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三节行为能力的培养 (3)
目前,社会上最受欢迎的青年人是那些有精确判断力与非凡经营能力的人。有些人往往只知道按部就班地听从人家的吩咐,去做一些已经计划妥当的事情,而且凡事都要有人详细的指示。惟有那些有主张、有独创性、肯研究问题、善于经营管理的人才是人类的希望,也正是这种人,充当了人类的开路先锋,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一个有迅速而坚决的判断力的人,他的发展机会要比那些犹豫不决、模棱两可的人多得多。所以,请尽快抛弃那种迟疑不决、左右思量的不良习惯吧!这种不良的习惯会使你丧失一切原有的主张,会无谓地消耗你的所有精力。
但这也是年轻人最容易染上的可怕习惯,遇到事情时,明明已经详细计划好了、考虑过了,已经确定了,但有些人仍然畏首畏尾、瞻前顾后而不敢采取行动,还要重新从头考虑,还要去征求各处的意见,东看西瞧,左右思量,无法决断。最后,脑子里各种念头越来越多,自己对自己就越来越没有信心,不敢决断。后果就是,人的精力逐渐耗散,终于陷入完全失败的境地。
我们处理事情时,事先应该仔细地分析思考,对事情本身和环境下一个正确的判断,然后再作出决策;而一旦决定作出之后,就不能再对事情和决策发生怀疑和顾虑,也不要管别人说三道四,只要全力以赴地去做就可以了。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现一些错误,但不能因此心灰意冷,应该把困难当教训、把挫折当经验,要自信以后会更顺利,而成功的希望也就更大。
有些人最终无法成功,并不是缺乏创立一番事业的能力,而是因为他们的判断力太差了。他们好像没有自主自立的能力,非得依赖他人,这些人即使遇到任何一点微不足道的事情,也要东奔西走去询问亲友邻人的意见,而自己的脑子里只是胡思乱想,尽管时刻思索但并无定见。于是,越和人商量,越不能确定主意,越是迟疑不决,结果就弄得不知所终。
缺乏判断力的人往往很难决定开始做一件事,即使决定开始做了,最后也往往无法收场。他们一生的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都消耗在犹豫和迟疑当中了,这种人即便有其他获致成功的条件,也永不会真正获得成功。
一个头脑清晰、判断力很强的人,一定会有自己坚定的主张。他们决不会糊里糊涂,更不会投机取巧,他们也不会永远处于徘徊当中,或是一遇挫折便赌气退出,使自己前功尽弃。只要是作出决策、计划好的事情,他们一定勇往直前。
但是,人在感到沮丧的时候,千万不要着手解决重要的问题,也不要对影响自己一生的大事做什么决策,因为那种沮丧的心情会使你的决策陷入歧途。
一个人在精神上受了极大的挫折或感到沮丧时,需要暂时的安慰。在这个时候,他往往无心思考其他任何问题。当女子们受到了极大痛苦或失望后,她们竟会决定去嫁给自己并不真心爱着的男子,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男子们有时竟然会因为事业上遭受暂时的挫折而宣告破产,但实际上只要他们继续努力下去,是完全可以成功的。
当人们的身体或心灵受到极大痛苦时,他们往往就失掉了正确的见解,也不会作出正确的判断。
在希望彻底断绝、精神极度沮丧的时候,要做一个乐观者,仍然能够善用理智,那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就是在这样的境遇里,才能锻炼我们的意志,考验我们的决断能力。
执行力——用行动缔造成功
执行能力指利用已掌握的概念、判断、推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从理论到实践所不可缺少的。成功者要自觉地投身实践,经得起社会的考验和锻炼。克服惰性,培养强烈的参与意识。不要只是满足于看看、想想,还要强迫自己去操作,去实践,将设想转化为物质。
对于科学研究、发明创造的人才,动手操作才能更是不可缺少的素质。人才需在长期的实践中,进行自我培养,积聚动手能力。学校教育则要创造条件,努力培养学生的操作才能。著名科学家巴甫洛夫在这方面,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他教育学生必须一丝不苟、亲自动手,扎扎实实地做实验。平时,他经常一边讲解,一边做实验演示,并招呼学生到近前处仔细观察。到了晚年,他仍坚持做动物实验,亲自上阵。他十分敏锐地关注学生的工作细节,细心查看他们的实验记录。对重视实验的学生,他总是赞赏有加;反之,他则声色俱厉地严加批评。有一个军医实验员,为了取得“医学博士”,跨入了研究单位。他在实验时,总是叫服务员做动物手术,不肯自己动手解剖。巴甫洛夫严厉批评了他,鲜明地指出:“要对某个专题有兴趣,那就劳你的驾,从头到尾自己动手。要用自己的手和自己的眼睛!这是我们的最高原则。”
正如迪恩?法拉所说:“工作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权利,至今仍保存完好,它是最有效的心灵滋补剂,是医治精神疾病的良药。这从自然界就可以得到体现。一潭死水会逐渐变臭,奔流的小溪会更加清澈。如果没有狂风暴雨,没有飓风海啸,地球上全部是陆地,空气静止不动,这样的世界就毫无生趣。在气候宜人、四季温暖如春的地方,人们十分惬意地享受着生活,自然容易无精打采,甚至对生活产生厌倦。但是,如果他每天要为自己的生计奔波,与大自然作殊死的搏斗,他就会精神抖擞,经受各种锻炼,发展出最强的力量。”
美国小说家马修斯也说:“勤奋工作是我们心灵的修复剂,可以让生理和心理得到补偿。可惜的是,人们常常只对受人关注的行业和要职感兴趣,而不再愿意接受艰辛劳作的磨炼。但是,它却是对付愤懑、忧郁症、情绪低落、懒散的最好武器。有谁见过一个精力旺盛、生活充实的人,会苦恼不堪、可怜巴巴呢?英勇无敌、对胜利充满渴望的士兵是不会在乎一个小伤的。出色的演说家不会因为身有小恙就口齿木讷、词不达意的。这是为什么呢?当你的精神专注于一点,心中只有自己的事业,其他不良情绪就不会侵入进来。而空虚的人,其心灵是空荡荡的,四门大开,不满、忧伤、厌倦等各种负面情绪,就会乘虚而入,侵占整个心灵,挥之不去。”
诚如大师们所言,行动和实践是最好的先导。一个人即使才能出众、学识渊博,但若不懂得去利用如何去利用其自身的财富,那就真算得上暴殄天物了。每一位在风雨中拼搏的人,做出周密的决断后,就请行动吧——执行你的决策,成功就在前方!
说服力——赢得他人的策略
说明,即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采用某种方法和技巧,使对方改变已有的行为或思想,从而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进行某项活动。与说服相关的还有一个词:“压服”。说服和压服的区别在于说服是使对方心悦诚服,而压服是使对方迫于某种压力或威慑力量不得不表示接受,其实是口服心不服的。
在说服别人时,说服的技巧与分寸对说服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对方做事发生了偏差,甲去劝说,不但没有说服,反使自己“惹火烧身”与对方发生了矛盾;而乙去劝说,三言两语就将对方说得心服口服,痛快地改正了错误。之所以会产生这样截然相反的效果,关键在于说服的技巧与分寸把握得是否恰当得体。所以,认真研究说服的艺术对于融洽人际关系,提高办事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也许你还记得,向你搭讪的人,如果用难听的声音、奇怪的抑扬顿挫,而且遣词用句毫无章法、说话的顺序也错误百出……别说是要你倾听他谈话的内容,就连注意那个人的念头,也会就此打消吧。至少,我会那么做。相反,对于那些说话方式令人产生好感的人,不仅他谈话的内容听起来一定津津有味,甚至也会使人对他的人格着迷。
为了使你的说辞更为有力,需要有充实的内容自不待言,但细节的部分同样不可忽视。如果你认为对于想要传达的内容不需添加任何修饰,只要说得条理分明就够了,并打算以此进入社交界,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在众人面前发表谈话时,除了谈话的内容之外,是否能言善辩,也是决定人们对你的评价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在私人聚会时想抓住人心,或在公共场合欲说服听众,最重要的,除了内容之外,就是说话者的态度、表情、姿势、品格、发声的方式、错误的有无、强调何种重点,以及抑扬顿挫等细节。
因此,说服技巧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技巧的恰当应用对说服效果产生着极大的影响。一般来说,老人、权威者、上级的说服通常会起到一定的效果,而少年、普通人、下级的说服因为要顾忌到诸多方面,因而效果并不是很显著,但历史上仍不乏成功的例子,如魏征谏唐太宗等。这里就有一个说服技巧的应用问题。
下面介绍这些方面的技巧:
1现身说法
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服别人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首先,事实胜于雄辩,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十条理论不如一件事实更让人信服;其次,惟其是亲身经历,才更显真实,这是远非道听途说所能比拟的。另外,现身说法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不用一本正经地说教,只要说完情况稍加点拨,让别人去体会,显得含蓄、委婉。
现身说法说服别人的典型例子是我国古代的邹忌说服齐威王广开言路的故事。邹忌是齐国人,身体魁梧,面貌端正。有一天他问妻子自己和著名美男子徐公相比,谁更美一些,妻子说:“当然是您美。”他有些不信,又问妾。妾说:“徐公哪儿能跟您比呀!”这时正好有宾客来求见,邹忌又问客人,客人也说他比徐公美。邹忌疑疑惑惑。徐公来了。邹忌暗暗打量他,又仔细照照镜子,觉得自己比徐公差多了。可是为什么自己妻、妾、客人都那样说呢?邹忌躺在床上想了好久,终于悟出了这个道理:妻子偏袒他,妾害怕他,客有求于他,所以都不说真话。于是第二天见齐威王的时候就说了自己的情况并告诉威王,现在宫廷里的人个个都偏袒大王,官吏们都怕大王,四境之内都有求于王,由此可见大王受蒙蔽很深啊!于是威王下令广开言路。
现身说法的最大优点是避免了在说服过程中常常出现的批评和教训对方的口吻,而是用自己所产生的类似问题来启发别人:“你是否也会这样?”因为摆出了自己存在(或者曾经有过)的问题,便显得谦虚,而且把自己摆在与被说服者同等的地位上,不至于使人觉得你居高临下,所以也易于被接受。
2循循善诱
所谓“循循”,就是指有步骤地、耐心地诱导对方思考;所谓“诱”,就是启发开导;所谓“善”,即是指要“诱”得得当、巧妙,使对方心悦诚服。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以后,杨虎城部队中的一部分军官强烈要求杀掉蒋介石,周恩来同志为了实现我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政治主张,达到“逼蒋抗日”的目的,到这些军官中做说服工作。周恩来同志对他们说:“杀他还不容易,一句话就行了。可是杀了他还怎么办呢?局势会怎么样呢?日本人会怎么样?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会怎样?各位想过吗?这次捉了蒋介石,不同于十月革命捉住克伦斯基,不同于滑铁卢擒拿了拿破仑。前者是革命胜利的结果,后者是拿破仑军事失败的悲剧。现在呢?虽然捉住了蒋介石,可并没有消灭他的实力,在全国人民抗日高潮的推动下,加上英美也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所以逼蒋抗日是可能的。我们要爱国,就要从国家和民族利益考虑,不计较个人的私仇。”
周恩来同志的这段话采用了“循循善诱”的方法。他先用一句话稳住了军官的心,控制了场面;接着连续用了六个问句,激发了引导军官们深思,最后才提出了“逼蒋抗日”的目的和主张。三个层次,一层紧扣一层,一层深似一层,以理诱之,以情导之,终于使这些“一片杀声”的军官心悦诚服。
3归谬说服
归谬说服是并不直接反驳对方的错误观点,而是先假设对方的观点言之有理,然后据此引申出一个连对方也不得不承认是荒谬的结论来,从而心甘情愿地放弃原有的错误观点和主张,无条件地接受说服者输出的思想信息。
实践已使许多人懂得,当我们面对固执己见的人,直接反驳其错误会有诸多的不便,而最有效、最巧妙的方法当属归谬说服方式了。
《伊索寓言?不忠实的受托人》中有一段话说得很实在:“遇到谎言说得过于离题的时候,你如果想用论证来破其谬见,那么,未免太郑重其事了。”因为那样反而会纠缠在没有意义的细节上,显得愚拙,不如直接运用归谬方式,以争取让对方“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据《史记?滑稽列传》记载:
楚庄王有一匹心爱的马,“衣以文绣,置以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结果这匹马因为喂得太肥,反倒死了。楚庄王非常痛心,欲以“棺椁大夫礼”为死马举行丧事。左右为劝,庄王不听,以致动怒,下令道:“谁敢再来谏我葬马,就处以死罪!”
优孟听知此事,进得殿来,仰面大笑,庄王诧异,问其缘故,优孟答道:“这是大王您最喜爱的马呀!我们楚国堂堂大国,什么排场摆不出来呀,而大王只以大夫的丧礼来葬马,太寒酸了!我看应以国君的葬礼来安葬它。”
庄王问:“那该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