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史迪威日记
2370500000002

第2章 前言

美军的战区指挥官,对于他统辖范围内的所有人来说,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孤寂的。他不可能让亲爱的朋友来分担他的失败和过失。他承受着持续不断的压力和重任,他必须以果断而明智的态度来迎接它们,因为士兵的生命和共和国的安危皆依赖于此。

对史迪威将军来说,如此沉重的职责所引发的内心活动只有在一系列文件、书信和草草写下的日记中得以解脱。在他去世之后,人们从他的私人物品中发现了这些文字。这些文字汇集了上次大战期间他在 3年中所写的文字——从 1941年 12月日本人袭击珍珠港到 1944年 10月他被解除在中国的指挥职务。

这些文字是他为自己写的,是他内心激情的流露。用命令的口气加上尖刻辛辣的语言写成的这些文字,只表现出了他多方面性格中的一个侧面。在这里面反映不出他对朋友的慷慨大度、和蔼可亲、热情友好和持久的忠诚。这许许多多的记载似乎与他的本性相去甚远,但又是对他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雄浑魄力、雷厉风行极其自然的补充。

他用独特的语言将自己的思想简明地表达出来,尽管与和平时期的规范和惯例相悖。书中未对他的文字加以任何改动,只是加了一些注释,以便于使背景和解释一目了然,并与正文区别开来。

本书收集的文字有三个来源:

第一个来源是史迪威的私人指挥日记,它贯穿于战争的始终。日记一般都记得很短,与其说是对事件的叙述,不如说是为便于自己记忆而做的记载。它们常常是军事技术性的。

第二个来源是较长的文章和分析,这些往往是史迪威在思考时写下的。他力图对形势加以概括,对自己的观点加以整理,对特别令人伤神的问题进行研究。

本书把日期相同的日记和文章排列在一起。遇到未写日期的文章,则根据其逻辑和文中涉及的内容将其插入适当的章节。

第三个来源是史迪威写给他夫人的信件。因为文中明确地注明了收信人的姓名。

史迪威的某些中国朋友的名字被删去了,以免使他们遭到麻烦。史迪威记下某些美国军官的缺点,这些军官的姓名也被删去了。编辑将文中的缩写改为全称,翻译了史迪威经常使用的代号。文中的圆括号是史迪威使用的,而方括号中的内容则是编辑加的解释。脚注均为编辑所注。有时,史迪威对士兵作了一些严厉苛刻的描写,因这些描写是未准备公开的,因此编辑对它们进行了删除或改写。

白修德

白修德(1915—1986年),哈佛大学毕业,抗战期间任美《时代》周刊驻重庆记者,采写了大量关于中国战场的报道,访问延安后写出影响巨大的《中国的惊雷》,成为中国抗战、特别是重庆时期中国历史的重要目击者、记录者。返美后,因为对蒋介石政权的反对,被认为亲共,在麦卡锡主义兴起时,职业生涯受到很大的影响,不得不远走欧洲。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撰写《美国总统的诞生》系列著作而闻名于世。其中,1960年跟踪记录约翰·肯尼迪参选直至获胜的那本使他获得 1962年普利策新闻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