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南洲翁遗训
249200000012

第12章 克己——从任性生长到知性成长 (2)

第四卷 克己——从任性生长到知性成长 (2)

做自燃型的人

关于领导者要具备修养这一点,西乡隆盛有很多论述,在遗训中他提出唯有身正、勤政、能为人表率的人,才能得到众人的拥戴,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从当时看,这是西乡对当政者提出的要求,寄予了他个人的政治理想,但同时这则遗训也是西乡对个人修养的一种期许。

作为倒幕运动和明治维新的重要领导者之一,西乡很清楚修行欠缺者、激情不足者不能成为带动众人的人,是无法胜任领导工作的。

人可分成三种类型:自燃型、可燃型和不燃型。自燃型的人比较坚强,他们很容易把自己燃烧起来,发出光和热;可燃型的人像木材或煤块,找得到火种,他们才可以燃烧;而不燃型的人没有被点燃的可能,即使有了火种,却依然冰冷,无动于衷,甚至会泼冷水。

只有自燃型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优秀的领导者。从西乡的经历来看,他属于自燃型一类的人,他在燃烧的同时又感染和带动他人,天生具备领导者应有的品质。

根据历史记载,明治维新时期有许多仁人志士都排除了自己的私心杂念,英勇无私地为国尽忠,西乡隆盛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当时西乡隆盛的名望已为许多人所拥护,他的人格魅力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使大家都想亲近他。所以,以他的地位、名誉和声望,担任会战的总指挥应该是实至名归,可是为了使得大众齐心协力,他甘心屈居参议之尊被大村所差遣。因为此事大家更加敬佩他,所有人都愿向他看齐。这样一来,大家群心合力,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西乡隆盛的一生跌宕不平,以悲剧收场,死后却更受追崇。激情燃烧的不寻常经历令人感受到自燃型人格的魅力。

自燃型,就是排除私心、充满激情地主动做事,同时给予别人正面的带动和感染。自燃者大多积极主动,绝不是机械地等待别人吩咐才行动的人,他们拥有自己的理想和强大的动力。

经营者偏爱自燃型的人才。一般经营者每天都会考虑公司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才能更好等问题,所以会很需要自燃型的人。稻盛和夫就经常对公司的员工说,希望大家都能成为乐于自我燃烧的自燃型,至少是可燃型的人,公司不需要不燃型的人。因为从组织上看,不燃型的人大多过于自我,不够积极热情。这种负能量的巨大消耗致使公司内形不成核心的凝聚力,在企业团队中,即使只有一位不燃型的人,氛围也会变得沉闷压抑,难以开展工作。

在领导别人之前,自燃性人才需要专注做事,将热情全部聚焦在工作上,自燃性人才最可能成为一个自动自发的工作者。最好的执行者,都是自动自发的人,他们确信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务。

能成大事的人大都是自我燃烧型,他们自发主动,精神饱满,他们无须向外界索取什么,通常在指令下发以前就行动起来,率先做出成绩成为别人心中的范本。自燃型的人是事业中的主角,他们不仅用自我燃烧激励自己,而且燃烧自己时释放出巨大的光和热,温暖和点亮了他人,带动他人也投身于事业当中。

想成为自我燃烧型的最佳手段就是热爱自己的事业,这是成为自燃型的前提。只有爱才能热,有了足够的热才能燃烧起来,而燃烧会发出更多的光和热。

第十五则

一味追求功名利禄的人,常常忘了人生真正的意义,而那些淡泊名利的人,却能参透人生成功的玄机。放下名利心,是做大事的必备品质。

【遗训】

不惜命、不图名、亦不为官位、钱财之人,困于对也。然无困于对者共患难,国家大业不得成也。此大人物之心胸,岂庸鄙所能解欤!

《孟子》所云“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者,今人仰否?答曰:“然也。非立于道之人,其心性不现也。”

【释义】

既不顾生命安危,不贪图虚名,也不追权力、财富的人,是最难对付的。然而,如果不与这样的人同甘共苦,是难以成就国家大业的。这是大人物才有的心胸,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

这样的人,就像《孟子》中所说的“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如果有人要问,现在的人是否会仰慕这样的人呢?我会回答说:“照样会。如果不是行正道的人,是难以呈现此种精神的。”

放下财名利

倒幕运动时期,西乡亲眼目睹了幕府统治与官吏的腐朽,也经历了戊辰战争胜利后一部分人的迅速腐化,因此十分痛心。所以他引孟子的话自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意思是说,人对权势名誉的追求,如果超出了限度和理智,就会迷失自我,被权势名利奴役。

有句谚语说:“名声躲避追求它的人,却追求躲避它的人。”原因就是前者过分顺应世俗,而后者却能够弃权位名誉、大胆反抗。这样的人虽容易遭人误解,被指责为“傻”甚至“沽名钓誉、包藏野心”,但是西乡却认为这种人是不吝惜性命、不贪图名誉权势的人,他们的胸襟之大是那些平庸的人所不能理解的,真正有大智慧的正是那些弃生死、忘得失的人。

美国前总统乔治?华盛顿就是一个善于放下过去的功名的人。

在数年的战争中,华盛顿处事谨慎,富于进取精神,有忍耐力,更有魄力。在每次战斗中,他都骑着自己的白马冲锋陷阵。他用实际行动赢得了他人的崇拜和信任。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以后,人们希望有一个人能出来接管政府。在人们眼里,华盛顿就是这样一个人。军队中也有这样的思想,甚至有军官上书要求他做皇帝。但是华盛顿并不想当皇帝,他追求的是得到广大人民的尊敬,他是一个视荣誉重于生命本身的人,有着强烈的共和思想。因此他在向大陆会议索要独立自主的权力时,多次重申,一旦战争结束,他将解甲归田,化剑为犁。他不愿为了个人的野心而使美国在刚刚摆脱英国的殖民地统治后又重新陷入内战之中。

和平终于来临了,1783年3月下旬,英美签署了和平协议。4月19日,历时8年的北美独立战争结束。华盛顿时年51岁,他辞去军职,向部队告别。面对昔日生死与共的战友,他激动不已,与他们斟酒告别。人们热泪盈眶,纷纷与他拥抱,最后为了不使自己过于激动,他一句话也没有说,泪流满面地径直离去。在费城,他与财政部的审计人员一起核查了他在整个战争过程中的开支,账目清楚准确,他甚至还补贴了许多自己的钱。

辞职的他回到了家,回到了自己的农场,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华盛顿的辞职开创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先例,主动放弃权力是不可思议的,对于一个能随其心愿担任任何职务的人而言,这就更令人称奇。放下财名利并不是寻常人能做到的,它是经历磨难、挫折后的一种心灵上的感悟,一种精神上的升华。

西乡因为他的人格魅力受到鹿儿岛人的崇拜,他身上的“人格力量”首先就在于他的淡泊名利。作为维新的功臣,当新政府将其请回并授予其“二千石、正三位”时,他以萨摩藩主才副三位为由,坚辞不就。

其次就是不惜命。他对高官厚禄毫无兴趣,但可以为支持他的人舍命而不计后果。在流放岛上,西乡隆盛便慷慨地将发给自己的大米让给没有食物的流放罪人和岛民,结果自己却断炊了。

在名位与权势的蜜罐中,能力会逐渐被消耗一空。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有很多人都有取得大成绩的机会和能力,但是他们最终都没有成功,原因即在于他们的意志和奋斗的决心早已被名位和权势腐蚀殆尽。

所以身在名利场,要学会为自己掌舵。“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功成不居,名位不恋,虽然有点“为他人作嫁衣”的意味,但是一个人若是只将眼光停留在“嫁衣”上,那他也难有多大成就。

失败不是常态,成功也不一定常在

在第十五则遗训中,西乡用孟子的话来阐释自己的思想,“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在西乡的哲学中,天道大义是第一位的,个人一时的得失成败在道的面前都不重要。他还时常警醒自己,囿于得失,争短论长,会让人陷入欲望的陷阱,所以要时常念诵古代圣贤的语录。

人生犹如一次航行,航行中必然会遇到从各个方向袭来的劲风,然而,每一阵风都会加快你的航速。不要抱怨生活中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而要心存感激,因为它们能提醒我们要在人生的航程中把稳自己的方向。西乡仕途沉浮,饱尝艰辛,取得明治维新的胜利之后又因被人排挤辞职回老家,但他遇到任何打击和磨难都能保持自我,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这份淡定叫人侧目。

人生的道路本来就是起起伏伏、有高有低的,但无论遇到多大的风雨,也终究会有雨过天晴的时候。不要因得失成败而感到烦恼,成功和失败本来就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常常结伴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愿意接受成功,但成功带来的是荣耀的光环极易让我们沾沾自喜,不思进取;我们讨厌失败,总是在失败的时候怨天尤人,有时甚至还会一蹶不振。然而我们要明白的是,失败不会是常态,成功也不一定会常在,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平常心才是知性成长的砝码。

泰国的著名商人施利华是当时商界中拥有亿万资产的风云人物。在1997年金融危机时,他破产了。面对如此困境,他只说了一句:“好哇!又可以从头再来了!”于是他从容地走进街头小贩的行列,叫卖三明治。仅用了短短一年的时间,他就东山再起,并在1998年泰国《民族报》“泰国十大杰出企业家”的评选中名列榜首。

在施利华的身上我们看到,面对失败他并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一蹶不振,而是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自己的失败,并从头开始,最终走出困境,再次取得成功。

对待生活和工作我们当然希望保持常胜,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可在遇到问题时,我们越希望做到最好,越害怕失败,其结果往往越不尽如人意。

很多人并不是被自己的能力所打败,而是败给自己无法掌控的情绪。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在激烈的竞争形势与强烈的成功欲望的双重压力下,从业者往往会出现焦虑、急躁、茫然、百无聊赖等不良情绪。但追根溯源却会发现,这些不良情绪的发生皆源自对得失成败的烦恼,一旦它们发作,便让人丧失对自身的定位,变得无所适从,从而大大地影响个人能力的发挥,工作效能也会大打折扣。

许多的成败与得失,并不是我们能预料到的,也不是所有的事情我们都能够承担得起,但只要我们努力去做,不计得失,就会获得一份付出后的坦然。一时的得失与成败只是人生的副产品,想摘取最终的成功果实,必须放下得失心,接受“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用一种大度的姿态去面对输赢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