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2370900000024

第24章 随心而行,随遇而安,一切皆随缘(4)

这时这位高僧站了起来,默默收拾这些碎片,然后拿出另一只茶壶继续泡茶说笑,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

事后,有人就问他:“这是你最钟爱的一只壶,被打破了,难道你不难过、不觉得惋惜吗?”

他说:“事实已经造成,摔碎壶留恋又有何益?不如重新去寻找,也许能找到更好的呢!”

高僧无疑是明智的,因为已经发生的事情,惋惜或者留恋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不如不去想它,心平气和地面对这件事,以一颗开放的心灵去面对未来。

在某件事情发生以后,不要让思绪过多滞留在它之上。坦然地面对失败和挫折,真正地引以为鉴,下次做事时避免再犯,才能成为做大事的人。

人生许多事情,得失成败不由人,苦乐全在于自己的感觉。与其排斥,不如接受它,认命吧。

一位疲惫的诗人去旅行,刚刚出发没多久,就听到路边传来一阵悠扬的歌声。

那是一个快乐男人的声音。

他的歌声实在太快乐了,像秋日的晴空一样明朗,如夏日的泉水一样甘甜,任何人听到这样的歌声,都会被感染,让快乐把自己紧紧地包裹起来。

于是诗人驻足聆听。

歌声停了下来。一个男人走了出来,他的微笑甚至比他本人出来得更早。

诗人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人笑得这样灿烂,只有一个从来没有经历过任何艰难困苦的人,才能笑得这样灿烂,这样纯洁。

诗人上前问候:“你好,先生,从你的笑容就可以看得出来,你是一个与生俱来的乐天派,你的生命一尘不染,你既没有尝过风霜的侵袭,更没有受过失败的打击,烦恼和忧愁也没有叩过你的家门……”

男人摇摇头:“不,你错了,其实就在今天早晨,我还丢了一匹马呢,那是我唯一的一匹马。”

“最心爱的马都丢了,你还能唱得出来?”

“我当然要唱了,我已经失去了一匹好马,如果再失去一份好心情,我岂不是要蒙受双重的损失吗?”

是的,已经遭受了损失,就不要让自己再受损失了。看淡一些,以后的生活依然会很美好。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在很多时候,有些事并不如我们所期望的那样可以选择,但是,我们可以用心态来调整苦乐的感受。用豁达的态度来对待发生的一切,不要把心思过多地放在无法挽回的事情上,多安慰自己。

11放下执著,一切随缘

人生在世,金钱、权利、物欲、女色……许许多多都让我们执著其一生,累其一世,到头来发现,一切不过是过眼云烟,身外之物。也许放下执著,便“立地成佛”。

如果一个人执著于世间的功名富贵,以及种种事相,他的这种执著就是“著有”——执著于有。相反,如果一个人执著于出世间的清净,他的这种执著就是“著空”——执著于空。在大乘佛教看来,“著有”与“著空”,都属于著相,都属于障碍,都不符合生生不息的大智慧。佛教提出“诸法空相”、“五蕴皆空”的道理,就是让人们放弃对世间相的执著,解脱世间相的困惑。如果一个人不再执著于世间相,是否就是佛教所说的智慧解脱了呢?不是的。为什么这样说呢?用给人治病来打比方,这只属于一期疗程。这时,人们虽然不再执著于世间相,然而他却又执著于出世间相。所以,还必须消除人们对出世间相的执著。打破一切执著,证悟到自己的“本来面目”,这才是真正的不执著。这时,人们就会发现,自己的本来面目就是清净无染的。自己的本来面目,本来就是灵动活泼的。

六祖慧能曾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也就是说,人们的自性是没有污染的,就算有人想污染它,那也是污染不上的。人们的自性是生生不息的,即使有人想停滞它,那也是徒劳无功的。只要人们领悟了自性,契合了自性,那么,这样的人生就是合乎大道的人生,就是智慧解脱的人生。

放下执著是件很难的事。即使一个人跑到山林溪涧,远离了社会人事,心中的“恋世习气”也是一时难以消除的。即使经过长期的修行,消除了心中的“恋世习气”,那也不是没有了执著,因为这时候的他虽然没有了“恋世习气”,却有了一种“厌世习气”。要想使他更进一步,就必须要消除他的“厌世习气”。这就要求人们,在自我修养的道路上,不断地进步,逐渐地打破执著,逐渐地消除习气,最终让自己契合“道体”。

佛教让人放下执著,首先从破除凡夫的“执有”开始。破除凡夫的“执有”,所用的方法是“破有显空”,譬如佛教里说,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合和而有,因缘离散而空,没有一样永恒的东西。金钱、名利、地位,乃至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等,终究都要破灭的,因此,所有的世间相,都不是人们的安身立命之处。

对于大多数的人而言,要想消除掉心中的贪恋,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正像《红楼梦》中那位疯癫道人所唱的《好了歌》那样: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疯癫道人的《好了歌》让我们懂得:要想获得超然的人生境界,就要解脱名利的虚妄系缚。然而,真正能够看破红尘,又能够在红尘中生活的人,可谓是凤毛麟角,即使那位疯癫道人也有偏空之嫌,也未能做到“不离凡俗,一尘不染”。饱读诗书的贾雨村,又何尝不知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道理呢?但是,他却对娇杏念念不忘,做官之后,派人把娇杏接来,做了填房,他明知道甄家女儿的下落,却畏惧权势不敢做主为恩公找回女儿。为了讨好四大家族,他贪赃枉法,胡乱判案,最终自己也没有什么好下场。人生在世,一旦陷入金钱、权力、色相,便会越陷越深,烦恼也会越来越多,即使一时获得了满足,也只能是盐水止渴,那是“愈止而愈渴”的事。

人可以追求你想要的东西,但不可过于偏执,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未必不是一种明智之举。太过贪恋于世俗中的欲望,不仅会让你身心疲惫,还等于饮鸩止渴,最终陷入痛苦的深渊。放下一切执著,舍弃对功名利禄的贪欲,让自己的心灵获得宁静与安详,让未来少一些后悔,让自己的人生更加轻松幸福。用平常心对待生活,无牵无挂,无忧无虑,每天都会过得快快乐乐。

12不要站在自己的风景里仰视别人

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人可以替代你,应该为自己的独特而开心,不必去羡慕和模仿别人,做好你自己。

从前,菩萨化身为一位国王,叫察微,他志向高洁,品行正直,并笃信佛教。

一天,国王闲来无事,便微服走出宫门,走到一个补鞋的老头儿处,一时兴起,问老头儿:“一国之中谁是最快乐的人?”

老头儿回答说:“当然是国王最快乐了。”

国王问:“为什么这么说呢?”

老头儿便说:“你想,身为国王有百官差遣,平民供奉,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这还不快乐吗?”

国王答:“希望如你所说吧。”于是他与老头儿一道共饮葡萄美酒,直到老头儿醉得不省人事,之后便把老头儿抬回宫中。国王对王妃说:“这个老头儿说,国王是最快乐的,我想让他体验一下当国王的感受,给他穿上国王的衣服,让他理理国政,你们大家要配合我一下,把他当做国王来对待。”

王妃答:“遵命。”

老头儿醒来之后,婢女们便对他说:“大王你喝醉了,现在积下很多事情要等你处理。”于是这老头儿被拥出临朝,众人都催促他快些处理事情,他却懵懵懂懂,什么也不知道。这时,旁边有史官记其所言所行,大臣公卿们与之商讨议论国家大事,老头儿一直坐了一整天,弄得腰酸背痛,疲惫不堪。这样过了几天,老头儿寝食难安,茶饭不思,竟瘦了下来。

婢女们又假装问他:“大王你这样憔悴,是为什么啊?”

老头儿回答说:“我梦见自己是一个补鞋的,每天辛苦求食,生活非常艰难,因此就瘦成这样了。”

众人都私下里偷着笑。这老头儿到了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道:“我是补鞋子的呢,还是国王呢?若真是国王,皮肤为什么又这样粗糙呢?若是补鞋子的,又为什么会在王宫里呢?唉,我心里觉得乱七八糟的,眼睛也花了啊。”他竟真分不清自己到底是谁了。

王妃假装问:“大王这样不高兴,让歌伎们唱歌跳舞表演给您看吧。”于是老头儿喝起葡萄美酒,又醉得不省人事了。人们又让老头儿穿上旧衣服把他送回他简陋的床上。老头儿酒醒后,看见自己还住在破旧的房子里,穿着粗布衣服,一切都是原来的样子,但却觉得浑身酸痛,好像被棍子打过了一样。

过了几天,国王又来到他这里。老头儿对国王说:“上次喝酒,是我糊涂无知,现在我才明白过来啊,我梦见自己当了国王,要审核百官,又有国史记对记错,众大臣要来商量讨论国事,便总是忧心忡忡,弄得我浑身都痛,好像挨了打一样。在梦里尚且如此,若是真的当了国王,还不更痛苦啊?前几天跟你说的话,实在是不对的啊。”

国王回到宫中之后,便把这件事情同大臣们说了,众人都捧腹大笑。

不必羡慕他人的生活,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不快乐的事情和乐趣所在。既然如此,还需要去羡慕别人吗?好好认识你自己,欣赏你自己,相信你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没有必要站在自己的风景里仰视别人。

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应该是生机盎然的,苹果树会结果,玫瑰长成鲜花,鸟儿会高唱……生活中的你、我、他,也各有各的美丽,各有各的价值。你需要做的,只是做好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