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吴起兵书
2505200000023

第23章 论将篇(4)

第四、卒能问焉而观其知。他是否有智慧,在仓促和紧迫的情况下突然地询问他,就会发现其智慧体现的真实水平。“卒能问焉而观其知”,指在匆忙和仓促的情况下突然询问他,看他的智慧如何。这是一种识人的方法。在应急情况下,料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如何处理好这突如其来的事情,通常的人往往是束手无策,处于无可奈何的状态。而对于智商高、反映灵敏的人来说,即便遇到料想不到的问题像枪炮地向他扑来,他也会从容不迫,遇险不惊、有条不紊地给以恰如其分的回答。

当在毫无任何准备的情况下,面对突然提出的问题,要想做出令人满意的回答,或对答如流地将问题一一作出相应的回答,这种智慧一般的人难以做到。只有学识十分丰富、经验十分成热、智商较高、天资十分聪明、反应能力比较灵敏的人才能做到。尤其是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在时代发展如此迅速的信息社会中,事物发展的迅速性,更需要思维敏捷的人才,解决和回答现实中许多迫切需要立即解决而仍未解决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要识别这样的人才,应“卒能问焉而观其知”,事实证明,这是明智之举。

第五、急与之期而观其信。他是否守信,在事态紧迫的情况下求其帮助、和其相约,就会在其赴约或不赴约中得以验证。“急与之期而观其信”,是庄子提出的一种识人方法。其意思是,在紧迫的情况下和他相约,看他是否守信。“信”,是为人之道。常言道:言必行,行必果,果必真。“信”,就是要守信承诺,说到做到。其实,这也是做人的一顶基本要求。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就是指一个人如果缺乏诚信,那么他就难以得到正面的评价。由此可见,坚持守信对做人是多么重要。

在现实生活中,“信”往往是不容易做到的。有的人对下属、朋友、同事许下诺言,可是过一阵子就忘了。何况“急与之期而观其信”,这样的守信就更不容易做到了。所以,“急与之期而观共信”作为识人的一种方法就更难能可贵了。

考察一个人的途径有很多,方法也很多,但是考察一个人应该首先考察他的“信”。守信的人自然会得到大多数人良好评价,反之,就会受到诋毁和抨击。

第六、委之以财而观其仁。他是否仁义,将钱财托付其管理和使用,通过观察其对钱财的态度和对钱财的运用,就能得出结论。“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即指在考察识别人才时,通过托付给被考察对象以钱财来观察他的廉洁情况如何。爱财如命,见钱眼开的人绝不会是廉洁奉公的。相反,只要是真正的廉洁奉公的人,绝不会损公肥私去争不义之财。

贪为私动,贿随权集。对钱财看得太重的人,往往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拉拢贿赂一些有权有势的人来做他们的保护伞和摇钱树。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用钱财来贿赂别人是不是仁者,就是看他对钱财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为私而贪者为不仁,为公而见钱廉洁者为仁者。廉洁的人不追求不应有的财物。所以,古人云:“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即指官吏廉洁奉公,就是老百姓的表率;官吏贪赃枉法,就是残害老百姓的强盗。纵观古今中外仁者,他们共同的优点就是不贪不义之财。

贪夫徇财,其害无穷。明代有位官员,因贪赃受贿,事发后跳井自杀。朱元璋听到此事后对群臣说:“彼知利之好,而不知利之害,徒知爱利,而不知爱身,人之愚孰有甚于此?”他进一步发挥说:“君子闻义则喜,见利则耻,小人见利则喜,闻义则不从,是故君子舍生取义,小人则舍生为利,所为相反。今其人死不足恤。”礼部尚书就此议论说:“其事可为世之贪污者戒。”

第七、告之以危而观其节。他是否有气节,当危难来临时让其处置,就会检验出他的节操。“告之以危而观其节”,就是指在识人时,告诉危难的情况让他处置,从他处理危难的情况来观察其节操。节操,既指气节情操,就是一个人在关键时刻和重大原则问题上表现出来的立场和道德方面的坚定性。

古人讲得好:“将受命之日刚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抱鼓之急则忘其身。”表现在人生道德情操方面,就是思想情感的正义性——勇于坚持真理,凛然伸张正义,绝不献媚争宠,始终正大光明,保持高风亮节,珍重国格人格。

范仲淹曾以直言而遭三贬,三起三落都不改其志,他为国为民,敢言敢谏,始终如一。他先忧后乐的精神,仁人志士的节操,对时人后人的影响都很大。这些有气节的人大都是敢于直言不讳,从而得罪了当权者,他们往往是以细故而被否认其大节,因而“不幸陷于吏议”,且这些正直之士,大多是有真才实学者,他们被降职不用,实是国家的损失。因此,范仲淹在他身为边帅掌握实权时,力之所及,任用他们为国效力。也使贤才不致埋没成为废人。如他重用的孙盛敏,才勇过人,议论刚直,三知庆州,人服其能,曾与狄青共率兵破平依智高。而腾达道这人有文武全才,曾被贬低,范仲淹素重其人而重用之。事实也证明,范仲淹善于知贤才,他任边帅期间因重用有气节的人,边城无虞,西夏不敢入侵;而经他荐拔的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

气节中人必然赏识气节中人。范仲淹的例子就是很好的说明。一个人在危难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果敢坚毅地维护国家(或是公司)的利益、人民(或是员工)的利益,并能够把事态控制在最有利的一面上,既保护了国家(或是公司)又抑制了事态的恶性发展,这其中必然充分体现了他的气节和能力。那么,这样的人才就是被重用的对象。

第八、醉之以酒而观其态。他是否有德,用酒将其灌醉,就会在其是否有失态的言语和举止中得到证实。“醉之以酒而观其态”,就是把要考察的人用酒灌醉来了解其变化的形态,从而判断其修善的程度。酒本来就是使人狂放不羁之物,请人喝酒,又要苛求人不要酒后失态,就太难了。所以,有不少人认为,醉之以酒而观其德,此法甚好。人虽有德,醉后则不能自持,此亦白璧之瑕也。这就是说,酒醉后可以看出其德行,人虽有德行,酒醉后往往不能自我控制,这也是白玉之微瑕也。意思是指通过观察人的行动来识别人。

一个人在醒时“有德”是理所当然的,那么,一个人在醉后就“无德”是不可以原谅的。“酒后有德”与“酒后无德”的差别就在于一个人对自身控制能力修炼的程度如何。一个修炼有素的人在任何场合及任何条件下都会保持一份清醒的头脑;而对于一个平时懒散、随欲而为、无心修炼的人来说,往往会在酒醉后更加放肆和大胆,甚至干出的丑恶行为连他自己在酒醒后都不敢相信。

同样是酒,伟人会喝得精彩,蠢人会喝得愚笨;大诗人会喝得豪气冲天,小混混会喝得东倒西歪;英雄会喝得胆力过人,懦夫会喝得意志颓废;聪明人会喝得友情长存,“傻瓜”则会喝得无亲无友。

喜时喝酒是助兴,悲时喝酒是消愁。多数人在不悲也不喜时喝酒,没别的什么原因,就是嗜好。少许饮酒能助益,过量饮酒会误事。酒是人在工作和交际中必不可少的“润滑剂”,如运用恰当则会一帆风顺,如运用错误也可能会变成“毒药”,造成悔之晚矣的严重后果。

同样喝酒,一定要喝出一些意义来。感情酒、庆功酒、礼仪酒、进步酒、婚宴酒、送行酒等可以去喝,但也要适量;而寂寞酒、无聊酒、空虚酒、伤感酒、堕落酒则最好不去和不喝为好。

第九、杂之以处而观其色。他是否好色,将其放在男女杂处的环境里,就会检验出来。“杂之以处而观其色”,就是将考察对象放在男女杂处的环境里,看他是否好色。色这里专指漂亮的女子。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陷入“温柔乡”而不能自拔,就会造成于国于公于家于身都不利。声色犬马,皆人之欲,声则为首。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悦耳的声音不仅对心理,而且对生理都会带来益处。这个道理可以说是老少皆知。但历史上的唐明皇、陈后主却“因色误国”,最后落得个“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下场。究其原因,是他们过分沉溺于女色的靡靡之音中,从而不理国事的结果。

常言通:英雄难过美人关。人生中总会要经过几道关,什么金钱关、权力关等,而美色关就是其中的代表。能否过好这些关,就看一个人的素质如何及品性如何。品德高尚的人,素质较好的人,一般来说都能过好金钱关、权力关和美色关等;但也有一些意志薄弱的人,思想素质较差的人,一般来说是难过这些关的。我们不反对男女之间的正常来往和正常相处,同时,我们也反对那种只要把男女放在一起就视其为关系不正常的偏见。

关于欲念上的事,一个人绝对不要跌入其中,否则,一味贪图享乐,便会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而不能自拔。一个人应该有自制能力,抗拒欲念的诱惑。

男女之间的正常关系是有一定界限的,一旦超过了正常的界限就是不正常的关系。如有妇之夫、有夫之妇的男女,出现了第三者插足,出现了婚外情、外遇等现象就是不正常的关系。尤其那些好色之徒、色狼或卖淫嫖娼者,更是思想品德败坏的人。如果把这样的人将其男女杂之以处,就一下子可看出他好色的本性。对于那些思想品德好的人来说,把他们放到这样的环境中,他所反映出来的是能够很恰当地和谐地处理好男女之间的正常关系,他们绝不会因“好色”而自毁前程、重重地摔一跤的。所以,识人,采取“杂之以处而观其色”是为上策。

第十、促膝交谈而观其心。他是否诚心,在最近的距离内进行谈心,也会从其言语和举止的表露中反映出很多真实而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促膝交谈而观其心”,是指把要考察的人放在最近的距离内进行谈话,从而从对方的言谈中、眼睛里、表情上、动作等方面来观察出他内心深处的真实所在。促膝谈心,大多是体现在情人之间,或是用在感情极为密切的人身上。听其言,观其行,是可以从一个人的言谈和举止中看出其内心世界的。说假话的人,他再做一些掩饰,在最近的距离内也是可以看出一些“破绽”来的。而讲真话的人,也可以通过谈话内容中的各个方面反映出他的才智,从其表象的举止中,观察出他内心的虔诚度。而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中,观察出其缺点和不足。

常言道:言为心声。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多多少少总会反映出其内心的一些活动。如:他(她)向往的是什么,他(她)需要的是什么,他(她)追求的是什么,他(她)喜欢的是什么,他(她)爱好的是什么,他(她)注意的是什么,他(她)学习的是什么,他(她)联络的是什么,他(她)评价的是什么,他(她)议论的是什么,他(她)倾向的是什么,他(她)述说的是什么等。这些通过语言上的表述都可以准确地反映出他(她)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和用途。

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假话和谎言。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地发现并识破其内心中的阴谋诡计,那就可能被说假话和谎言的人所欺骗。轻则使我们损失钱财,重就会让我们蒙受冤屈,从而失去最珍贵的友情和爱情。

人心难测,不可不防。我们听到和看到过有太多的人曾经被欺骗的故事,甚至在你的身上就发生过。难道,我们就甘心情愿再被那些心怀叵测的人所欺骗吗?我想,你的回答是肯定的:我们绝对不需要再欺骗了!但是,在现实的工作与生活中,你可能还会遭到那些“坏人”的不止一次的欺骗。究其原因,是你需要掌握一种识别这种人的方法。“促膝交谈而观其心”,是可以帮助你累积许多经验,从而识破假话和谎言的。

牢记住:我们千万不要再被一些甜言蜜语或表象繁荣的假象所迷惑了。睁开你的“火眼金睛”吧,把那些具有阴谋诡计的“骗子”识破,就让他们的“骗术”无所用途。

第十一、观其好恶而知短长。他的长处和短处都在那些方面,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来了解其爱好和厌恶、就会发现其优劣。“观其好恶而知短长”,是指根据一个人的习惯行为来判断和考察他的特长及短处。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与爱好。人们总是在选择自己新的行为方向,或始终保持一个如一的行为习惯与行为定势。通过观察一个人在生活中的一些选择,就可以发现他(她)的喜好与厌恶。因为,选择,就意味着有取有舍。绝大多数人会选择自己很喜欢或比较喜欢的事物来进行操作和把玩。

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他们可能是物品或人物,也可能是某种行为成习惯(比如有的人就特别喜欢清洁,甚至达到了洁癖的程度)。玩物会丧志,赌博变质,抽烟、喝酒伤身;爱学习会使人进步,爱工作会便人勤奋,爱思考会使人有成,爱他人会使人有情,爱江山会使人有感等,不一而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与爱好:有的喜欢经商赚钱,有的喜欢从政当官,有的(还是大多数)喜好抽烟、喝酒,有的爱好下棋、打牌,有的喜欢上网、聊天,有的喜欢跳舞、唱歌,有的喜欢写作、思考,有的喜欢看球、参赛,有的喜欢远行、旅游等。人类生活真是丰富多彩,所以,才有那么多的喜欢与爱好。当然,事物的发展总是两方面的,人类的习惯与爱好也是同样,当人们有喜好一面的时候,也会有他厌恶的一面。比如,有的人就是不愿意学习,有的人就是讨厌工作,有的人就是憎恨赌博,有的人就是害怕锻炼等,人在厌恶的方面也是很多很多的。我们通过观察一个人的喜好与厌恶,也就可以从中判断出他的专长、优点,同时可以看出他的短处及缺点。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习惯成自然!自然显本性嘛。“观其好恶而知短长”,实际上就是根据人的习惯行为、嗜好特点来判断一个人的真正专长及短处。

喜欢与爱好是有其程度区分的。喜欢与爱好,时间一长就形成了一个人的嗜好。那么,可以说,没有什么别的比嗜好更能反映一个人的本质了。嗜好,不必考虑别人的眼色,不受他人或法津的制约,他完全是出于自愿的。所以,也就最能暴露出一个人的深层心理结构了。嗜好的范围几乎完全是自我的孤独领城,它是不能强加于人的,由此也就可以证明嗜好是人的潜意识的最好流露。

玩物与嗜好所告诉你的,可以说是这个人的一切。从千差万别、形形色色的嗜好中,可以发现和总结出其中的一些奥妙,并能得出一些结论。一个出色的人类学家(或是上等人才),每到一地,就可以立刻发现当地的一些具有普遍性的行为取向与行为类型,由此,他就可以得出一些令人拍案称奇的结论。实际上,为人们所称道的福尔摩斯,就是一个训练有素的人类学家。

第十二、观其交游而知贤肖。他是否贤良,通过观察和了解其结交的都是哪类朋友,就可以断定其是好人或坏人了。古人云:“审其好恶,则其长短可知也;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这就是说,看看他所喜爱的和厌恶的,他的长处和短处也就可以知道了;观察他交往的朋友,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也就可以判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