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感动中国的100位道德榜样人物
225700000090

第90章 英烈化作罗布魂——彭加木

第八十九章英烈化作罗布魂——彭加木

【模范档案】

彭加木,男,汉族,广东省番禺市人,中共党员。生于1925年,1980年在罗布泊考察期间不幸遇难。生前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并兼任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

【无上荣誉】

1982年,他被上海市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2009年9月14日,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高尚人生】

我志愿到边疆去,这是夙愿

1947年在南京中央大学毕业后,到北京大学农学院任教,专攻农业化学。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工作。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中国科学院准备组织一个综合科学考察委员会,分赴边疆各地调查资源,他主动放弃出国学习的机会,积极向组织提出要求,赴新疆考察。他在给郭沫若的信中说:“我志愿到边疆去,这是夙愿。……我具有从荒野中踏出一条道路的勇气!”

1957年身患纵隔恶性肿瘤,回到上海治疗。他以顽强的意志同疾病作斗争,病情稍有好转便重返边疆。先后踏遍云南、福建、甘肃、陕西、广东、新疆等十多个省区,曾十五次进疆考察并帮助改建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后任该院副院长。还三次进入罗布泊地区,调查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为开创边疆科研工作倾注心血,并为发展我国的植物病毒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

我要为祖国和人民夺回对罗布泊的发言权

1964年3月5日~3月30日,彭加木第一次踏入罗布泊。他和几个科学工作者环罗布泊一周,采集了水样和矿物标本,对当时流入罗布泊的三条河流(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河水的钾含量做了初步的研究,认为罗布泊是块宝地,可能有重水等资源。重水是制造核能源不可缺少的物质,20世纪60年代我国需花大量外汇购买。但由于时间短促,彭加木并无收获,但他的献身精神却感动了人民。

1979年11月15日~12月20日,彭加木第二次进入罗布泊。他说:“我彭加木具有从荒野中踏出一条路来的勇气,我要为祖国和人民夺回对罗布泊的发言权。”为期35天的考察取得了骄人的科研成果:为国家寻找到了许多稀有的矿藏,填补了一些重大科研领域空白,纠正了国外探险者对罗布泊的一些错误认识。科学考察结束后,又为中、日两国电视台组成的《丝绸之路》摄制组找到了从古墓地、兴地山进入楼兰的道路,还重走了从楼兰环绕罗布泊到达若羌的丝绸之路中段。

英烈化作罗布魂

1980年5月8日~6月17日,彭加木带领着10人的科学考察队第三次来到罗布泊。他任中国罗布泊科学考察队长,首次穿越了罗布泊湖盆全长450公里(1972年前罗布泊湖盆是水乡泽国,谁也无法穿越)。他在湖盆中采集了众多的生物和土壤标本,采集众多的矿物化石,收集了众多的第一手科考资料,为我国综合开发罗布泊做了前瞻性的准备。

6月11日,已经完成任务的考察队休整后,准备沿古丝绸之路南线再次横贯罗布泊地区。途中考察队遭遇了骇人听闻的沙尘暴和无数次陷车,16日,考察队艰难地来到罗布泊东岸一处叫库木库都克的地方。此时,车上所带的汽油和水几乎耗尽。17日上午,考察队员发现彭加木用铅笔留下一张字条:“我往东去找水井。彭。17/6。10:30。”

队员认为彭加木在50℃的高温下不会走太远,相信不久后他就会回来。直到下午,彭加木还没有踪影。次日凌晨,科考队通过电波报告:6月17日上午,彭加木只身外出找水,不幸失踪。这个消息传出后,国家先后4次派出十几架飞机、几十辆汽车、几千人拉网式的寻找,结果却一无所获,人们逐渐相信,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化作了“罗布魂”。

【精神传递】

彭加木纪念堂里有这样一首诗:“昂藏七尺志常多,改造戈壁竟若何。虎出山林威失恃,岂甘俯首让沉疴。”这首诗正是对他生命的写照。看到这首诗,会使人一次次想起彭加木探险沙漠戈壁,向大自然进军的那种探索自然、敢于挑战的精神。这是彭加木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几十年来人们不曾停息对他遗体的寻觅,实际上这确切反映的是人们对他的探险精神的肯定、崇尚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