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15位国学大师讲述人生智慧
226800000035

第35章 书写多彩人生所必知的智慧箴言

第六章2 书写多彩人生所必知的智慧箴言

人人都渴望能有丰富多彩的人生,然而并非人人都能如愿以偿。其实,每个人都能获取与众不同的生活,关键就在于我们自己。这里,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浓缩其一生的经历和经验,向我们讲述了书写多彩人生所必知的人生箴言。

人生只是一个向往

钱穆先生在《人生十论》这本书中就曾这样写到:人生只是一个向往,我们不能想像一个没有向往的人生。钱穆先生一针见血地告诉了我们,人的一生就是树立一个远大的理想,然后我们为这个理想去奋斗拼搏的过程,没有一个远大点的理想的人生是不能想像的。

放眼古今中外,无数杰出人士都具有远大的理想。汉朝司马迁一生著《史记》,他的理想是:“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然后留给后世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鲁迅一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的理想就是:用自己的一支笔来为同胞呐喊终生,唤醒沉睡的民族精神。周恩来从青年时代起,就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立志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奋斗终生。

可见,一个远大的理想,对于我们来说多么重要。钱穆先生说:对精神界向往的最高发展有宗教,对物质世界向往的最高发展有科学。追求的目标愈鲜明,追求的意志愈坚定,则人生愈带有一种充实和强力之感。人生具有远大理想,便可无限向外伸张,而获得其所求。

可见,只要我们在自己的内心中树立起一个远大的理想,然后以坚定的意志去拼搏追求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告别现在的贫穷,走向人生的成功。

中国古代很多成就帝王霸业的人,他们的人生在起初的时候也同我们一样贫穷。刘邦,年轻的时候特别贫穷,因为生活所困,他杀过猪,种过地,做过小生意,穷到总是跟人家借钱过日子,而还不起钱整天躲债的地步。而后来呢,他和贵族出身的项羽,一决雌雄最终建立大汉天下。刘备,原来家境贫穷,为了生活他只好到市场上去卖草席子来维持家计,但是他有着帝王的志向和理想,最终建立了蜀国,形成三国鼎立的霸业;朱元璋年轻时则更穷,很小的时候就给地主家放牛,后来实在活不下去了,就去乞讨,然后又当了和尚,但是他没有泯灭自己的理想,最终建立起明朝的帝王霸业。由此可知,远大的理想对于我们来说,多么可贵,现在我们可以一无所有,但是只要我们还有理想和向往,难么将来我们将无所不有。

钱穆先生就曾说:你向前追求,而获得了某种的满足,并不能使你的向前停止,停止向前即是生命的空虚。人生的终极目标,变成了并不在某种的满足,而在无限地向前。可见只要我们有远大的理想,我们就能够无限地向前。

有这样两个故事:

少年时期的孙中山最爱听人讲太平天国革命的故事。清朝统治者的狰狞面目,太平天国的英雄形象,深深地刻印在孙中山幼小的心灵里。他称赞洪秀全是反清第一英雄,然后在心中树立起了一个向往:做个洪秀全第二。后来,孙中山离开家乡,到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读书,开始接触到西学。他特别爱读华盛顿、林肯等资产阶级革命家的传记,从而对欧美民族民主革命家推崇敬仰,并产生了效法的念头。

再后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缔造了中国乃至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而孙中山先生自己则被人喻之为“国父”。

著名的影星阿诺德?施瓦辛格少年时在健美杂志上发现了自己的偶像——里格?帕克。在健美界,里格是当时最强壮的人,看到健美杂志上的里格后,他有了一个向往:就是成为一个健美的明星。后来阿诺德尽可能地学习里格的所有东西,包括他的训练手段、饮食和生活方式。阿诺德知道里格的事情越多,模仿得也就越多,也就越认识到自己也能像里格那样成为健美明星。最终,他成功了!

这就是钱穆先生“人生只是一个向往”的深刻哲学寓意。只要我们的人生还有向往,我们便能活出自己向往的人生。

要得的便要,要不得的便不要

一天24小时,大致可分为四部分。其中有8小时我们用来睡觉,3个小时我们用来进餐,另外的8个小时我们在工作与学习中渡过,其余的5个小时则被安排用于休息、消遣。也就是说,一天中只有1/3的时间,即学习工作的那8个小时,将耗费我们大量的精力。可为什么常常会听到人们抱怨自己生活得很累,主要是因为我们放不下的东西太多了。

钱穆先生在《德行》中提到,人生到这世界来,一张眼,五光十色,斑驳迷离,我们该首先懂得什么要得,什么要不得。其次,要得的便要,要不得的便不要。概括地说,也就是既要学会获取,同时懂得舍弃。“舍得”,有舍便有得,收放自如,人生才能平衡。

说来容易做起难,在现实中,并不是人人都能把握好收与放的度。钱穆先生曾说过,“人生坠地,赤裸裸,一切欠缺.尽向外求充实。”,从某一方面来说,每个人生下来的头一件事就是向外索取。对于索取,可谓是无师自通,进而成为人的一种习惯,甚至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再说舍弃,则不是人与生俱来的本领,或许正因为这样,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不是所有人都深谙此道了。

事物总是在平衡中发展前进的,希望活得轻松,就应该学会放弃--放弃一些名利,放弃一些烦忧,放弃一些不该属于你的东西。放弃是智者面对生活的明智选择,只有懂得放弃的人才会事事如鱼得水。

拿破仑从莫斯科撤走后,一个农夫和一个商人在街上寻找东西,想要找点外快。很快,他们在一个拐角处发现了一堆未烧完的羊毛。两个人就各分了一半背在自己的背上,往家里走去。路上,他们又发现了一些绸缎,农夫将身上沉重的羊毛扔掉,选些上好的绸缎背了起来。而贪婪的商人却将农夫扔下的羊毛和剩余的绸缎统统背起来,气喘吁吁地上路了。走了不久,他们又发现一些银器,农夫便将银器抱在怀里,将绸缎扔在地上。而商人却因背了那么多的羊毛和绸缎而无力再拿这些银器了。走着走着,忽然下起了大雨。筋疲力尽的商人背上的羊毛和绸缎被雨水全淋湿了,他再也支持不住了,一屁股坐在泥泞中了。而农夫却一身轻松地回到了家中,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农夫真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学会选择,懂得放弃”的道理,所以他扔掉了羊毛、绸缎,最终得到了银器。而商人却不懂得这个道理,最终却什么也没有得到。

生命如舟,生命之舟载不动太多的物欲和虚荣,要想使之在抵达彼岸前不在中途搁浅或沉没,就必须轻载,只取需要的东西,把那些应该放下的“包袱”果断地放下。人之一生,不可能什么东西都能得到,总有可惜的事情,总有需要放弃的东西。不会放弃,就会变得极端贪婪,结果什么东西都得不到。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你必须有所选择,有所放弃。喜欢钓鱼的人可能都知道要想钓到大鱼就必须用香甜可口的食物做鱼饵。人们要想在某些方面获得成功就必须在其他方面有所牺牲。

放弃,也指忘记过去,每天迎接新的起程。大多数人总是习惯于让过去的事情,无论成功或喜悦,无论失败或烦恼,统统挤占在脑海里不忍抛弃,结果使身心负载过重,浪费了精力,影响了自身的发展。如果每天为自己设立一个新的起点,因为是崭新的开始,就需要付出全部的努力,需要认真地对待,需要一丝不苟地去应对每一个环节和细节,这样往往更能把事情做好。

放弃今天的舒适,努力“充电”学习,是为了明天更好地生活。若是一味留恋今天的悠闲生活,换来的或许是明日的以泪洗面。学会放弃,可以使你轻装前行,攀登人生更高的山峰。学会有选择的收获,你会发现,放弃并不是一件难事。牢记钱穆先生“要得的便要,要不得的便不要”的告诫,我们的生活将多些快乐,多些自如。

告别“小圈子”,走进“大圈子”

我们生活在市场经济的时代,等价交换是必须遵循的准绳。谈到付出,人们自然会联想到收获。但是有的时候,无私的奉献将使你的收益实现最大化。奉献精神不能用数字进行衡量,因为奉献精神与等价交换本身适用的范围就不同。等价交换促成的仅仅是市场的规范化,而奉献则为你赢得大写“人”的权利。

钱穆先生在《德行》中写过这么一段话,“小人指其生活在小圈子而言。小圈子的生活,我们称之为身生。大人指其生活在大圈子而言。大圈子的生活,我们称之为人生。小人生活,则专想把外面一切来充实其身生。大人生活,则把身来供献与人社会。”

要想把“人”写得堂堂正正,决非简简单单的“一撇一捺”工程,更多的是需要他人的认可。无私的奉献,才能为你带来潇洒书写人生的墨汁。

《圣经》中有这么一个小故事。有一个敬虔爱主的农夫,他乐善好施,十分慷慨,邻居和亲友们都不明白,他奉献如此之多,何以仍然这麽富裕?有一天,一位邻人问道,“我们不了解你,你比我们施舍出去的都多,然而你好像是越来越富有了。”农夫回答说,“这很容易解释。你瞧,我不断的往神的仓库里铲,而神也不断的往我的仓库里回铲,可是他的铲子比我的还大!”

奉献不但是圣经的吩咐,也是蒙福的管道。奉献不但是应学习的教导,更应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有许多人在河边捕蟹,他们都背着一个大蟹篓,但多数没上盖。许多初到的人很好奇,提醒他们说:“蟹篓不盖上盖子,不怕抓来的蟹跑掉吗?”这些捕蟹人都笑了:“蟹篓可以不盖,因为要是有蟹想爬出来,别的蟹就会把它钳住,结果谁都跑不了。”

生活中,有的人也很像蟹一样。某地矿井发生透水事故,矿井里的水位快速上升,某个巷道的工人谁也不甘心落后,争先恐后地往外挤。由于巷道口太小,把出口堵得死死的了,结果谁也无法逃生。而在同一个矿的另一个作业区,队长当时很镇定,他大声喊道:“大家不要挤,一个一个来。”他并不急于逃生,而是留在后面指挥,结果20多个矿工全都安全地跑了出来,他自己也脱离了险境。

第一个作业区的工人没有一个逃生,是因为在遇到事故时,他们首先想到的都是自己,争先恐后往外挤,只能使逃生的出口堵塞。而第二个作业区则在队长的指挥下有秩序地逃出了矿井。在面临险境的时候,那个队长和大家一样都渴望逃生,不同的是他先考虑到了所有工人的安危,而把自己的生命放在了次要的位置。奉献的力量是伟大的,因为奉献,队长挽救了所有人的性命,同时也提升了自己在工人中的地位,升华了自身的形象,这是做再多的工作,完成再多的任务可能都达不到的。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同志为我们作出了表率,他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不仅仅收获了所有人的感动,更指导我们在充满物质诱惑的今天认真地思考“奉献”的内涵,如何看待奉献,怎么奉献。

社会上每一项善心公益的付出,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或许有些人会说,如果我也有这么多钱,拿出点来做慈善事业根本不算什么。真的是这样吗?看看下面的小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呢?

牧师讲道的信息使一位会友大受感动,在会后这位会友告诉牧师,他愿意将自己完全奉献给上帝。

牧师问他说:“如果你有两辆汽车,你愿意奉献一辆吗?”他说:“愿意。”

牧师又问:“如果你有两栋房子,你愿意奉献一栋吗?”他又说:“愿意。”

牧师又再问一个更简单的问题:“如果你有两双皮鞋,你愿意奉献一双吗?”他却说:“不愿意。”

牧师非常惊讶地问为什么?他说:“因为我没有两辆汽车,也没有两栋房子,皮鞋却有两双。”

要答应自己所没有的东西很容易,真要把自己所拥有的拿出来,就是一种高尚的情操。

泰戈尔曾说过“夜把花悄悄地开放了,却让白日去领受谢词。”青少年朋友们,在面对利益时,请不要把目光停留在自己的身上太久,过度关注自己反而会使自己迷失。我们应努力使自己成为泰戈尔笔下的静夜,使花开放,却不为自己邀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小人”进化到“大人”,告别“小圈子”,走进“大圈子”,从而潇潇洒洒地书写自己的人生。因为钱穆先生曾说过,“人能在德性上发出光辉,才始是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