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自主学习
250200000019

第19章 上篇 赏识限度与惩罚分寸 (2)

给孩子找个竞争者。有个竞争者能极大地鼓舞孩子,但是,如何选择竞争者也是个问题,让孩子把某个同学当作竞争者是可以的,但不要目标太高,每次都盯着第一名,可以让孩子选择一个比较熟悉、成绩略好于自己的同学作为竞争对象。同时,要多与孩子交谈,告诉孩子“友谊第一”,不要让孩子滋生对竞争对象的敌意。让孩子自己和自己竞争也是很好的办法。比如周弘老师训练女儿打算盘,每次都给她掐时间,让她和自己比,而且还故意告诉女儿,她的速度一次比一次快。这样,孩子的自信心就越来越强了。

在小目标达成后给予适当奖励。奖励最好是非物质的。比如,在那天的晚餐时,给孩子的座位放一个好看的垫子,让孩子在晚饭前“致词”,全家人表示庆贺。也可以参照我们上面的做法,让孩子自己给自己“颁奖”。或者让孩子选择一件他自己喜欢做的事,看电影,打电脑游戏,或者去肯德基吃饭。

2.在孩子犹豫迟疑的时候给予支持和鼓励。

赏识最发挥作用的时候,应该是孩子想“跳”又有点怕的时候。这时,“赏识”就是一只有力的手,在孩子后面用力推一把。

尽量少用奖励诱惑孩子。孩子毕竟不是马戏团的动物,“奖励”虽然会起到效果,但也常会有副作用。我们要让孩子前进的动力来自自身,而不是外在的诱惑。

不要过分强调孩子的潜能。强调孩子“一定能行”,这种办法对一部分孩子管用,而对另一些天性比较胆怯的孩子来说,可能反而增加了心理负担。

给孩子一个示范。如果你玩过一些刺激性的游戏,比如拓展或蹦极,你就会有这种体验,你前面的那个人对你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排在你前面的人玩得很顺利,而且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你也会跃跃欲试;相反,如果他怕得要死,你恐怕也会有些犹豫。孩子更是这样,给他一个漂亮的示范,孩子的信心就会增强。

让孩子想像。让孩子设想自己成功的样子,在头脑里细致地描绘这幅图画,让它越来越清晰,清晰到如同身临其境。这种方法在心理学上已经得到了肯定,它能有效地增强人的信心。

解除后顾之忧。跟孩子说一句:“你放手去做,做好了算你的,做坏了算我的。”让孩子解除对失败的恐惧,这也有利于增强孩子的勇气。

激一激孩子。比如有一种游戏是走吊桥,吊桥晃来晃去,又没有扶手,孩子害怕。这时,父母不妨先走过去,对孩子说:“你要是不过来,我们就走了。”让孩子处于一种必须靠自己力量克服困难的境地。

3.在孩子失败的时候加以赏识。

失败的时候也要赏识吗?有些父母可能不解。其实,孩子失败的时候可能更需要这件武器。如果这时不“赏识”孩子,孩子可能得到的不仅是失败,而且还有失败留给他的沮丧心情,这可比失败本身可怕多了。而有了这件武器,孩子就能从失败中得到一些可贵的东西。

不要讳言孩子的失败。失败就是失败,怎么样也不能把失败说成成功,这是没有说服力的。同时,也不能把失败归因于客观因素,让孩子正视自己的失败,这是第一课,也是很重要的一课。父母不妨多与孩子讲讲人们失败的例子,历史故事也好,名人轶事也好,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好。总之,让孩子知道,失败是每天每时每地都在发生的,每个人也都会遇上的。这是人生的常态。

让孩子想“我得到了什么”。成功与失败并不是对立的,它们不过是一种比较,有时,成功只是比失败多了一点点。比如陈景润算“1+1=2”,其实要从绝对意义上说,他也没成功,因为他证明的是“1+2”而不是“1+1”。但是,他离那个目标前进了一大步,所以我们说他成功了。

而无论成功或失败,都比完全不做要好。完全不做就是个零,而只要去做了,哪怕只做到0.01,也比0要大。启发孩子,不要想着那没有得到的99.99,而要想那0.01究竟是什么。

调节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放松心情,方式当然多种多样,听音乐看电影打球散步等等。总之,让孩子从沮丧中摆脱出来。

惩罚孩子一定要有分寸

与奖赏并行的是惩罚,惩罚就其本身来说,和赏识一样是一种教育手段,并没有对错之分。但这种手段在使用时需要有更高的艺术,否则就很可能起到不良效果。令人难过的是,我们周围的大多数父母都不怎么懂得惩罚孩子的艺术。他们误以为对孩子吼叫、严厉的责备及体罚可以让孩子学会正确地为人处事,改掉各种毛病。但实际上呢?这些惩罚不但没有达到原来的目的,反而让孩子对父母产生敌意和报复的心理。

教育专家海姆?吉诺特博士说:“惩罚并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行为者在犯错误时变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饰,更有技巧而不被发现。小孩儿遭受惩罚时,他会暗下决心下一次要更小心,而不是要更诚实、更负责。”

而阿尔伯特?班杜拉博士说:“惩罚能控制不良行为,但是并不能教孩子如何正确行为,甚至不能减少他们做出不良行为的念头。”

那么,我们应该对孩子的错误行为听之任之吗?当然不是,问题在于如何把惩罚的目的放在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和寻找正确的解决办法上来。

打孩子显然不是一种可取的惩罚手段。父母总觉得打孩子收效大,是因为孩子在被打的时候大多表现出一种害怕的神情,有时嘴里还经常喊着“我再也不敢了”、“我一定改正错误”、“妈妈我错了”等话语。但实际上,这些话未必是孩子内心真正的改错愿望,有时只是孩子寻求自我保护的一种反应。还有的父母,看见孩子犯错的时候就狠打,打完以后又心疼,又主动去给孩子道歉,这样做,非但不能教育孩子,反而可能助长孩子的不良情绪。

只骂孩子不打孩子,也不是一种可取的办法。父母在气头上,骂孩子大多口无遮拦,想起什么骂什么,什么话狠就骂什么,因此常常会骂孩子一些侮辱性的语言,这样虽然不会给孩子造成肉体上的苦痛,但对孩子的心灵伤害极大,会严重地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在孩子犯错的情况下,对其进行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但一定要在尊重孩子人格、维护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进行。教育是一种唤醒,唤醒人身上的潜能。在惩罚一个人时,最重要的是唤醒人的自尊自信:我是真正的人,优秀的人,错了应该受惩罚,接受惩罚是为了更好地做人。

●关键是保持冷静

明确你惩罚孩子的目的,你不是为了伤害孩子,不是为了剥夺他的权利,不是要报复他,甚至也不是为了要“教训”他;你的目的是要帮助孩子认识他这样做为什么不对,以及帮助孩子找到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所以,在父母心情不好的时候,切勿惩罚孩子。因为这个时候父母很难控制自己的怒火,孩子的注意力也完全放在怎样逃避父母的怒气之上,而不是反省自己的行为。

如果孩子犯了错误,父母首先应该做的就是保持冷静,并且了解事实真相。这通常是最难做到的。

保持镇定,认真倾听。设法了解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全部经过和所有细节是什么。然后,你可以分析和估计孩子这么干的目的:他是受了朋友的蛊惑吗?是他对别人感到嫉妒吗?他是否因为没有朋友而失落

你可以用下面一些问话从孩子那里了解事实:

“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

“这件事是怎样发生的?”

“你在这么做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你为什么那么做?”

如果你感觉不能保持平静,那么最好过一会再与孩子谈话。

不要轻易地指责孩子撒谎,除非你已有充分的证据。

●回顾孩子行为错误的原因

这一步很关键:你要弄明白孩子清楚地懂得了自己做错了事情的原因,这样就可以让他们吸取教训。如果父母没有经过这一阶段,直接对孩子做错的事数落不休,或者体罚,孩子可能不会清楚因果之间的联系,这不能让孩子培养健全的是非观念,只会增加孩子的恐惧和敌意。

先问问孩子:“你这样是对还是错?”不要一开始就亮出你自己的观点,而是尽可能让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你再心平气和地让孩子知道你的观点以及原因。

小维的爸爸发现孩子从小店里偷了一个电子游戏机,让我们看看他们的对话:

爸爸:你认为偷东西是对呢,还是错?

小维:是错的,爸爸。

爸爸:为什么是错的?

小维:会被人抓住。

爸爸:那是个原因,你还能想出别的什么原因来吗?

小维:会被警察抓起来,送到监狱去。

爸爸:还有别的原因吗?

小维:我想你会很不高兴。

爸爸:为什么我会不高兴呢?

小维:因为我拿了别人的东西。

爸爸:说得对,你拿了不属于你的东西,这是不对的。

孩子的是非观念通常有些薄弱,比如小维,他认为不应该偷东西是因为会被抓住。这个时候,父母可以就这个教训,让孩子从更深的角度思考问题,比如考虑自己行为的影响,对他人的伤害等等。不要对孩子讲大道理,要从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出发解释问题。

●让孩子知道自己行为的影响

培养道德的一个最好的做法是指出孩子行为对别人带来的影响(“看看,你把她弄哭了”)或者强调受害者的感情(“你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他现在不高兴了。”)这样做能促进孩子的道德成长和增强他亲近社会的行为。使用这种方法,重要的技巧就是让孩子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对很年幼的孩子,可以用一种“演戏”的方法,比如告诉他,有人把他最喜欢的玩具拿走了,问他的感觉是什么。对于大些的孩子,则可以跟他深入谈谈,和他分析别人的感情。

让我们继续上面那段谈话:

爸爸:想想看,如果你是那个老板,晚上清点货物,发现东西被人偷了,你会怎么想?

小维:我会很不高兴。

爸爸:那个店子所有的东西都是你花钱买回来的。现在,东西不见了,你什么也得不到,还得为它付钱。

小维:……

爸爸:如果多有几个人像这样拿了东西不付钱,你的店还开得下去吗?

小维:可能要关门了。

爸爸:我跟那个老板谈过几次,他家在河南农村,在乡下挣不到钱才到北京来的。他一家三口,全靠这个小铺子挣钱。还不止这些,他还要寄钱回去给他的父母。

小维(几乎要哭了):是我不对。

●鼓励孩子改正错误

孩子不仅要认识到自己错了,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该做些什么来改正错误。对于一些不太重要的问题,只要和孩子讲清道理就可以了。但如果孩子的行为已经带来伤害,就应该鼓励孩子采取措施进行补偿。这样,可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清楚地理解“责任”的意义。我们再来看上面的对话:

爸爸:看起来你已经知道自己错了。那我们一起想想该做些什么改正。你准备怎么办?

小维:把钱给他。

爸爸:我看,你即使把钱给他,留下游戏机也不对。这游戏机是你偷来的,你每天玩它会心情好吗?

小维:那我把游戏机送回去,并且道歉。

爸爸:这样做需要很大的勇气,你拿游戏机虽然不对,但是你有勇气改正自己的错误,这很值得自豪。你准备什么时候去,预备说些什么?等你决定了,我和你一起去。

帮助孩子改正错误的方法:

①让孩子冷静思考一下自己的行为,想想怎样改正。

②让孩子写封信,说明自己做错的事,以及准备做些什么改正。

③让孩子写信、打电话,或者当面向受害者赔礼道歉,如果需要,陪孩子一起去。

④让孩子用零花钱赔偿弄坏的东西,或者将拿走的东西送回去。

⑤让孩子说几件本来可以做的事取代错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