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商业世界节奏如飞、竞争残忍,以何等法宝方能立于不败之地?我掌握了这个法宝吗?
这两个问题可能是今天的商业界人士提得最多的。任何想留在业界,想参加下个星期或者明年竞争的人,都得不停地自问:我有本事留在这场游戏里面吗?在各个行业里,也不管经历的是什么样的水平——经理、投资人、市场商人还有创业者——这个问题对他们全体人都适用,因为在今天的商业战场里面,任何人都有可能被竞争人席卷而去,哪怕是一位同事。在一家可以预测的公司里面舒舒服服地从事一门终身职业,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然而,尽管有如此激烈的竞争,今天的商业环境仍然是一个应该进行二分法的环境。这是一个走极端的时代,跟查尔斯·狄更斯在《双城记》里面搭好的那个舞台差不多——人世更迭,命途多变,好的好上升天,差的差到底。
一方面,在我们这个电脑时代,为很多人造就的巨大成功机遇比哪个时代都好。由于芯片的发展,一位创业者要向世界上最偏远的角落销售产品和服务,现在不仅已经成为可能,而且相当容易就可以实现。任何商业操作中的效率都可以通过电脑的使用而飞快地增长,思想可以比以前任何时候更快地得到更新,信息和来自信息的力量可以立即传播给数百万人。事实上,世界已经缩小了,可口可乐公司、CAP公司、菲利普·莫里斯公司和迪芬尼公司销售的产品无处不在,在托利多(西班牙中部一城市,以优质利剑出名——译者注)销售的产品,同时也可以在西藏方便地销售。这些都是电脑和芯片发展的结果。
然而,市场的扩大也带来了副作用。它通常伴随着市场的潜力而来,照这种观点看,杯子已经是满了一半了。这是令人严酷的现实——有人赢就会有人输。这些就是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没有能够从旧方式转换到新方式的人,就是不知道如何跳过巨变的鸿沟的人。这是无可避免的:对许多人来说,防卫的变化会带来错位、混乱、恐惧和偏执。
这么一来,在报纸的某个栏目中,我们看到世界上数十亿美元的富翁接踵出现。根据1991年《福布斯》杂志的统计,共有274人的资产至少到达了10亿美元。5年之后,这个人数增长了约1倍——创业者因为实施了一个点子而突然间富得流油,突然间蜚声国际。对此,我们许多人都回答说:“我为什么就没有想到那一点?”
可是,在这个故事的后边,还有另外一个故事,另外一个灰暗得多的故事。这个故事是有关数千人在一家公司里被裁减。一些因为他们的电脑或者竞争者而消失匿迹了。就是那些下岗的人。那些被丢在后面的人。好的好到天上,差的差到底。的确,现在商业领域充满了潜在的可能,可也充满了危机感。我们明白自己处在一个新世纪的边缘上,也处在巨变的潮头上。这样,我们就会更加想知道,我们是否已经具有了在今天这个变幻莫测的商业世界里制胜的能力。由于我们都明白被丢在后面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因此,这个问题好像就日趋紧张了。
尽管所有这种不稳定的感觉听上去很是让人觉得新奇,可是,美国以前也经历过这样的时代。今天刮过整个地平线的变迁之风,让人想起美国历史上的另一个时期——当时,一个新产品的开发就意味着生活发生了彻底地改变。这个时代就是20世纪早期,当时,处在开发中的产品就是汽车。
让我们考虑一下当时和现在的相似性吧。汽车是1885年在德国的曼海姆城由卡尔·弗里德里奇·奔驰发明的。它当时具有改变全世界的潜在能力;如果汽车让普通人都能够坐上,那一定就会让消费者的生活发生改变。可是,正如任何革命性的思想一样,在早期,人们很难预料,对汽车的需要最后到底会到达什么程度,会有多大的一个数目。
不用说,创业者们都冲了进去,希望从这个行动中得到自己的份额。20世纪头10年,美国有约300家不同的汽车制造商,都生产他们自己版本的无马车辆。数百家辅助性生意突然出现,以便为这个新兴的汽车行业提供备件——比如轮胎制造商和大灯制造商——这位那些企业人士提供了机会。汽车无疑是件有很大前途的产品。可是,它会得到多大程度的接受呢?很难以数量估算。
直到亨利·福特到来为止。福特设计了一种批量生产汽车的办法——即是流水线生产——因而就能够大幅度地降低其生产T型汽车的成本。把成本节约的一部分转给汽车购买者,这样就确保了福特汽车会成为巨大的成功。事实也的确如此。
今天的电脑行业也是如此。大家都一致认为,电脑和因特网会改变全世界的生活——它们已经在小规模上做到了这一点。现在尚不清楚的是,电脑会得到多大范围的消费者认同。正如急速增长的汽车业一样,数百家电脑制造商、软件开发商、网络公司、因特网提供者、调制解调器制造商和其它的辅助性产品提供者都已经跳入了市场。它们都会生存下来吗?门儿都没有。美国300多家汽车生产商中,只有3家在这个行业的清理过程中挺了过来。现在,类似的机遇也等待着信息科技产品的生产商们。
电脑要成为真正无处不在的产品,就得有人想出一种办法,让电脑比目前更容易为普通人所接受:当初,刚刚出现的汽车业就是这么一个情形。这是电脑生产厂商们必须面对的一个基本的挑战——为电脑厂商提供配件的那些公司亦是如此。同时,经理们、零售商们、投资人们,甚至电脑的购买者们都会问:谁会最后活下来,谁又会被抛在一边?
这是一个价值640亿美元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能够回答出来,每个人都将成为10亿富翁,也没有人会被裁减下去。每个人都会赢,没有人会输掉。可是,再回到地球这个星球上来。我们却都在怀疑,我们是不是会成为最后的牺牲品。要在今天成功,到底需要什么?即便在这个变幻莫测的今天,答案总还是有的。那就是:艰苦的工作。决心。运气。胆量。另外一些就不是那么重要了。除了这些基本的东西以外一得到真正的见解,以便现在就能够帮助你——你就得去问那些合适的人。问谁呢?
我们可以这么开始。制作一些问卷,问那些刚刚发了大财的10亿富翁们。尽管许多人都很富有,但今天的10亿富翁经常并不是明天的10亿富翁。比如,1990年到1995年,有98位人士从《福布斯》400位最富有的美国人表格中掉了下去,因为他们的财富已经烟消云散了。跟我们生活当中别的许多在最近几年快速增长起来的东西一样,今天的财富起落也很快。哪怕10亿美元,说没了它很快就没了。
不。今天,询问成功以及如何成功的最佳人选,是那些其成就使他们在同行业里处于成功水平的人。那些在我们这个剧变的时代也大获成功的人。那些在他们那一行的游戏中,一直处于顶端的人,他们在顶部呆的时间足够长,足以明白他们的成功并不是一种侥幸。他们知道如何保持处在顶端的道理。
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这个时代已经被变化搅乱了。在今天的商业世界这种急速变化的节奏中,每年都能保持成功的人的确是罕见的。关于如何取得成功,并保持成功,这样的问题最好去问那些本身就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巨大变化的人。希望知道在变化的时代如何生存下去,并发达起来吗?除了造成这些变化的人以外,还有更好的人选去问吗?这些人最能够告诉我们如何在变化无常的今天大获成功。这就是商业巨子们。
谁是商业巨子呢?谁是当代那些类似于石油大亨约翰·D·洛克菲勒、金融专家J·P·摩根、IBM的发起人托马斯·沃森、钢铁天才安德鲁·卡耐基的人呢?当商业巨子又是什么感觉?对于一些起步的人来说,这样一种人需要了解并克服过困境:面对失败然后又从中更坚强地露出头来,因为这种遭遇是商业成功的基本前提,特别是现在。商业巨子还需要有对人类本质的基本了解:没有人能够在没有他人帮助的前提下登上顶峰。对最伟大的商业巨子来说非常普遍的另一个特点是灵活性,一种抗打击的天才。再加上下面这个最重要的要求:对商业目标百分之十万的责任心。
为了找到今天的商业巨子,《福布斯》杂志在各行业进行了全面地搜寻,特别是寻找那些在下述五个领域里起带头人作用的男女:管理、创业精神、投资、营销和理财。我们是如何选择五个商业领域的?尽管它们都在某种程度上彼此重叠——创业精神也许就是任何成功的商人都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不管是什么行业,然而它们是五个彼此不同的商业领域,是一个想在商业领域成功的人必须跨越的。
为了寻找这些带头人,我们考虑到了那些著名的,我们也考虑到了那些隐藏不露的人。年龄是不相关的一个因素,智慧是肯定要的。必须清除掉的最明显的一个障碍是:每个人都必须是改变了美国商业的运行方式的人。只有少数几位商业人士是真正改变了美国商业的运行方式的。
结果是一份令人感到十分有趣的单子。在我们的五个选择当中,有些人是家喻户晓的,另外一些人却并非如此。他们的故事也许会使你感到惊讶;他们的智慧会使你受益匪浅。
※ ※ ※
我们的管理大师是一位63岁的匈牙利移民,他于1956年来到美国,即不会说一句英语,口袋里也没有一分钱。今天,他管理着这样一家公司,该公司生产的半导体芯片为世界各地90%的个人电脑提供能量。他就是安德鲁·格罗夫,他的基地在圣约瑟,专门生产半导体芯片的巨头公司、英特尔公司的主席、执行总裁及共同创立人。格罗夫被广泛认为是美国——如果谈不上全世界的话——最好的公司管理人。他的公司雇用了4万人,其操作利润率自1990年以来一直不少于31%,其销售额自1986年以来已经翻了15番。英特尔的股票给投资人的回报,从1990年的每股7美元,上升到了最近的每股165美元。1975年该公司上市时购买英特尔公司股票的投资人,他们每股花的钱,根据分割后的调整价才6美分。
与格罗夫的对话显示出了很多有关如何为成功而管理的道理。格罗夫是这样一个人,我们的电脑和通信时代的一大部分都建筑在他的身上,是一位使美国一头迈入未来的功臣。可是,他坚持认为,1968年在帮助成立英特尔公司的时候,他并没有花一分钟时间考虑有什么样的美景摆在前面。“我当时32岁。”他回忆说,“我当时非常担心我们是否能够生产一个产品出来。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看我的脚趾头,还有那有可能踢到我脚上的石头。那是走一步看一步的走法。”
结果证明,格罗夫的小心谨慎是非常聪明的。当时有很多石头摆在路上。你将会看到,他的故事并不是一个接一个的辉煌灿烂。夺冠15年中,有几件事令格罗夫十分痛心,几乎危及到英特尔公司的生存,他说,那些日子太可怕了,他和他的一组人马买下了一个公司,眼看着为之工作了几十年的东西突然间要化为乌有。他坦率地谈到了这些令人胆寒的日子。糟糕不糟糕?1985年,日本芯片制造商突然入侵,他们能够生产与英特尔公司和其它美国生产商同样的内存芯片,但造价低得多。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这个时期几乎要了英特尔公司的老命,它像大出血一样亏损了两年,在倒闭的边缘溜达了好几圈。
格罗夫是如何让他的公司起死回生的,这是一个令人惊奇的故事,在格罗夫这一边来说,这个故事是通过真实的、不加修饰地完成的。今天,当英特尔的远景不可能再呈现出美丽的玫瑰色时,这实在令格罗夫感到不安。这个人,这个无可争议地处在管理成功的顶峰上的人,他仍然生活在恐惧中,深怕灾难会再一次打击他的公司。“这类的事情不会再一次发生,因此我就会感到安心一些吗?”他问。“不。我无意用这样的安逸来麻痹自己。”
现在,格罗夫在担心什么?“当某种东西超出市场,某种东西超出科技的时候,同时也就是更为凶险的时候。活力会慢慢消失,因此,这甚至还不是外面的什么人对你做的什么事情;它更微妙一些。我担心的是这些事情。我担心的是如何维修引擎的问题。”
他是一位哲学家,格罗夫已经考虑了很多摆在今天的经理们面前的一些大问题。他清楚地讲出了他对相对于全世界的美国当前的商业状态的看法。他讲出了他相信是经理们必须进行的最大的一些战斗——不是与竞争者的战斗,而是与自己的战斗,与格罗夫称之为安心的平衡之间的战斗,也就是与现状的战斗。
格罗夫管理成功的一部分,在于他坚持分析失败。他说:“有一种倾向,那就是远离失败,让它彻底埋葬起来。有数量庞大的现成学问被丢失了,就因为失败并没有得到分析。所以,真正的学习,就是因为某些东西没有发挥作用,因而造成失败中的实际事实。”
并不容易。可是,格罗夫已经取得巨大成功中的任何哪一个,都不可能被看成是容易的。
从安迪·格罗夫身上我们看到了他的两重性::即是一位总裁,同时也是知识分子;一位幻想家,同时也承认不知道他那个行业下一步的大举措是什么;一个取得了几乎无法匹敌的成功的人,可同时也时刻担心着。
※ ※ ※
商业中的创业大师是这样一个人,他真正改变了商业经营的具体做法,改变的幅度超过了有史以来的任何一位企业家。他的公司在一代人之前尚不存在,现在已经变得无处不在,其公司名字已经成了一个动词,不仅在英语中,而且在其它的语言中,比如在汉语和日语中。一个创建新公司的人,并不是总能创新一个新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