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唐代传奇,元稹撰。原题《传奇》,《太平广记》收录时改作《莺莺传》,沿用至今。写张生与崔莺莺恋爱,后来又将她遗弃的故事。关于张生的原型,宋代王铚《传奇辨证》考证为元稹本人,今无异说。关于崔莺莺的原型,王或认为是唐永年县尉崔鹏之女,今无定论。
文中的莺莺是一个写得很成功的艺术形象。她出身名门,深受封建意识的熏陶,举止端庄文静,有强烈的爱情要求,但又在内心隐藏得很深。甚至在外表上有时会做出完全相反的姿态。本来她通过侍女红娘已用诗同张生互通心曲,但当张生按约赴会时,她却又“端服严容”正言厉色地数落张生的“非礼之动”。但几天之后,她忽然又采取大胆的叛逆行动,主动夜奔张生住所幽会。“曩时端庄,不复同矣”。崔莺莺的这种矛盾和反复,真实地反映了她克服犹豫、动摇而终于背叛封建礼教的曲折过程。但在她的思想深处,并没有彻底摆脱社会、出身、教养所加给她的精神桎梏。当她遭到遗弃后,竟认为“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只能自怨自艾,听从命运的摆布,表现出思想性格中软弱的一面。
作品对她的性格和心理刻画得比较细致,使得这一形象有血有肉,异常鲜明。相比之下,张生的形象则写得较为逊色。他对莺莺始乱终弃,是封建制度下醉心功名的士子的真实写照。作者为了替他辩解开脱,篇末不仅使人物形象前后不统一,也造成了主题思想的矛盾。作者赞许他为“善补过者”,反映了世界观中的封建道德伦理观念。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评论说:“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
《莺莺传》的故事流传极广,后世许多作品都是据它演变而来。如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官调》,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等等。《西厢记》已成为中国许多戏曲剧种的传统剧目,家喻户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