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帝王遗嘱:破解皇权的更替密码
2520700000002

第2章 必将被篡改——秦始皇遗嘱(2)

翻开秦帝国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秦始皇从没有冤杀过一位朝中大臣。再直接一点讲,他没有杀过一位朝臣。他始终如一地相信赵高、蒙恬、李斯,他相信那些术士必能找到不老药。这种自信下的自负让他得到了很大的实惠,同时也让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他为什么会坚信世上有不死奇人和长生不老药,现在已不得而知。今天的科学论认为,秦始皇之所以相信不老药,是由于当时科学文化水平与认识能力低下的局限。但这显然不厚道,是犯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大忌。

他之所以相信不老药,完全是他的自负,特殊的经历和至高无上的权威,造就了他自以为是,独断专行的性格。他的私欲无限膨胀,欲壑难填,大概也只有成仙才能长生,才能使自己的欲望无限度地扩张。也就是说,他相信自己必能成仙,如同他相信自己当年可以灭掉六国一样。另外,秦朝初年,方士文化的发展和兴盛,让秦始皇不得不在那种文化氛围中选择寻找不老药。

他相信不老药和相信赵高、李斯一样,坚定地一万年都不动摇。因为他的自信,他自信能将天下一切掌控在自己手中,包括一只蚂蚁。这也就是这位千古一帝为什么会在临死前把整个帝国交给赵高,让赵高把自己的意思传达给扶苏的最根本原因。而如我们所知,他错了。错的一塌糊涂,帝国一败涂地。

5、无耻的三人行

无论如何,秦始皇在身体每况愈下时,终于想明白了一件事。人总是要死的,无论是伟大的人还是卑鄙的人,总归逃不出死亡这一关。210年七月,已经在温凉车里半死不活了一星期的他命令中车府令、掌管符玺机要事务的赵高写信赐给长子扶苏:“来参加会丧,会合到咸阳后举行安葬。”

这就成了秦始皇的政治遗嘱,倘若司马迁所记载的真的是事实,任何人都能看出来,这句简单的遗诏里只包含了一个信息:以会丧的名义要扶苏来继位。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还有一句是:以兵属蒙恬。所以,被篡改过的秦始皇遗诏到底还有什么内容,已不得而知。(或者说,司马迁所写的《史记》也是在胡说,因为两道遗诏有差异。)

紧接着,秦朝历史乃至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三人行”登场了。这三个人就是赵高、李斯、胡亥。

赵高本是赵国各同宗贵族的远支子孙。秦灭赵后,他被阉割充为秦朝宫里的奴。赵高好学,力气又大。渐渐地在宫里得到了秦始皇的赏识,就选拔他为中车府令。并让他教导胡亥学习刑狱断案的事,赵高见秦始皇对胡亥疼爱非常,就尽心尽力地为胡亥服务,在刑狱的教导中,他将法家刑罚的狠毒一一传授给胡亥。并有意无意地告诉这位小公子,人都是贱的,不用严刑,不可能管理好别人。

所以,胡亥对如何审理案件一窍不通,但在刑罚上却是个天才。他能设计出许多种不重样的刑罚让无辜的人承认自己是十恶不赦的罪人。

几天后,秦始皇死掉,赵高拿着遗嘱找到胡亥,对他说,“皇上已经去世,没有诏书分封其余的儿子为王,而只单独给了扶苏一封信。他一旦到来就会立为皇帝,可是你却一点封地都没有,怎么办?”

胡亥睁着无神的眼睛,说,“父亲死了,没有分封诸子,我有什么办法。”

赵高情绪激动,“你这么想很不对。天下能不能掌握到手,完全取决于你、我和李斯,希望你加以考虑!我一直认为,统治别人和被别人统治,控制别人和被别人控制,完全是两回事,其中滋味恐怕您到时候就晓得了。”

胡亥看着赵高说,“可废掉长兄而立弟,这是不义啊。”

赵高开始讲大道理,“您可真幼稚,当初商汤周武杀死了他们的君主,天下的人都说做得对,这不算不忠;卫国的国君杀死他父亲,卫国人却称赞他的功德,孔子还把这件事记在《春秋》里面,这不能算不孝。干大事不拘小节,行大德用不着谦让,乡村学究还有他的对处,百官的工作也各不相同。所以照顾了小节就会忘掉大事,以后一定会产生祸害;您这样犹豫不决,将来一定会后悔的。我希望您能顺从时宜!”

胡亥觉得事情的确可行,因为古有历史事件,今有他想当皇帝的野心。但他还是没有把握,确切地说,他认为赵高没有把握说服李斯站在自己这一边。

他长叹道:“皇上刚去世还没有发丧,丧礼还没有结束,怎么可以拿这件事去求丞相呢?”

赵高催促道:“时间如金啊,您这样不做决定,终会失去一切。”

胡亥终于同意了,赵高就跑到李斯那里,对李斯说:“皇帝去世,给长子的书信和符节印玺都在胡亥那里,定谁为太子,就在你和我赵高的一句话了。您的意思……”

他看着李斯,李斯一脸的正气,怒道:“你胆子太大了,这是什么话,你作为人臣,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来。”

赵高在人性的了解上简直是个天才,他对李斯说:“我壮这么大的胆子其实都是为了您。您想,一旦扶苏继位,与他关系非常好的蒙恬就会成为丞相。您自己考虑一下,您的才能比不比得上蒙恬?”

李斯有些气愤,但这是事实,他只好点头。

赵高的嘴巴像机枪一样向外扫射:“功劳呢?深谋远虑呢?与朝中大臣的关系呢?”

李斯不语,因为这一切他都不如蒙恬。

赵高又继续说道:“我对历史有所了解,所以我知道秦国卸任的丞相或功臣没有一位连续二世受封的,最后都是被诛杀而死。且不说扶苏做上皇帝后的理政才能如何,先换丞相是肯定的。我跟随胡亥许多年了,并不曾见他有什么过失。他仁慈厚道,重义轻利,尊重人才,立他为皇帝,您就是功臣。总之,您应该考虑一下。”

其实,胡亥是什么德行,李斯了如指掌。他知道赵高在扯淡,况且,赵高对扶苏登基后的分析一点道理都没有。《史记》中的记载显然把李斯当成小孩子了。试想,李斯是多么聪明的人,即使扶苏上台,也未必就真的任命蒙恬为相。扶苏与蒙恬的关系还没有达到这种程度。李斯之所以同意了赵高的意见,就是因为整个事件倘若真的按照秦始皇的想法发展下去,他的利益必会受到侵害。

几年后,他才知道,因为一己之私,他这个秦帝国的总设计师亲手把自己设计的帝国推到了悬崖边。

秦始皇在天之灵恐怕永远都想不到他最信任的三个人中居然有两个人会背叛他。

赵高在与李斯和胡亥商量完毕后,就伪造了一份赐给扶苏的诏书,用皇帝的玉玺把诏书封好。诏书大意如下:我巡视天下,祈祷祭祀各地名山的神灵以求长寿。现在扶苏和将军蒙恬带领几十万军队驻守边疆,已经十几年了,不能向前进军,而士兵伤亡很多,没有立下半点功劳,反而多次上书直言诽谤我的所作所为,因不能解职回京当太子,日夜怨恨不满。扶苏作为人子而不孝顺,赐剑自杀!将军蒙恬和扶苏一同在外,不纠正他的错误,也应知道他的谋划。作为人臣而不尽忠,一同赐命自杀,把军队交给副将王离。

当胡亥的门客捧着诏书到上郡见到扶苏,打开诏书念毕,扶苏就哭起来,进入内室想自杀。蒙恬老奸巨滑,阻止他道:“皇上在外,没有立下太子,派我带领三十万大军守卫边疆,公子担任监军,这是天下的重任啊。现在只有一个使者来,您就立刻自杀,怎能知道其中没有虚假呢?希望您再请示一下,有了回答之后再死也不晚。”

扶苏没有多想,也没有不想,他想的是:“父亲命儿子死去,还要请示什么!”说完,就迫不及待的自杀了。大秦帝国看着他的愚蠢举动,震颤不已。他这样愚蠢的人,真的把帝国交给他,秦国的未来可能也好不到哪里去。

使者回来汇报给胡亥、李斯、赵高,三人都非常高兴。回到咸阳后发布丧事,太子胡亥立为二世皇帝。任命赵高担任郎中令,常在宫中服侍皇帝,赵高遂掌握了朝中大权。

6、遗诏的光明与黑暗

现在,我们再把思路放置到秦始皇死前的那段时间。当时,秦始皇病重,因不能处理祭山川之事。于是,他派出了内政大臣蒙毅代替自己来行使此事。直到他死,蒙毅也没有回来。蒙毅本是大将蒙恬的弟弟,蒙恬为将军主攻伐,蒙毅为上卿主内政,位在李斯上。秦始皇巡游,蒙毅始终跟随,可就在最后一次,他居然被秦始皇派外。这只是个偶然事件,但却使赵高的计划得以顺利实施。

假设,如果蒙毅不走,接受遗诏的肯定是赵高、李斯与蒙毅。且不说蒙毅的政治觉悟,赵高想要谋害自己的哥哥,他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答应的。

据此看来,秦始皇的遗诏本可以光明,而今天,我们只能假想这种光明了。假设蒙毅不离开秦始皇,假设扶苏不死,假设蒙恬不放兵权。秦帝国的历史必将改写。

但是,这道第一个皇帝的第一份遗嘱居然走进了黑暗,随之而来的是帝国的黑暗,并以雷霆之势冲向灭亡。

赵高登上秦帝国的舞台后,先是哄骗胡亥脱离朝政,疏远朝臣。他对胡亥说:“天子所以贵,是因为不能常见人面。群臣不能见到您的面,是为神秘,天子就是神秘的代名词,所以称为‘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