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学会撒谎
237700000073

第73章 5美国金融危机撬动中国经济

第13章5美国金融危机撬动中国经济

美国危机是中国的机遇吗?中国能否弯道超越美国经济?这是在金融危机爆发后我们想到的第一个问题。从历史上看,每个大国的崛起都必须有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作为契机,比如说二次大战,美国渔翁得利,成了收益最大的国家。在70年代,中东石油危机,石油危机促使日本的腾飞,在石油危机的情况下,日本的电子工业、汽车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为下一轮腾飞打下很好的基础,契机就是这一次经济危机。

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采取了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4万亿的财政刺激计划。这项计划主要包括: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中国是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影响最小的经济体,政府和百姓都相信我们能挺过这段困难时期。温家宝说:“信心要比黄金和货币还要重要”。首要的还是要坚定信心。只有信心才能产生勇气和力量,只有勇气和力量才能战胜困难。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欢人。据一项网络调查显示,7成以上的民众对我国应对金融危机有信心。

中国并不是盲目自信,中国有条件战胜金融危机,中国有基础成为世界上的经济强国。首先中国有着巨大的内需市场,足以支撑中国经济发展和起飞。

汽油、润滑油消费量全球第二;胶卷使用量居世界第二;中国每年的煤炭消费占全球50%左右,不是第一,就是第二;中国年产60亿双鞋;春节短信100亿条;手机每年以6000万部的速度疯狂增长;网民数每年狂增2040万,增长率34.5%;饮料行业规模达2000亿,仍以24%递增;洗化行业增速40%。中国地级城市有325个,县城有2500多个,未来20年中,中国4亿农民将向城市大转移……

这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最伟大的市场,这将会是打造中国品牌最有利的时机。2009年,中国政府通过家电下乡等一些手段开拓内需市场,2009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7.1%,其中内需贡献10个百分点,而出口贡献负2.9个百分点,中国经济的内生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为了应对此次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大力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促进农村地区的消费,使得中国的消费增长在危机中并没有出现明显下滑。同时,中国经济增长的区域不平衡格局明显改善,此次经济增长,中西部地区增长高于东部沿海地区。

中国是最大也是最为亮眼的新兴市场经济体,是全球发达国家所聚焦和期待的开放发展中的重要金融资本市场。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的机会有:

从外汇储备来讲,2008年年底,中国外汇储备是2万亿美金,占全球外汇储备的29%,全球1/3的外汇储备在中国,过去10年中国外汇储备增长了10倍。

中国希望到2020年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尽管面临全球金融危机,中国仍坚持推行金融改革。上海市政府也表示将在适当的时候批准外国公司在上交所上市。包括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NYSEEuronext)和汇丰银行在内的许多海外企业正展开竞争,希望成为首批在中国上市的公司。中国移动有望成为首个通过中国存托凭证(CDR)在上海交易所上市的海外注册中国公司。

人民币逐渐走向国际化。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此前呼吁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的提议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其中最具争议的部分是建议拓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的使用范围,创造一种新的与主权国家脱钩的储备货币。中国正热切期盼人民币成为SDR定价的篮子货币之一,进而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中国巨大的外汇储备为中国在世界金融市场的话语权打下基础,中国政府提出建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人民走出去等战略,人民币作为逐渐走向国际市场。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前景良好还在于在市值排行全球前20家大的企业中,中国拥有5家,同时还拥有无数的成长型公司和不断壮大的中产阶层。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立,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最终将在全球实现“金融重心明显向东方转移”。

1990年,海尔冰箱开始出口德国和美国市场,拉开了海尔产品进入海外市场的序幕。经过九年努力,海尔的营销国际化取得了丰硕成果:冰箱、冰柜、空调、洗衣机等出口到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以及欧洲、东南亚、中东、拉美等市场,共87个国家和地区,海尔的冰箱、空调、洗衣机的生产技术也出口到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南斯拉夫和西班牙等国家,还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南斯拉夫、伊朗和美国等国投资设厂,并逐步推行海外投资的本土化,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典范。

2000年后,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可谓风起云涌。华立收购飞利浦CDMA部门,TCL连续吞下德国施耐德电视公司、法国汤姆逊公司和阿尔卡特手机业务,京东方整合韩国现代显示器业务,联想收购IBM.PC业务,中海油收购印尼油田和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天然气项目权益,五矿收购法国诺兰达……通过跨国并购,一批国内著名企业踌躇满志,真正“走出去”欲与世界同行同行。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迅速发展,中国企业的身影出现在世界各地,多种形式的境外经济合作取得长足进展。

金融危机使得全球原材料价格、能源价格、资产价格等都大大降低,而中国完全有可能也有能力在如此好的战略机遇中补充自己未来发展的不足,对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进行战略储备。部分中国企业抓住后金融危机时代这一契机,已经开始走到国际收购兼并的前沿,开始转变为跨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