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经营企业如同下棋,会下棋的人懂得布阵,善用谋略制对方于死地;而不懂得下棋的人,不善运用战略战术,眼光仅局限在棋子的多少上。经营企业也同样如此,必须有自己的发展策略,对即将实施的项目要仔细斟酌、统筹决策,盲目发展只能使企业陷入危机。
1、革新产品,才能脱颖而出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产品起到了积极作用,企业能否在市场上立足,产品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企业管理者们才会源源不断的推出新产品。
假如你是一个企业经营者,要想把公司做大,绝对不能忽视产品的革新。如果缺少了这一点,企业迟早会被淘汰出局。
新产品是赢得消费者的秘密武器,而创新思维是创造新产品的前提条件,是每个企业经营者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克雷研究公司在这方面的表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克雷研究公司,创建于1972年,从事超级电脑的设计制造和服务工作,是美国当今最年轻、最成功的高科技企业。从1979年到1984年,克雷公司发展速度相当惊人。营业额由1000万美元上升到22900万美元;利润由100万美元上升到4500万美元。它的最大型电脑,每钞钟可运算10亿次,对推动核子物理、石油探测、气象预报、飞机设计、武器研究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克雷研究公司可以说是企业界研究与创新的楷模。它的基本策略就是创新,不断地研究新项目、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更新速度快得连自己公司刚推出不久的新产品都受到了挑战与压力。
每一个在商场摸爬滚打的人都应该懂得一个道理:只有不断创新,研制出前所未有的新技术,才能吸引客户赢得市场,从而赶超对手,在商场独占一方。克雷公司正是依靠这种创新理念,才获得了超高的营业额和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
当然,创新包含的范围十分广泛,它不仅包括产品技术创新也包括思维模式创新。这两种创新对现代企业来说都非常重要,产品技术创新有利于抢占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竞争力;理念创新有助于为企业发展指引方向,从软件上提高企业竞争力。
案例一:
用新产品占领市场
盛田和井深大在录音机上取得了一个小小的成功,但是他们没有被成功蒙蔽双眼,他们清醒的知道,要想开拓更大的市场,并在市场上站住脚必须将产品不断地更新,抓住时机用新产品一举夺冠。
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盛田和井深大也不例外,为了扩大公司实力,他们进一步研制更具吸引力的新产品。正在这时一个难得的机会来了,从太平洋彼岸传来一个信息:晶体管时代到来了,可是在美国西方电子公司仅仅把这种“好东西”用于助听器的生产。但是具有专业知识对此有深刻研究、并受过高等教育的井深大和盛田闻讯后,敏感地意识到这项伟大发明的远大前景。于是,盛田向父亲借了20000美元,决意要把晶体管运用到自己的产品当中。当时在日本,大多数人都不能理解晶体管,认为在它上面花20000美元,根本就如同把钱仍向大海,认为盛田昭夫就是他们家族的败家子!
可是,盛田和井深大不顾其他人的评论,对自己认定的事情从不会回头。多少次失败的打击,多少次痛苦的挣扎,多少个日日夜夜,盛田和井深大终于在1957年研制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袖珍式晶体管收音机。在广告中,他们强调这种收音机的携带方便——可放在口袋里。实际上,在当时世界上最小的收音机还是比标准的男衬衣口袋大一点。所以,盛田公司所有的销售人员都穿上了特制的衬衫,以便可以将这种收音机轻松地装下。
新一代的收音机诞生了,为了给它取个响亮、易记的名字,盛田和井深大可算大伤脑筋,最后决定用世界上通用且不会读错、易记的“SONY”命名,其含义是由拉丁文的“SONUS”(声音)和英语的“SONNY”(聪明可爱的小孩)两词合并而成。自此,“东京通讯工业公司”也改名为“SONY公司”,即“索尼株式会社”。
200万台“SONY”牌袖珍式晶体管收音机刚一投放市场,就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出现了抢购的热潮。销售额高达250万美元,正好是购买专利所用资金的100倍。从此“索尼”的名字也走上了世界舞台。1958年1月,索尼公司以“索尼株式会社”命名的股票在东京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这时,日本和美国的众商家们才恍然大悟,可是为时已晚,市场已经被“索尼”抢先占领了。
袖珍式收音机推出后,“索尼公司”先后又推出了许多“第一”如:第一台8英寸电视机、第一台录音机等。无论在技术上还是产品质量上,“索尼”公司都彻底改变了“日本制造”的根本性含义。在此之前“日本制造”代表着廉价低质的烂产品。“索尼”诞生后日货的形象一下子飞跃到“高质量”的地位。
到目前为止,索尼在世界上创造出了多少个奇迹,已经没人能说清了。在生活上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改变。1975年,索尼推出了“贝塔玛斯”家用录像机。盛田公开断言:1976年将被后世尊为“录像机元年”。这在当时,全球刚刚渡过经济危机,各方面才开始恢复元气。盛田的这一想法不但没能引起同行的共鸣,反而被讥笑为“盛田昭夫的独脚戏”。可是,后来家用录像机迅速发展的事实印证了盛田昭夫想法的正确性,令对手们自愧不如。
案例二:
新产品才有新市场
盖茨和保罗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也是生意合伙人。1975年,盖茨和保罗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公司,现在他们已经不是当年年少轻狂、没有资本的两个少年了。虽然现在他们也很年轻,但是他们首先拥有了自己的技术——BASIC;其次他们积攒了足够的实力和经验。公司成立了,盖茨将其命名为微软,就是微型计算机和软件公司的缩写。公司成立不久,随着应用BASIC的人越来越多,著名的通用电气公司也决定使用BASIC,微软公司从此声名大噪。
1975年7月,微软公司成立后,盖茨和保罗为公司设立了一项宗旨:要开发各种各样的微电脑软件。当时,对于电脑软件行业来说只有“微软”一家公司。而老板竟是不到20岁的盖茨。
密特斯公司的德·罗伯茨开发的“奥泰”第一台微型个人电脑,是盖茨和艾伦所接触的第一种微电脑,微软公司成立后的第一个生意合作伙伴自然也是密特斯公司。和约签订后,密特斯公司取得了销售微软公司软件的权利。当时合约中清楚地指出,密特斯公司和其他公司一样,拥有微软的技术授权,但并不等于拥有软件的全部权利,微软公司还可以向其他任何一家公司再次技术授权,并且最终用户只有使用权却不能够复制供他人使用。
微软公司刚刚创建时,没有资金和业务做基础。没有正式的办公室,由于有新员工的不断加入,盖茨和保罗才在亚帕克基市中心租了一套4个房间的办公室,但是由于条件有限,办公室里空荡荡的什么家具也没有。
1976年4月,微软公司的第一位正式员工就是21岁的麦克·麦唐纳,盖茨的中学同学,主要负责8080微处理器的BASIC语言程序的改良。
第二个正式员工名叫里克·韦兰也是盖茨在湖边中学时的同学,他主要负责替摩托罗拉公司出品的6500微处理器开发BASIC语言程序和商业用“博”(CoBoL)两种软件。还有一位是程序设计师史蒂夫·伍德,在微软公司担任总经理。
1980年,对于微软而言有着重大的意义。8月的一天,盖茨接到一个神秘的电话,电话一端是个陌生又神秘的人,他想要见盖茨,让盖茨安排时间与他会晤。盖茨欲把会晤时间定在下周,可对方却迫不及待地说,他们的人将在两小时以后乘飞机到来。
见面后盖茨才知道那个神秘人物就是IBM的代表,他们想要与微软公司合作,盖茨与他们交谈5分钟后,IBM的代表认为他是与他们打过交道的所有人中最出色的人物之一。微软公司的技术虽然不是IBM所需要的,但是也已经列入考虑范围之内,与他们竞争的还有另一家公司,但是那家公司的态度极其冷淡生硬,而盖茨却非常热情。在前往IBM的路上,盖茨心情异常紧张,因为他知道与IBM合作意味着什么,他也害怕这场堪称二十世纪最大的交易与自己失之交臂,而这次交易将会给微软公司带来一次历史性的转折。
盖茨用敏捷的反应、幽默的口才化解了IBM的种种刁难,最终赢得了这个合同。接下来的日子里,微软动员了所有员工,为这件事奔走忙碌。IBM公司对质量要求极其严格,规矩也多。例如保密工作,几乎让比尔·盖茨他们受不了。IBM把开发软件的所有人员全部关在西雅图国家银行大厦十八层一间小房子里,即使这样他们还不放心,又送来专用保密锁,不许打开房间大门。小小的一间屋子既没有窗户也没有通风设备,在高达38度的条件下为IBM干活,这恐怕是比尔·盖茨他们从未享受过的“高规格待遇”。在任务重、时间短的情况下,众多竞争对手都在等着看他们的好戏,但他们并没有畏惧。因为这种关键时刻对于盖茨而言已不是第一次了,他擅长用冷静的头脑处理这种紧要事件。最终同样是在最后期限内,比尔和他的同事们完成了IBM交给的任务,打赢了这场硬仗。
1981年8月12日,IBM公司向全世界宣布80年代电脑界最大的一项新闻:新一代个人电脑IBMPC问世。这是IBM和微软合作成功的结果,随着IBMPC机一起销售的PC—DOS(MS—DOS)及一系列微软公司的软件,也被带入一个无限广阔的大市场。而且,伴随着兼容机的发展,微软软件市场也在不断的扩大,它不仅可以应用在IBM电脑上,对于其他类似的兼容机都能应用。可以说在当时,刮起了微软软件热销的旋风,将微软软件刮遍了整个世界。
1984年,对于比尔·盖茨和微软公司来说都是大丰收的一年。除了MS~DOS(这时已推出V换输入法重新输入版)这个公司招牌以外,还有Pascal、C、Word、GW~BASIC等一大批软件畅销于全世界。顺利的取得了软件公司的头把交椅。年轻有为的比尔·盖茨于当年的4月上了《时代》杂志封面,这时,离他而立之年还有两年。年轻有为的比尔·盖茨,正向他人生更高目标迈出更具有时代意义的步伐。
与其他行业相比,计算机行业更新换代速度之快使竞争更加残酷和激烈。比尔和微软面临着更艰巨的挑战。
1983年11月,比尔·盖茨又向世界推出了一种新的技术软件Windows,并断言一年后90%的PC机将应用这一程序。可是,一年过去了,并没有像预言的那样,Windows在市场上根本不被人认可。不少用户都抱怨原始版的Windows常常不能正常运行。因此,广大用户对其具体的实用价值没有多大信心,认为它只是DOS下的一个附属品。微软对Windows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善,两年后又推出Windows1.03版,相继又推出Windows2.0版,效果依然没有引起强烈的反响。但盖茨没有为此而悲观,因为他早已预见Windows在以后的岁月里,将成为全球计算机行业中应用最广泛最受欢迎的技术。
1990年5月,在微软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又推出了Windows3.0,在卧薪尝胆七年之后,终于出现了转机。微软公司在Windows3.0推出的当天,不惜重金用在宣传工作上。这个成熟的窗口软件,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它的问世,标志着个人电脑领域新一轮改革的开始。历尽千辛万苦的比尔·盖茨在Windows3.0的发布会上并没有自吹自擂,只是简单精练的对Windows3.0做了一次介绍,向广大用户提供了一个简单雏形。
比尔·盖茨和微软公司因成功推出了Windows3.0而威名远扬。股票屡屡上升,公司实力不断壮大。“软件大王”的荣誉称号落到了盖茨的头上。
为了适应日新月异的市场变化,面对软件世界迅猛的更新速度,比尔·盖茨深知不创新就会“挨打”的道理,因此他不断完善着自己的老产品,层出不穷的推出新产品,以此来适应市场竞争,扩大公司规模、增强公司的竞争力。
2、统观全局,先整体后局部
欲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有纵观全局,明察秋毫的大气。每一位成大事者在抉择一件事时,都能细心分析时局,权衡利弊、审时度势,这是成大事必备的能力。
人们如果想从困难、痛苦中走出,就必须擦干眼泪,勇敢的站在困难面前,全方位的审视困难,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然后再付出行动,战胜困难夺取胜利。
《孙子兵法》里有这样一段著名的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这可谓至理名言。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政治家,他们往往犹如神算。实际上,他们也是平凡普通的人,只不过善于根据社会形势、人事去分析得失成败以及各种力量的对比发展罢了。
因此,中国在政治预测方面的智慧是相当发达的,具体世事变化之后,总有一定的发展规律,把握了规律就能有正确的预测。分析人在社会中的生存,不外乎从社会发展、形势变迁、人事转化三个方面入手。
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可谓有知人之明,亦有政治家的才干。他在派大将钟会和邓艾伐取蜀国时,做了一番细致独到的分析,把钟会和邓艾紧紧地捏在手心里,不论二人反与不反,都逃脱不了司马昭的控制。
人们常说:“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这句话与我们俗语中的“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意思相近,即人们为达到一定的远期目标,有时候需要放弃一点眼前的利益。
现实生活中,并不需要我们去预测什么政治、军事大局,但是对你所从事的事业却需要好好预测一下,经商要及时掌握各种有关信息,以便调整自己的经营方针;从事教育工作,要密切注意最新教育形式和动态,不然很可能是一个平庸甚至不合格的老师,要登上极高的位置恐怕是遥遥无期,更不用说成为一个出色的教育家了;投资房地产,要看新闻读报纸,统筹整个地区的人口稠密度、流动情况、经济状况,才能决定盖出什么户型什么价位的楼房……总之,要成大事就需要具备统观全局、谋划整体的能力。
案例一:
宁可亏银子,也要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