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温州人商道全集
250400000062

第62章 模仿别人,在模仿中超越

第六十一章:模仿别人,在模仿中超越

商道精髓:

温商懂得在效仿中超越的道理,时刻保持着积极创新的精神。但温商的模仿并不只是为模仿而模仿,而是在模仿中超越,在模仿中时刻寻找着突破——细心观察别人的经验,同时挑剔别人的缺点,有意识地进行改进。

温州的皮鞋是仿意大利的,服装是仿法国的,打火机是仿日本的……从模仿到创新是许多温商发家的秘诀。

先效仿后超越,这是许多公司的做法。借用一句当代俗语,这叫做“摸着石头过河”。 毋庸讳言,不少温商的发财经就是从“仿真”念起的,而今这叫做“拷贝”、“克隆”。 温商的生意是从青菜小葱小鸡小鸭之中“孵”出来的,因此,没有模式,没有传统。像纽扣、皮鞋、服装和打火机,最初都是模仿来的。纽扣只要从外地或国外买来的衣服上拆下几颗,仔细研究一番就能够生产。温州有很多的同胞散居在世界各地,只要他们回到家乡,穿着和用品就成了有心生意人的目标。什么漂亮的衣服,别致的纽扣,时髦的打火机,一到了温商手中,用一夜的时间就可将它解剖完毕。当这个同胞将要出国时,他会看见跟自己使用的东西一样逼真、一样精美的仿制品已经摆在了橱窗上,这往往使人们惊叹不已。

当然,温商的主导产品大多为做工简单的、易解剖的、具有一定手工技能的东西,而像电脑、手表以及化妆品等具有较大难度的产品,就不在模仿之列了。

20世纪90年代,温州眼镜企业发展到一百多家,并以式样新颖、质优价廉吸引了众多外商。有数据显示:1997年温州眼镜业产值突破10亿元,1999年上升为15亿元,占全球销量的1/3,畅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远洋眼镜公司老板叶子健就是通过仿造而成为“眼镜大王”的。1982年,叶子健高中毕业后,在温州蜜饯厂金工车间当一名普通的工人,当时有许多走私的“金丝”眼镜流入温州市场。叶子健觉得这种眼镜受人欢迎,样式新颖,定有市场,于是花了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副金丝眼镜,然后将镜架拆卸,凭着自己对金工的了解,分头到其他配件厂加工,再自己装配,终于生产出第一批“金丝”镜架。叶子健从此走上了“眼镜大王”的人生之路。

在鞋机的生产上,温商也是善于模仿的。

温州大隆机器有限公司大胆引进并采用意大利鞋机生产厂商的先进技术,在此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他们把这称为“与巨人同行”。

1994年他们与台湾鞋机生产商益鸿公司合作,为其生产配件,两年后大隆将自己研制生产的鞋机推向市场。只有不断进取才能有更大发展,其后大隆又瞄准了意大利技术。他们选择了意大利的沙巴和BC作为合作伙伴,由意方提供具有国际水平的鞋机图纸,而大隆负责鞋机的生产和销售,很快便跻身于世界一流的鞋机生产厂商行列。

温州人善于琢磨,自近望远。在这方面,温州人刘世明是个有名的例子。

谁也不会想到,从劳教所里出来不久,对做衣服一窍不通的刘世明能靠卖皮夹克发大财。刚从劳教所出来时,看到满街花花绿绿都是冒牌时装,亲戚朋友中许多人靠此富裕起来时,刘世明也怦然心动了。但他是个典型的门外汉。

那时开始有人穿皮夹克了,一般人都还买不起,而且销量有限,货物抢手。这一幕情景,让当时到北京求发展的刘世明看在眼里。他为此琢磨,干起了皮夹克制作——只要原料不缺,它的生产工艺其实很简单,投放市场后销量大而且利润好。刘世明不久便名声大噪京城各商厦,成为靠皮夹克取胜的商海弄潮人。更为重要的是,他由模仿起步,很快便找到了路子,在设计上下工夫,不久便创出了自己的品牌。

不要觉得害羞,“偷艺”成功是一种本事,尤其是在一个新的区域、行业,要善于应用既有的有价值的产品、商品模式。

1990年,刚到日本留学的陈平被满大街的“宅急送”古怪车型吸引住了。他打听得知,这是被日本人称为“飞腿”的快运公司运输车。后来,陈平请“宅急送”送了一次货,这使他对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毕业返国时,他决定仿照日本的“宅急送”,把快速送货服务带到中国内地来。

1994年1月份,陈平的“宅急送”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了,当时只有1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7名员工,3辆车,他们的服务口号是:“只要一个电话,一切不用牵挂!”但“宅急送”开张前两天,没有接到一笔生意。第三天,陈平坐不住了,把司机和车赶上马路“扫街”(沿街打生意)。当天他们接到的第一笔生意说起来让人哭笑不得:一个过路人把他们的货车当成了中巴车,要乘车到亚运村去。这笔不合法的小生意,陈平赚了一元钱。

但陈平没有灰心,而是坚持了下来。 接下来的日子,陈平的“宅急送”为了生存,什么活都接过,代人取衣服、修冰箱、送烤鸭、接小孩、换煤气…… 

或许由于“宅急送”的经营理念打动了市民,渐渐地,“宅急送”的业务量增多了。

“宅急送”开始向全国拓展。从1998年在上海成立分公司起到现在,“宅急送”在全国开设了40多家分公司和营业网点。

陈平说:“可口可乐虽然只是一个卖汽水的,但也可以卖到世界500强的前几名,超过那些造飞机、造汽车的公司。我只帮人送货,也一样能做大。”

如今,“宅急送”的总资产已达1.5亿元。

其实,模仿是一种最为淳朴的创意。

世人皆知温州人善于模仿,但他们并不是生搬硬套。他们的睿智之处就在于善于变通,就是创新。温州企业家成功的故事中自然少不了创新,他们创新的共性是创新中渗透着精巧、实用与节约。

如果您走进中国最大的彩色塑料编织袋生产厂家——温州顺发塑料厂的车间,你将会惊叹于眼前的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此言绝非夸张。这家企业拥有固定资产2200万元,而且还有三条特大型国内最先进的全自动编织袋生产线。它的产品已经获得了中国进出口商品质量体系认证中心颁发的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国内几大饲料生产集团例如希望集团、正大集团均是它的客户。

这个企业发展壮大的秘诀完全得益于一个极其朴素的创意。老板蔡福集和许多的温商一样,也是购销员出身。建厂初期,他生产的也只是那种普通白色塑料编织袋,市场竞争的激烈使得一条编织袋只能赚3分钱。这时,蔡老板受其他购销员的启发萌生了生产彩色塑料编织袋的念头,因为当时该产品的一个主要用途是作饲料的包装物。饲料的品种繁杂,猪牛羊鸡鸭鹅所食用的饲料均源于不同的配方。那时区别不同饲料的唯一方法是饲料包装物上的洋字码及汉字,如此标志让不太识字的农民很伤脑筋。而且由于标志的不明显,不同的饲料不能堆放在一起,也占用了较多库房的面积。蔡老板琢磨了好久,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用色彩做标志(当然并没有废弃文字),红色的装猪饲料,绿色的装鸡饲料,黄色的装鸭饲料……不就方便识别、方便堆码了吗?而且不识字的农民能识色,用色彩做标志能提高识别的效率。

就是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创意,使得生产出的彩色编织袋一经面世,便受到了农民的热情欢迎,企业也得以迅速拓展了市场,促进了发展,其产值由1996年的1000多万元发展到1999年的6800万元,设备也由普通的铁轮机换成了全自动的13条生产线。为了解决颜色纯正和耐久的问题,蔡老板还聘请了浙江大学的教授,采用先进的纳米技术。如今蔡老板的彩色编织袋已具有相当的市场势力,独家生产各种规格、各种颜色的塑料编织袋,产品畅销国内,并出口亚欧国家,利润由每条3分钱提高到每条7角。每当谈起他的彩色编织袋,性格内向、不苟言笑的蔡老板马上眉开眼笑,活泼健谈了起来。

温商懂得这样一个道理:该模仿时需全力去模仿,吃透学透,但该放手时则要毫不吝惜。每当模仿别人的产品时,温商总是费尽心思,大胆去模仿;而该变革时,即使正是发展的好机会,他们也会在所不惜。他们时刻盯着市场变化,绝不抱一劳永逸之想,不会一条小路走到黑,而懂得在适宜的阵地打枪——在模仿别人、深作研究的同时,还要注意外面世界的变化,喝着碗里的米粥,还应瞅着锅里的干饭。

温商懂得在效仿中超越的道理,时刻保持着积极创新的精神。但温商的模仿并不只是为模仿而模仿,而是在模仿中超越,在模仿中时刻寻找着突破——细心观察别人的经验,同时挑剔别人的缺点,有意识地进行改进。他们懂得,有时即使最微小的变革,也会在市场上产生巨大的效益。总之,从模仿到创新,这就是温商致富的一大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