们说:“盗贼行踪诡秘,出入不定,在此用力难出成效。从前官员都是有事打压,无事清闲,大人何必自讨苦吃呢?”
赵广汉脸上肃穆,他郑重道:“盗贼不绝,根源乃在我们不晓其根底,从前官员不尽职所致。我志在剿除盗贼,自然不能和从前官员一样无为了,这是我的命令,违者必惩!”
赵广汉命人暗中详查,表面上却故作轻松,没有更深的戒备,盗贼们以为赵广汉碌碌无为,于是放下心来,放胆胡为。一时之间,盗贼蜂拥而出,长安形势更坏。
朝中大臣上疏指责赵广汉失职:“京城盗贼横行,京兆尹赵广汉却放纵不管,不知他是何居心。赵广汉定与盗贼勾结,望陛下彻底肃查。”
汉宣帝也怒气冲冲地质问赵广汉说:“朕深居宫中,都听说了宫外盗贼横行之事,你有何交代吗?”
赵广汉叩头不止,连声说:“陛下不要担心,请让臣把话说完。” 他从容地说:“京城重地,盗贼必须彻底剿灭,这是臣决心要做到的事。无奈贼情不明,轻举妄动便会打草惊蛇,这也是臣最担心的。臣故意装作不闻不问,只是想让盗贼悉数暴露,以便臣的属下全然摸清盗贼的状况,查清他们肇事的根源,以及那些和他们勾结的差吏收取了多少贿赂。只有将这些情况都搞得明明白白,才能一网打尽他们,让他们无法抵赖。陛下放心,臣已广布人手,侦知此事,用不了多长时间,便是盗贼的末日了。”
汉宣帝听罢,不再责怪赵广汉:“朕暂且相信你一次,你还是好好把握时机吧。”
不久,已经全然掌握贼情的赵广汉四面出击,每击必中,长安盗贼被肃之一空了。
聆听老经验:
知己知彼,摸清底细,该出手时再出手。若是知己不知彼,那有可能不能把事情做成功。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而要想探知对方的底细就需要耐心细致的调查,不花费一段时间是不行的,没有捷径可走。只要对对方了如指掌了,这时他们是脆弱的,在要害处一击也就只有束手就擒的份了。知己知彼,主动权永远把握在自己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