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解读微软致中国学生的一封信
224300000034

第34章 2学习如同呼吸

第六章2学习如同呼吸

微软对好员工的十个标准当中有这样一条:在对于周围事物具有高度洞察力的同时,必须掌握某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特别是一些大公司,他们要求员工迅速掌握专业技能。没有人能保证目前拥有的技能能适用于将来的工作,所以好学精神是非常关键的。

学习如同呼吸一样,是一种终身活动,它意味着生命的存在。从降生到归根,儿童、青少年、中年、老年期的整个生命阶段,都蕴藏着不同的学习契机;每个人都担任着不同的角色,如单身、已婚、为人父母、为人祖父母、为员工、为老板,等等。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都担负着终身学习的任务。

学习是一生一世的事情,早在远古时代,这一思想就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孔子就萌发并实践了“学而时习之”的信条。一千四百年前,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也认为:“人应当自摇篮学习到墓穴。”可见终身学习自古就是先哲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1978年,美国联邦政府公布的终身学习计划指出:“终身学习是个体在一生中持续发展其知识、技巧和态度的过程。”

美国成人终身学习需求研究顾问小组指出:“终身学习是指个人在一生中,为增进知识、发展技能、改正态度所进行的有目的、有意义的活动”。同时,他们认为,学习可以发生在学校,也可以发生在家庭或工作场所;教师可以是专业的教育者,也可以是其他有知识的人,如熟练的工匠等;教材可以是教科书,也可以是其他媒介,如电视、电脑等。

1994年,“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在罗马隆重举行。终身学习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共识,同时,终身学习也被赋予了最完整、最现代的定义。

终身学习是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能力获得他们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和愉快地应用它们。

人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事实上,一个人必须从环境中不断地学习那些自然和本能没有赋予他的生存技术。为了求生存和求发展,他必须终身学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终身学习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社会成员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自我实现的过程。

不要放弃终身学习

市场经济意味着残酷的竞争,竞争的结果要么是赢,要么是输,绝没有永久的中间状态。为了赢得竞争,开辟良好的成长空间,我们除了不断学习、不断进取,别无选择。

信息时代的竞争,已经发展为学习力的竞争。因为信息更新周期已经缩短到不足五年,每时每刻都有新信息涌现,危机每天都会伴随我们左右。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为对手也在学习,也在进步。惟有知道得比对手更多,学习的速度比对手更快,才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真正的学习使瞌睡者醒来,给未定目标的人增强实力,让他在时机面前可以及时地一把将其抓住。

一旦踏上社会,除了在专门的研究机构,即使你工作成绩平平,也不会遭到无情的革职。因此,你的学习愿望不强烈,也就甘心沦于平庸。

自由竞争导致努力上进的人和不求进取的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

一个目光短浅的人在学习上肯定缺乏恒心,必定不会持久,也就不愿意发愤付出,所以收效甚微。而那些根据自己的奋斗计划,一丝不苟朝着自己既定的人生目标前进的人,按部就班地日积月累,最终会得到那丰收的累累硕果。

而且,工作后的学习完全出于各自的意愿,有着明确的目的,或加强自己的专长,或满足自己的爱好,就和学生时代那种单纯为考试而学习截然不同。因此,学习本身已为一种乐趣。

在学习过程中,人们会自觉不自觉地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工作成果。如果能将自己的奋斗经历写成自传出版,就更令人肃然起敬;那样不仅给后代子孙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全社会也会充分肯定你的奋斗方式。你就成为经常挂在人们嘴边的一个伟大人物,名利双收。

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学习充电是一生的事情。刚从学校毕业,进入社会,要学习许多与工作有关的知识,工作一段时间甚至较长时间的人,也要不断学习新知识。

一生的学习使你不会觉得年华虚度,努力学习专业性很强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更新更有影响力的知识,才有机会得到理想中的工作。不要等外界改变了才行动,要注意每一刻的变化并时时学习。

人生一世,能否取得成就,关键在于你能否抓住时机,不断勤奋学习知识和技术。不要满足于一时的工作成就,在如今激烈变幻的世界中,放眼未来,适应竞争,最重要的是充实你的知识技能。这样你才能够选择到工作机会多、飞快成长的职业,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和工作需要。

学会学习

微软希望能招到一些聪明的人。我们招的人不见得现在就是某一方面的专家,但他一定会在短时间内学会很多东西,能够超出职位的要求。负责招聘的部门经理在和应聘人谈话时,会通过很多开放式的问答来看他是不是够聪明,反应是不是够快。聪明人就是一个学习快手,他有创新性,知道怎么去获得新的想法,并有能力提高自己。

学习的内容纷繁复杂,然而最根本最重要的只有一项——学会学习。学会了学习,一切都会随之而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学习能力是“元能力”,是一切能力之母;学习成功是“元成功”,是一切成功之母。

成功,并不在于战胜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你惟一能够改变的就是自己,你不可能也不可以去阻止别人的进步。而改变自己的惟一途径就是努力地学习,通过学习可以改造内在的品性与能力,从而改变外在的处境与地位。只有战胜自己的人,才是最伟大的胜利者、成功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一个对知识和技能马马虎虎,不把功夫下在自己身上的人,失败是必然的。那么,怎样才能学习知识与技能,怎样才能战胜自我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充分运用你的学习能力。只有不断运用学习能力,才能达到持续更新、持续发展的新境界。

学习,是人的一生中一项最重要的投资,一项伴随终身的最有效、最划算、最安全的投资。任何一项投资都比不上这项投资。古人尚且懂得学习“是一本万利的投资”,尚且懂得“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的道理,我们难道还不如古人?富兰克林说过:“花钱求学问,是一本万利的投资,如果有谁能把所有的钱都装进脑袋中,那就绝对没有人能把它拿走了!”

对于那些早年失学,浪费了学习机会的人,要提倡终身学习。因为他们可以用终身学习来补救早年的失学,弥补自己知识上的欠缺。

如果你真有上进的志向,真的渴望成就自己,要决心补救早年的失学,那么你必须认识到,如果你遇见了一个印刷匠,他会告诉你很多印刷的技术;遇见了一个泥水匠,他会告诉你关于建筑的方法;遇见了一个农夫,他会教给你农业上的种种知识。无论遇到什么人,都会对你有所助益,都会使你增加一些知识与经验。

那些不曾受过大学教育的人都有过分重视大学教育的心理。那些因家境困难或身体状况不佳而不能升入大学的人,往往以为错过大学期间的学习是一种不可挽回的损失,认为这是一生都没有办法补救的缺陷。但他们却不知道,世上有许多负有盛名的学者从没有进过什么大学,甚至有许多人连中学的大门都没有跨进过!他们总是认为,不管以后如何自学,都于事无补,无法达到与大学教育同等程度的教育水平,他们以为通过自修得来的学识总是有限的。

一位连小学教育也没有完成的年轻人,由于读了许多历史著作和名人传记,后来竟成了一位历史学家。很多遇见他的人,都对他的学问赞不绝口,都以为他受过高水平的学校教育。他勤于自学,博览群书,浸淫于许多名家的著作中,于是在无形中就养成了一种极优美的写作风格。虽然他并不精通文法上,但他的英文却极好。靠着在学校之外的学习,他竟拥有如此的成绩,这在当时实属罕见。何况今日之出版界有更多更好的书籍可供自学之用,有志上进的人完全可以凭借学校之外的终身学习来培养自己,走向成功。

〖BT(3+1〗谋生手段的准备该从什么时候开始〖HT5F〗——“学会学习”的一个新课题在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的体制下,劳动者选择职业的自主权将日益扩大,并有望获得充分的自由,这对于充分发挥一个人的潜能固然很有益处,但同时也是对一个人的谋生手段——特别是继续学习能力的严峻考验。

在这种形势下,人们会看到,采取以往那种“在游泳中学习游泳”的求职方式将会四处碰壁。你必须事先掌握具有实际价值的技能,事先具备在相应岗位上成为富于创造性的参与者的工作能力,你才有可能受到社会的欢迎,获得选择岗位和自主流动的自由,你才有可能工作得惬意,生活得开心,你才可能生存得有底气,表现得有魄力,你才有望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拥有时代的从容。

这就为尚在接受普通教育(指非职业教育)的青少年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你为步入社会做准备该从什么时候开始?也就是说,你的“学会学习”的内容,是否囊括了学会谋生手段、学会谋生基本技能的内容?这样的学习活动该从什么时候开始?你该如何实现这样的学习活动?这一系列问题,都要求青少年不仅具有明确的认识,还要按切实的行动计划加以实施。

美国在“青年必需的教育”声明中强调“所有青年必须掌握有实际价值的技能,形成能使自己成为美国经济社会中有学问、富于创造性的参与者的认识和态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青年人需要得到职业技能和知识的教育,同时拥有在别人监督指导下的实践工作经验”。

要从“学会学习”的角度学习谋生手段,首先就要随时关注社会谋生形势的发展趋势,以便大体确定自身的谋生方向和需要重点把握的谋生技能;同时,要积极利用闲暇时间,参与与自身预选方向有关的社会公益活动或义务劳动(包括能够争取到的实习活动或培训等),以检验自身的选择是否与自身的特长(包括优势生长点)相一致相靠近,以确定是否需要做及时地调整。

从“学会学习”的角度学习谋生手段,其重点依然是掌握求职的方法和任职的基础技巧,因为这些带有普遍意义又相对处于稳定状态的方法和技巧,是属于有望或可以预先掌握的东西,譬如,求职的面试、笔试的“应试心理”的锻炼,任职的应变能力、社交技巧以及过硬的外语、上网和开车等基础技能的把握,等等。这些与谋生手段直接相关的素养,有所准备或者毫无准备,对于初识人生的青年人来说,产生的结果会不大一样。在求职与谋生基于双向选择的当代中国,尤其是这样。

目前,在结束基础知识学习生活之前,就应开始纳入谋生手段的学习,这种看法和做法,在许多教师和家长那里,尚未取得共识。但是,广大青少年朋友已没有时间等待,也不能等待。因为实际状况是,社会并不同情“无能的谋生者”。要想有底气地走向社会,走向人生,青少年主要还得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