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国商人性格地图
239300000014

第14章 能上能下能屈能伸东方意大利式的浙江商人4

第三章4胆大包天,无限利润在险峰

与京商具有“红顶”商人背景,或凭着新兴产业起步可以迅速成长壮大的创业道路不同,起于草根、大多由传统产业做起的浙商要想走向成功,常常需要超越常人的胆识甚至剑走偏锋的豪气和勇气。

在这一点上,王均瑶的故事很有代表性。

1989年的春节,正在湖南忙于生意的王均瑶耽误了购买返乡的火车票,为了能回家过个团圆年,王均瑶和老乡商量了一下,决定包一辆大巴。但是通往温州的山路非常难行,大巴一路颠簸,行驶缓慢,心急的王均瑶随口说了一句:“车太慢了。”谁知一位同乡却挖苦他说:“嫌慢,你包飞机啊!”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王均瑶真的思考起了这个别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王均瑶当时还在为人打工,但他认为包飞机并非是件不可行的事情,既然土地能包、大巴能包,飞机为何不能包?那时,温州已经修了机场了。王均瑶想的是:首先,要向长沙机场问一问飞机能不能“包”,假如能包,新修的温州机场会不会存在无法降落的问题。王均瑶回到温州之后,这一连串的“问题”成为春节聚餐中的热门话题。

论证完后,王均瑶过完年后赶往长沙,开始了落实、谈判和签约的工作。但是在那年代,民航实行的还是半军事化管理,乘飞机还有行政级别限制,民营资本要想渗透进去谈何容易。“我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当时的湖南民航局运输处处长周纪恒回忆当时的情形说,那时王均瑶一脸认真地说找他有急事,“但万万没想到这个年轻人说的急事,居然是要承包飞机”。他当时真的吓了一跳。

当时他告诉王均瑶,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有很大的风险,搞不好一年要亏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但王均瑶相信包机可以给老乡创造方便,开始时亏一点也没有关系。经过几次远赴温州认真调查,王均瑶终于如愿以偿与湖南民航局签订了承包飞机合同。1991年7月28日,一架从湘江畔飞来的“安—24”银鹰稳稳降落在温州永强机场。这一天对王均瑶来说,是一个万分激动的日子,对中国民航事业的改革来说,也翻开了新的一页。

1992年,王均瑶的温州天龙包机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金60万元。

王均瑶有很好的经营理念,他曾说过这样的话:衣食住行是人生的大事,一个企业如能抓住其中的两个就发达了。可以说,王均瑶已经完成了三个,有飞机和出租车的行,有牛奶的吃,有房地产的住。

1994年,王均瑶乳品公司成立,他不仅在全国建立乳业生产基地,销售网络遍及全国,“均瑶牛奶”也成了家喻户晓的品牌。1995年,他整合了民营企业很少涉足的航空、乳业,成立了均瑶集团公司。世纪之交,王均瑶又到上海发展,斥资3.5亿在浦东征地270亩,建立均瑶集团总部,又投资5.5亿元兴建顶级物业大厦“均瑶国际广场”。王均瑶有一句经典的话:“在我眼里,没有不可能的事情。”这也许能在某种程度上说明王均瑶之所以成功的原因。

这其实也是浙江商人的共性,同为浙商的马云的创业故事也印证了浙江人的这一共性。他们大多白手起家,商业嗅觉敏锐,胆识过人,并且有能力在最恶劣的环境中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