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三分生意七分做人
2375400000030

第30章 提高修养,自我修炼(3)

王安犹豫了,可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他还是果断地做出了改变一生的决定。说干就干,1949年10月21日,王安正式向专利局提出了“脉冲转移控制器”的专利申请。这件事传到哈佛实验室后,立刻引起轩然大波。很多人指责他是叛徒,还有一部分人为他担心,害怕他遭受艾肯的谴责和惩罚。但王安毫无惧色,他不再为决定后悔,他要不惜一切代价为自己谋出路。出乎意料的是,艾肯对待这件事很冷静,没有暴跳如雷,他只对王安耸了耸肩,摊了摊手,一切就都过去了。至此,王安终于凭借果断为自己开创了一个庞大的电脑帝国。

后来王安回忆这一段情景时说:“当时我要是再犹豫不决,瞻前顾后,就不可能有王安电脑公司,我可能还是一名研究员。”

很多人在商界能够成功,往往是因为他们敢于向前跨出一步,用行动实践自己的计划,这种人懂得行动的真谛,也从行动中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蔡大明是温州一个知名度相当高的鞋业公司的老板,他有一个弟弟叫蔡大亮,家住在农村。在改革开放之初,兄弟二人凭借特有的市场敏锐力,几乎同时看到了政府的富民政策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开始摆脱了过去那种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穿衣戴帽都趋向了商品化。于是,蔡大明和蔡大亮兄弟俩同时决定每人办一个制鞋厂。

蔡大明在他做出决定后,就马上行动起来,请来了师傅,招聘71人,买来了机器,采购了原料,不出半个月,蔡大明就把产品推向了市场。而蔡大亮则犹豫不决,行动迟缓,他想先看看哥哥干的结果如何,然后再决定是否行动。

刚开始的时候,蔡大明的制鞋厂办得并不顺利。一会儿市场打不开,产品销路不畅通;一会儿资金出了问题,周转不灵;一会儿财务人员管理跟不上,生产管理混乱;一会儿工资不能按时发放,工人生产的积极性下降,在厂里闹情绪。总而言之,几乎农民企业家创业能遇到的问题蔡大明全遇上了。看到这些,蔡大亮暗自庆幸自己明智,心想自己多亏没有像哥哥那样立即行动,否则也会像他那样步履艰难。

蔡大明的制鞋厂的确遇到了未曾料到的一些经营困难,这些困难是任何人创业的时候都可能遇到的。更何况蔡大明是改革开放之初第一批创业打天下的人,那时可供借鉴的创业经验也非常少,一切都要“摸着石头过河”。但蔡大明并未被困难击垮,凭着顽强的拼搏精神和灵活的头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在一年之后,他的制鞋厂终于渡过了难关,

这时,看到哥哥骄人的业绩,蔡大亮则后悔不迭。他经过痛苦的思考,最终还是办起了自己的鞋厂。然而,先机已失,当蔡大亮办鞋厂的时候,全国鞋厂如雨后春笋一样在温州、石狮、青岛、成都等地出现。蔡大明的鞋厂就早办了一年,这一年时间为他赢得了众多的客户和市场,而蔡大亮至今仍客户寥寥。到2000年蔡大明已在全国建起了自己的庞大行销网络,拥有资产数亿元,而蔡大亮由于没有订单,没有自己的营销网络,他只能为哥哥的鞋厂进行加工,资产连哥哥的百分之一都不到。

这就是立即行动和迟疑不决的巨大差别。兄弟俩同时看到了机会,几乎同时做出了相同的创业决定。不同的是,蔡大明的行动准则是说干就干,蔡大亮的行动准则则是在有了八九成的把握后再动手。蔡大明的行动准则是非常积极的,尽管他的行动没有十足的把握,但他的行动本身就可以弥补行为的缺陷,因而成功率非常高;蔡大亮的行动准则表面上看起来很稳妥,但这种稳妥往往却以失去机会作为巨大的代价。

在一百个把握机会却失败的事例中至少有一半以上是因为做事不够果断导致的,而要想把握住难得的机会,就要求人们在机会面前果断决策、果断抓牢。我们反对干什么事都不管三七二十一地一味蛮干瞎干,但我们更赞成、更支持、更强调瞅准机会、有了创业设想和计划就毫不迟疑立刻行动。

8.心态修炼:胆大心细,不鲁莽不浮躁

做生意,要以谨慎的心态和行为避开危险。有时勇气常常是盲目的,不可相信的,因为它没有看见隐藏在暗中的危险与困难。作为生意人,畏首畏尾一定难有作为,必须胆大心细,拼搏不忘稳重。

1998年,新希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之后,刘永行适时地把自己的发展目标定位在:以饲料为主业的情况下保证主利润中心的地位不动摇,然后争取在一至两个领域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刘永行曾经对制药行业前景看好,他准备在制药业大干一番。后来他并没有去做,“我出资成为北京双鹤药业的第二大发起股东,是为了探索进军制药行业的可行性。但是经过一年多的反复论证,我最终还是调整了创业目标,打消了进军制药业的念头。”

刘永行发现,制药业尽管利润丰厚,但制药业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之一。他通过调查,得到了这样一个数字,即被四川省列为扩张型企业的37家大型企业中有20多家要介入制药行业,况且很多企业在进军制药行业上都比自己有优势。因此,他认为新希望还不具备进入制药行业的优势。因此,刘永行果断地做出决定,调整自己的目标。

当然,若以新希望集团的实力而言,若以刘永行的经营能力而言,如果他当初进军制药行业,相信新希望也能获得成功。但刘永行和新希望追求的是更大的成功和更大的收获。所以为了更大的成功,适时调整自己的创业目标实乃一种明智之举。

生意人要小心而谨慎地积极实践,生意场上世事无常、风云变幻,会时常面临风险和困难,因此,生意人更应懂得抱有如履薄冰之感,谨慎而脚踏实地地勇敢应对,这样才会避免大错的酿成。

对于一向谨慎行事的生意人来说,明智是一种稳重的精细。做生意中惯有的如履薄冰之感、如临深渊之慎,可以保证在商务活动中不会铸成大错。细心地把小事办好,大事也就自然顺利地发展。

历来成功的生意人大多是双重性格,兼备粗与细两种优点。生意要做大,必须兼有胆大与细心两种个性。胆量大的人,喜欢高瞻远瞩,但如果没有心思周密做依托,就是纯粗,派不上什么用场。如果说有哪一个人只凭着小心谨慎就获取了很大的成功,智者都不会相信。

胆大有魄力是你的气度,可以给他人看;细心周密是你的法宝,只须静悄悄做去。因此要善于把你豪爽的一面展示给他人看,更要善于细心周密地做好每一件事。

9.身心修炼:调养身心,张弛有度

生意成败有时反映在生意人的身心的好坏上,人的内因影响事物变化的趋势,主观和客观相辅相成,即所谓天人合一。一个生意人身心畅通,生意则通,反之则气运下滑。按现代科学的说法,这就是生物场效应。所以,做生意、生意人需要懂得修心养性,身心调养好了更能提高效率创造财富。

安子介被誉为一位“集企业家、文人与政要于一身”的名人。他于1912年生于上海,并在上海接受教育,精通英、法、日、德等外语。他在1938年由上海到香港,1942年返回内地。而1948年再到香港后,便在香港生根,从事工业发展。1983年安子介应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并当选全国政协常委。1985年安子介被任委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咨询委员会主任。

1980年,安子介突然患上心肌梗塞之病。病后的安子介深感健康的重要,广阅医学文献,并翻译了日本著名医生有川清康一篇向企业家的演讲辞,题目为“企业首脑如何保持健康”,写在《安子介谈养生》一书里。安子介差不多77岁患上心脏病,不仅能够战胜病魔,更能学到许多养生之道,著书裨益后世,值得日理万机、生活忙碌的企业经营者学习。

郑元豹是人民电器集团的董事长,浙江的著名企业家,他的事业蒸蒸日上,宏图大展,身体壮实矫健,英姿勃发。他在忙事业的同时,自觉注重休养身心,是一位融事业和健身为一体的企业家。郑元豹说,他的养心之道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重人

注重内心的自我平衡,平衡的心态带来了心灵上的平静。作为企业家,特别是大企业家,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很多,完不成,烦恼就不断,怎么解决?这就要靠自身的意、气、劲。以意带气,以气带劲。掌控自己的情绪、平和自己的心情。水平渐高,高不过勤劳;本事渐大,大不过人和。一切事在人为,平和的心态带来了健康,也带来了欢乐。

(2)顺道

思想要开放,顺乎自然之道。要放开思想,天马行空,想得很多、很全面;又要放轻松,不要总钻牛角尖。最让人佩服的人是能拿得起,放得下。一个人有了开放的思想,博大的胸襟,容纳天地的度量,上下通气,还有什么想不开,健康状况自然不言而喻。

(3)求和

和,是顺和、竞和,也是祥和、平和。没有了精神,也就没有一切。科学发现人体的细胞都是跟着人的精神状态来发展的。每个人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他的身体状况,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

除了上面的三部分内容,郑元豹还有自己的饮食、锻炼保健方法,但他认为,饮食、锻炼是基于前三点规律的生活,会使好的更好,有了前三点,已达到最高境界,自然而然地就会去注重运动保健。

10.美德修炼: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一个贫穷的牧师一直潜心研究学问,人们都很喜欢他,认为他是最完美的绅士。虽然他的衣服不是很好,但总是干干净净,特别整洁。每次外出布道的时候,他总会谦和地和当地的人们打招呼。人们也对他非常友好,经常送给他一些食物和生活用品。后来,贫穷的牧师却变得富有了,而这主要是因为一次奇特的经历。

有一天,两位着装古朴的老妇人来教堂做礼拜,因为大家从来都没有见过这种样式的衣服,于是一拥而上,用异样的眼光看着老人,伸出手指指点点,嬉笑不止。几个游手好闲的小伙子竟然上前拉扯老夫人的衣服,翻来翻去地要看个究竟。两位妇人窘迫不已,不敢往前走了,生怕里面的人更多。

见此情景,这位年轻的牧师连忙上前疏散了围观的人们,然后带着她们沿中央过道走进教堂,很快帮她们找到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