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道德经管理日志
249700000038

第38章 (八) 八月管理者的合作之道 (2)

(八)八月管理者的合作之道 (2)

原文: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道德经》第十六章

译文:尽可能地使自己显得虚若无有,尽可能地保持清静,在事物波起云涌似的事态演变中,我们可以因此而观察它们的循环反复。

管理者经常面对多种事项的压力,这时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将事项分出主次,依次办理,才能高效并达到很好的效果。否则就会陷入两难乃至多难境地无法自拔。

上海奔腾企业集团前身是温州一个小型的音响和空调代理商,名叫长江实业。原本只是一个小家电企业,一没有实力,二没有关系,三没有队伍,四没有网络。但是,仅仅三四年的时间,它就迅速成长为行业黑马,并在2004年实现销售额近5亿元。它所采用的战略就是依靠强势企业的力量。

早在1993年的时候,“长江实业”的老板刘建国就开始琢磨企业如何做大的问题,那时的企业虽然经过几年的积累有所发展,但是刘建国深知依靠自身力量有些势单力薄。于是,他想到了借助或依靠大型的名牌空调机制造商的力量,做专业制冷行业的代理商。由于没实力“傍上大款”,刘建国只好把眼光转向了当时还没成为名牌的“潜在大款”——美的和格力。

经过多次的“死缠烂打”,并承诺“第一年的年销售额比前一年翻一倍,第二年再翻一倍,第三年就区域市场占有率第一”,长江实业终于靠上了“潜在大款”,成为美的和格力的温州独家代理商。从一个随时有可能被吃掉的小虾米变成大鱼。

在企业界,有的企业家喜欢张扬,在事情没有做成之前,就高调向消费者及客户承诺。一旦无法做到,必将失信于人。

而有的企业管理者则不骄不躁,成功时不得意,失败时不退缩,以平常心对待每件事情的发展,企业反而健康长久走下去。因为他们明白,成功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企业要想发展,是需要埋头苦干的。每一个创新只有在确定风险性质、界定风险范围的情况下才可能取得成功,只有在系统分析创新机会来源、认准机会和利用机会的情况下才能取得成功。

因此,成功的创新者都比较保守,而且必须保守。柳传志对自己做事风格有个形象的描绘:“先要看,看好了再去试,一步,两步,三步,踩实一脚,再踩实一脚,每踏出一步,都小心翼翼地抬头远望并回头四顾,感觉这一步大了,就再回头踩踩,直到终于看到踏实的黄土路,撒腿就跑……”

“清醒的管理”是指秉承可持续性发展理念,并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企业。具有“清醒的管理”意识的企业拥有清醒的管理者和员工,他们以清醒的态度、行为及反应来完成工作,应对挑战,寻求自身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此项理念已在美国、欧洲、南美洲及亚洲各地获得广泛认同,尤其在这轮金融危机全球蔓延的形势下,不少企业因缺乏清醒意识或是社会责任心而深陷困境,甚至濒临倒闭,而这也使不少个体消费者在其中受到巨大的冲击,他们非常迫切需要具有清醒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来支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他们提供健康的金融环境。

卓越的领导者和决策者,绝不会轻率地发动企业的变革,他们总是冷静地分析现实,在提出可行性方案后,总会先采取谨慎的或者是渐进的方式进行“探水”,而不是盲目地发动革命。

行动指导

一个过于理想化的企业家,往往会令企业的成长道路布满荆棘。只有“致虚极,守静笃”,把心冷静下来,反复权衡之后才能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

第二周 要想做的久,要以人为本

功成身退——有进有退实现发展中的平衡

道德经箴言

原文: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道德经》第九章

译文:功成身退,是最应该奉行的行为准则。

管理者在制定计划时要有进有退,提出一个建议要有进有退,才是一个完整的建议。

南宋抗金名将毕再遇,以智谋闻名。一次,他率军与金兵对垒,久战不决,金兵援军赶到,兵力是宋军的十倍,寡不敌众之下,毕再遇决定退兵。可是怎样退兵就是一个问题,若是贸然撤走,对方一路追杀,后果不堪设想。

毕再遇传令伙房准备三天的干粮。营帐、旗帜一律不动。又传令手下找来几只活羊,将它们后腿吊起,前腿放在更鼓上缚好。半夜三更,毕再遇趁夜向南撤退。

金兵主师请来援兵,准备第二天发起攻击。但他知道毕再遇智谋非凡,形势明显对宋军不利,此人必定会谋路撤退。于是金兵主帅派出多路哨兵,盯住宋营,若一旦发现宋军有撤退迹象,马上挥师掩杀过去,并严令哨兵恪尽职守,误者军法自治。

哨兵们接到命令,一个个都找好位置,向宋营瞭望。只见旗帜依旧,并不时传来“咚咚”的更鼓声。原来,毕再遇退兵前,已让手下人放开羊前腿。羊被吊疼了,便四蹄挣扎,前腿蹬得更鼓直响。蹬一阵子,羊累了,便停下来。过一会儿,羊有劲了就又挣扎,更鼓就又响起来。远远听了,很像人打更的声音。

哨兵们谁也没发现不对劲。天亮,金兵主帅上了高坡,向宋营瞭望,却发现宋营中一个人影也没有,心叫不好,忙令哨兵贴近观察,才知道宋军已悄然撤走,留下了一座空营。

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以少胜多固然能显现计谋,但是危险性也极高,若想全身而退则更困难,所以尽量选择以无伤亡的情况撤走是最佳选择,这时候就能用“金蝉脱壳”之计了。

三十六计中有云:“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面对强敌,不可应敌时,表面上保存阵地已有的战斗形貌,进一步完备继续战斗的各种态势,给敌人以震慑,然后暗中谨慎地实行主力转移,乘敌不惊疑之际脱离险境,就可安然躲过危机。

不过,运用此计需要注意的是,“壳”一定要做得真,务必让对方相信你并没有抽身,实则你已经远走高飞,这不仅在战场上非常有用,外交上、商战上、职场上、生活中,都是一个保护自己的很好方法。

管理者最重要的任务是提出建议,而要想使建议科学合理那就要讲究“有进有退”,你提出一个建议,要上中下结合,要考虑进退。也就是当你要办某件事的时候,要考虑这件事情谁来办,采取何种方式来办,什么时候来办,办得顺利一点有没有上选的方案,办得不顺利时有没有后退的方案。你得有备选方案,不能一条路走到黑,一根筋拧到底。决策是不可能有最优方案的。每个人都有一点意见,但是每个人又都提不出大的否定意见,大家都有一些利益,同时大家都有一点损失,这样的方案可能是最好的方案。这是因为管理者是在限制当中求发展,在诸多限制条件下把事做好,求得共赢,求得大的发展。管理者不是一锤定音,一呼百应,还没有人能达到出神入化、挥洒自如的地步。孙悟空还带有紧箍咒呢,做得好就表扬,做得不好唐僧就念紧箍咒。你要在这个限制当中去做出成绩。而要使决策有进有退,那就必须打开视野。

行动指导

在危难之中,硬碰硬不成,“金蝉脱壳”就可以很好地保存实力,予自己休养生息的机会。

少私少欲——坚决抛弃贪得无厌的思维模式

道德经箴言

原文: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道德经》第九章

译文: 抛弃贤圣权威及权威成见,人民可以得到更大的好处;抛弃仁、义等道德律则,人民将恢复他们的孝慈本性;抛弃技巧与厚利的助纣与诱引,盗贼将自动消失。

托尔斯泰说:“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这话,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这是针对欲望越大,人越贪婪,人生越易致祸而言的。

《伊索寓言》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次,孙子和祖父进林子里去捕野鸡。祖父教孙子用一种捕猎机,它像一只箱子,用木棍支起,木棍上系着的绳子一直接到他们隐蔽的灌木丛中。野鸡受撒下的玉米粒的诱惑,一路啄食,就会进入箱子,只要一拉绳子就大功告成了。

支好箱子藏起不久,就有一群野鸡飞来,共有九只。大概是饿久了的缘故,不一会儿就有六只野鸡走进了箱子。孙子正要拉绳子,可转念一想,那三只也会进去的,再等等吧。等了一会儿,那三只非但没进去,反而走出来三只。

孙子后悔了,对自己说,哪怕再有一只走进去就拉绳子。接着,又有两只走了出来。如果这时拉绳,还能套住一只。但孙子对失去的好运不甘心,心想着还会有些野鸡要回去的,所以迟迟没有拉绳。

结果,连最后那一只也走了出来。孙子一只野鸡也没有捕到。

贪婪是欲望无止境的一种表现,它让人永不知足。永不知足是一种病态,其病因多是对权力、地位、金钱之类的贪婪而引发的。这种病态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就是贪得无厌,其结局是自我爆炸,自我毁灭。捕鸟的孙子,就是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最后却把现在所拥有的也失掉了。

作为一个管理者,掌握知识和技能都很重要,但有一点更重要——管理者永远找不到一个现成的、条件完备的舞台,恰恰是背对“悬崖”,面对各种干扰的时候,该管理者赤膊上阵了。这种情况下,管理者会不会被自己的恐惧所左右?会不会被贪婪所左右?会不会被各种面子左右?会不会被过往遗留下来的心结所左右?

在商业经营过程中,与人合作做生意,管理者的不可太自私。如果你总是想自己把利益都占了,不给对方留任何好处,那么到最后,大家都不给你合作,你只能落下孤家寡人一个,一个人的单打独斗是无法成功的。

这个世界物欲太无穷,而人生却太有限。一个人要想贪占天下所有的东西,灾难就要来了。做人必须要想透,人生一定要顿悟。物欲为己,此生不宁;物欲为后,子孙不旺。古人早已告诫过我们“以德遗后者昌,以财遗后者亡”。

一个人要顺其自然地、平淡地看待物质的享受,得之无喜色,失之无悔色。什么都想得到的人,结果可能什么都得不到,甚至连自己已经拥有的也会失去。一个平淡对待自己生活的人,可能会意外地得到惊喜。

行动指导

“身外物,不奢恋”不但是超越世俗的大智大勇,也是放眼未来的豁达襟怀。谁能做到这一点,谁将拥有最多。

知足而止——管理者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道德经箴言

原文: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道德经》第四十六章

译文:祸害莫大于不懂得自我满足,罪过莫大于偏执性的贪求。所以,懂得自我满足的富足,是长久的富足。

如果我们得不到期待的东西,最好不要让忧虑和悔恨来苦恼我们的生活,且让我们原谅自己,学得豁达一点。

曾有人问当代美国最富有的石油大王史泰莱:“怎样才能致富?”

这位石油大王不假思索地回答:“节约。”

“谁比你更富有?”

“知足的人。”

“知足就是最大的财富吗?”

史泰莱引用了罗马哲学家塞涅卡的一句名言来回答说:“最大的财富,是在于无欲。”

塞涅卡还有一句智慧的话:“如果你不能对现在的一切感到满足,那么纵使让你拥有全世,你也不会幸福。”

最妙的是,罗马大政治家兼哲学家西塞罗也曾有类似的说法:“对于我们现在有的一切感到满足,就是财富上的最大保证。”

古希腊哲学家科蒂说:“一个人生活上的快乐,应该来自尽可能少的对外来事物的依赖。”罗马政治学家及哲学家塞尼加也说:“如果你一直觉得不满,那么即使你拥有了整个世界,也会觉得伤心。”

明末清初有一本书叫《解人颐》,对欲望做了入木三分的描述:“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又思衣。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当了县令嫌官小,又要朝中挂紫衣。若要世人心满足,除是南柯一梦西。”可见做人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就会成为欲望的奴隶,最终丧失自我,被欲望所役。

由古至今,人类始终难以摆脱欲望。在欲望的支配下,人们会做出许多不可理解的事情。当自己的欲望得到了满足的时候,就万事顺心了。可是,当欲望没有达成的时候,人们的心理就会失衡,就会产生抱怨的情绪。所以,抱怨源自不知足,只有知足的人才能感受到人生的富足。

知足者常乐,知足便不作非分之想;知足便不好高骛远;知足便安若止水、气静心平;知足便不贪婪、不奢求、不豪夺巧取。知足者温饱不虑便是幸事;知足者无病无灾便是福泽;知足不是自满和自负,不是装饰,不是自谦,而是知荣辱,乐自然。

行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