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与焦虑者对话
249000000014

第14章 快乐总是自找的——走出焦虑的7个心理定律 (1)

第7章 快乐总是自找的——走出焦虑的7个心理定律 (1)

快乐者越来越快乐,焦虑者越来越焦虑——马太定律

《圣经》中“马太福音”这一章,有这样一个故事:

主人要到外国去,把三位仆人叫来,按其才干分银子给他们。第一个得了五千两,第二个得了两千两,第三个得了一千两。

主人走后,第一个仆人用五千两银子做买卖,又赚了五千两;第二个仆人照样赚了两千;第三个仆人把一千两银子埋在了地下。

过了好久,主人回来了,跟仆人们算账。

第一个仆人汇报赚了五千两银子,主人说:“好,我要把许多事派给你管理,可以让你享受主人的快乐。”

第二个仆人汇报赚了两千两银子,主人说:“好,我要派你管理很多的事,让你享受主人的快乐。”

第三个仆人汇报说:“我把你分给的一千两银子埋在地下,一个也没少。”

主人骂了这个仆人一顿,决定夺回他这一千两银子,分给拥有一万两银子的那个仆人。

这个故事的结尾,是这样说明:“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马太定律指的是好的越好,坏的越坏,多的越多,少的越少的一种现象。最初,它被人们用来解释一种社会心理现象,例如,社会总是对已经成名的人给予越来越多的荣誉,而对于那些还没有出名的人才,即使他们已经作出不少贡献,也往往无人问津。

其实,这一定律同样适用于人的情绪。也就是说,对于那些快乐的人,会越来越快乐;相对应的,那些焦虑的人,总是越来越焦虑。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人,他们总是抱怨自己人生的不如意,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焦虑。例如,有的人对自己目前的工作不满意,不断地抱怨,而这样一来,工作便会常常出错,上司不喜欢他,同事也觉得他没出息。于是,他就越来越焦虑,越来越远离快乐和成功。

反之,一个阳光的人,心情乐观开朗,那么他在这段时间里做事可能是很积极的,不管是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上,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因此,这类人在这段时间里自我价值的实现也就相对比较多,自我价值实现得越多,自我肯定的成就感也就越多,这样就能拥有一个好的心情,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快乐点拨

亚里士多德说,生命的本质在于追求快乐,而使得生命快乐的途径有两条:第一,发现使你快乐的时光,增加它;第二,发现使你不快乐的时光,减少它。阳光的人不是没有黑暗和悲伤的时候,只是他们追寻阳光的状态不会被黑暗和悲伤遮盖罢了。

焦虑,是因为你封闭了自己——感觉剥夺定律

1954年,美国科学家做了一项“感觉剥夺”实验。该实验以每天20美元的报酬(在当时是很高的金额)雇用了一批学生作为被试者。

实验内容是这样的:实验者将学生关在有隔音装置的小房间里,让他们戴上半透明的保护镜以尽量减少视觉刺激。接着,又让他们戴上木棉手套,并在其袖口处套了一个长长的圆筒。为了限制各种触觉刺激,又在其头部垫上了一个气泡胶枕。除了进餐和排泄的时间以外,实验者要求学生24小时都躺在床上。可以说,这样就营造出了一个所有感觉都被剥夺了的状态。

结果,尽管报酬很高,却几乎没有人能在这项实验中忍耐三天以上。最初的8个小时好歹还能撑住,之后,学生就吹起了口哨或者自言自语,有点烦躁不安了。在这种状态下,即使实验结束后让他们去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他们也会频频出错,精神也集中不起来了。

实验持续数日后,人会产生一些幻觉。例如,看见大队花栗鼠行进的情景,或者听到有音乐传来,等等。到第4天时,学生会出现双手发抖,不能笔直走路,应答速度迟缓,以及对疼痛微感等症状。实验后得需要3天以上的时间才能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

由上述的实验可以看出,丰富的感觉刺激对维持我们正常的心理状态是必需的。这是因为,感觉的存在给人们带来了愉快的享受,人类一旦失去感觉,后果将不堪设想。而在生活中,许多人之所以会产生焦虑,正是因为他们把自己封闭起来,从而剥夺了自己的感觉。

我们所处的世界丰富多彩,而人的正常生活和有效发展必然需要建立在尽可能多的和外界接触的基础上,需要对外界的刺激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去接触社会,接触人生,尽情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滋味,只有这样才能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以及健全的心灵。

快乐点拨

有位哲人曾说过,当我们看见丑陋的东西,我们要庆幸我们还有眼睛可看;当我们闻到不好的气味,我们要庆幸我们还有鼻子可闻……是啊,我们该庆幸我们所拥有的各种感觉,没有它们,我们哪里知道什么是快乐?让我们珍惜它们吧,尽量抓住生活中美好的感受。

相信快乐,快乐就在你身边——心理暗示定律

爱默生说:“一个人就是他整天所想的那些。”

卡耐基说:“我们内心的平静,和我们由生活所得到的快乐,并不在于我们在哪里,我们有什么,或者我们是什么人,而只在于我们的心境如何。”

我国古代哲人也说,境由心造。的确,如果我们想的都是快乐,我们就能快乐;如果我们想的都是悲伤的事情,我们就会悲伤;如果我们在做事情之前想着一定能够成功,那么我们就会充满信心;如果我们满脑子的失败情形,我们就会失败;如果我们沉浸在自怜里,大伙都会有意躲开我们……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这是心理暗示发生的作用。所谓心理暗示,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行动、表情或某种特殊符号,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使他接受某一观点、意见,或者按照暗示的方式活动。例如,人们早晨在上班前或出去办事前都会照照镜子、整整衣服、理理头发,有的人从镜子里看到自己脸色不太好看,并且觉得上眼睑水肿,恰巧昨晚睡眠又不好,这时马上有不快的感觉,顿疑自己是否得了肾病,继而觉得自己全身无力、腰痛,于是觉得自己不能上班了,甚至到医院就医。这就是对健康不利的消极自我暗示作用。而有的人则不是这样,当在镜子里看到自己脸色不好,由于睡眠不好而精神有些不振,眼圈发黑时,马上用理智控制自己的紧张情绪,并且暗示自己:到户外活动活动,做做操,练练太极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就会好的,于是精神振作起来,高高兴兴工作去了。这种积极的自我暗示,有利于身心健康。

人们经常不自觉地用一种刀子来刻画自己的形象,“因为我是忠厚无能的人,所以我只能忍气吞声,宁愿伤害自己也不指责对方。”这一形象“暗示”一旦刻画成功,品尝“后悔”的苦酒就成为一种自我安慰的享受。习惯成自然,一事过后,不是寻求胜利的喜悦,而是寻觅不幸与失误。只有打破这种情感体验的习惯,只有不再沉湎于后悔体验,转而给自己一个积极的暗示,才能很有效地克服懊丧情绪。

当你发现自己陷入心灵的陷阱而不能自拔时,默念或默记:我是最棒的!数十遍乃至数百遍,并且做到持之以恒,积极的暗示就会潜移默化地起作用,逐渐唤醒你体内积极的暗示作用,达到健全心理机能的功效。

在周围环境没有改变的时候,“积极想家法”会使你对生活更乐观。你可以想象自己做了一些想做的事,或度过一段非常愉快美好的日子。要知道,任何事情在想象中都是可能的。当你打算参加某项活动而又心存恐惧,就对自己说“我能做好这件事”、“我比别人更善于控制自己的生活”。这种语言暗示法的好处是你对自己所说的话语往往能影响你的自我感觉,明显改善悲观情绪。

三百年前,弥尔顿在双目失明后,也发现了同样的真理:“思想的运用和思想的本身,就能把地狱变成天堂,把天堂变成地狱。”

蒙坦,这位伟大的法国哲学家也说,“一个人因发生的事情所受到的伤害,不及他对发生的事情所持的心境来得深。”

我们在遇到困难时应该选择积极的态度,用心去找出问题的根源,然后果断地采取各种措施加以解决,而不是发疯似的在小圈子里打转,像一艘在大海中迷失方向的小船。卡耐基说:“一个人,如果能够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在衣襟上插着花,昂首阔步地向前走,那么他就永远不会成为失败者。”

开朗的人是把眼光盯在未来的希望上,把烦恼抛在脑后。只要让更具有意义的事占据你的脑际,你的心就会亮堂一点。因为我们对事情的态度,完全要看我们自己怎么决定。

快乐点拨

积极的自我暗示,其实就是自我激励,通过不断的自我激励,会使你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期望的目标奋斗,最终到达生命的高峰。如果你经常对自己说:“我很快乐,没有什么事情能够值得我去焦虑的。”那么,快乐就会自然而来,焦虑就会自然而去。

如果焦虑无法删除,不妨用快乐代替——代偿定律

老张在一个研究所工作,为人正直,工作勤奋,成了所里的一根台柱子。然而,许多年过去了,他却一直没有被评上工程师职称。他心里感到很不服气,可自己又没有什么办法,于是逐渐变得郁郁寡欢,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发脾气。

老马是老张的同事,和老张一起分到研究所,情况差不多,也是几次没有评上工程师职称。一开始,老马也非常苦恼,可是时间一长,就发现这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还搞得家里家外都很紧张,于是就改变了心态,开始立志发奋,几年下来,不仅自费学了英语,又在学习商业管理知识。后来,他出去搞了一个民办科技实体,干得红红火火。

两个人遇到了同样一件事,却一个焦虑,一个快乐;一个积极,一个消极。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老张孤注一掷,甘心“一棵树上吊死”,不寻找其他的出路。这样唯一的精神寄托一旦失去,入就会变得委靡不振。

而老马却不同,他信奉“此路不通彼路通”,把注意力和精神追求进行转移,反而因祸得福,给自己找到了一条通往快乐的道路。

其实,老马运用的就是一种“代偿心理”。所谓“代偿心理”,就是当人遇到难以逾越的障碍时,不能钻牛角尖,在一棵树上吊死,而要放弃最初的目标,通过达到实现类似目标的办法,谋求心理的满足。其实,这就像赵本山说的,“人应该自找有乐儿”。

例如,本来想去打网球,可是下雨了,不能打了,就可以选择室内的乒乓球;本来想进A公司没能进去,就转而争取进入条件相当的B公司;和A的恋爱没有成功,于是把和A有相似特征的B当成了新的追求目标等。在以上例子中,我们说B对于A具有代偿价值。

其实,心理的代偿往往是对现实中不足的弥补,可以起到转移痛苦,使心理平衡的作用。如果你时常被焦虑困扰,不妨用快乐取而代之。当然,你首先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

1.主动寻觅、用心追求才能得到

追求快乐之道,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要了解快乐不是唾手可得的。它既非一份礼物,也不是一项权利;你得主动寻觅、努力追求,才能得到。

2.扩大生活领域、尝试新的事物

当你肯尝试新的活动,接受新的挑战的时候,你会因为发现多了一个新的生活层面而惊喜不已。

3.天下所有的事情并非只有一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