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每天懂点好玩经济学
238700000031

第31章 5皇帝杀重臣的根源

甲:“你知道吗?我开始觉得我太太有问题。”

乙:“是吗,为什么呢?”

甲:“有一天搭计程车时,我问司机哪里可以找乐子,他竟然开到我家去!”

夫妻间的怀疑现实生活中很常见,我们都知道,怀疑是人的本性,但要追究起怀疑背后的原因,这和经济学中信息不对称有莫大的关系。信息不对称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当事人双方并不完全了解。每一方的信息都分为双方皆知或容易得到的公开信息,以及只有各方自己知道、对方花大代价才能获得,或者根本无法获得的私人信息。当双方只知道对方的公开信息,不完全知道私人信息时,就称为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会引起信息多的一方欺骗另一方的可能性。

而多疑更是不少古代皇帝的秉性。越王勾践杀了文种;明太祖朱元璋杀害的功臣之多更是骇人听闻;汉武大帝雄才大略、丰功伟绩,但因其多疑,仅杀害的丞相就有六位之多……在经济学家看来,皇帝杀重臣不仅仅是一个心理问题,也是经济学的信息不对称在起作用。

刘邦建立汉朝后,在刘邦眼里韩信成了十足的威胁。汉朝建立后,韩信就成为刘邦的一块心病。但是刘邦一来没有把柄,二来自己不愿背上杀戮功臣的恶名,所以还是对韩信很优待,封他为楚王。当项羽兵败后,楚国将领钟离昧因与韩信是故交,就投奔了韩信,然而刘邦却嫉恨钟离昧,因此也对韩信的收留行为有所猜疑。

恰在此时,有人上告韩信谋反,刘邦想查看韩信的动态,于是就以巡视诸侯的名义召见。韩信也对此次的召见深感不安,并不想去,然而不去的话就会显得自己心虚。想想自己也并无过错,于是为了消除刘邦对自己的猜疑,拎着钟离昧的首级晋见了刘邦。不料,刘邦仍然以有人告其谋反而逮捕了他,虽然不久后刘邦又对其进行了赦免,但还是贬其为淮阴王。

韩信被贬职后,对刘邦的怨恨由此而生。韩信深知刘邦畏惧他的才能,便总是称病不朝。后来巨鹿郡守韩信旧部陈豨谋反,刘邦对韩信的态度彻底失去了信心,因此韩信就在暗地里策应陈豨,而没有跟随刘邦出征。计划败露后,吕后与萧何设计,韩信被斩杀于长宁宫。

虽然韩信的谋反之心是被刘邦逼出来的,然而从刘邦对韩信的态度来看,刘邦也不想杀害忠臣,只是为保皇位而不得不杀之。韩信的悲惨结局,完全是由于君臣之间的相互猜疑而造成的。

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结局呢?在打天下的过程中,皇帝和大臣是同盟,生死共存,而建立王朝后,皇帝就成了买方,功臣成了卖方。功臣作为卖方,总是想获得更多的权力,抬高自身的价值;而皇帝作为买方,却像柠檬市场的买家一样,总认为大臣对自己的忠诚有水分。功臣努力做事本来是想为皇帝效力,皇帝却认为功臣是觊觎自己的江山。

不仅皇帝与臣子间如此,其实人类的各类关系中都充满了微妙的怀疑与不信任。婚姻中的夫妻会相互猜忌对方是否有外遇,对方对自己是否还忠贞不渝、一如既往;公司上下级也充满了博弈与猜疑,员工怀疑老板是不是对自己有成见,老板心想这个员工是否真正的忠诚……

生活中的怀疑是产生误会的根源,而怀疑的根源是什么呢?是信息的不对称。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双方,由于没有可靠的信息产生足够的信任,自然只能以猜疑和试探来防备自我,而稍有处理不当,就很容易产生坏的结果——比如恩爱夫妻因猜忌而一拍两散、员工与老板闹翻不得不离职……

所以,当我们心生猜疑的时候,请不要任由信息不对称让你心中的疑团不断增加,而应该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或是采取有效的办法如诚恳的保证、制度的约束等,来消除彼此之间的疑虑,化干戈为玉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