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灵感火花,打造智慧人生
2371200000006

第6章 失败像一座学府(2)

蜂蜜中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小皇帝,登基时只有13岁。因为年纪小,大臣们都没把他看在眼里,认为这么大的国家,被一个乳臭未干的小毛孩儿统治,实在是笑话。

小皇帝暗暗发誓,总有一天让你们服了我!

有一天,小皇帝在大臣和侍卫的簇拥下,到皇宫的花园中散步。大家正行走间,忽然看到树上的青梅结了很多果实,青翠欲滴。小皇帝马上被吸引住了,他走到树下,信手摘下一颗青梅正想放到嘴里尝尝,这时一个内侍跑过来,对皇帝说:“陛下,这青梅还没熟透,吃到嘴里会很酸。不过我倒有一个办法,会让您吃起来觉得很甜。”

小皇帝好奇地问:“什么办法?说出来,大家一起试试。”内侍回答:“把青梅用蜂蜜拌了再吃就会又酸又甜,很好吃。”“那好,你快去库里把蜂蜜拿来。”皇帝吩咐道。不一会儿,内侍端来了蜂蜜,迅速拌好了青梅。小皇帝接过正要品尝,忽然发现蜂蜜里有一粒老鼠屎。这可把内侍吓坏了,他慌忙说道:“不关我的事啊,陛下!肯定是库房主管失职,致使库房闹了鼠害,我这就把库房主管叫来,听您发落。”“别急,”小皇帝说道,“怎能光看到一粒老鼠屎就随便定罪呢?”说完,皇帝用手掰开鼠粪,仔细端详后,厉声斥问内侍:“大胆内侍,竟敢栽赃他人,还不从实招来!”内侍听后吓得“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陛下明查,是小臣我干的,因为前几天我私下里找库房主管要些蜂蜜,他不给我,我就想报复他,所以今天才……”当卫兵带走了内侍后,大臣们都凑了过来,其中一人问到:“陛下怎知是内侍栽赃他人呢?”小皇帝说道:“假如库房闹了鼠害,那这么小的鼠粪就会被蜜浸透,内外都很湿软,而这粒鼠粪外边湿了,里面却是干的,说明是刚刚放进去的,而去取蜂蜜的只有内侍一人,那么除了他,还会是谁呢?”

大臣们听后,个个赞叹不已,从此后对这个小皇帝心悦诚服,并尽心尽力协助他治理国家。

合成一“家”多欢乐

玉村浩美是日本普拉斯文具公司一位女职员。公司出产的文具质量好,价格低,一度很受消费者的喜欢。但是,近来由于人事变动过于频繁,公司经营不善,处于破产的边缘。

事业心极强的玉村浩美,为了公司谋求生存,她想到了以“文具组合”的形式来卖商品,从而替代先前文具的单个销售。

她的“文具组合”说来也很简单,就是把“尺子、透明胶带、卷尺、小刀、订书机、剪刀、胶水”7件小文具装在一个盒子里出售。

在会议上讨论玉村浩美的建议时,分为两派:一派认为,本来分散的小文具经过组合后,一笔生意等于原先的7笔生意,销售额就会随之增加。另一派则认为,在生活中,人们往往只缺少一两样文具,何必去一次购买七件文具呢?

由于玉村浩美的计划实施起来比较容易,公司准备尝试一下。

没想到,“文具组合”一经问世,竟成了热销商品。原来,人们使用小刀、尺子、胶带之类的文具,喜欢随用随丢,经常在用时找不到,而“文具组合”的7件文具各有其位,就不会出现随用随丢的现象了,况且7件文具组合也不贵。

公司从1995年开始销售“文具组合”,在短短的16个月内竟然销售了340万个。这使公司摆脱了经营困境,飞速发展起来了。董事们后来又总结出一条成功经验,他们发现,原来分散的小文具只有“使用价值”,而将文具组合起来,不但有使用价值,而且有了“保存价值”。于是,顾客的购买心理便从“想使用”变成了“想拥有”,这正是畅销的真正原因所在。

阳光是最好的使者

冰岛特殊的地理位置,使生活在这里的丹麦人芬生常常在几乎没有白昼的漫长冬天里因为见不到阳光而心烦意乱,毫无生气。而每到了几乎无黑夜的夏天,在阳光的照射下,人们显得总是那样生气勃勃。由此,他意识到阳光对人们的心理和生活有着明显的影响。但这是为什么呢?正是带着这种疑问,在中学毕业时,芬生又回到丹麦,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医学院。从22岁开始,他在学习之余就注意探讨阳光对生命和健康的影响,一边观察一边广泛搜集资料。30岁时,芬生在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解剖学助教。从此,他对光线与人体健康的研究进展到了实质性的阶段。

1893年,芬生利用光线治疗天花的实验首次获得成功。

实验的结果表明:光谱中不同性质的光线对人的机体作用各不相同。光谱中高折射的紫端光线(紫外线),使天花病人皮肤起水泡,发高烧;而光谱的另一端低折射的红外线则促进天花痊愈。因此,利用红外线照射治疗天花病人的面部,就能够保护他们完整不变的面容。

从这一实验中,他还发现了有些光线具有较强杀菌功能的奥秘。在他发现这一奥秘后不久,他自己因患上严重的疾病而病倒了,他不得不和年轻贤惠的妻子一起回到冰岛的一个海滨渔村休养。来这里后不久,他发现在当地的渔民中流行着一种可怕的传染病——狼疮。这是一种非常难治的皮肤结核病,它主要是损害人的五官和面颊,患者大多都因无法医治而被夺去生命。面对这种情形,作为医生的一种强烈责任感使芬生把自己的疾病和休养的事置之度外,进行利用光线治疗狼疮的试验。经过对以前利用红外线治疗天花的试验的详细分析,他初步确认,治疗狼疮可能要利用化学性的紫外线才有效。但要进行这种试验,必须重新改造原来的实验装置,即要研制出滤除光线中红外线的滤光装置和增加紫外线强度的聚光装置。他带着病痛,在妻子的协助下夜以继日地工作,最后终于一台进行紫外线治疗的新的实验装置研制成功了。1895年11月的一个隆冬,芬生利用紫外线治疗狼疮的试验终于获得了成功,为狼疮患者重新带来了生命的希望和生活的福音,人们都称他为“利用光线治疗的神医”。

1903年12月10日,丹麦举国欢腾,祝贺芬生被授予诺贝尔医学奖。

妙计摘帽

最近,一家影院的经理苦恼极了!事情是这样的:影院每次放映,总有一部分女观众戴帽入座。坐在后面的观众,整场电影下来只看得到一顶顶形式各样的帽子,所以极为不满。他们一致要求影院应禁止女观众戴帽子,否则,他们就不来这里看电影了。

于是影院经理贴出通告要求女观众脱帽入座,可谁也不放在心上,他苦口婆心地一个一个去请求,可谁也不理睬。更让他气愤的是,原本不戴帽子的观众见他如此大费周章,竟像跟他唱对台戏似的,也戴起了帽子。一时间,戴帽子的人比原来还要多,这真是让他伤透了脑筋。

这几天,影院经理都在苦苦思考这件事。观众的强烈不满时刻出现在脑海中,而女士们的固执己见也挥之不去。可不管怎么样,女士们的帽子是非摘不可的。如果不摘,再这样下去,观众恐怕会越来越少,一定要想个办法让女士们心甘情愿地摘掉帽子。

终于,经理想到了一条妙计。这些不愿摘掉帽子的女士,不就是认为戴帽子很美吗?她们孜孜不倦地追求美的信念是不可摧毁的。但是,反过来说,这不也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吗?

第二天,影院的大门贴出了一张这样的通告:

尊敬的女士们,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有许多女士从大家的利益出发,已经愿意主动摘下帽子,对此我们表示感谢!但从人道主义出发,我们影院愿意照顾年老的女士,她们可以不脱帽子进入影院。

此通告一出,所有进影院的女士都一声不吭地把帽子摘了下来,一连几个月,都没有一人继续戴帽子。

课堂上的发现

四百多年前,著名科学家伽利略在威尼斯的一所大学里教书。有些医生找到他,诚恳地请求道:“先生,人生病时,体温一般都会升高。您能不能想个办法,让我们可以准确地测量体温,帮助诊断病情呢?”

医生的敬业精神让伽利略感到钦佩不已。他花了很多时间来研究这种类型的医疗器具,但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

一天,在实验课上,伽利略问学生:“我们用罐子烧水,当水开了以后,为什么它会上升呢?”“根据热胀冷缩原理,当水的温度达到沸点时,它的体积会增大,水就会膨胀、上升。相反,如果水冷却了,它的体积就会缩小,水就会下降。”一个学生做出了正确的回答。

虽然这只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但它对伽利略来说,就像是一道闪电照亮了夜空。他兴奋地想:液体和气体的温度发生变化,体积也会随之而改变。那么,从它们的体积变化,不是也能测出温度的变化吗?

根据这一思路,1592年伽利略终于成功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支体温计。它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体温计是一根有刻度的细长形玻璃管,它封闭的一端呈球形,未封闭的一端插在水里。使用时,医生要让病人握住玻璃管。一旦管中的空气受热后,它的体积会发生变化,水的高度也会随之而改变。这时,只要看看玻璃管上的刻度,就会知晓病人的体温。

可是到了寒冷的冬天,玻璃管里面的水被冻成了冰,体温计全都被撑破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伽利略选择了用酒精来代替水。

从1858年起,体温计开始正式应用于临床诊断。在高新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已经研制出更先进、更准确的体温计。

但是,伽利略在四百多年前的发明就像一座里程碑,被人们永远铭记。

能指路的手帕

在日本东京闲逛,随处可见“夫妻店”,店面虽小,但生意大多红火。它们就像小小的虾子一样,蕴涵着盎然生机。在超市卖场的夹击围攻中,他们能顽强地生存往往有赖于各自不寻常的经营妙方。有一家专卖手帕的“夫妻老店”,尽管店铺靠街,手帕质量也过硬,但由于超级市场的手帕品种更多,花色更新,他们竞争数月,总是不赢。生意日趋清淡,眼看经营了几十年的老店就要关门了,夫妻俩对天长叹,他们在焦虑中度日如年。

一天,夫妻俩坐在小店里漠然地注视着过往行人,已经懒得再去召唤顾客。不过,总有一些背着大包小包的旅游者,一脸迷茫地走到他的店铺前来问路。来问路的人挺多,可买东西的人却寥寥无几。再有人来问时,老板娘已经有点不耐烦了,回答的语气也是冷冰冰的,不带一点儿热情。正在老板娘对此大发牢骚的时候,坐在一旁的丈夫忽然用手猛拍一下大腿,忘乎所以地叫了一声。这个举动把老板娘吓了一跳,以为他急疯了,正要上前安慰一下,只听他念念有词地说:“导游图,印导游图。”“改行?”妻子惊讶地问。“不不,手帕上可以印花、印鸟、印水,为什么不能印上导游图呢?一物两用,实惠方便,一定会大受游客们的青睐!”

老伴听了,恍然大悟,连连称是。于是,这对老夫妻立即向厂家订制了一批印有东京交通图及有关风景区导游图的手帕,并且广为宣传。这个点子果然灵验,销路大开。他们的夫妻店绝处逢生,财运开始亨通起来。

阿尔卑斯山上的往事

17世纪中期,法国国王亨利四世开始了对新教徒的疯狂迫害。一位名叫丹尼·帕平的年轻人,为了逃脱这场浩劫,只得远离家乡,前往瑞士避难。

帕平是一名医生,同时也是物理学家和机械师。他沿着阿尔卑斯山艰难跋涉,一路上风餐露宿。渴了就喝山泉,饿了就在附近的农田里找点土豆煮着吃。

日子一天天过去,帕平翻山越岭,离瑞士边境越来越近了。在连续好几个小时的步行之后,他终于爬上了一座山峰。帕平打算先在这里休息一下,吃点东西再上路。

说做就做,帕平找了一些树枝,架起篝火,开始煮起土豆来。可是,不知道为什么,锅里的水开了很久,土豆依然没有熟透。为了补充体力迅速前行,帕平只好无可奈何地把没熟的土豆吃了下去,那种涩涩的感觉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在瑞士,帕平的生活总算恢复了往日的安宁。几年后,他的人生终于有了转机——英国的一家科研单位聘请他前去工作。

虽然帕平的生活条件渐渐好了起来,但对那件发生在阿尔卑斯山上的往事,他仍然记忆犹新。为什么水开了土豆仍然煮不熟呢?他翻阅了许多资料,最后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秘。那就是:大气压力和水的沸点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气压高时,水的沸点就高;气压低时,水的沸点也低。山上大气稀薄,气压低,水的沸点就低。所以尽管水开了,但热度不够,土豆根本没法煮熟。

有一天,帕平应邀参加了一场盛大的午餐会。可是在吃饭时,他发现厨师做的牛肉又老又硬,根本没法下咽。阿尔卑斯山上的经历再一次出现在他眼前,帕平突然想到:既然大气压力和水的沸点有关,那么,增大气压就能使水的沸点升高,这样一来,煮熟食物的时间就一定会缩短。对了,我们能不能采用人工增压的方法,缩短这段时间呢?想到这里,他决定试试看。

根据设想,帕平自己动手做了一个密闭容器。他要利用加热的方法,让容器内的水蒸气不断地增加,但又不散失。只要容器内的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就会越来越高。可是,当他睁大眼睛盯着容器加热的时候,里面却发出了咚咚的声响。帕平吓坏了,只好暂时停止试验。

又过了两年,帕平按照自己的新想法绘制了一张密闭锅图纸,请来专业技师进行制造。另外,帕平又在锅体和锅盖之间加了一个橡皮垫,锅盖上方还钻了一个孔。这样一来,就解决了锅边漏气和锅内发声的问题。试验证明,帕平成功了!他把土豆放入锅内,只用了十多分钟,土豆就煮烂了。然而,帕平并不满足,他要发明出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煮好食物,既安全又方便的锅。

1681年,帕平终于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高压锅,它在当时被称为“消化器”。为了对它进行“鉴定”,帕平邀请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们来参加午餐会。当那些满腹经纶的专家还没有喝完一杯茶的时候,一盘盘热气腾腾、香味扑鼻的清蒸鸡就已经摆在他们的桌上了。尝尝看,不光是鸡肉熟透了,连鸡骨头都软了。

就在这一年,帕平专门写了一本有关高压锅的书。这本书的内容既包括了高压锅结构图和说明文字,还详细介绍了用它做羊肉、牛肉、兔子肉、鲭鱼、狗鱼等食物的方法。帕平一再强调,用这种烹调方法能大量保留食物的香味和营养成分。英王查理二世对这一发明非常感兴趣,他还特地请帕平为他制造了一个高压锅,放在白金汉宫中的实验室里。

从此,帕平和他的高压锅一起名扬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