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博弈与生活全集
249300000051

第51章 经商中的胜利秘诀——商业谈判中的博弈 (3)

第十九章经商中的胜利秘诀——商业谈判中的博弈 (3)

不仅一般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经营中存在着诚信缺失问题,就连应该最具诚信的上市公司也弄虚作假,制造虚假利润,骗取上市资格。串通庄家做市,报表重组,欺骗中小股东等现象,成了许多上市公司心照不宣的“秘密”。2001年股市缩水后的“ST猴王”、“ST幸福”、“银广厦”等股市丑闻,就是突出典型。我们看一下上市公司如何与媒体勾结欺骗股民的,在孙成钢的股市预测一书里,对股市内幕做了详细的披露:

任何庄家要做好股票,都要利用媒体宣传。最受庄家欢迎的当然是影响力最大的一些报纸。

庄家在利用媒体的时候,有个基本次序:先通过记者或者通讯员发一些小消息,再逐渐通过记者或者通讯员发一些老总的访谈录,再在报纸上开个专榉连续宣传,再在报纸上出整版的投资价值报告。你可以根据这个原则判断庄家的操作步骤,一般来说,出小消息的时候正是股价上涨的中期,庄家出消息的目的是减轻拉高的压力。到出老总访谈录的时候一般就开始初期的出货了,到出整版资价值报告的时候一般就到了出货的中期了。很少有家光花钱做宣传而不出货的。

举个例子。某股票从1999年2月的8元多涨到6的28元,报纸上几乎没有任何宣传。到股价接近29元时候,开始有小消息某项目竣工,到30元的时候,有公老总的访谈录,到33元附近的时候,出来了整版的宣传告,甚至拿出某家会计师事务所的评估报告来告诉大家公司的业绩能上涨到什么高度,让你看了恨不能立刻杀去,可惜,此后该股却持续下跌。

所以,做股票的时候要坚持一个基本原则:股评说越好的,媒体上宣传做得越多的,就是主力要出货了。得1997年一个周末,有一家报纸的荐股栏目有5家机同时看好申华实业和鞍山信托,而在随后的星期一,这个股票一开盘就涨停板,无数的散户在等待,最后涨停打开,主力顺利出货,这个涨停板也成为中长期的头,这也是庄家利用传媒、利用机构、利用图形造假的典型例子

看了股市里操作内幕,你可能会感到震惊,难怪自己投资股市总不挣钱,原来上市公司与媒体如此欺骗大众,这主要也是我国长期的股权分置造成的。所以股市做为经济晴雨表的能力一直没有得到发挥。但其实各个行业都会有它的潜规则,各个行业的内幕在个人看来也许都是惊人的。

诚信本身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当绝大多数企业都讲诚信时,少数企业不讲诚信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但是,当大多数企业不讲诚信,只有少数企业讲诚信时,少数讲诚信的企业只能是单方面受损。特别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单个企业经营坚持诚信可以看作是一种风险。也就是说,在信息不对称的有限博弈中,任何一方都没有诚信的动力。骗一把就跑是信息不对称有限博弈状态下常见的现象。只有信息畅通、重复博弈才能建立起诚信经营的机制。因为,诚信经营机制的核心问题,是“当事人为了合作的长远利益,愿意抵挡欺骗带来的一次性眼前好处的诱惑”。换句话说,诚信机制发生作用的条件是信息畅通,当事人的不诚信行为能够被及时观察到,交易关系须有足够高的概率持续下去。然而,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信息流通缓慢,企业间的交易概率有限,特别是我国交易地域规模庞大,企业间的交易频率较低,一个不讲诚信的企业完全可以在一个地区行骗后转向其他地区继续行骗。

企业要作为诚信经营的真正载体,必须是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企业。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必须是真正的所有者,拥有企业剩余的控制权和支配权。现实生活中,国有企业产权不清,没有真正的剩余控制权和支配权,更谈不上所有权的转让与交易。民营企业虽然对企业资产拥有所有权,但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民营企业家恐惧政策变动形不成相对稳定的利益预期,这种所有者地位也是不稳固的。在这样的体制下,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追求短期行为是必然的,诚信经营的机制就不可能真正得以形成。

企业合作里的囚徒解

假设市场上只有两个企业甲和乙来提供,这在经济学分析上属于双寡头分析的模型背景,如果每一个企业的成本和需求结构都是相同的,那么每个企业都将考虑是采用正常价格,还是抬高价格形成垄断,并尽力获取垄断利润。

如果两个企业联合,并采用高价策略,那么假如会赚到300万元的利润。如果采用正常价格竞争策略的A区域,每个企业盈利10万元。

甲乙正常价格垄断价格

正常价格 A区域 C区域

垄断价格 B区域 D区域

在这一对抗博弈的例子中有两种策略:即一个企业采用正常价格,另一个则采取高价格策略。例如在C区域中乙采用高价格策略,而甲则削价。甲占领了大部分市场,并且赚取了最高利益,此时乙实际上亏损了。在B区域中甲以高价策略为赌注,而乙的正常价格则意味着甲的亏损。

在这一例子中由于甲选择了正常价格的占优性策略,无论乙怎样做,甲都会获利较多。另一方面,乙没有占优性策略。这是因为如果甲采用正常价格策略,乙也要采用正常价格。如果甲实行高价,乙也要实行高价。乙现在处在"两难处境"之中。那么乙是否会采用高价策略,并希望甲也紧随其后或者为了安全而采用正常价格而出售可以肯定的说,乙还是应该以正常价格出售。这是因为乙会站在甲的立场上来考虑。无论乙采取何种策略,甲都会采用正常价格策略。这是甲的占优策略。因此乙会假定甲将采取其占优策略方式以找出自己的最佳策略。

这种把自己的策略建立在假定对手会按其最佳利益行动的基础上来解决问题的方法被称为纳什均衡(Nashequilibrium)。纳什均衡也被称为非合作性均衡,是指一个在其他博弈者的策略给定时,没有一方能够改善自己的获利的状况。也就是说在博弈者甲的策略已定时,另一个对手不可能做得更好,反之亦然。每一种策略都是针对其对手策略的最佳反应。

在分析纳什均衡的过程中可以看到每一方选择策略时都没有合谋,他们只是选择对自身最有利的策略,而不会考虑社会福利或任何其他群体的利益。在图示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无论是甲还是乙都无法从这种均衡(A区域)中得到更多的利润。如果甲转移到高价格策略,他的利润就会由10万元变为-20万元,而当乙从正常价格出售的纳什均衡状态抬高其价格时,他的利润就会由10万元变为-30万元。

综合上述两个例子可以引出了占优策略和纳什均衡的概念。不难看出在给定其他博弈者策略的前提下,当没有一方能够改善其策略时,才会出现纳什均衡。而占优策略则是指无论其他博弈者采取什么策略,该博弈者的策略总是最好的。对于纳什均衡,企业是根据其竞争者的策略而相应采取的最佳策略;对于占优策略,企业采取的什它能够做到的最好的策略。因而可以说占优策略也是一种纳什均衡。

为什么甲乙双方不能合作以取得双方最大的利益呢?例如在双寡头垄断模型中乙企业会决定试着降低产出,希望他的竞争者也会这样做,由此而提高市场价格。乙企业知道如果竞争者不降低产出它的利润会降为-30万元。但是,他还是试了一下。在实践中这个策略注定是要失败的。

不管乙采取竞争还是低产出以求垄断,甲确定产出的原则都会按照MC=P。完全竞争市场中利润的刺激会导致企业走向有效的竞争均衡或者称之为非合作均衡。如果企业合谋或以协同的方式活动时,也即博弈双方协调一致去寻找最大化共同利润的策略时,就称之为合作性均衡。有许多企业之所以在竞争中失败,原因就在于不能与对手进行合作,是对手并不一定是敌人,是敌人也并不一定不能合作。为了整体利益,每个企业应该学会与对手进行合作来实现共赢。

中美贸易谈判的博弈思维

在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中美贸易博弈之中,任何一方都有获得“先动优势”的偏好,通过各种形式贸易威胁的信号传递,美国总是希望能够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方式让中国先行作出实质性的政策调整,以最小的本国利益牺牲换取外部不平衡的最大改善。关键在于,美国的这种贸易威胁是否“可置信”?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中国的最优策略就是作出相应让步,如果答案时否定的,那么以静制动才是中国的上上之选。

因此,面对扑面而来的贸易威胁,我们需要理性地站在美国的立场,亲身感受威胁的“可信度”。以较为广阔的整体视角审视,从当前美国的经济环境切入,三大因素决定了美国的贸易威胁是“不可信”的。

首先,贸易制裁缺乏有效政策搭配支持。从美国经济的现状分析,难以找到一个包容保守贸易政策的有效政策搭配,美国的贸易威胁不可置信。

其次,贸易制裁有可能带来美国经济资本“贫血症”。从美国贸易赤字的成因分析,贸易政策的转向之中蕴藏了大量风险,美国的贸易威胁不可置信。

最后,贸易制裁最终将让美国经济个体利益受损。从美国微观经济层次分析,贸易政策的转向将带来广泛的利益受损,美国的贸易威胁不可置信。

既然美国的贸易威胁“不可置信”,那么这种信号传递又有什么意义呢?美国的信号传递真正指向的也许正是较为滞后的中国金融市场改革,正如去年末斯诺中国之行中指出的,中国外部失衡的核心问题在于内部失衡,在于金融部门相对于贸易部门的保守性,在于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成熟性,在于中国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完善性,在于中国征信制度的空白性,在于中国银行业的低效性,这些金融方面的改革滞后直接给汇率制度改革带来了瓶颈,并给内需增长带来了制约,并最终反映在了贸易失衡上。在“不可置信”的贸易威胁之下,中国最有可能在这些金融问题上作出让步或承诺,而这将为中美贸易关系在特殊时间背景下的缓和创造条件。也正是基于这种分析,我们才对中国高层、胡锦涛主席访美充满了期待和希望。无论如何,“不可置信”的美国贸易威胁不会给中美经贸往来带来太多的伤害,不过,对此抱有未雨绸缪的审慎姿态当然也是防微杜渐的理性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