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学会撒谎
237700000035

第35章 6洋打工者在和我们抢饭碗

第6章6洋打工者在和我们抢饭碗

在20世纪,洋打工者成群结队到中国来工作是一件不敢想象的事,武汉柴油机厂聘请了一位德国专家做厂长成为新闻媒体竞相报道的题材,而今天,这样的事情已经见怪不怪了。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已经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中国就业”,中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公司之一亚新科工业技术的创始人Jack Perkowski说。“1994年我来到中国,那是美国人到中国的第一波浪潮”,他说:“在过去的几年里来到中国的美国年轻人,正是美国人到中国的第二波大浪潮的一部分。”

John是在最近这波大浪潮中来到中国的美国年轻人,2007年他从美国卫斯廉大学(Wesleyan University)获得了学士学位。两年前,他决定到中国上海的一家教育旅游公司——ChinaPrep,做暑期兼职。

“我对中国根本不了解”,从事市场研究和项目开发的John说:“人们认为我是疯了,到中国却不会普通话,但我想不落俗套地做点事情。”

在非营利部门和北京一家大型公关公司工作后,他精通普通两年话,并在北京一家经营网络游戏的社会媒体公司——XPDMedia,担任经理。

2007届耶鲁大学毕业生Grace Hsieh说,自从她两年前来到中国,她看到越来越多的耶鲁大学毕业生到北京工作。Grace Hsieh目前是北京一家公关公司的客户经理。

2006年,Berman毕业后初到北京,任中国第一个独立于政府的现代舞蹈团项目总监,这是一个23岁年轻人在美国难以企及的职位。Berman说她从事于她所熟悉的西方现代舞蹈,而不需要深入了解中国。“尽管缺乏语言能力和在中国的工作经验,我却得到了机会来管理旅游、国际项目以及策划和实施我们每年的北京舞蹈节。”经过在中国两年的生活和工作后,Berman女士精通普通话,她随舞蹈团游遍中国、欧洲和美国。

他们的故事从侧面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中国正在成为外国人就业的热土!他们给中国人提了个醒:老外来中国抢“饭碗”了!这里隐含着一个: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市场体系的组成部分,是交换劳动力的场所,即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与生产经营中使用劳动力的经济主体之间进行交换的场所,是通过市场配置劳动力的经济关系的总和。

随着全球经济化,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也变成了全球市场。哪里有价值洼地,哪里就有流动性。上海有工作可循,而美国等其他国家机会的工作较少的时候,中国劳动力市场就会吸引很多的世界人才到中国来。

当今,美国大学毕业生面临着接近两位数的失业率,更多美国大学毕业生选择到上海和北京来就业。这些大学毕业生中甚至有对中国了解不多或根本不了解的。吸引他们的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较低的生活费用以及绕过美国第一份工作通常需要缴纳的会费的机会。

据估计,在上海约有5.4万名洋打工者,这些人来自152个国家,名列前10位的分别是:日本、美国、韩国、新加坡、德国、法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和英国,约占总数的82%。从人员结构来看,“洋打工”队伍呈现“三高”特点:一是职位较高,高级管理人员占25.4%,首席代表占3.1%;二是学历较高,89%的人持有大学以上学历,其中博士占2.6%;三是在外企任职的比例较高,他们主要在外商投资企业或外企常驻代表机构工作,这部分人占到83.6%。

Perkowski最新的企业——JFPHoldings,是一家总部设在北京的商业银行,至今还没有发布过任何职位需求,却已经收到超过60封求职简历,其中1/3是来自想到中国工作的美国年轻人。

美的集团中层以下的岗位,几乎处处都是“能者上,庸者下”。美的集团总裁何享健说:“美的(上世纪)70年代用顺德人,80年代用广东人,90年代用中国人,21世纪用全世界的人才!”

与十几年前,一些人希望拿绿卡去美国生活、工作和居住不同的是,现在中国正在成为世界求职者们的热土。随着全球化的竞争进一步加快,和世界优秀人才抢滩新兴劳动力市场,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加盟中国人才市场,中国本土的每一个员工更面临着全球优秀员工的竞争,一个工作岗位的待遇越有诱惑力,其面临的竞争也将越惨烈,薪水也会越来越不好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