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30天精通社交心理学
226400000014

第14章

第三章3 亚里士多德:美丽比一封介绍信更具有推荐力 (1)

——外貌作为人际吸引的因素并不公道 《三国演义》中讲了这样一件事:

庞统相貌丑陋,但很有才能。他去拜见孙权,想要效力于东吴。孙权本来是个爱才的领袖,但是一看到庞统相貌丑陋,就不太喜欢他,又看他性格傲慢不羁,更加没有好感。最后,他竟把与诸葛亮齐名的旷世奇才庞统拒之门外,鲁肃苦劝也无济于事。

由此可见,外貌对于人际吸引有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和陌生人初次打交道更是如此。虽然有些人认为外貌几乎是无法经过个人努力而改变的特征,以它作为人际吸引的因素不公道;尽管人们常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以貌取人,贻误大事”,但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是人的天性,无论在哪种文化背景中,漂亮的人总是容易被人喜欢,总是更容易促进其人际关系的发展。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美丽比一封介绍信更具有推荐力”。有研究表明,长相好看的人比相貌平平的人挣的钱更多,拥有的工作更让人羡慕;而相貌平平的人比相貌丑陋的人又会好一些。对加拿大人做的一项调查发现,好看的人比丑陋的人挣的钱要多75%。同样的背景下,对管理职位的申请,漂亮的申请者比相貌平平的申请者赢得的职位级别要高。还有一项研究发现,在西点军校,相貌英俊的学员毕业时被授予更高的军衔。

有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

让一组被试阅读附有作者照片的文章,文章有的水平高、有的水平低,作者有的漂亮、有的不漂亮;让另一组的人只看第一组看过的文章,但没有附作者的照片。看完后让两组的被试评价文章水平的高低。结果发现,第一组被试对漂亮作者的文章评价分数要高于对不漂亮作者的文章评价,但是第二组被试则是根据文章的真实水平做出了比较客观的评价。

西方学者的研究指出,法官在“执法如山”的法庭上给犯人判刑时,也难逃脱外貌晕轮效应的影响,有时判决的结果令人震惊不安:对于罪行相同的盗窃犯,外貌漂亮的平均被判刑28年,不漂亮的平均被判刑52年。不过,对于诈骗犯判刑的情况却不是如此。似乎法官们认为,越漂亮的诈骗犯越危险,越应该重判。

上面的例子都说明,外貌对于一个人在人际交往中能否给别人好感,能否吸引别人,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保持良好的仪表,以增加人际吸引力。 你是个有魅力的人吗

个人魅力是一种神奇的资源,它能让一个才能平平的男子得到令人垂涎的职位,能让一个外表平凡的女子焕发动人的光彩。那么,你是个有魅力的人吗?

1你睡觉时通常采用哪种姿势?

A仰卧平躺

B侧卧,有时会蜷成一团

C趴着睡

2你的钥匙喜欢放在哪里?

A钥匙包里

B串成串放在包包里或口袋里

C没有固定的地方

3你一般采取什么方式对通讯录中的联系人进行归类?

A按拼音顺序

B按人物类别分组

C来一个写一个

4你的袜子通常会破在哪个部位?

A不会等穿到破就会换新的

B脚趾,特别是大脚趾

C都有可能,不一定

5如果不是夏天的话,你洗澡的频率和时间通常是:

A每天晚上睡觉前或早上起床后

B每两到三天洗一次,通常是在晚上睡觉前

C感到身体不舒服了才洗,中午休息时也可能跑去冲个凉

测试结果:

选A多:你是一个行为“刻板”的人,从某一方面来讲,你的生活规律而节制,非常精确,做事谨慎认真,不喜欢变化的环境;从另一方面来讲,你的适应能力不是特别好,不太容易敞开心扉,自然不是很懂如何宣泄情感。要摆脱给人的刻板印象,可以在生活中增添浪漫的细节,微笑和鲜花是你的幸运物品。 选B多:你是一个很有魅力的人,做事张弛有度,懂得在不同的环境中改变自我。你对细节很关注,但不拘泥于此,知道如何掌握自己的生活。不过有的时候让人觉得过分完美,缺乏可控性,特别是上司会感觉受到威胁。可以制造一些小缺点,比如偶尔也装装傻,让别人展示一下自己。牛仔装能给你带来好运。

选C多:你是一个非常随和、有爱心、经常会出些小丑的可爱人物,大家都对你又爱又恨,爱你的友善、不拘小节,恨你的不按常理出牌,让人措手不及。生活需要意外的惊喜来装点,但时间久了,心脏也会受不了的!想更有魅力的秘诀便是懂得为人处世的尺度!试着改变一点点,你会更受欢迎的。

任2项一样多:你身上有着非常明显的双重性格,但两种性格融合得不错,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但你有时还会钻牛角尖,这是你极端的特性又显现了。可以尝试给自己做一个情绪晴雨表,每天对照着表格衡量自己的情绪值,这样慢慢地调节下来,也许一切就可以尽在掌握!

教师与学生、领导与秘书较容易建立亲密关系

——越接触越有好感的“曝光效应” 有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在一所中学选取了一个班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他在黑板上不起眼的角落里写下了一些奇怪的英文单词。这个班的学生每天到校时,都会瞥见那些写在黑板角落里的奇怪的英文单词。这些单词显然不是即将要学的课文中的一部分,但它们已作为班级背景的不显眼的一部分被接受了。

班上学生没发现这些单词以一种有条理的方式改变着——一些单词只出现过一次,而一些却出现了25次之多。期末时,这个班上的学生接到一份问卷,要求对一个单词表的满意度进行评估,列在表中的是曾出现在黑板角落里的所有单词。

统计结果表明:一个单词在黑板上出现得越频繁,它的满意率就越高。

心理学家有关单词的这个研究证明了曝光效应的存在,即某个刺激的重复呈现会增加这个刺激的评估正向性。与“熟悉产生厌恶”的传统观念相反,实验表明某个事物呈现次数越多,人们越可能喜欢它。

曝光效应不仅使人们对经常见到的单词的喜爱程度增加,在人际交往中,曝光效应也同样适用。这就是说,随着交往次数的增加,人们之间越容易形成重要的关系。一般来说,交往的频率越高,刺激对方的机会越多,“重复呈现”的次数越多,越容易形成密切的关系。两个人从不相识到相识再到关系密切,交往的频率往往是一个重要的条件。没有一定的交往,如果像俗话所说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那样,则情感、友谊就无法建立。当所有其他因素相等时,一个人在另一个人面前出现的次数越多,对那个人的吸引力就越大,这种现象常发生在看到某人照片,听到某人名字之时。

在人际交往中,要得到别人的喜欢,就得让别人熟悉你,而熟识程度是与交往次数直接相关的。交往次数越多,心理上的距离越近,越容易产生共同的经验,取得彼此了解和建立友谊,由此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例如教师和学生、领导和秘书等,由于工作的需要,交往的次数多,所以较容易建立亲近的人际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扎琼克在1968年曾经进行了交往次数与人际吸引的实验研究。他将被试不认识的12张照片,按概率分为6组,每组2张,按以下方式展示给被试:第一组2张只看1次,第二组2张看2次,第三组2张看5次,第四组2张看10次,第五组2张看25次,第六组2张被试从未看过。在被试看毕全部照片后,另加从未看过的第六组照片,要求所有被试按自己喜欢的程度将照片排序。结果发现一种极明显的现象:照片被看的次数越多,被选择排在最前面的机会也越多(如下图所示)。

由此可见,简单的呈现确实会增加吸引力,彼此接近、常常见面的确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

当然,任何事物都是辩证的,不是绝对的,我们应该承认交往的次数和频率对吸引的作用,但是不能过分夸大其对交往的作用。俗话说:距离产生美,任何事情都存在一个度的问题。有些心理学家孤立地把研究重点放在交往的次数上,过分注重交往的形式,而忽略了人们之间交往的内容、交往的性质,这是不恰当的。实际上,交往次数和频率并不能给我们带来预想的结果,有时,反而会适得其反。

“远亲不如近邻”的心理学解释

——空间距离影响着友谊的建立 请你想一想:在你成长的过程中,谁是你最亲近的朋友。多数情况下,他们可能是和你邻近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