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元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今有记载的元杂剧作家在百余人左右,其中成就较高的四位作家被尊称为“元曲四大家”。
“四家”之说,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元音韵学家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周以存世剧本和已知作家为基础,主要从音韵学角度,提出了关、郑、白、马为元四家之说。关即关汉卿,郑即郑光祖,白即白朴,马即马致远。此说一直为后世曲论家如王国维等所推崇。
综观关、郑、白、马的创作实践可知,此四人确实都很优秀。关汉卿剧作六十余部,被誉为“捻杂剧班头”;郑光祖“锦锈文章满肺腑”,“声振闺阁”;白朴的《墙头马上》、《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等,在今天看来,仍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到了明代,有位叫何良俊的人在其着作《曲论》中,从词章品评的角度立论又倡一说:“元人乐府称马东篱、郑德辉、关汉卿、白仁辅为四大家。”并进一步论证说:“马之词老健而令姿媚,关之词激厉而少蕴藉,白颇简淡,所欠者俊语,当以郑为第一。”此说也有相当影响。
令人费解的是,“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贾仲明语)的王实甫却被排斥在“四大家”之外。有人说,这很可能与封建卫道者认为《西厢记》“晦淫”有关。直到明嘉靖之后,才开始有人为王实甫鸣不平。
当代的一般戏曲史论着,都是以关汉卿居元曲家之首,王实甫次之,然而最近又有人提出,建国以来的研究中有对王实甫估价不足的问题,故对“元曲四大家”有必要进一步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