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国商人性格地图
239300000011

第11章 能上能下能屈能伸东方意大利式的浙江商人1

第三章能上能下能屈能伸东方意大利式的浙江商人

1“堆金积玉地,温柔富贵乡”

太平歌词《白蛇传》中有一段唱道:杭州美景天下无双,西湖岸奇花异草四季清香,春游苏堤桃红柳绿,夏赏荷花映满了池塘。秋观明月映碧水,冬有瑞雪铺满山冈……似乎整个浙江都给人这样的印象都包含在乾隆皇帝所写的“虫二”两字之中,“虫儿”即风月无边,浙江就是那么个金玉满堂、温柔富庶的地方。

喜欢旅游的人会想到这里的西湖、富春江、乌镇、同里这些风景胜地;喜爱文学的人则会想起白居易、孟浩然、苏东坡、李渔等人留下的经典名句;研究历史的人会脱口说出“苏湖熟,天下足”;经商者最先想到的恐怕是历史上著名的浙商,以及近年来日渐知名的温州、宁波、台州、义乌商帮。

浙江是中国江南区域经济中唯一一个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处在传统的“江南”地域和精神范围内的省份,它的每一个毛孔都浸润并散发着江南的温柔气质。白居易诗中说:“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杭州是整个浙江的代表,它像风姿绰约的女子一样“勾”人魂魄。从“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浙北,到“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的浙中,从“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浙西,到“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的浙东,浙江山水引古诗人竞相泼墨抒情。到永嘉,你会想起东晋太守谢灵运;在杭州,你又会忆及北宋才子苏东坡。

历史上,五谷丰登的富庶之地多与风调雨顺的自然环境分不开,栖居在天堂一样的环境风物之中,浙江人自然不应该饿着肚子欣赏良辰美景。

南宋时期,由于都城南迁,浙江开始成为中国最富庶的地区。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为浙商提供了丰裕的商品;畅达的交通,方便了浙商的贩销;人文基因(事功学说)更是培育了它的成长。诸多因素交互作用,把浙商推向了历史舞台。

据史料记载,浙江人早在宋代时就有了经商的传统。明清两代,吴越之地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的地方。从明万历年开始,江浙农村和市镇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在农村,由于农业社会分工的发展,大量农户破产,农村雇用劳动者的队伍扩大;在城市,苏州的“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郡城之乐,皆习织业。织文日缎,方空日纱。”资本主义萌芽主要表现在纺织业中。除此之外,家具、陶瓷、榨油、矿业等行业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商品经济的发展很早就使得浙江人在思想观念上呈现出开放的姿态,也使得一批思想家为这种现象摇旗呐喊,例如明中叶的著名思想家李贽,就是一位深受市民阶层影响,受资本主义萌芽冲击并为之呐喊的先驱。李贽反对禁欲主义,肯定了商人在内的市民阶层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这些思想反过来促使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浙江很早就成了江南的堆金积玉地,温柔富贵乡。

明清时代,我国社会经济出现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地方商帮和大商人资本的兴起,其中著名的十大商帮为山西、徽州、陕西、福建、广东、江西、山东、苏州,还有浙江的宁波、龙游。这十大商帮是以浙商最多,在十大商帮中占据两席,即宁波商帮和龙游商帮。

改革开放以来,位处长江中下游的浙江之所以取得经济高速发展的成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浙江具有传统特色的工商文化传统底蕴,具有一种清晰的承继关系,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宏观背景具有一个亲和性,而温州、台州、金华、绍兴等地,虽然历史上并没有出现大规模商人群体,但是重商、亲商的传统价值观深深扎根在人间。一旦改革开放春风吹来,成片的创业力量大面积活跃起来。期间,浙江已形成了省内7大地方商帮,分别是:宁波帮、温商、越商(绍兴商人)、婺商(金华商人)、湖商(湖州商人)、台商(台州商人)和衢商(衢州商人)。它们共同组成了新的浙商群落。

浙江人不仅在本地创业,而且足迹遍及海内外。最有代表性的是温州人。目前温州在全国经商的有180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25%以上,还有近50万人在世界各地。在外的温州人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于当年温州本地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

浙江人均资源全国倒数第三,人均GDP却多年来稳居第一。浙江最活跃的经济体是民营经济,“超级活跃”的浙商更是民营经济的第一推动力。目前,浙商已成为全国人数最多、比例最高、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投资者经营者群体。浙商的“善贾”之名,以及“浙商不倒”的说法,在民间不胫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