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2370900000019

第19章 欲路勿染,不妄求则心安(2)

儿子照着母亲的话就去挖开父亲的坟,从口里取出那枚金钱。他拿到了钱,来到国王女儿那儿。于是国王的女儿便把他连同那枚金钱送去见国王。国王见了,说:“国内所有的金钱宝物,早就都聚集在我的仓库里了。你从哪里弄到这枚金钱?你今天一定是发现了地下的窖藏了吧!”

国王用了种种刑法拷打这寡妇的儿子,要问清楚他得到钱的地方。寡妇的儿子回答国王说:“我真的不是从地下的窖藏中得到这枚金钱的。我母亲告诉我,先父去世的时候,口中含着一枚金钱。我挖开坟墓,由此得到的这枚金钱。”

国王就派了个亲信去检查真假。这亲信果然看见了此人父亲口中放钱的地方,这才相信了。国王听了亲信的报告,心里暗自想道:我先前聚集一切宝物,想的是把这些财宝带到后世。可是那个父亲,一枚金钱尚且带不走,何况我这样多的财宝呢?

讲完故事之后,禅师问小和尚:“钱财为何物?”

小和尚答道:“身外之物。”

钱财不可积,而福德却要积得越多越好,久积福德,必有回报。固守钱财,毫无价值。

既然是身外之物,那就没有必要过多地吝啬与留恋,“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把它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不仅解决了别人的困难,自己也会“久积福德,必有回报”。古人云:“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只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完美的精神生活,才是真正值得人们去追求的财富。

5克制欲望,才能修成正果

每个人都有欲望,而能否克制欲望,才反映了每个人修为的高下,只有能够克制欲望的人,才能达到目的。

佛陀的时代,波罗脂国有两个虔诚的比丘。

一天,他们听说佛陀要在舍卫国大开法筵,演说妙法。二人便相约,一同前去听佛陀开示法要。

收拾了简单的行囊,二人便向舍卫国出发了。

炎炎烈日下,二人挥汗如雨地低头疾行,走着走着,越来越觉得口干舌燥,但一路上却没有发现半点水源,二人只得耐着口渴,继续往前赶路。

正当二人走得精疲力竭的时候,突然,眼前一亮!一口水井就在前面不远处!

二人宛如沙漠逢甘霖般,欣喜地前去汲水。

然而,当他们把水汲出井后,却发现水中有虫。这时,其中一位比丘,顾不得水中有虫,就迫不及待地一饮而下。

而另一位比丘,只是默然地站立于井边,喝了水的比丘见状就问:“你不是也很渴吗?为什么现在却不喝了呢?”这位比丘答道:“佛陀有制戒,水中有虫不得饮用,饮了即犯杀生戒。”

喝了水的比丘就相劝说:“你还是喝了吧,不然渴死了,连佛陀都见不到,更别说听经闻法了!”

另一个比丘听完,不为所动,说道:“我宁可渴死,也不愿意破戒而苟活!”

这位坚持不喝水的比丘就因此而丧命了,但由于持戒的功德力,比丘往生后立即升到天道,当天晚上就以神通力抵达佛所,顶礼佛陀,佛为他说法,便得到了法眼净。

再说喝了水的比丘,独自一人继续赶路,直到隔日才来到佛所,一见佛陀,立刻五体投地至诚礼拜。

佛陀以神通智能力得知先前发生的事,询问道:“比丘!你从何处来?有没有同伴随行?”

比丘即一五一十地把路上发生的事禀告佛陀,佛陀即呵斥说:“你这个愚痴的人!你虽然现在眼睛见到了佛,但是却没有真正地见到佛,那位持戒而死的比丘已先你一步来见我了。”

佛陀更进一步说:“如果有比丘放逸懈怠,虽与佛同住在一起,也能常常见到佛,但佛却不曾见这样的比丘;若有比丘离佛数千里,能精进用功、不放逸,虽然彼此相隔千里之遥,而这样的比丘却能常常见到佛,而佛也常常得见比丘。”

比丘听完佛陀的教导,若有所悟,羞愧地顶礼而退。

佛家认为:“一寸道九寸魔。”说明修炼品德是一件很艰苦的事,必须时刻克制自己的欲望,才能有所收益。理性的克制对一个追求成功的人来说,不是束缚的锁链,而是强韧的护身甲,虽然披挂上它不免有些累赘,但是它能让你避免误入歧途,早日达成自己的目标。如果不能克制自己的欲望,虽然也下了工夫,但最终还是会功败垂成。

传说,有两个人偶然遇见了普贤菩萨,菩萨教授他们酿酒之法,叫他们选取端阳那天成熟、饱满起来的大米,用冰雪初融时高山飞瀑、流泉的水珠调和后,再注入千年紫砂土烧制成的陶瓮,最后用初夏第一张沐浴朝阳的新荷裹紧,密闭七七四十九天,直到凌晨鸡叫三遍后方可启封。

这两个人牢记菩萨的秘方,历尽千辛万苦,跋涉千山万水,风餐露宿,找齐了所有必需的材料,把梦想和期待一起调和密封,然后潜心等候着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当第四十九天姗姗到来时,即将开瓮的美酒使两个人兴奋得整夜都不能入睡,他们彻夜都竖起耳朵准备聆听鸡鸣的声音。终于,远远地,传来了第一声鸡啼,悠长而高亢。又过了很久很久,依稀响起了第二声,缓慢而低沉。等啊等啊,第三遍鸡啼怎么来得那么慢,它什么时候才会响起啊?其中一个再也按捺不住了,他放弃了再忍耐,迫不及待地打开了陶瓮,但结果却让他惊呆了……

里面仅仅是一汪水,混浊,发黄,像醋一样酸,又仿佛破胆一般苦,还有一股难闻的怪味。怎么会这样?他懊悔不已,但一切都已经不可挽回,即使加上他所有的跺脚、自责和叹息。最后,他只有失望地将这汪水倒掉。

另外一个人,虽然心中的欲望像一把野火熊熊燃烧,烧烤得他好几次都想伸手掀开瓮盖,但刚要伸手,他却咬紧牙关挺住了,直到第三声鸡啼响彻云霄,东方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啊,多么清澈甘甜、沁人心脾的琼浆玉液啊!

人有七情六欲,佛家戒欲,我们平常人也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有欲望是好事,但要把握好欲望的度,太多的欲望,只会让人的心灵高度膨胀,心太“大”,肚子盛不下,身体会更难受。克制欲望,打败“心魔”便得到清静,清静的心,方可参悟到佛道。

6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

每个人都渴望爱,但世界上除了有共同信仰的理性的爱之外,都是无法永恒的。不必太执著于爱,尤其是不属于自己的爱,因为迟早是要分离的。

在一次法会上,释迦牟尼佛祖向信众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富商共讨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伶俐可爱,整天陪伴,寸步不离;第二个老婆是抢来的,颇有姿色;第三个老婆,沉溺于生活琐事,让他过着安定的生活;第四个老婆工作勤奋,东奔西忙,使丈夫根本忘记了她的存在。

有一天,商人要出远门,出门很辛苦,会经过舟车劳顿。商人想在四个老婆中选一个陪伴自己旅行。商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说:“你自己去吧,我不愿陪伴。”第二个老婆说:“我是被你抢来的,本不甘心做你的老婆,我亦是不去!”第三个老婆说:“尽管我是你的老婆,可我不愿受风餐露宿之苦,我最多送你到城郊!”第四个老婆说:“既然我是你的老婆,无论你到哪里我都跟着你。”于是商人带着第四个老婆开始了旅行。

讲完这个故事后,释迦牟尼向诸尊者说:“各位,这个商人是谁呢?就是你们自己。”诸位顿悟。

第一个老婆是指肉体,死后便要与自己分开;第二个老婆是指财产,它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第三个老婆是指自己的妻子,活时两人相依为命,死后还是要分道扬镳;第四个老婆是指自性,人们时常忽略它的存在,但它却永远陪伴着你自己。

和你相爱的人,迟早会与你分离,除非你们都自性有很多的一致之处。但大多数情况下,很少有相爱的人与自己是志同道合的。死后两人的心总不在一起。

还有一个故事。深夜,古寺里有一位禅师和一个男人。男人苦恼地说:“我是一个已婚之人,现在却狂热地爱上了另一个女人,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才好。”

禅师道:“你能确定你现在爱上的这个女人就是你生命里唯一的最爱的女人吗?你会不会再爱上别人呢?”

男人想了想,说:“不会,这个女人是我的最爱,也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个女人。”

禅师立刻说:“那你就离婚,然后娶她。”

男人却犹豫起来显得十分为难:“可是我现在的妻子温柔、善良、贤惠,并没有任何对不起我的地方,我这样做是否过于残忍?而且,似乎还有些不道德。”

禅师道:“在婚姻中没有爱情才是最残忍和最不道德的事,你现在爱上了别人,已经不爱她了,你这样做并没什么错。”

男人着急地说:“可是我妻子她很爱我,真的很爱我。”

禅师道:“那她至少还是幸福的。”

男人有些迷惑不解:“我要与她离婚然后另娶他人,她本应该是很痛苦的,你为什么说她是幸福的呢?”

禅师道:“她仍然拥有她对你的爱,拥有爱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而失去才意味着痛苦,所以痛苦的人是你,你失去了对她的爱。”

男人仍然十分迷惘:“我和她离婚后另娶他人,她不再拥有我,她应该痛苦才对啊?”

禅师说:“你错了,她依然会拥有真爱。你只是她婚姻中真爱的一个具体,当你这个具体不存在的时候,她的真爱会延续到另一个具体。因为她在婚姻中的真爱从没有失去过,而你却失去了,所以她是幸福的而你才是痛苦的。”

男人急切地说:“她说过今生今世只爱我一个人,她不会爱上别的男人。”

禅师问道:“这样的话你也说过吧?”

男人支支吾吾,面有惭色:“我……我……我……”

禅师没有理会他,只是指着烛台上正在燃烧着的蜡烛问他:“你现在看你面前烛台上的三根蜡烛,你觉得哪根最亮?”

男人仔细端详了一会儿,道:“好像都是一样的亮。”

禅师道:“这三根蜡烛就好比是三个女人,其中有一根是你现在所爱的那个女人,芸芸众生中,有千千万万个异性,你在这三根蜡烛中都不能把你最爱的人找出来,你又怎能确定你现在爱的这个女人就是你生命中唯一真爱的最后一个女人呢?”

男人脸上惭色更甚。禅师说道:“你现在拿一根蜡烛放在眼前,再看这三根中哪根最亮?”

男人道:“是眼前的这根最亮。”

禅师道:“你现在把它放回原处,再看看哪根最亮。”

男人看了好一会儿,道:“现在又看不出来了。”

禅师缓缓地说:“你刚才拿的那根蜡烛就好比是你现在爱的那个最后的女人,所谓爱由心生,当你感觉你爱她时,你就会用心去看,所以就觉得它最亮,当你把它放回原处后,你却找不到最亮的一点感觉,你这种所谓的最后的唯一的爱只是镜花水月,到头来不过是一场空。”

男人恍然大悟:“哦,我懂了,你并不是要我与我的妻子离婚。”

禅师道:“佛门只是看破而不说破,你知道怎样去做就可以了。”

男人终于大彻大悟:“我现在知道谁是我最爱的人了。”

爱是一种情缘。其实爱与不爱,只在一念之间。正如佛陀所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实爱只是一个人的事,是你的情感之花,爱人不过是你爱的一个附着体,因此,不必过于执著于爱的具象,只要把爱存于心中,认真对待你身边的人,便是佛中爱的真谛。

7自以为拥有

金钱的人,其实是被金钱所拥有佛曰:“贪欲是万万不得的。”不要以为自己是金钱的拥有者,这样非但做不了金钱的主人,反而会沦为金钱的奴隶。

一天傍晚,两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在林中散步。这时,有个小和尚从对面惊慌失措地跑了过来,两人见状,便拉住他问道:“小和尚,你为什么如此惊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小和尚忐忑不安地说:“我正在移植一棵小树的时候,却忽然发现了一坛子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