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扬起风帆,向着希望远航
2371700000006

第6章 只要信心不被打碎(1)

谁能咬紧牙关,告诉自己:我还有一样最宝贵的东西——不肯弯折的信心。谁就会在艰难中增添一股勇气,一股无所畏惧的力量;就会觉得脚还踏在土地上,血还是热的,路还没有完全断绝。闯下去,拼下去,用不肯投降的双手,打出的一定是一方令自己都无比惊讶的新天地。

从一粒米成功

提起台湾首富王永庆,几乎无人不晓。他把台湾塑胶集团推进到世界化工业的前50名。而在创业初期,他做的还只是卖米的小本生意。

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16岁的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了一家米店。那时,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30家,竞争非常激烈。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很小的铺面。他的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更谈不上知名度了,没有任何优势。在新开张的那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刚开始,王永庆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一天下来,不仅人累得够戗,效果也不太好。谁会去买一个小商贩上门推销的米呢?可怎样才能打开销路呢?王永庆决定从每一粒米上打开突破口。那时候的台湾,农民还处在手工作业状态,由于稻谷收割与加工的技术落后,很多小石子之类的杂物很容易掺杂在米里。人们在做饭之前,都要淘好几次米,很不方便。但大家都已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王永庆却从这司空见惯中找到了切入点。他和两个弟弟一齐动手,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拣出来,然后再卖。一时间,小镇上的主妇们都说,王永庆卖的米质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烦。

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米店的生意日渐红火起来。

王永庆并没有就此满足。他还要在米上下大工夫。那时候,顾客都是上门买米,自己运送回家。这对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就是一个大大的不便了。而年轻人无暇顾及家务,买米的顾客以老年人居多。王永庆注意到这一细节,于是主动送米上门。这一方便顾客的服务措施同样大受欢迎。

当时还没有“送货上门”一说,增加这一服务项目等于是一项创举。

王永庆送米,并非送到顾客家门口了事,还要将米倒进米缸里。如果米缸里还有陈米,他就将陈米倒出来,把米缸擦干净,再把新米倒进去,然后将陈米放回上层,这样,陈米就不至于因存放过久而变质。王永庆这一精细的服务令顾客深受感动,赢得了很多的顾客。如果给新顾客送米,王永庆就细心记下这户人家米缸的容量,并且问家里有多少人吃饭,几个大人、几个小孩、每人饭量如何,据此估计该户人家下次买米的大概时间,记在本子上。到时候,不等顾客上门,他就主动将相应数量的米送到客户家里。

王永庆精细、务实的服务,使嘉义人都知道在米市马路尽头的巷子里,有一个卖好米并送货上门的王永庆。有了知名度后,王永庆的生意更加红火起来。这样,经过一年多的资金积累和客户积累,王永庆便自己办了个碾米厂,在最繁华热闹的临街租了一处比原来大好几倍的房子,临街做铺面,里间做碾米厂。

就这样,王永庆从小小的米店生意开始了他后来问鼎台湾首富的事业。

只要信心不被打碎

在那个阴雨绵绵的早晨,我正为高考落榜而沮丧万分,一个人沿着乡间小路郁郁而行。

不知不觉我已来到离村子挺远的土窑前,猛抬头,看到那位近年才开始学习烧制瓦罐器皿的老人,他让我感到非常震惊:只见他大步走到窑前,眉都没皱一下,便抡起一根铁棍,咣咣咣,将一大溜刚刚出窑的形状各异、大大小小的瓦罐全部打碎。

我不解地走上前去,问老人为何将它们全部打碎。老人不紧不慢地说:“火候没掌握好,都有一点儿小毛病。”我惋惜地说:“可是你已经花费了很多的心血啊!”老人长吁了一口气:“那不假,可我相信下一炉会烧得更好些。”老人坚定的口气里,透着十二分的自信。

看到老人又坐在霏霏的雨丝中,再次从头开始,认真地、一点一点地做起泥坯。他那坚决推倒重来、成功在握的从容自若深深地打动了我——是啊,即使所有的瓦罐都打碎了也没有关系,只要心里执著的信心不被打碎,他就不愁做不出更加满意的瓦罐。

默默地,我朝老人鞠了一躬,转身跑回家中,背起行囊毅然加入到复读的队伍中。在一次次焦灼等待后,我终于如愿考进大连陆军学院。

是的,我们在生活中总会遇到种种失败,这时谁能咬紧牙关,告诉自己:我还有一样最宝贵的东西——不肯弯折的信心。这样就会在艰难中增添一股勇气,一股无所畏惧的力量;就会觉得脚还踏在土地上,血还是热的,路还没有完全断绝。闯下去,拼下去,用不肯投降的双手,打出的一定是一方令自己都无比惊讶的新天地。

哥伦布立志发现新大陆

有一天,一位小男孩因迷恋大海,而翻箱倒柜地寻找爸爸的一本书。因为那本书上有关于如何制作一只船的模型的知识。

书架上没有,床头柜上也没有,就连他父亲平时存放上等烟丝的地方都找了个遍,也没有见到那本书的踪影。万般无奈之下,他像一只小猫,钻进了父母的那张双人床下。

哟,床下还真是糟糕,不但有灰尘,还结了蜘蛛网呢!但工夫总算没有白费。

虽然没有找到那本关于船的书,但却找到了一本《马可·波罗游记》,是大旅行家马可·波罗亲历世界的散记,其中的很多情节深深地吸引着他。小男孩一遍又一遍地读着它,简直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甚至连找关于怎样造船的书都忘得一干二净了。

他的弟弟对此很是不解,趁他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走过来翻看了一下,但在不经意间把书给弄破了。

于是,小男孩大发雷霆,差一点就要将拳头砸向弟弟。

小男孩很羡慕马可·波罗的生活,从那时起,他便被美丽而传奇的故事所吸引,尤其是很希望到神秘的国度去,他很想知道外面的世界到底会有多么精彩。

于是,他从不在意别人的质疑与嘲笑,开始关注气象方面的知识,开始锻炼自己的身体,开始搜集一些关于探险方面的个案……他开始做一个大胆的梦,那就是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向世人证明——最起码能证明,我们生活着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

为此,他的老师曾对学生们说:“我的一生,能引以为骄傲的是极有可能会出现一位伟大的发现者。”

最后,他被老师言中了,他真的成了“美洲大陆的发现者”,他就是哥伦布。

征服海洋的人们

巴乌斯住在里加海滨一幢暖和的小房子里。

房子紧靠海边,但如果要去眺望大海,还需走出篱笆门,再走一段积雪覆盖的小径,洁白的雪一直伸延到海水的边缘。

当海上掀起风暴,听到的不是海浪的喧嚣,而是浮冰的碎裂和积雪的沙沙声。

向西,在维特斯比尔斯方向,有一个小小的渔村。这是一个很普通的村落:迎风晒着渔网,到处是低矮的小屋,烟囱里冒出袅袅炊烟,沙滩上横放着拖上岸的黑色机船,还有生着卷毛的不太咬人的狗。

在这个村子里,拉脱维亚的渔民住了几百年,一代一代地接连不断。还是像几百年前一样,渔民们出海打鱼;也是像几百年前一样,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平安返回,特别是在那波罗的海风暴怒吼、波涛翻滚的秋天。但不管情况如何,不管多少次,当人们听到自己伙伴的死讯时,就不得不从头上摘下帽子,但他们仍然继续着自己的事业——父兄遗留下来的危险而繁重的事业,他们是永远不会向海洋屈服的。

在渔村旁边,迎海矗立着一块巨大的花岗岩。还是在很早以前,渔民们在石上镌刻了这样一段题词:“纪念在海上已死和将死的人们。”这条题词从很远的地方就可以看到。

当巴乌斯得知这条题词的内容时,感到异常悲伤。但是,一位拉脱维亚作家对他辩析这条题词时,却不以为然地摇摇头,说:“恰恰相反,这是一条很勇敢的题词。它表明,人们永远也不会屈服,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继续自己的事业。如果让我给一本描写人类劳动和顽强的书题词的话,我就要把这段话录上。但我的题词大致是这样:“纪念曾经征服和将要征服海洋的人们。”

坚强地站起来

里·里士满在他的著作《动物园观察》中描绘了一只新生的长颈鹿如何学习它的第一课。

把一只长颈鹿带到世上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长颈鹿胎儿从母亲的子宫里掉出来,落到大约三米下的地面上,通常后背着地。几秒钟内,它翻过身,把四肢蜷在身体下。依靠这个姿势,它第一次得以审视这个世界,并甩掉眼睛和耳朵里最后残存的一点羊水。然后,长颈鹿母亲便用粗暴的方式把它的孩子带到现实生活中。

长颈鹿母亲低下头,看清小长颈鹿的位置,将自己确定在小长颈鹿的正上方。它等待了大约一分钟,然后做出最不合常理的事——它抬起长长的腿,踢向它的孩子,让小长颈鹿翻了一个跟斗后,四肢摊开。

如果小长颈鹿不能站起身,这个粗暴的动作就被长颈鹿妈妈不断地重复。

小长颈鹿为站起来而拼命努力。疲倦时,小长颈鹿会停止努力。母亲看到,就会再次踢向它,迫使它继续努力。最后,小长颈鹿终于第一次用它颤动的腿站起身来。

这时,长颈鹿母亲做出更不合常理的举动。它再次把小长颈鹿踢倒。为什么?它想让它记住自己是怎么站起来的。在荒野中,小长颈鹿必须能够以最快的速度站起来,以免使自己与鹿群脱离,在鹿群里它才是最安全的。狮子、土狼等野兽都喜欢猎食小长颈鹿,如果长颈鹿母亲不教会它的孩子尽快站起来,与大部队保持一致,那么它就会成为这些野兽的猎物。

我想登上峰顶

有一个孩子,他从小有一个愿望——登上天下所有的名山。可是,他却是一个走路都要靠双拐撑着的孩子。每走一步,他都要付出比常人多一倍的力量。连一个正常人都很难一一登上那些险峻的山峰,何况是他?

他把自己的愿望告诉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只是微微一笑;他把愿望告诉哥哥姐姐,哥哥姐姐劝他不要痴心妄想;他把愿望告诉同学,同学看了看他弯曲的腿,给他丢了两个白眼……他问自己:难道我真的是在痴心妄想吗?可是他的心却大声说:那就是你今生该去实现的愿望!你有这个力量,去实现自己的愿望吧!

于是,他开始默默地为自己的愿望做准备——他搜集各方面的资料,准备费用,寻找可以帮自己实现梦想的人,他一步一步地做着,没有告诉身边任何人。

当他背上背包站在所有人面前,告诉他们自己即将远行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愣住了。

大家都拉着他,劝他不要去,但他仍然坚定地出发了。

就这样,他拄着一支拐杖,带着一架相机和一本又一本的地图册,登上了一座又一座自己想要攀登的山峰。

当家人和朋友收到他寄回的那些云蒸霞蔚的山巅的照片时,都惊呆了——有谁能想到,就是那个先天腿有残疾的孩子,就是那个弱小的孩子,凭着他的意志力,最终实现了他的全部愿望,登上了一座又一座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