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解读微软致中国学生的一封信
224300000018

第18章 4生命源于创新

第三章4生命源于创新

“生命源于创新”这个认识基点,一方面申明了创新原本就该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基本姿态;另一方面是在宣布,凡是来到这个世界的生命都是“创造”的“产品”,都拥有持续创新的基本素质。作为个人,关键在于是否意识到了自身的这一“本质特性”,是否注意到了开发这一生命特质的巨大潜力和无穷能量,是否善于把它化做一种生活姿态,成为自自然然地不断更新自我;从而丰富周围世界的日常活动。

培育创新精神作为中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正是强调要从少数英才那里推向全体国民的。这种对全民的创新精神的大力提倡,其意义和作用非同小可:它预示着一个民族创新的繁荣局面即将到来,也预示着中华民族终将乘上由创新精神打造的金帆船,欢快地驶向领先世人的春天。

当今世界,创新精神、创新产品乃至创新情趣、创新艺术,几乎已渗透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这使得它从以往所理解的特指技术性操作的层面,向贯穿整个生存状态、生活姿态的精神层面转化,成为营造生命肖像的一种魅力巨大的传神笔墨。所谓创新智慧的广义内涵,指的也正是这个。

对创新精神的期待,指向全体大众,也就是把创新姿态赋予了大众生活。这里涵括了两个基点完全不同却又奇妙关联的概念:一是只要超越自身以往的生活姿态就是“创新”,这是每一个人都有望做到(除了缺乏自我判断能力的白痴之类)的;二是不断超越自身的生活姿态,正是取得独特创新成就的根基。二者的综合,说明创新追求在生命价值观方面的整体感的追寻,正是人的生存姿态表现得特别出类拔萃的重要标志。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20世纪,有两个国家就是依靠开发国民的创新能力而实现了本国经济的腾飞,这两个国家就是美国和日本。

美国在20世纪初还算不上世界强国,但在短短的40年间就超过英国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并一直保持着世界超一流强国的地位,至今不衰。其经济腾飞主要得益于以下两方面:

一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军火生意和战后从战败国吸收来的一大批世界杰出的科学家、学者;二是对国民创新能力的开发。

1936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首创了世界上第一个“创新工程训练班”,该班的巨大成功引起了全美各界的普遍关注和许多大中型企业的纷纷效仿。一时间“智力激励法”、“特性列举法”、“形态分析法”等创新技法,如雨后春笋般在全美大地冒出来。旨在开发人的创新能力的“创新工程学”也在美国应运而生,并掀起了创新能力开发的热潮。十几个“创新学研究中心”,几十个“创新能力咨询公司”相继建立起来,几乎所有的大学、大公司和军政部门都开设了创新训练课程,创办创新能力开发训练班,建立创新学研究和创新能力开发的专职机构,召开全国性和世界性的创新能力开发学术会议。国民创新能力的开发,有力地促进了新科学、新技术、新产业在美国的兴起。通过半个多世纪的积淀,如今,美国集中了世界上数量最多、最优秀的创新人才(从每年的诺贝尔奖即可略见一斑),形成了实力雄厚、优势明显的创新产业,并将这些创新成果很好地运用到经济社会发展中,使美国保持了大量的前沿科技研究的领先地位,执世界科技经济发展之牛耳。

日本也成功地进行了创新学的研究和全民创新能力的开发。

日本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开始引进西方创新学(包括成功学)成果。战后,随着创新学的引入,日本涌现出一批卓有成就的创新学家,发明了一批适合本民族特点的创新技法,形成了自己的教材和创新理论体系。日本政府对创新能力的研究开发极为重视,拨专款成立了发明学会,创办了几十所星期日发明学校,制定了创新能力开发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规划,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创新教育,培养了大批创新人才。创新能力的开发教育使日本在新的世界技术革命的进程中,获得了“后发优势”——通过技术引进,几乎掌握了世界过去半个世纪中发明和应用的全部先进工业技术,经过综合创新,形成了世界一流的技术,并以先进技术和高质量产品争夺国际市场,仅用了短短30年的时间,就从战败的废墟上站立起来,一跃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在把许多发达国家甩在身后的同时,又在技术开发研究方面与美国展开了竞争,甚至在一些方面已超过美国。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在谈到日本“起飞”的秘诀时说:

“日本土地狭小,资源短缺,靠什么在世界上立足呢?主要是靠开发国民的创新能力”,“日本在经济大国的背后,是一支拥有600万创新能力的大军。”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证明,创新能力是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没有创新能力的人,不可能开拓进取;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难以实现繁荣和持续发展;没有创新的时代,必将黯淡而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