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什么是通货膨胀,有人这样解释道:
有个聪明的穷人A想挣钱,他在海边捡了一颗石子,说这颗石子值100万,把它卖给了B。B觉得自己所有的钱加一起也没有100万,于是向银行借。银行也没有这么多钱,于是把印钞机打开,印了这100万,借给B买了这颗石子。
然后,B开始转卖这颗石子,以100万卖给了C。由于A把钱花了,所以岛上的钱多了,所以这100万可以筹集到。但当C把这颗石子以200万转让的时候,银行只能又印了100万。就这样,钞票越印越多。当这颗石子不停地流动时,大家并不觉得岛上的钱多,产品价格还是和原来的一样。可是当这颗石子不流通或流通得慢时,大家觉得钱多了。如果持有石子的人把它扔到大海里,那就等于岛上凭空多出N个100万来。怎么办?央行最害怕的就是这颗石子没了,它没了,岛上产品的价格就会飞涨,就会通货膨胀。那么,持有石子的人就“绑架”了岛上的经济。
很多人谈到通货膨胀,都会有谈虎色变的感觉。例如,季羡林先生回忆起他在20世纪40年代当教授时,金圆券飞涨,一发工资就赶快跑步去买米,跑快跑慢米价都不一样。其实,通货膨胀和市场经济是一对孪生兄弟,历史几乎一样漫长。绝大多数时候的通货膨胀都是温柔的,不仅没有危害,对经济还能起到促进的作用,只有在特殊时候,通货膨胀才能带来毁灭性的破坏作用。
在经济学中,通货膨胀一般是指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纸币贬值。它的直接反映是物价持续上涨。如果你走进市场,发现大米或者猪肉的价格上涨了,你不能说已经发生了通货膨胀;但是当你环顾四周,看到绝大部分商品的价格都上涨了,你就可以断定通货膨胀确实发生了。
德国,某天晚上,有个小偷去别人家里偷东西,看见一个筐里装满了钱币,他把钱倒了出来,只把筐拿走了。为什么呢?
因为在当时,德国货币贬值到了几乎无法想象的程度。当时德国政府日夜不停地开动印钞机,把纸币发行到天文数字,同时也把物价推到了天文数字。如在1922年初拥有价值3亿元的德国债券堪称巨富,而在两年之后,这么多的钱连一块冰糖都买不到。
这就是史上最著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恶性通货膨胀事件。
看来,通货膨胀可以防止你的家产被小偷偷走。不仅如此,经济学家还发现了通货膨胀很可爱的几点。以下面几个例子来说明:
1.口红效应
当商店中的口红卖得少且较慢时,一般经济都处于繁荣或者即将繁荣的阶段,也就是通货膨胀潜伏期。因为这时的女性充满自信,喜欢淡妆。而当商店中的口红卖得较快时,此时的经济一般处于经济衰退期,也就是通货膨胀期。因为此时的职业女性不自信,需要靠化妆来掩饰自己。
2.皮鞋成本
通货膨胀期间,人们会经常跑银行提现金,这种频繁的跑步会让你的皮鞋磨损得更快。不过,这只是一个比喻,指为在手头上保留较少的现金,你必须付出必要的时间和资源。
另外,还有人说通货膨胀期间,人们出门要坐公共汽车,不坐出租车,因为出租车是下车才交钱,而公共汽车是上车交钱,就这么一会儿工夫,票价已经涨上去了。
一般人总把通货膨胀视为坏事,因为他们认为通货膨胀是使其赚得的钱迅速贬值的过程,但经济学家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因为当物价上涨时,人们支出与收入也呈同比例增加,通货膨胀并没有降低人们的实际购买力,当然,恶性通货膨胀例外,当它出现苗头时,还是要小心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