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气场人脉掌控术
248900000013

第13章 3互动定律:不独自用餐是共享盛宴的前提

第二章3互动定律:不独自用餐是共享盛宴的前提

投资人情和投资房地产的不同之处在于:人情投资回报更大,而且重点不在于投入多少,而在于你是否与对方进行了良好的气场互动。在正气场的互动中,与他人分享知识、资源、时间、精力,不断努力为他人提供价值,同时也能增加自己拥有的价值。只有这样,人们才能通过建立强大的人脉来成就伟大的事业。

对于别人的付出要给予起码对等或者最好稍高一点的回报,如果不这样做,接受的一方可能会产生一种负债的感觉,这是心理学上的互惠关系定律,其实也是气场学中的互动定律的前提条件。

为了证明这个定律,一个心理学教授做过一个小小的实验。他在一群素不相识的人中随机抽样,给挑选出来的人寄去了圣诞卡片。结果大部分收到卡片的人都给他回了一张——虽然他们中没有一个人认识他。那些回赠卡片的人,根本就没有打听这个陌生的教授到底是谁。他们收到卡片,便自觉地就回赠了一张。也许他们想,可能自己忘了这个教授是谁,或者这个教授有什么原因才给自己寄卡片。不管怎样,自己不能欠人家的情,给人家回寄一张,总是没有错的。

这种现象背后其实是人与人之间的气场互动,你对他人的某种行为强化了自身气场的某种倾向——给予或剥夺、信任或怀疑,而通过气场互动会激发对方气场相同倾向的呼应。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相信人情投资总会带来回报。

但这里说的人际气场互动,与传统意义上的人情投资与回报又有所不同,不是 “借”与“还”纯粹的利益等价公式,而重在分享、共赢。我们可以通过下面这个故事来看清两者之间的差别。

俞敏洪在读大学期间,每天坚持打扫宿舍卫生,并替同学们打开水。多年后,俞敏洪准备成立一家公司,需要寻找合作伙伴。于是他跑到国外去找当年的大学同学,许以优厚的条件。这些同学果然都从国外回来帮助他了,但他们的理由是俞敏洪没有想到的。他的许多同学说:“俞敏洪,我们来不是冲着你开出的条件,而是你为我们打了那几年的开水。我们知道你是一个不会亏待朋友、乐于分享的人,让我们一起把公司做好吧。”后来依靠这个优秀的核心团队,俞敏洪的公司发展成为国内同行业中的翘楚。

这个故事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俞敏洪本来想用简单的利益交换来汇聚人脉力,但真正让他的人际气场吸引力十足的不是利益本身,而是一种简单而持久的分享行为。即使这一气场互动行为已经结束,其人脉影响力和吸引力还持续了多年,最终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

如果把合作当成是简单的利益交换,打开水这样的行为显然不如优厚的待遇更有效果。如果你的目的是运用人脉力来让合作的效能发挥到最大,那么,仅仅基于明确清晰的利益交换建立起来的合作往往无法实现这一目的。最好的合作是在良好关系的前提下进行的,双方不仅是合作者更是朋友。朋友之间不会计算每一次的付出是否有回报,而会为了维持彼此的关系,以分享的方式进行气场互动,而这样便能真正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人脉圈,并在你需要帮助之时能获得朋友的支持。可见,只有平时保持了互动,关键时才能互惠,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那就是:不独自用餐是共享盛宴的前提。

相反,没有平日的气场互动,没有在平时与他人共享,当你为了某种利益需要去建立人脉时,会让人觉得你过于功利而不愿与你交往,就像下面这个故事中的黄蜂与鹧鸪一样。

黄蜂与鹧鸪因为很口渴,就找农夫要水喝,并答应付给农夫丰厚的回报。鹧鸪向农夫许诺它可以替葡萄树松土,让葡萄长得更好,结出更多的果实;黄蜂则表示它能替农夫看守葡萄园,一旦有人来偷,它就用毒针去刺他。农夫对它们所说的并不感兴趣,对黄蜂和鹧鸪说:“你们没有口渴时,怎么没想到替我做事呢?”

目的性太强,你往往不会交到真正的朋友。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培养,与其说需要一个自然的过程,不如说这过程本身就是目的。别人为你办事、为你的事业提供机会,这都是在拥有良好人脉的前提下水到渠成的事。尽量与他人分享,这样,你所收获的就不仅仅是利益,还有越来越好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