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防骗术
2361700000011

第11章 预防贼骗手段(4)

他见聚来的入越来越多,又提高嗓门说:“我已经找到一张面值三亿美元的股票,编号是08128,货主叫姜伯玉,是个七十九岁的老头。他本人不愿出面,委托我替他兑换。换回美金后,按四、三、三分成。货主要四成,国家和承办人各得三成,可是,这张股票让万盛区公安局给扣了。看,这是他们开的收据。”

尹华银说到这里,从口袋中掏出一张折着的纸在半空中晃了一晃,观看的人从背面依稀可以看到里面有红色印章。

听的人一时群情激愤起来,有的为发现巨额股票而欢呼,有的骂公安局不讲理,大卢叫道:“老尹,为什么不找首长告他们?”

“告!我已经在首长面前狠狠地告了他们一状。按首长指示,股票已调到北京来了。目前,国务院正和美国政府磋商……”。

“啊!太好了!那我们干什么呢?”

“干什么呢?事情多着呢!承办一张三亿美元的股票很不容易,我们得商议一个办法,还要筹集一些急需的经费。”尹华银说着皱了皱眉头,好像真有点为难的样子。

“老尹,你说吧,咱们快干起来才是!”

“好!”尹华银又说道:“我想,先要成一个承办小组,活动经费以入股的办法筹集。谁人股,等股票兑换后,付一倍利息,人一得二,人二得四,行不行?

经尹华银这么一鼓吹,许多人当即便报名参加承办小组。经过几天准备,挂起了一个“08128股票兑换筹备小组”的招牌。尹华银为组长,下面分设会计、内勤、联络员、出纳等负责人。尹华银又许诺,股票兑换后,筹备小组的人要论功行赏,一等功一百万人民币,二等功六十至八十万,三等功三十至五十万,其他无功的也要给十万元。

几天后,尹华银煞有介事地宣布:“股票传真到了美国,经过核对,美国政府已经承认,他们派了代表团来谈判,昨天晚上,国务院特邀我参加会谈。”说着,尹华银掏出一张早已准备好的报纸,指着报上国务院领导接见美国代表团的照片上一个人的背景说:“看,这就是我。我不愿露面,一转身拍个后背,哈哈哈哈……”。

信徒们听了,无不大笑鼓掌。

有人提议说:“在中国办事,没有上头的文件不行。”

于是,他们便拉宠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分行的一个工作人员弄了几张印有文件头的文件纸,自己打印了“文件”,偷盖了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分行国营农业信贷处的章。谢宝贵在贵州给王氏兄弟看的便是这个“文件”。

王氏来到北京北郊宾馆,见这里确实一派要发的财气象,赶紧往家里打电话,让哥哥凑两千元,火速来京人股。

先后到北京北郊宾馆入股的共有十一个省市的二百五十七人。其中六十三人就入股七万四千多元。

尹华银派出大批自愿人员分赴河南、贵州、四川等地去拉人入股。入股的人有的拿出多年的积蓄,有的借钱入股,有的还劝说亲戚朋友入股。

可是,他们等来的是什么呢?

公安机关发现了尹华银的诈骗行为,把他和他的小组人员一网打尽。结果,发现他们已把“股金”挥霍殆尽。入股的人闻讯,无不痛哭号啕,大叫上当。

[评析]:骗子要行骗,什么样的机会也不肯错过。就连中美财产解冻这样的事,他们竟然掀起一场大波,闹得许多入倾家荡产。

考察尹华银所用的手法,无非是吹牛撒谎。他把牛皮吹破了,谎言过大,已是漏洞百出。可是仍有许多入去上当。为什么呢?原因大概有两条。一是发财心切,抱侥幸心理。尹华银正是看中了人们发财心切的心理,才漫天许愿,诱人上勾的。二是许多人的愚昧无知。不说世界上哪有三亿元的股票,只说如果真有这张股票拿到中国银行兑换就行了,何用你尹华银大动干戈呢?

所以,没有起码的金融知识的人,要想发财也难。谁要说能让你发财,那他一定是个骗子。

40.“杨老板”投资诱钱

一九八五年年初,一辆皇冠牌高级轿车开进四川省绵阳市罐头厂。从车上下来一个二十七、八岁的青年人,他长得瘦削高挑,细腿像竹棍,大嘴吃四方,上身穿一件仿羊皮夹克,下穿巴拿马西装裤。无论怎样看,他都不像一个香港大老板。

可是,陪同前来的中年男子罗向富却向前来迎接的副厂长关程介绍说:“我们杨老板的第二夫人黄美娅和她姐夫都是香港巨富,杨老板是四川人,要到内地投资,帮助内地的四化建设建设……”。

在厂里转了一圈,杨老板便邀请关副厂长等厂领导到涪城饭店宴饮。喝到高兴时,杨老板红光满面地从提包里摸出一枚透亮的玩艺儿,对众人说道:“诸位!这是美娅赠给我的水晶印章。美娅者,意谓美国——亚洲的大生意人也!现在,我代表他在内地搞投资建设,表表爱国的诚心。”

关副厂长一边看那枚水晶印章,一边打着小算盘:为了把自己厂的产品打到海外,厂里已多次研究过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搞两条崭新的生产流水线。可是,总因没有资金,大事难成。如今来了杨老板,这次可一定要抓住他,有了外资…

关副厂长一边想着,便拉住旁边的罗向富央求说:“杨老板要到内地投资,我们正需要外资。老弟能否给杨老板说一说,让他把资金投资到我厂来…”。

罗向富爽快地答应下来。三天后,皇冠牌小轿车又开进绵阳罐头厂。这次,杨老板要进行一下投资环境考察,首先要带一批罐头样品到广州,给黄美娅大老板看一看有没有销往海外的可能。

关副厂长闻风很喜,立即找到供销科长。二人在十几种罐头中备抽出一部分样品,直到把小轿前后装满为止。

边了几天,罗向富通知关副厂长:“杨老板已从广州返回,黄大老板对罐头味道很满意,决定向你厂投资。杨老板请你们尽快起草一份协议书。

罐头厂全体领导为此召开会议专门进行了研究,一致同意进行投资。会后便呈立请示市经委、市对外经济协作办公室、市侨联办领导,均获批准。

于是,罐头厂和杨老板举行了正式洽谈,议定了黄美娅老板向绵帆罐头厂投资人民币一百五十万元,草签了协议书。杨老板还答应向该厂综合服务部投资五十万元,达成了“合资经营绵阳罐头食品饮料综合贸易公司”的协议。

两份协议书又经上级各主管部门批准,立即生效。春节过后,杨老板便正式派人同厂方去深圳提款。去深圳必须向公安部门申请办证,可是,杨老板既无返乡证,又无身份证,公安机关怎么能批准他去深圳呢?这时候,关副厂长等人正沉浸在将要得到外来资金的喜悦中,也没有多想其他,便谎称杨是本厂职工,骗得公安机关办理了五张广州去深圳边境通行证。绵阳市政府又根据同样理由出具了购买五张飞机票的证明信。

为了杨老板乘飞机的需要,厂方为杨老板和其“秘书”等人办了本厂的工作证。

一切准备就绪,正要成行之时,关副厂长忽然接到一个“长途电话”。对方说:“黄大老板要运一批彩色电视机到成都,请关厂长转告杨老板到成都接货。”

关副厂长接了电话,想也没想,便高兴地把好消息告诉了杨老板。

杨老板闻讯可就为难了。为什么呢?因他多次宴请宾客,所带来的资金快花完了。关副厂长知道了,立即从厂里取出五百元现金给杨老板进去。

杨老板从成都回来,依然不提去深圳提款一事,关副厂长不免有些着急,便亲自到饭店去催问。杨老板见关副厂长着急的样子,也不说别的,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了一串货物数字。东芝牌彩电二百台,宝石牌录音机四百一十九台,雅马哈摩托车一百一十二辆。合计人民币二百六十万元。

杨老板写完,把纸条递给关副厂长说:“你看一下,这是货,货已发出,货到后除投资款二百万元给你们厂外,你厂还应付给我现金六十万元。如果没有现款,可以先给我四千元。”

关副厂长回到厂里和其他领导议论开了:这二百六十万元的货要是给了咱们,拿到服务公司一卖,会变成三百万,甚至更多。如此一来,资金未到利润先来……

几天后,杨老板告诉关副厂长,说要买一吨“剑南春”,要厂方先借款项。关副厂长二话没说,把厂内仅一千七百元现款提了出来。还不够,索性先把亲戚托他买彩电的一千八百元先垫上,一块儿交给了杨老板。杨老板接了三千五百元,却并没有买酒。过了十天,杨老板又要去成都提货,又向关副厂长要了一千元。

货未提出,杨老板却从成都得到一个“重要消息”:国民党军代杨森,出逃时遗留下一张面额一亿五千万元的股票,估计买下来要花几万元。要关副厂长迅速准备现金,等他把这张股票买到手,再一同去成都运那批货。

不料,杨老板机关算尽,眼看几万元就要到手时,却出了意外。那天,他坐着包租的皇冠车去一个偏远地方“买股票”时,不知因为什么,和当地的个体商贩发生冲突,大打出手,结果被公安人员抓了起来。

一走进公安机关大门,“杨老板”的画皮便慢慢被剥了下来。因为公安机关一看,他正是安县河清粮油食品站要找的骗走他们十万多斤大米的骗子。

原来“杨老板”原名杨本平,是安县永汉乡同心村的一名农民。一九八四年,杨到新疆找活干,发现那里大米价格较高,便回四川找到河清粮站职工罗某,通过罗打通关节,从河清粮站弄出十二万斤大米卖到新疆。杨得款三万多之后,并没有向河清粮站交货款,而以这笔货款为资金,希图设一个更大的骗局,骗取更多的钱。不料,正当他苦心经营的骗局快要结束,大笔钱快到手时,却意外地出了一个小岔子,小河沟里翻了船。

在“引进外资”上上当受骗的实在不少。有的被外国人骗了,有的却被假外“老板”骗得好苦。“杨老板”正是看准了某些企业领导人盼外资的心理,才设了如此一个骗局的。

若以“杨老板”的骗技而论,不可谓不巧,不可谓不煞费苦心。你看他一步步把陷阱巧设,开始时还自掏腰包请客。等到对方完全失去警觉时,又慢慢地伸出贪婪的手,先要五百,再要几千,接着便要几万了。如果不发生意外,他不知还有什么花样,不知要骗到何时为止。

然而,骗局再巧,也难免有破绽。比如他的来路、身份等等,关副厂长等就从来没有问过。只凭他自己说是什么老板,怎么能相信呢?可见在这方面上当受骗的,多数人是吃了盲目崇拜外商或是不敢认真调查一下的亏。

41.“沈氏陷阱”骗巨款

她,五十多岁,名叫沈陷,是福建省同安县新店乡后村颇有名气的懒婆娘。她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已成年,可是由于她的好吃懒做,家境日益贫穷,到一九八四年,竟欠下外债四千多元。

眼看别人都走上致富之路,她也异想天开经起“商”来。然而她的经商和别人不同,不买不卖,不走街不串巷,竟是独树一帜地坐在家里开起了“银行”。

“钱存我这里不用怕,我的生意是有‘源头’的,存期一到还本付息,月息九厘,比银行商得多呐。”

沈陷一通吹嘘,竟然有人相信,二十几户农民拿着少量现金先作试探存入,总共才有一万七千多元。

沈陷见来钱太慢,便大肆宣传她的靠山在南洋做生意,在厦门办工厂。还没人相信,她又把以前的债主叫来,当面还清欠债,付给利息,并声称这是南洋的“源头”送来的钱。

虽然存钱的人一天比一天多,沈陷还是嫌太少。于是她又别出心裁地雇了几个无事可干的人来当“贩脚”。贩脚代她去各县乡收集存款,回来后按收到的存款多少领取“抽头”。一方面贩脚的收入颇为可观,一方面这些贩脚山南海北地跑,成了沈陷的义务宣传员。这一招果然奏效,一个月时间,竟收到存款三十多万元。

沈陷高兴万分,决定继续扩大战果。一面提高存款利息率,一面多给贩脚抽头。一个贩脚找到一万元,抽头钱给三百元。贩脚们的生意也红火起来了,他们也跑得更勤了。有一个善于钻营的贩脚,不仅吸收私人存款,还通过某机关的会计将公款二十八万元挪来沈氏银行。这个贩脚一把便拿了五万多元的抽头,由此发家致富。

当贩脚能发财,对于当时守着土地还没学会经商的农民来说,真是喜从天降。许多人不请自来,贩脚队伍一下于大到五十多人。他们跑遍了同安周围的十几个县。

为了以高息使更多的人来存款,她把月息九厘提到一分五,后来又提到高到百分之二十二。

“存一万元,一个月就赚两多元,这比做什么生意都赚钱啊!”

农民们又惊奇又红眼。一个村支书把准备摘家庭副业的四万元一下子存入沈氏银行,副业也不搞了,静等坐食其利。某民办教师把准备买汽车的一万五千元也存进沈氏银行。甚至有的村干部把村里存在信用社的钱取出来,也存入沈氏银行…不到一年时间,沈氏银行已吸收存款一百多万元。

懒婆娘变成了“财神婆”,她自己也风光起来了。不仅为两个儿子盖了新房,娶了媳妇,而且家里吃的用的全部现代化。就连村干部对她的态度也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村治保主任当了她的私人保镖,出入相随,形影不离。这位保镖千了五个月,连钱带抽头竟得了二万多元。

有人要问,沈陷吸收这么多存款拿去干什么了呢?回答是,她什么也没干。既然什么也没干,如何支付如此高额利息呢?

沈陷其人连自己的名字也不写,更没有半点金融知识。她的十分简单的思维方式就是:只要有人来我这里存款,我就有钱花。所以,开始存款的人一年后陆续提取存款和利息时,沈陷便着了慌。存入的钱已经在一年中耗去了百分之二十五至三十五,又拿什么还本付息呢?许多尚可称为精明的庄稼人,即使不懂得什么金融知识,这个账还是会算的。

于是,“沈氏银行”便出现了一九八五年三月的危机。款额下额下降,付出额猛增。新债拉不到,旧债难还。“沈氏银行”陷入了困境。

然而,沈陷并没有迷途知返。为了维持她设下的陷并,她又妄想“打入银行和企业”。第一次她的手下从一家供销社挖来公款四万多元,这根本无济于事。第二次又托人以经商为名,骗取银行低息贷款十万元。

沈陷把刚从银行贷来的现款堆在家里,又宣传起她的“源头”如何可靠来。一时间又有许多农民上当,来存款的又渐渐多了起来。

有个副乡长以买船为名,在信用社贷出一万五千元,又四处拆借,凑了四万元送到“沈氏银行”存了起来。

一个供销社的汽车司机,竟把交他买汽车的五万元公款存进去,想谋取个人私利。

这一次小小高潮,使沈陷吸收存款的总金额超过二百万元。二百万元,仅付利息和抽头就要付出五十到七十万元。沈陷此时已经只有空架了。

沈陷见势不妙,便离家远逃外地。然而她终究逃不出公安机关的天罗地网。一九八五年五月十八日深夜,出逃的沈陷终于落入法网。

[评析]:一般骗子都是极端精明的人,而沈蹈只不过是一个无知村妇,斗大的字不识几升,竟骗取那么多的人上当受骗,其中不仅有村干部,还有副乡长一级的国家干部。其奥妙在哪里呢?其中奥妙不仅在于沈陷的谎言,而且在于受骗者心中。他们为什么受骗?答案只有一个字:“贪”。上当者无不因为贪图她的利息。因为自己心中有“贪”作怪,致使本来不明亮的眼睛又蒙上一层灰尘,怎么会识破骗局呢?

当然,农民的愚昧无知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42.假华侨衣锦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