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李嘉诚白手起家的八字箴言
2361000000027

第27章 箴言七:“正”字篇——诚信义节,坦荡至尊(4)

当然,要实行私有化,还有一个时机选择的问题。骑牛上市,借熊退市是许多股票投资者奉行的法则。股价低迷、股价下落时退市,自然大大有利于向小股东收购股票的大股东。道理谁都懂,要真正掌握好时机,并非那么简单;而要显出大度来,避免小股东的怨恨,则更不容易。而李嘉诚在实行私有化时,却兼顾了这两点,再一次显示了他与众不同的魅力。

1984年,中英就香港前途问题的联合声明签订后,香港投资气候转睛,股市开始上扬。1985年10月,李嘉诚宣布将国际城市有限公司私有化,出价1.1港元,较市价高出一成,亦较该公司上市时的发售价高出0.1港元。

对于这种价格,小股东自然是大喜过望,纷纷接受收购。李嘉诚这次提出私有化,正在牛市之时,付出了较高的收购价格。如果是赶在两年前或等到两年后的熊市之时,再进行私有化,就能够实现低价收购。

对此,有人认为一贯善于把握时机的李嘉诚看走了眼,没有抓住实行私有化的最有利时机。其实,李嘉诚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照顾小股东的利益。他说,我们不是没想过借熊退市,但趁淡市以太低的价钱收购,对小股东来说不公平。

1988年10月,长江实业接着宣布将青洲英泥私有化。

长实控有青洲英泥44.6%股权,在私有化过程中,以20元一股的价格进行全面收购,收购价比市价17.7元溢价13%,自然让小股东们笑逐颜开。

收购过程进展顺利,到12月30日收购截止期,长实已购得九成半股权,从而可以强制收购完成私有化。

当初全资控有的青洲英泥是长实系的全资附属上市公司,现在申请摘牌,就变成长实旗下的私有公司了。

李嘉诚在收购嘉宏国际时,却是一波三折,远不如收购国际城市、青洲英泥那么顺利。

嘉宏是长实系四大上市公司之一,综合资产净值为44.57亿港元。在全面收购前,市值为155.09亿港元。

1991年2月4日,长实宣布将嘉宏私有化时,决定以每股4.1港元的价格收购。收购价比市价溢价7.2%,低于全面收购国际城市和青洲英泥的溢价,让小股东们感到有点失望。

此计划一出,便招来一片嘘声,舆论皆认为嘉宏的收购价过低,显然会损害小股东的利益。李嘉诚解释说,主要是考虑到嘉宏盈利能力有限,而且其业务与长实、和黄重叠,同时他又声称不会提高收购价格,如有人肯出5港元的收购价,他会考虑出售。

李嘉诚的话未得到认同。在4月10日嘉宏股东会议上,小股东们纷纷提出质询:嘉宏公布的1990财政年度的业绩显示,盈利状况甚佳,年盈利率比上年增加29%,达到了13.16亿港元;另外,嘉宏所控的港灯市值连月上升,也会使嘉宏资产值增高,这都显示出嘉宏的发展前景是较好的。

结果,嘉宏私有化计划在一片鼓噪声中,以不足1/4的支持率而胎死腹中。

这次私有化失败的原因,是收购方对嘉宏的评估与实际业绩产生了很大差异。嘉宏资产估值应该在每股5~6港元的水平上,4.1港元的出价未免太低,显然是肥了大股东,而损了小股东。李嘉诚素来关注小股东利益,这一次却有失长者风度,是何缘故呢?

其间,曾有一个英国基金趁机斥资吸纳嘉宏股票,嘉宏表示不提高收购价,可能与此有关。因为不提高股价,可使那些趁机炒作嘉宏股票者的图谋落空。

此外,小股东反对私有化,除认为和黄条件“苛刻”外,股东们均看好嘉宏的前景,舍不得“忍痛割爱”,又是私有化失败的另一大原因。

按规定,私有化失败之后,一年之内不得再提私有化建议,李嘉诚只好耐心等待。

1992年5月27日,“大限”期满,和黄重提嘉宏私有化建议。收购价为每股5.5港元,较停牌前的收盘价高出32%。

对这一价格,小股东们自然无话可说,欣然而受。因此,在7月10日的嘉宏股东会议上,该私有化建议以96.7%赞成票获得通过,最终得以实行。

这次收购之所以成功,是大股东既保全了自身利益,又顾及了小股东利益的缘故。

从此之后,长实系只剩下长实、和黄、港灯三大上市公司了,总市值除银行外仍据全港财团之首。

通过私有化,李嘉诚不再使长实系所有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实绩都暴露于公众面前,这有助于维护商业机密。在许多商业活动中!李嘉诚便有了更多的主动权和灵活性。

当然,对李嘉诚实行私有化的目的,我们未必需要了解,他实行私有化的方式,倒值得我们借鉴。本来,以他的股市经验,完全可以趁股市低潮时,以超低价格将公司收归手中,但他却没有这么做,而是充分考虑小股东的利益,以他们较满意的价格实行收购,充分体现了他的大仁大义。

顺便提到,李嘉诚在董事袍金上的做法,也同样体现了舍己为人的无私精神,同样成为香港商界舆论界的美谈。

李嘉诚出任10余家公司的董事长或董事,但他把所有的袍金都归入长实公司账上,自己全年只拿5000港元。这5000港元,还不及公司一名清洁工在80年代初的年薪。

以80年代中的水平,像长实系这样盈利状况甚佳的大公司主席袍金,一间公司就该有数百万港元,进入90年代,便递增到1000万港元上下。李嘉诚20多年维持不变,只拿5000港元。按现在的水平,李嘉诚万分之一都没拿到。

李嘉诚曾兼国际城市的主席,该公司为他开200万元袍金,李嘉诚全部入长实账号。

与李嘉诚不谋私利的罕见做法比,刘蛮雄大概属另一个极端。1989年度,爱美高系的爱美高股东应占盈利0.47亿元,而董事6人袍金竟达0.46亿元;该系华置盈利1.56亿元,董事袍金0.36亿元;该系中娱亏损0.61亿元,董事袍金0.36亿元;保华亏损0.53亿元,董事袍金仍不菲。光刘蛮雄主席一人,年董事袍金达1亿港元,故舆论称他不再是“打工皇帝?,而是“打工上帝”。

在董事袍金这点上,李嘉诚问心无愧。他曾与美国《财富》记者说道:“确如外界所传,我的董事年薪(袍金)是641美元,这比办事员的工资都低得多。不过,我即使支取1000万美元董事年薪,它比我所做的工作该拿的都少。”

商业界人士,对李嘉诚拿象征性袍金深表折服,却不敢效仿。有人理直气壮道:“董事袍金,是我参与决策管理的契约酬劳,我为什么不该拿?我不是大股东,我一家靠什么吃饭?”

不少舆论为此观点推波助澜,说李嘉诚“小利不取,大利不放”。他每年放弃数千万元袍金,却获得公众股东的一致好感,爱屋及乌,自然也信任长实系股票。甚至李嘉诚购入其他公司股票,投资者莫不步其后尘,纷纷购入。

李嘉诚是大股东和大户,得大利的当然是李嘉诚。有公众股东帮衬,长实系股票被抬高,长实系市值大增,李嘉诚欲办大事,很容易得到股东大会的通过。对李嘉诚这样的超级富豪来说,袍金算不得大数,大数是他所持股份所得的股及价值。

1994年4月至1995年4月的年度,李嘉诚所持长实新工等股份,所得年息共12.4亿港元——尚未计他的非经常性收人,以及海外股票的年息。

故有人言,一般的商家,只能算精明。惟李嘉诚一类的商界翘楚,才具备经商的智慧,舍小取大,李嘉诚又是其中最最聪明的人。

但是,凡经商皆是为利,如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李嘉诚能不为眼前利益所动,处处照顾股东和公司的利益,这在拜金若神、物欲横流的商业社会,能做到这一点,已经难能可贵了。

不错,李嘉诚确实舍小利,而牟取大利。他拥金据银,却不大肆追求奢侈,而拿出不菲的钱款用之于公益,就此一点,更是难能可贵。

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李嘉诚这种成全他人利益的做法,无疑是得人心的,所造成的良好影响虽然看不见,但能感觉的到,时时处处都可能对他本人及他的事业发挥良好的作用。

“人之熙熙,皆为利来;人之攘攘,皆为利往。”商人尤其是这样。但是,一个高尚或有智慧的商人,却往往首先考虑他人的利益,甚至把自己的利益让给别人,以求人和,以求更大的利益。

李嘉诚箴言:

要一边做事,一边学知识、科技。我们中国有些学者,不少更是被外国大学聘请做教授的,本身都不一定是大学毕业的。

7.洁身自好好做人

中国古代先贤曾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这句话教育了无数的后人,成为众多有识、有志之士的座右铭。李嘉诚从一个一文不名的打工仔,成为一个富甲天下的大亨,但他在赚钱的同时不忘做人的根本。为此他不但赢来了数以万计的金钱,更拥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

李嘉诚娶表妹庄月明为妻,庄月明是李嘉诚舅父庄静庵的掌上明珠,庄静庵是香港钟表大亨,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庄月明出身名门,可为大家闺秀,不但容貌秀丽,而且聪慧过人。曾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英华女校和香港大学,后来又东渡日本,就读于明治大学。

当年父母在万般无奈之下,亲带着年幼的李嘉诚投奔舅父,一家人寄人篱下,饱尝了世态炎凉。可柔弱善良、正直纯洁的庄月明对这位可敬可爱的表哥却给予了特殊的关照。出身大家的表妹在精神上给了李嘉诚无限的慰籍和支持,她时时刻刻的关注着表哥的所作所为,对表哥事业的每一次小成就都感到欣喜,李嘉诚也因此喜欢上了这个聪明漂亮的表妹。李嘉诚内心知道,自己只有在事业上取得成功,才能够配得上出身富贵名门的表妹。

李嘉诚断然拒绝了舅舅的资助,中途辍学,外出工作,他希望凭借自己的努力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当年由打工仔变成老板的舅舅,因为自己也是白手起家,所以很支持他的想法。他希望李嘉诚自己闯荡,没有让李嘉诚进自己的公司。李嘉诚也因此深深懂得必须依靠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事业有成之后,李嘉诚本来应该享受爱情甜蜜的果实。但是,喜欢讲究门户的舅父、舅母,不允许他们有情人终成眷属,他们认为李嘉诚配不上出身名门、才貌俱佳的女儿。他只是一个学历偏低、出身贫寒的青年。况且他的事业刚刚起步,将来的一切全无定数。

光阴荏苒,1963年,已经35岁的李嘉诚在事业上创造了越来越多的辉煌,让舅舅感到瞠目结舌,对其刮目相看。而且此时月明也已经31岁,两位老人也被他们执著的爱情所打动,最终应允了这门婚事。他们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中步入了婚礼的殿堂。

婚后庄月明进入了长江工业公司工作,希望给李嘉诚以帮助。她凭借着出色的外语、克勤克俭的作风,很快与同事们打成一片,并得到一致好评。

在当时,李嘉诚还算不上是大富豪,为了让爱妻能够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斥资63万买下一栋花园洋房,这就是深水湾道79号3层住宅,现在李嘉诚还依然居住。这栋洋房当时被人称作是送给爱妻最好的礼物。

庄月明先后为李嘉诚生了两个儿子:李泽钜和李泽楷兄弟。从此,她开始专心家事,照顾老人、抚养孩子。

李嘉诚夫妇于1989年12月31日出席在君悦酒店举行的迎新年宴会,容光焕发的夫妇俩成为当晚宴会上最耀眼的人物。但第二天下午,传来骇人的消息,庄月明突发心脏病,不治身亡,年仅58岁。身经商场百战的李嘉诚,面对妻子的突然离世,悲痛欲绝,难以自已,不禁潸然泪下。

刚刚60出头的李嘉诚,仍然精神矍铄,身体健康,又拥有家财万贯,因此身边美女如云,但是李嘉诚的私生活却始终很检点,从不放纵自己,与其他绯闻缠身的富商不同,李嘉诚对妻子忠贞不渝,因此从没有人向他提及续娶之事。

李嘉诚常说:“名誉是我的第二生命,有时候比第一生命还重要。”

香港资深女记者林燕妮首次赴华人行的长江总部,与李嘉诚商谈广告事宜。“奇怪的是,一坐下来,他(李嘉诚)开腔的并非谈公事,而是澄清传媒对他的绯闻传言。

“李嘉诚说:我跟某某港姐绝对没关系,亦不认识,外边乱讲。”

地产商不止一个姓李的,传媒也没有说是“长江”的李姓地产商,更没描绘该李姓地产商高高额头,戴眼镜,平时好穿黑色西装,说话带潮州口音。李嘉诚确实过于小心,他与林燕妮谈这事,是林燕妮乃是新闻圈中人——香港屈指可数的名牌专栏作家。李嘉诚这般解释,大概想借林燕妮女士之笔,予以澄清。

林燕妮事后说:“我们是做广告的,绯闻我们不关心,但他显然十分介意。”

《明报周刊》曾刊过题为《一生最怕惹绯闻,视名甚重》的文章,提到某报说一位李姓地产商与某港姐有染,李嘉诚对客户说,他不认识这个港姐,外面乱传。客户并没问起此事,李嘉诚急于澄清,再说李姓地产商有好几个,李嘉诚如此谨慎,可见对绯闻的惧怕程度。

多家香港传媒谈到李嘉诚,若女星欲上前敬酒或攀谈,超人便会逃之夭夭,惟恐给记者的镜头抓下把柄。

超人亦如一块白璧。谁都知李嘉诚与夫人庄月明青梅竹马,相敬如宾,情深似海。因此,庄月明过世后,竟无人敢提超人续弦的话题。

“视名誉如自己的生命”,超人如是说,世人亦如是认为。偏偏有这么一个不识相的神奇才女,向超人大献爱心。一忧超人丧偶数载,甚为寂寞;二缘超人魅力超人,为之倾倒。

1995年情人节,《明报》赫然刊出两幅“示爱”广告。求爱者,是自称“无敌浪漫女作家”西茜凰,西小姐姿色风采颇佳,常在文中言及被俊男包围。

被西小姐爱上的宠儿,是香港两位赫赫大名的顶尖级人物,一位是首席财阀李嘉诚,一位是第一才子金庸。两人皆有才(财),正如西小姐在电话中回答记者采访道:“才(财)子佳人。”

西小姐手书示爱广告,墨字功力不浅,其情愈深,给超人的题字是“嘉千骏之长,诚万川之江”,取首尾两字,合起来就是“嘉诚”、“长江”。西小姐称超人为“嘉诚贤兄”,可见“情妹”用心之良苦。

据白广基先生撰文披露,“在《明报》刊登四分之一版广告,要9600多港元,两则便要1.9万元。西茜凰是当官的,薪水约3.5万港元,这个情人节的大礼物占了她过半的薪水,绝对是高消费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