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经济学家。他曾是国民党军队的连长,后来只身偷渡从金门游泳到厦门,日后考上了北大,又考取了美国哈佛博士学位,当时是我们国家经济智囊团的成员。
当我们在大力提倡民族创新精神时,林毅夫却认为现阶段中国最重要的不是创新而是模仿。因为创新要投入巨大的财力、物力,创新是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因此失败的可能性也很大。而模仿是将别人的成功经验直接拿来,省力省钱,又不会走弯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经验不也证明了模仿的优越性吗?美国为什么提倡创新,因为她走在世界的最前列,无处模仿。中国的捷径就是模仿,将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模仿来用。
模仿不是要你简单地照搬,是一种综合性的工作。大清着名的学者纪晓岚,他从不写书,只是编书,他认为所有思想古人都已提倡了,你只要整理汇编出来就行了。没有模仿,哪来创新?有位哲人说:“这个世界上没有发现,只有找到,因为你发现的东西早已存在在那里,你只不过是找到它罢了。”
比亚迪的飞速发展令人震惊。只用了八年时间,比亚迪成为全球电池大王,和三洋、索尼等全球电池巨头同台竞争;只用了五年时间,比亚迪在手机代工领域成为世界代工大王富士康的头号敌人;连视其为眼中钉的敌人也不得不感慨“一夜醒来,突然发现比亚迪从一只猫变成了老虎”。在进入汽车领域后,仅用了六年时间,比亚迪就占领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制高点,俨然已经扛起了“内燃机”掘墓者的大旗。
人们在探讨比亚迪飞速发展的原因时,都不得不提到它的“山寨功”。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王传福的不耻模仿,才飞速造就了今天的巨无霸比亚迪。
自成立以来,比亚迪一直以模仿者的身份现身。锂电池生产工艺模仿日本,从富士康挖人过来,模仿富士康建立自己的手机代工制造生产线,这让郭台铭恼羞成怒,不仅把比亚迪一纸诉状告上法庭,双方更是开始了无休止地口水战。当得知巴菲特巨额投资比亚迪后,郭台铭甚至写了一封公开信,亲自质问巴菲特:“为何投资窃取商业机密的公司?敢不敢开比亚迪汽车上下班?用何种专业判断比亚迪的潜力?”
在进入汽车领域后,比亚迪的模仿更为彻底与凶猛。在很多人看来,销售量已经突破30万的比亚迪F3是对丰田花冠彻头彻尾的模仿,不论从外观还是从内饰,都完全模仿,甚至比亚迪F3上的零部件都可以在丰田花冠上使用。
而且,比亚迪F3的销售人员,在销售F3时也从不避讳F3是模仿花冠的。销售人员为了促销总是在刻意宣传这两款车之间的相似性。甚至有一些销售点推出了这样的服务:用户在买了比亚迪F3后,只要再加几百元钱,相关工作人员就可以帮助车主换上丰田的标志。
事实上,从F3开始,比亚迪推出的每款车都在模仿别人。随后推出的F0与丰田AYGO的外形很相似,F6酷似丰田凯美瑞,F8被爆出模仿奔驰C级的消息,但是,与这些知名品牌相比,比亚迪系列汽车却可以便宜一半甚至更多的价格。
曾几何时,很多业内人士都很不耻比亚迪的所作所为,纷纷认为比亚迪在粗劣地抄袭,不可能取得成功。他们在很多场合都指责比亚迪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模仿者、抄袭者、跟进者”,尽管他的创始人王传福口中满是“创新与核心技术”。但是,在经过几年的发展后,当比亚迪从奇瑞手中夺过单月销售冠军时,或许很多竞争对手都在一夜之间发现比亚迪成了正在潜行的大鳄。不少成功的企业,在起步阶段多少都有模仿学习的影子。模仿别人并不可耻,那只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只有先通过模仿,达到了别人的程度,才能以之为基础进行创新。毕竟,创的“新”不应该只是对于自己新,应该对于别人同样是新的,才能得到认可。而且我们不能忽略的是,在工作岗位上重复的工作占了很大比重,模仿有效率的人能让你尽快地进入状态,学会高效地完成手上的工作。
当然模仿的对象也至关重要。选择什么样的模仿对象,其实就选择了现阶段你想要达到的高度。选择一个精英固然有益,但是你要能接受在模仿的途中失败的可能,毕竟所谓精英不是一天就能练成的;先选择一个低端模仿对象,或许能很快地达到他的水平,但是这并不利于你的不断提升。所以选择一个合适的模仿对象很重要。
同为模仿者出身,韩国电子产业巨鳄三星,就是一个明智选择模仿者的高手。他选择的模仿者是向他提出屏幕及存储芯片订单的苹果公司。频繁的贸易往来让三星首先接触到了苹果公司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同时,从苹果的订单中分析出该类产品的市场走向,甚至分析出苹果公司未来新产品在相关部件方面的研发需求和市场判断。这对于以创新为生命力的电子行业来说,是缩短研发过程、节约研发成本、走进世界前列的捷径。
在三星的galaxy系列推出伊始,谁会想到短短几年,三星会从一个为苹果公司提供零部件技术的供应商,代替诺基亚成长为世界手机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一流电子企业。如果你是galaxy一开始的用户,你一定不会相信,这款明显带着苹果iPhone影子的产品,之后的系列能够迅速找到自己合理的市场定位,并一代又一代成为能被智能手机历史记住的产品。
所以,不要对自己在一开始选择模仿而感到不好意思。相信自己明智的判断。但是一定要为自己选择一个合适的模仿对象,在迈向成功的路上加快自己的脚步。
把别人的经历变成自己的资本
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学习前人经验的过程,而从别人的经历当中学会一些东西,能够缩短我们和成功之间的距离。把别人的经历变成自己的资本并不是要踩着别人往上爬,而是从别人的经历当中获得一些启发。我们学习别人的经历,进行一定的分析,是为了最终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这就好像阳光照耀着树木,但是树木还是以自己的方式生长,而不是以阳光的方式,最终长成参天大树。别人的经验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事例,可以是成功的例子,更可以是反例。总结别人成功的经验可以适当采用“拿来主义”降低自己的成本;相反学习别人失败的经验、警示自己就能降低自己的损耗。进行一定程度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扬弃”才能有效地积累增强的能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学习他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是把别人的“经验”变为自己的资本,有利于我们缩短成功的路程、降低成功的消耗。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就是一个善于学习别人长处来弥补自己不足的人。有这样一个关于他善于学习他人经验的故事:
几乎在每次较大规模的战争中,成吉思汗都处于劣势,可是为什么大多数情况下又是以他的胜利而告终呢?除了成吉思汗本身能征善战、足智多谋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善于学习别人,即使对方是自己的敌人。
成吉思汗对于工匠有着极大的兴趣,每次战役之后,工匠一个不杀,都被带到大漠,让他们从事生产。这是因为蒙古生产技术落后,尤其缺少工匠。也真难为成吉思汗能想出这样的办法来,用最快的方式赶到了时代前沿,不亚于经历了几次科技革命。他让工匠们建造了很多大的兵工厂,生产作战所需的兵器。
有一个俘虏想活命,但他又不是工匠,当元朝军队过来检查时,他用右手食指在左手食指上来回晃了两下,表示他会锯木头,居然因此就保全了性命。有一个西夏的降人,工技娴熟,因而深得成吉思汗的宠爱。当耶律楚材到成吉思汗身边时,这个工匠讽刺他说:“现在是需要工匠的时候,你这个酸秀才来干什么?”足见当时工匠的地位是很高的。
而且,成吉思汗还把被俘的工匠组成了独特的军种——工匠队。有人说,这是古代军事史上最庞大的独立兵种。
充分利用工匠,保证了元朝军队的武器始终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他们不仅有抛石机、连发弩、“火焰喷射器”,还从汉人那里学习了火药技术,改进了火器,建造了当时世界上威力最大的火炮。在后来的攻城战中,炮兵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四大发明中的火药技术被传到欧洲,就是元朝军队带去的。
让当时几乎是最落后的民族掌握时代最先进的技术,成吉思汗用一个“借”字,解决了几百年都不一定能解决的问题,这不仅表现了他的谦虚好学,更表现了一代天骄的雄才大略。
成吉思汗为了改变本民族的落后面貌,努力学习其他民族的先进技术、理念,以彼之长补己之短,这在当时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懂得借用别人撞得头破血流的经验武装自己,世界上最愚蠢的人认为非得自己撞得头破血流才叫经验。成功有捷径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一步登天的捷径是不可能存在的。其实真正的捷径不过就是少走弯路,少走弯路最快的办法就是把别人失败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自己的资本。成功的人是跟别人学习经验,失败的人只跟自己学习经验。我曾经读到过这样一个寓言:
五只骆驼在沙漠里吃力地行走,他们和主人率领的其他骆驼走散了。他们前进的路上除了黄沙还是黄沙,完全无法辨认方向,只能跟着最有经验的一只老骆驼的感觉往前走。不一会儿,他们的右侧走出了一只筋疲力尽的骆驼,原来这是一周前就已经走散的另一只骆驼。
这边的四只骆驼看到了,轻蔑地说:“看他的样子也不是很精明,还不如我们呢。”
“是啊,是啊,别理他!免得他拖累了咱们。”
“咱们就装作没有看见吧,他对我们可没有什么帮助!”
“看他那灰头土脸的样子……”
四只年轻的骆驼你一言我一语,都是想要避开这只骆驼。不过老骆驼这时却说:“他对我们会很有帮助的”。
老骆驼非常热情地邀请那只落魄的骆驼加入,并对他说:“虽然你也迷路了,境遇比我们好不到哪儿去,但是我们相信你应该知道往哪个方向走是错误的,这就足够了。和我们一起上路吧,有你的帮助,也许我们会成功的!”
聪明的老骆驼就是那个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资本的人,他不用再面临选择错误道路的窘境,也不用浪费时间在错误的道路上徘徊。家喻户晓的爱迪生,也是在前人制作灯泡的经验上,才发明了我们现在的电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