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大事必知的88条金科玉律
2374900000011

第11章 要有主见:我的地盘我作主(2)

一夜之间她变了!她开始保持自我本色。她首先研究自己的个性,认清自己,并找出自己的优点。她开始学会怎样配色与选择衣服样式,以穿出自己的品味。她也开始主动交结朋友,并加入一个团体——虽然只是一个小团体。当他们请她主持某项活动时,她刚开始很害怕,但是通过每次上台,她都得到了更多的勇气。尽管这是一段相当漫长的过程,但现在她比过去快乐很多。

安吉罗·派屈写过13本书,还在报上发表了几千篇有关儿童训练的文章,他曾说过:“一个人最糟的是不能成为自己,并且在身体与心灵中保持自我。”

做你自己!这也是美国作曲家欧文·柏林给后期的作曲家乔治·格希文的忠告。柏林与格希文第一次会面时,已声誉卓越,而格希文却只是个默默无名的年轻作曲家。柏林很欣赏格希文的才华,以格希文所能赚的三倍薪水请他做音乐秘书。可是柏林也劝告格希文:“不要接受这份工作,如果你接受了,最多只能成为个欧文·柏林第二。要是你能坚持下去,有一天,你会成为第一流的格希文。”

格希文接受了忠告,并渐渐成为当代极有贡献的美国作曲家。

像查理·卓别林这样的人,以及其他所有的人都曾经学到这个教训,而且多数人得先付出代价。

卓别林开始拍片时,导演要他模仿当时的著名影星,结果他一事无成,直到他开始成为他自己,才渐渐成功。鲍勃·霍伯也有类似的经验,他以前有许多年都在唱歌跳舞,直到他发挥自己的才能才真正走红。

当玛丽·马克布莱德第一次上电台时,她试着模仿一位爱尔兰明星,但没有成功。直到她还自己以本来面目——一位由密苏里州来的乡村姑娘——才成为纽约市最红的广播明星。

保持自我本色并不困难,只要记住:我就是我,独一无二。千万不要成为别人的影子,也别试图从别人身上寻找自己的影子。

[BT2]4.走自己的路,让人们去说吧!

每个人身上都有独特的闪光点,如果能把这独特之处坚持下去就能成就一番大的事业。所以,成大事者要坚持走自己的路,不可让他人的思想左右自己的意志。

贝多芬学拉小提琴时,技术并不高明,他宁可拉他自己作的曲子,也不肯做技巧上的改善,他的老师评价他说:你绝不是个当作曲家的料。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句话不仅在艺术上,在别的方面也是如此。歌剧演员卡罗素美妙的歌声享誉全球。但当初他的父母希望他能当工程师;而他的老师对他的评价则是:他那副嗓子是不能唱歌的。

沃特·迪斯尼当年被报社主编以缺乏创意的理由开除,建立迪斯尼乐园前也曾破产好几次。

爱因斯坦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认字。老师给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不合群,满脑袋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曾遭到退学的命运。

法国化学家巴斯德在读大学时表现并不突出,他的化学成绩在22人中排第15名。

牛顿在小学的成绩非常糟糕,曾被老师和同学称为“呆子”。

罗丹的父亲曾怨叹自己有个白痴儿子,在众人眼中,他曾是个前途无“亮”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的叔叔曾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

《战争与和平》的作者托尔斯泰读大学时因成绩太差而被劝退学。老师评价他:“既没读书的头脑,又缺乏学习的兴趣。”

如果这些人不是“走自己的路”,而是被别人的评论所左右,怎么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因此,我们应该自己有定见,世界上最了解你的人是你自己,那么要正确认识你自己,就需要你用足够的理智去认清事实,在决定方向之后,就不再受别人意见左右。

很多人对成大事的理解太狭隘,认为成大事就是功成名就或只有做出了举世无二的事业,才算得上成功。世界上永远没有绝对的第一。看过马拉多纳踢球的人,还想一身臭汗地在足球队里混吗?听过帕瓦罗蒂的歌声的人,还想修练美声唱法吗?——其实,如果总是担心自己比不上别人,只想功成名就,那么世界上也就没有曹雪芹、帕瓦罗蒂、马拉多纳这类人了。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得好:“有大狗,也有小狗。小狗不该因为大狗的存在而心慌意乱。所有的狗都应当叫,就让它们各自用自己的声音叫好了。”

你要相信“你也能行”!实际上,追求一种充实有益的生活,其本质并不是竞争性的,并不是把夺取第一看得高于一切,它只是个人对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美好幸福的生活的追求。那些每天早晨都在公园练武打拳、练健美操、跳迪斯科的人,那些只要有空就练习书法绘画、设计剪裁服装和唱戏奏乐的人,他们无意于自己的姿态和成果能取得多大的成就,不在意别人对其的品头论足,也不会因没人叫好或有人挑剔就停止练习、情绪消沉。他们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当众展示、参赛获奖,而是自得其乐、自有收益,满足自己对生活美和艺术美的渴求。

欲成大事的人最不应该做出的牺牲,就是因为别人的评价而改变自我!因为那些对你指手画脚的人,其实四根手指头正指着自己,惶惑的不知道他们遵从的规则是什么。

[BT2]5.你的事情你做主

普通人最常犯的过错,便是缺乏自我意识,自己不能为自己作主。凡成大事者必须要有自主权。

洛杉矶的心理学博士曼纽尔·J·史密斯在研究人的个性时提出了他的论点:如果尽管你的本意是“不”,但你还是说“是”,其原因首先不在你,而在于你被某个他人所左右。

他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便是你要提高你的自我意识!当你面临“是——不”状态,你的内心应该遵循:我有权不被他人所左右。不被我的老板、不被我的顾客,也不被我的伴侣、我的亲戚、我最好的朋友所左右。

你应该尽最大的可能处于这样一个状态,站稳两条腿,挺直你的腰,并且坚持对自己说:“我就是我,我有我的意志和思想,别人无权替我作决定。”先参与健康的人际关系的基本先决条件是你有权自主,不被他人控制。这个自信的权力被总结为五点:

(1)情感自主

你有权自己判断自己的感觉。例如,你的领导说:“你应该去访问汤姆斯先生,并且你要劝说他去竞选。”你说:“这事必须由别人来干。由于我对汤姆斯先生非常嫉妒,因此我不能这么做。”领导说:“啊哈,说什么!你干得好这事。”这话听起来是鼓励,其实却是手腕:他不理会你的情感。但是,你对于自己的情感和别人对你的看法是有权力支配的。你应该这么说:“对我来说,这个使命是不可能的。你应该派某个其他人,这样对所有合伙人更好!”

(2)兴趣自主

你有权不必为你的爱好辩解。例如一个女售货员对你说:“为什么你不喜欢这件大衣?”你说:“我不喜欢这个颜色。”售货员说:“这颜色现在很流行。我们的所有顾客都喜欢它。”这时你不应该参与进一步的讨论。一旦你开始为你的兴趣提出理由,或者进行辩解,你就削弱了你的自我价值,并且使别人摆布你成为可能。

(3)判断自主

对于一件事,你要有决断能力。比如你的爱人说:“明天你到机场接我的姑母。”你说:“不,这不可能,你自己去。我为你做的够多的了。”爱人说:“我一点也不那么认为。如果我们的婚姻对你真的还有意义的话,你将为我做的多得多。”这儿产生了针锋相对的判断。在这个例子中,你如果说:“好吧”,并且因此不再坚持你自己的意见,你们的关系就失去了平衡,并且别人就可以继续摆布你直至痛苦的边缘。只有当判断被相互权衡,并且伴侣之间相互谅解,才能给出令人满意的解决办法。

(4)行为自主

你有权决定自己的行为。比如你的老板说:“你周末必须把顾客分析报告搞定,无论如何!”你说:“不行,我的家庭对我更重要。”老板说:“这将对你没有帮助。你的分析报告一年前就很少,现在你必须为此受罚。”此时,你要明白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如果你学会了自信,那么你就能够忠于自己的意识决定自己行为,并且与他人一起制订解决方案。你不应该反复责备你自己的错误和强迫自己接受惩罚。

(5)决定自主

你有权做出不合逻辑的决定。比如你的婚姻伴侣说:“你应该放弃在社区委员会里的工作。”你说:“不,它对我很重要。”伴侣说:“我这样想当然只是为你好。你对此太过于兴奋和激动。”尽管是摆布你,但你伴侣陈述的理由是有道理的和合乎逻辑的。你应该坚持你的“不”,并且引导谈话转向你们不同的需求。你陈述感情上的理由,你的伴侣陈述逻辑上的理由,两个人都有理由。在这个基础上你们应该相互谅解。

任何一件事,十个人会有十种不同的意见。所以,一个人做事时不会让别人替自己作决定,他们因此更易成功。

[BT2]6.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有自己思想的人才有闯荡的气魄,才有迈足向前、探向未知领域的勇气。

我们不是孤立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寻求别人的帮助很正常,但一味的依赖别人就永不可能超越平凡。自己的独立能力极其重要。你有没有想过,你认识的人中有多少人只是在等待?其中很多人甚至不知道等的是什么。他们只是隐约觉得,或许会有什么东西降临,或许会有些好运气,或是会有什么机会发生,或是会有某个人帮他们,这样他们就可以在没受过教育、没有充分的准备和资金的情况下为自己获得一个开端,或是继续前进。

他们根本不明白,即使等到了,那些空等来的东西也会很容易就失去了,因为这些人根本就没有自我。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凡成大事者没有一个是习惯等候帮助、等着别人拉扯一把、等着别人的钱财,或是等着运气降临的人。

只有抛弃每一根拐杖,破釜沉舟,依靠自己,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我们活在这个世上,不能没有独立,而这一切又都只能靠你自己,因为你自己就是你自己的生存环境。

不要因为你不是个天生的领导者,就认为自己是个天生的依赖者。没有杰出的领导天赋并不成其为理由,因为你完全可以慢慢培养。

如果我们不对自己的能力进行考验,我们永远不会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大的潜力。很多看似没有领导天赋的人最终证明了自己是伟大的领导者——他们一开始很少显示出自立的能力。

成大事的人都是自强者。他们从不模仿别人,也不为大多数人的意见所左右,而是自己进行思考和创造。他们常常自己制定计划并付诸实施,一个成大事者是不会在生活中依赖他人的。

现实生活中敢于自立独行的人真是少之又少!大多数人都只是人口统计中的普通样本而已,是他们组成了芸芸众生。我们所看到的每个人几乎都依赖于某些东西或某个人。有些人靠他们的钱,有些人靠朋友,有些人靠衣装,有些人靠门第,有些人靠社会地位。但是,我们很少见到一个能完全靠自己的双脚堂堂正正地立身于社会的人——他靠自己的美德而生活,完全自立,果敢有为。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社会的进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异化,每个人都充满了智慧又都有一副适应自己人生经验的“如意算盘”。

当父母教孩子怎样去做一件事时,孩子总是很不以为然。但是,如果是他亲自做成了这件事,他会欣喜若狂。这种征服的新感觉是一种新增的能力,会助长孩子的自信和自尊。

学校教育并不能提高人的实践能力,谁也无法在课堂上,书本中和家庭里教会我们如何地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和利害关系。它只是给人提供了一些工具。只有通过实践,只有独立地去面对,去体验,才能获得这些知识。正如一位先哲所说,若想让小鸟学会飞,就让它去飞吧。一个人要成大事,就要像这只小鸟一样,关键是自己去闯一闯,试一试,才知道结果如何。是“艰难困苦”这所学校磨炼了人的意志,使人奠定了成功的资本。

亨利·比奇讲了下面这个他小时候学习自立的故事:

我被叫到黑板前,心里惴惴不安,抱怨个没完。“这一课必须得学。”我的老师说,声音很平静却相当有力。他从来不认可一切解释和借口。他会说:“我要的是那个问题,我不想听到你没能回答那个问题的任何理由。”

“我学习了两个小时。”比奇无力的争辨着。

“那对我没有任何意义。我要的是你背下这一课。你可以不必去学,或者你可以学上10个小时,随你的便。但我要的是你背下这一课。”

这对一个小孩子来讲太难了,但我从中获得了益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获得了巨大的勇气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不再害怕背课文了。

一天,他那冷漠平静的声音在大庭广众之下落在了我头上:“不对!”

我犹豫了一下,于是从头开始背,当我又背到相同的地方时,又是一声斩钉截铁的“不对!”阻断了我的背书进程。

“下一个!”

我坐了下来,觉得莫名其妙。

那个同学也被“不对!”声打断了,但他继续往下背,直到背完为止。当他坐下时,得到的评语是“非常好”。

“为什么?”我埋怨道,“我背得和他一样,你却说‘不对!’”

“你为什么不认为是‘对’并且坚持往下背呢?仅仅了解课文还不够,你必须深信你了解它。除非你胸有成竹,否则你什么都没学到。如果全世界都说‘不’,你要做的就是说‘是’,并证明给人看。”

一个老师能提供给学生的最好教益就是训练他依靠自己,信赖自己的能力。

如果一个人年轻时不学会自立,他就会成为一个弱者,一个失败者。比奇的老师无疑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我们都知道,小孩学走路的时候,如果他的父母总是舍不得松手,怕他摔倒,那么他就很低难学会走路。成大事者亦然,要有不怕摔倒,敢闯敢试的精神,始终坚持路是自己去走。

[BT2]7.确定你是对的,就坚持下去

很多梦想在被提出来之初都会被认为是空想,而只有你自己——梦想的拥有者,才知道它有无实现的可能,确定你是对的,就坚持走下去吧,终有一天会成功的。

蒙提·罗伯兹在圣思多罗有座牧马场。他是一个非常有心的人,他常在他那宽敞的住宅举办募款活动,以便为帮助青少年的计划筹备基金。

在一次活动中,他在致词中提到:我把住宅拿出来举办募款活动是有原因的。这故事跟一个小男孩有关,他的父亲是位马术师,他从小就必须跟着父亲东奔西跑,一个马厩接着一个马厩,一个农场接着一个农场地去训练马匹。由于经常四处奔波,男孩的求学过程并不顺利。初中时,有次老师叫全班同学写报告,题目是《长大后的志愿》。

那晚他用心地写了7张纸,描述他的伟大志愿,那就是想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牧马农场,并且仔细画了一张200亩农场的设计图,上面标有马厩、跑道等的位置,然后在这一大片农场中央,还要建造一栋占地4000平方英尺的巨宅。

他花了好大心血把报告完成,第二天交给了老师。两天后他拿回了报告,第一页上打了一个又红又大的F,旁边还写了一行字:下课后来见我。

脑中充满幻想的他下课后带着报告去找老师:“为什么给我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