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掌上帝国之五胡乱华
2517200000023

第23章 三国角逐

就在前秦的国力日益高涨的时候,北方传来了一个霹雳般的消息,前燕帝国的顶梁柱,那位生擒了冉闵的大司马慕容恪,挂了!

慕容恪死了之后,本来是推荐宗室之中最有能力的慕容垂来继承自己大司马的位置。大家也都知道,前燕皇帝慕容儁早就对慕容垂不满,可是这时候慕容儁已经死了,他的儿子继承了皇位,这位小皇帝似乎也深受其父的影响,并没有把这个重要的位置给慕容垂,而是给了一个十岁的孩子,慕容冲,慕容冲是小皇帝的亲弟弟!

慕容冲当然是不可能做成什么事儿,所以整个朝廷的大权也就落在了太傅慕容评的手里。而慕容评根本就是个庸才,能力比慕容恪差得远了。这一消息传出去之后,东晋和前秦都开始蠢蠢欲动了。

首先发难的自然是距离前燕比较近的前秦帝国,苻坚知道慕容家族的战神慕容恪死了,立即就想要讨伐前燕,但是在讨伐之前,总要做一番侦查吧!他派了一个使者去前燕,名义上就是两个国家互相走动走动串串门子,实际上就是打探虚实。这在孙子兵法上都有写,所谓的使者就是“明奸”,前燕的大臣们也自然知道这一点。

但无论如何也不能拒绝人家使者入境,所以还是给予了热情的接待,不过前燕帝国大概也真是人才匮乏到了一定地步,居然就没有做一些必要的掩饰,以至于使者回到苻坚身边之后就报告说,“燕国政治混乱,可以讨伐”!

作为一代大帝,苻坚面对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怎么可能错过,二话不说就准备发兵!

慕容恪的死是在公元367年五月,而公元368年十月份的时候,也就是苻坚积谷囤粮,号召军队誓师北伐的当口,国内忽然发生了叛乱。有四位亲王参与,总兵力十余万人,同时向首都长安发起了进攻。

这四位亲王是符双、符柳、符瘦、符武,其中后面的三位全都是大暴君苻生的亲弟弟,而排在第一位的符双却是苻坚自己的亲弟弟。苻生的弟弟造反情有可原,但是苻坚的亲弟弟造反的原因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其实苻生一共有五个兄弟,早在前两年的时候,就有两个因为造反失败被拉出去毙了。可是苻坚这个人咱们也说过,性格宽厚是个烂好人,他总有一种特别好的心态,那就是“只要我以诚待人,别人一定就会被我感动”。越是他的仇人,他就对人家越好,一来可以向天下人展示他的宽厚,一来让他的仇人感激涕零。

可是很显然这种想法有点太幼稚了,苻生的兄弟们可全都不是这样想的,他们把苻坚恨到了骨头里,一心想要拿回本来应该属于自家的江山。早先符腾和符幼就曾经发动了两次政变,但都失败了,全都被苻坚斩杀!经过一番调查,苻坚也知道,苻生的另外三个兄弟也参与了进去,但是他“宽宏大量”,竟然装作什么也没发生,对这件事儿再也不提了,而且仍然给他们大把的权利和自由!

总之就是一句话:不设防,以德服人!

他这么想,别人可并不这么想,上次的事情没过去多长时间,四位亲王又造反了,而且这次声势浩大,远远地超过了前两次。糟糕的是,此事直接影响到了苻坚讨伐燕国的战略计划,他非常生气!

不过幸好这四个人都是庸才,虽然声势搞得挺浩大的,但最终全都是只喊口号不出力的笨蛋,为了保存实力,他们都在观望,全都不愿首先和主力军团交战,这样一来,苻坚就有时间抽调兵力,征集粮草来对付他们了。

不过苻坚还是秉承了一贯的宽和,想要大事化小,免除帝国的一场内乱。他派出了使者想要讲和,结果一下子就被对方拒绝了,而且人家还放出话来,有你没我,有我没你,你自己要不自杀算了。

苻坚听了来气,这完全是给脸不要脸,我手下雄兵百万难道还怕你们,阳关大道你不走,地狱无门自来投啊,发兵!

苻坚这么一发兵,刚才还信誓旦旦牛哄哄的各路叛贼顿时就蔫了,尤其是符瘦,居然不敢打了,派人跑到前燕去要求投降。符瘦的地盘是关外通往关中的要害,一旦丧失,前燕就可以长驱直入进入关中,所以苻坚也害怕了,急忙调集大军,专心等待对付前燕。

没想到前燕居然拒绝了符瘦的投降。原因很简单,前燕现在主持大局的太傅慕容评实在是个蠢材。当时范阳王慕容德,极力主张立即接受符瘦的投降,然后发兵一举灭掉前秦。可是慕容评认为,前秦是个大国,而咱们的皇上虽然英明,但是比较年轻,比不上苻坚老谋深算,而慕容恪一死,国内也没有人可以挑大梁,所以咱们能够闭关自守就不错了,不要妄想着吞并秦国。

小皇帝也知道慕容评说的没错,建国这几十年,以前的人才早就死光了,猛将如云的局面也没有了。这群贵族只知道享受生活,一个个消极怠工,毫无斗志,要想灭亡前秦根本不太可能。还是好好地多享受几年生活,不要去惹是生非。

这么一来,也就错过了一次消灭前秦的最佳良机。

听到这个消息的苻坚,高兴得不得了,立即指挥兵马开始了平叛工作,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吃掉了四路来势汹汹的反叛,这一下前秦国内算是彻底的平静了下来,完全没有后顾之忧了。

苻坚开始想着讨伐前燕。前燕那些大臣以为他们安分守己就可以愉快地生活下去,哪里知道,你不来打人家,人家却要打你!

可是这时候,又出了岔子。苻坚的大军还没有出动,另外一路人马却急匆匆的从南方赶来了,目标也是前燕帝国。

这一路人马就是——桓温!

桓温又开始北伐了,这是他的第三次北伐。

桓温的第一次北伐,是针对前秦,就是他遇到王猛的那一次,到了长安城下就不再往前推进,撤军回去了。

第二次北伐的时候,只是占领了洛阳,击败了姚襄,然后又撤退了。

这两次北伐,他明明都有收复失地的机会,但是却总是半途而废,目的在明显不过,只不过就是为了想要给自己建立功勋,根本没有想到真的能够恢复晋王朝的全部国土,也许他认为那是根本做不到的,眼光短浅呀!

可是这第三次北伐,因为慕容恪已经死了,他倒是有些信心十足了。前秦咱拿不下来,拿个前燕还是没有问题的,如果可以恢复幽州和冀州这一片广大的领土,那也是不错的呀,回到朝廷之后,趁着皇上不注意,来个抢班夺权,也并非没有可能,禁不住有些做皇帝梦了。

这时候桓温在国内已经是跟皇上平起平坐的角色了,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等职位全都加在了他的头上,而且军权基本上很集中,只有豫州刺史袁真手里还有这么点人马,可以跟自己抗衡一下。他要是想称帝,就要干掉袁真,吞并他的部署。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桓温就要求袁真跟他一起北伐,袁真也是一员老将,想着为国尽忠恢复中原大好河山,完全不知道桓温心里的小九九,很痛快地就答应了,就这样,大军挥师北上,目标直指前燕。

前两次都很顺利地被北伐,让桓温以为这一次也不会碰到什么钉子,其实他的运气早已经用光了,现在老天让他走下坡路了。所以大军刚刚出动就出现了别扭的事情,天旱缺水!

天旱缺水本来也不关他的事儿,可是他北上选择的是走水路,当时好几个月不下雨,烈日炎炎,河道已经干涸,船队根本无法进入黄河,这样一来形势就特别的尴尬了,没办法,桓温只能命令部下打通河道,把汶水引入清水,这样一来,船队才勉强的通过。

前燕听到晋军已经渡过了黄河连忙集结兵力在“黄墟”这个地方堵截,大军有下邳王慕容厉率领,兵力两万,迎战晋军。这支军队,不论从数量和战斗力上很显然都不是晋军的对手,晋军现在可有五万人马,而且全都是训练有素的精兵。所以双方一碰,燕军就完蛋了,燕军被人打得七零八落。大败而归!

当时东晋将领郗超,看出了一个问题,他看到干旱仍然继续,水路越来越窄,很可能会到无法航行的地步。也就是说,靠水路运输来运粮食的粮船很可能来不了了,不但补给线有可能被断,就连退路都没有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不能速战速决,一旦拖延到了冬天。晋军根本就没有过冬的衣服,那还不全都冻死在白雪皑皑的北方!

可是桓温已经被几次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以为老天还会继续的眷顾他,灭掉燕国指日可待。所以根本没有把郗超的话放在心上。

事情也像是桓温设想的那样,仗打得很顺利,打了几场胜仗之后,兵锋一直都在向前推进,好几个地方的刺史太守都主动向他投降,燕国已经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

晋军到达了“枋头”!

枋头距离邺城也就二三百里,骑兵一日就能到达城下,看来燕国这下子真的完了。胆小怕事的慕容评现在能够想到的办法就是带着小皇帝跑路,甚至一直跑回塞外去,继续过茹毛饮血的生活!

桓温忘了一件事情,前燕还是有一个大人才的,只不过他老人家一直都受到猜忌,被雪藏了。国家生死存亡之际,此人终于站了出来,并且在金銮殿上,力排众议,坚决反对逃走,拍着胸脯保证他一定可以击退晋军,此人就是——慕容垂!

小皇帝虽然不信任慕容垂,但也没有他可以信任的人了,有枣没枣先打三竿吧!于是让他和慕容德率军五万,去抵挡晋军。这一下桓温就倒霉了。前燕为了保证此战一定胜利,扭转乾坤,还做了另外的一个准备,那就是派人出使前秦,请求前秦派来援兵,共同击溃桓温。

结果使者到了前秦之后,遭到了前秦大臣们的一顿嘲笑。前秦大臣们觉得当年桓温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前秦也有灭国的危险,鲜卑人却在一边看热闹。现在轮到他们自己倒霉了,就让我们出兵当炮灰,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儿,想要我们出兵也行,有个条件,割让虎牢关以西的地盘吧!

那可就等于把等于把洛阳以南全都给了前秦了,一点地盘不要紧,关键以后两国交兵,前秦的大军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抵达邺城,这可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不过出于无奈的情况下,燕国人还真是答应下来了。

虽然他们答应下来了,但是苻坚还是不打算出兵,他打算看着燕国灭亡。

“这样可不行!”等到燕国使者退下去之后,沉默良久的王猛突然站了出来说:“这一次我们必须参战,绝对不能看着燕国灭亡!”

苻坚有些不理解他的话,王猛就解释说:“眼下这种情况就好比是三国鼎立,而桓温本来就很强大,如果真的让他灭掉了前燕,那么关东的粮食、军队就全都是他的了,到时候,他的下一个目标肯定是我们大秦,只怕我们就没有办法抵挡了。所以我们要参战,先把桓温击退,然后趁着前燕在战火之中疲惫不堪的时候,给他致命一击,趁势统一北方,这才是上上之策。”

苻坚一听很有道理,这才下定决心出兵,不过他可不会和晋军正面为敌,硬碰硬,那不是削弱了燕国的势力,而是削弱了自己的势力!所以他只是派人高举战旗,气势汹汹嚷着要抄晋军的后路,给桓温一种压力!

桓温果然得到了消息,一时之间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此时枋头的战局也不利,史称“雄略冠世”的慕容垂,果然是天生的战神,一出马就扭转了局势,把桓温打得节节败退。最倒霉的是,郗超的话居然变成了现实,河道真的干涸了,晋军的补给线被老天爷给掐断了。

在这种情况下,桓温是进不能进退不能退,只好派袁真去攻打石门塞,如果破了石门塞,就能引睢水进入河道,那么最少撤兵是没有问题的了。可是慕容垂显然已经全盘了解了桓温的战略意图,所以早有准备,他派人死守石门塞,这条路根本就打不通。看来想要从水路撤离也不可能了。

不能再打了,再打下去冬天就要来了,那可真是要全军覆没了。桓温没办法,只要宣布从陆路开始撤退!

晋军这边撤退,前燕的人马可嚷嚷起来了,都叫喊着要追击,慕容垂没有下令追击,而是等到晋军撤退到了千里之外的时候,才率领八千精锐骑兵偷偷追了上来,这时候晋军已经士气低落疲惫不堪了。

经过一番分析,慕容垂掌握到了桓温的行军路线,所以派人快马加鞭地赶到了晋军的后面,在襄邑这个地方终于追上了桓温!

桓温本来打算击溃慕容垂,没想到后路突然又出现了一路骑兵浩浩荡荡喊杀震天也不知道有多少人马,士兵们顿时全都吓傻了,只知道抱头逃窜,结果被人打败,死伤三万余人。不过还算好,慕容垂因为兵马太少,没办法对他下死手,取得大胜利之后,就撤退回去了。

可是桓温的噩梦还没有结束,大家也许忘了,前秦已经出兵了,到目前为止,他们还没过过招呢!就在慕容垂撤走之后,剩余的晋军刚刚缓过一口气来,前秦的大军突然出现,落井下石,猛打落水狗,把桓温又给猛揍了一顿,打得他全军覆没,幸好没有被生擒,反正能回到南方去的怕是没有几人了。

桓温回到了东晋之后,为了掩饰自己丧师辱国,凭借手中的权力,把所有的责任全都推给了袁真。袁真不服,凭借手里还有大量的兵力,所以在寿春叛变!气闷之余就投降了前燕帝国。两年后,桓温率兵平定叛乱,在寿春俘虏了叛乱首领。许多人遭受株连,以叛逆的罪名押送京师建康斩首示众!

不过在这之前,也就是公元前371年,北伐失败一年之后,十一月,桓温采取郗超“废帝以立威”的策略,废皇帝司马奕为东海王,改立司马昱为帝。所为的“立威”,就是说明,因为第三次北伐失败,桓温已经失去了大部分的威信,人民和官员开始对他产生了怨恨,除了废立皇帝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震慑人心了。

桓温忌惮太宰、武陵王司马晞的军事才干,弹劾司马晞“聚纳轻剽,苞藏亡命”,将其免官。又逼迫新蔡王司马晃诬称自己与司马晞、司马综、著作郎殷涓、太宰长史庾倩、太宰掾曹秀等人谋反,将他们收付廷尉。最终,司马晞被废为庶人,庾柔、殷涓等人都被族诛。

此后,桓温威势极盛,连谢安见他亦对他遥拜,更以君臣称作二人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