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人的失败,都始于怀疑他们自己想做的事情上的能力。——司各特
提起布朗,在哈佛几乎无人不知,他是备受哈佛人喜爱的一位成功人士。
布朗是美国一位最成功的电影制片人,然而在其职业生涯中都先后被三家公司革职。他曾经是好莱坞20世纪福克斯公司的第二号人物,建议摄制《埃及艳后》,不料该影片卖座奇惨。紧接着公司大裁员,他也被裁掉了。
在纽约,他在新阿美利坚文库任副总裁,但是几位股东又聘请了一位局外人,而他与此人意见不合,以至于被开除。
回到加州,他又进了20世纪福克斯公司,在高层任职6年,由于董事局不喜欢他所建议拍摄的几部影片,他又一次被革职。
布朗开始仔细检讨自己的工作方式。他在大机构做事一向敢言、肯冒险,喜欢凭直觉处事,这些都是老板的作风。他痛恨以委员会的方式统筹管理。
分析了失败的原因之后,布朗自立门户,摄制《大白鲨》、《裁决》、《天茧》等影片,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布朗并不是一位失败的公司行政人员,他天生是一名企业家,只不过是一时没有发挥其巨大的潜力而已。
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之所以多年来没有固定的工作,原因很简单,那是因为我和那些能够提供给我工作的绅士们的想法完全不同。”凡·高这样说。也许,你就是这样的人。
哈佛哲语
上帝偏爱越挫越勇的人们,命运垂青能经得起锻造的人们。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阐述了这么一个关于人的尊严的道理——“人可以被打败,但不能被消灭!”正源于此,我们才要不断地自我激励,不能因为一时的挫折就把自己的一生永远困在困境的泥淖中。人的可贵之处在于,无论我们要跌倒多少次,都能从失败的废墟上站起来!站着的人方显得高大,人生也才会因此而显得绚丽多彩。如布朗一样,在经过多次“革职”后,他并未因此而怀疑自己的能力,更没有一蹶不振,于是有了最后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