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低碳旅游:你的习惯改变的是地球的命运
2553100000002

第2章 景区危机,你不愿意看到的事实!(2)

然而近年来,国际橡胶价格疯涨,在西双版纳出现了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大量种植橡胶,甚至出现“毁林种胶”的违法事件。随着橡胶种植面积的日益扩大,西双版纳的天然热带雨林逐渐缩小。据统计,30年以前,70%的西双版纳都由雨林和高山林覆盖,2003年已不到50%。在一位生态学家的地图上,云南西双版纳标注着“热带雨林”的绿色区域已经越来越多地被红色覆盖。橡胶种植覆盖了西双版纳几近全部低地森林,并且不断向该地区的高地蚕食。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以来,西双版纳州的新造橡胶林地达到了300万亩,其中农民自行开发有林轮歇地285万亩,侵占国有林和集体林种植橡胶15万亩。全州植胶总面积从1988年的116万亩增加到了2006年的615万亩。

目前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轮胎生产业。以2007年的数据为例,2007年中国共消耗天然橡胶235万吨,其中70%进口自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尼等国家。自2000年开始,中国的天然橡胶进口量几乎翻倍。中国2007年生产轮胎3.3亿条,其中有近一半向国外出口,固特异等轮胎制造业巨头也正在寻求在中国设厂。中国橡胶工业协会预计,截至2010年中国天然橡胶产量将增长30%。不过,由于橡胶树只能在亚热带和热带气候下生产,适应种植橡胶的中国地域非常有限,仅限于南方的几小块地区。

在将农民带上脱贫致富快车道的同时,橡胶给西双版纳带来的负面生态效应开始一步步显现出来。大规模毁林种胶的行为严重破坏了天然林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的功能,也破坏了生物物种的遗传、更新和生态平衡。胶乳70%以上的成分是水,橡胶林不但没有蓄水的功能,反而需要大量吸水,一棵胶树就是一台小型抽水机,这个说法毫不夸张。种植橡胶使得很多地方溪流枯竭,井水干涸。原来深的地方有二三十厘米,现在只剩下裸露的河床。

据中科院对勐仑植物园的研究,每亩天然林每年可蓄水25立方米,保土4吨,而每亩产前期橡胶林平均每年造成土壤流失1.5吨,开割的橡胶林每年每亩吸取地下水量9.1立方米。按每立方米地下水1元、每吨流失土壤10元计算,全州橡胶林每年生态效益损失和生态效益替代价值将近1.5亿元。

更加令人忧心忡忡的是,天然林可以恢复,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却不可挽回。天然林每减少1万亩,就使一个物种消失,并对另一个物种的生存环境构成威胁。以望天树为例,望天树是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标志性树种,由于分布稀少,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望天树是龙脑香科植物的一种,早期研究没有发现龙脑香科植物在中国的分布,因此国外专家一度断言中国没有热带雨林。1975年,科研人员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发现望天树,打破了中国没有热带雨林的论断。望天树在中国呈片状和块状残存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河口、马关以及广西局部地区。其中在勐腊县分布面积最大,共有大小不等的22个林地斑块,总面积约18万亩。望天树一般高五六十米,最高可超过70米,是世界上重要的商品木材。西双版纳的望天树分布区域内有10多个村寨,原来当地村民就有砍伐利用望天树的传统,加之80年代以来推广林下种植砂仁等经济作物,使望天树的保护面临严重威胁。

与天然林相比,人工橡胶纯林的鸟类减少了70%以上,哺乳类动物减少80%以上,这种损失无法进行经济估算。而且,单一经济林发生大面积森林病虫害的隐患难以防范,橡胶白粉病、蚧壳虫病频繁发生。

与此同时,西双版纳州气象局的长年监测表明:在过去50年间,四季温差加大,相对湿度下降,州政府所在地景洪市1954年雾日为184天,但到了2005年仅有22天。对此,西双版纳州林业局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虽不能说完全是植胶引起的,但应该说有着直接的联系。”另据中国科学院和波多黎各大学一位科学家2006年的调查文献,在1976~2003年间,西双版纳大约67%的热带雨林区域被开辟为橡胶种植园。一年下来,100亩胶林中要施用500千克化肥,80千克硫黄粉,15件草甘膦,还有大量有毒农药氧化乐果。这些化肥和农药的施用将随着雨水的冲刷进入江河,不仅造成区域的水污染,还将随着国际河流的流向产生国际问题,此外,这些也威胁到了亚洲象、老虎、孔雀和猴子等热带雨林传统居民的生存。尽管目前拯救雨林还不晚,但只要橡胶价格持续增长,且政府不做任何措施加以干涉,橡胶种植就还将继续扩张。

热带雨林走向破碎化

一个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若高于30%,而且分布均匀,就能相对有效地调节气候,减少自然灾害。并能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据统计,在一次降雨346毫米后,平均每亩林地流失土壤4千克,损坏草地为6.2千克,损坏作物地和裸地分别是238千克和450千克。

热带雨林的种类组成极端丰富,尽管热带雨林仅占世界陆地面积的7%,但它所包含的植物总数却占了世界总数的一半。热带雨林里茂密的树木,通过进行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大量的氧气,就像在地球上的一个大型“空气清净机”,所以热带雨林有“地球之肺”的美名。除此之外,热带雨林水汽丰沛,蒸发后凝结成云,再降雨,成为地球水循环的重要部分,不仅有助于土壤肥沃与生物生长,也有调节气候的功能。

历史上,热带雨林有2450万平方千米的面积,主要位于南北回归线内。1900年以来,特别是二战后雨林减少的速度在加剧,现已失去59%以上的原有雨林,幸存面积为1001万平方千米,覆盖了陆地总面积的6%~7%,主要存在于三个区域:美洲、非洲、亚洲,其中最大的一块为美洲的亚马逊雨林,还有两块比较大的区域是:非洲的刚果雨林和亚太地区的天堂雨林。

全球热带雨林以每年120425平方千米的速度在减少。这相当于一个尼泊尔的面积。在过去的20年间,仅亚马孙雨林就以每年29000平方千米的速度减少。按照这样的趋势,地球上的热带雨林再过几十年就会消失。

尽管我国早在1958年就建立了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但近半个世纪以来,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的面积还是约有一半被破坏。

雨林面积减少的同时,破碎化趋势十分明显,其特征是森林变得条块分割、没有连贯性,尤其在亚洲雨林区,如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的雨林已经变得支离破碎。破碎后的森林像海洋中的一个个“岛屿”,被周围的农用地或经济种植园所隔离,使其内物种基因得不到有效交流,进而大大降低了保护的有效性。

四、大自然的报复

草原退化,风沙来袭

锡林郭勒草原是驰名中外的天然草牧场,草原总面积2.95亿亩,占全盟总土地面积的97.3%,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为2.67亿亩。境内有全国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国际生物圈监测体系的草地类自然保护区——锡林郭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锡林郭勒草原属欧亚大陆草原区亚洲中部亚区,地处森林向草原、典型草原向荒漠草原演变的过渡地带,草场类型以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为主,由东向西分布着不同类型的天然草原植被,主要分为三个草原区和一个沙地植被。

丰美的草原本来应该是锡林郭勒盟的骄傲,但是草原的命运随着经济发展而变得多舛。1989年,有着畜牧业大盟之称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牲畜首次突破1000万头只,实现了锡林郭勒盟几代人的夙愿。到1999年牲畜头数超过1800万头只,居全国地市级首位。可谁都没想到,这一连串令人骄傲的数字背后却隐藏着草原的巨大隐患:由于始终没有摆脱传统粗放靠天养畜方式,随着超载过牧加重,以及自然灾害和气候变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草原生态环境不堪重负,最终导致长期积累的生态危机在世纪之交集中爆发,昔日广袤美丽的锡林郭勒草原饱受荒漠化折磨,从畜牧大盟一下成为全国生态恶化和经济落后双重矛盾最为尖锐的地区之一。

当人们走在锡盟首府锡市大街中心时,会发现有1座牛、马、羊、驼的群雕,中间耸立着纪念碑,碑文上写到:

经锡林郭勒盟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全盟牲畜总头数一九八九年突破1000万,锡林浩特市委、政府受中共锡林郭勒盟委、锡林郭勒行署委托建此群雕,以志纪念。

一九九0年七月二十五日

碑文的内容与草原现状两相对比,让人不但不能激起敬意,反而心情格外沉重。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所讲到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1999年开始的锡林郭勒盟连续3年干旱期间,全盟牲畜减少400多万头只。当时,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牧草高度只有10~20厘米。当地频繁的沙尘暴和频发的自然灾害不仅给这片草原带来了巨大损失,也让草原之外的人们感受到了这里的生态危机。有数据显示,2000年,锡林郭勒大草原西部荒漠半荒漠草原和部分典型草原有近5万平方千米“寸草不生”,并且流沙面积以每年130多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全盟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9年的2236元下降到2000年的1823元。到了2006年,锡林郭勒盟退化、沙化草场面积已达18446万亩,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由1984年的48.6%扩展到64%。西部荒漠化草原和部分典型草原有近7500万亩“寸草不生”。锡林郭勒草原乌拉盖地区曾是东乌珠穆沁旗最好的草场,当年没膝深的草场已被大面积开垦,取而代之的是一望无际的农田和一个挨一个的村庄和作业点。据介绍,仅乌拉盖农牧场管理局开垦草原就达50万亩。另外,全自治区每年还有1.7亿亩草地因滥采、滥挖、滥割而遭到破坏,其中6000万亩草场已完全沙化。

据当时内蒙古畜牧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研究表明,内蒙古几大草原已形成了大面积沙地或沙带。更可怕的是,10年间,这些沙地或沙带从西向东推进了100千米,直接威胁华北和北京。

草原生态恶化,谁之过

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环境恶化、草场退化、沙化、水土流失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其中人为因素又是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原因。

(1)自然因素

锡林郭勒盟地处中纬度西风气流带内,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由于其南部和东部有高山隆起,阻挡了夏季风的深入,隔断了南来的水源,大气水分缺乏,降水量减少。冬季在欧亚大陆蒙古高原一西伯利亚冷压的控制下,加上开阔的区域,寒流长驱直入,形成了该地区“寒冷、风大、雨不均”的气候特征。据气象资料表明全盟年平均降水量呈下降趋势,而年平均气温却不断升高,增加了干旱程度。加上堆积的大量疏松的沙质地表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草场退化、沙化、水土流失的潜在因素。

(2)人为因素

由于锡林郭勒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脆弱的生态环境,加上不断增加的人口对草原的过度利用导致了草原的最终后果。业、农业、交通运输、建筑和开发自然资源,却没有考虑如何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草原,使人口、资源、环境能够协调发展。畜牧业的发展,致使全盟可利用草场面积大大降低。为了获取粮食和经济利益而进行的农业耕作开垦,使草原大面积受到破坏。锡林郭勒草原属于温带干旱草原,生态系统极为脆弱。这一地区年平均降水300毫米,无霜期90~110天。就这样的一个自然环境中,在历史上出现过两次大规模的草原开垦,历史也证明了开垦种植草原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相反留下的是荒芜退化了的草原。事实上到现在为止开垦草原的行为也一直没有终止过,只不过和过去比有面积规模大小区分而已。即使是现在耕作的土地因受耕作技术和自然环境条件限制,也会逐渐失去耕作价值而撂荒。其原因是种植的土地有9个月的裸露期,而在这9个月中正好是季风猖獗时期,土壤中的有机质就会因风蚀而分解,从而逐步降低土壤肥力。另一个原因是受降水限制,种植土地就的打深水井,往往因为使用成本高或者水位下降成了废井。

由于草原开阔平坦,车辆行驶不受任何限制,因而形成了蜘蛛网状的“自然公路”。此外,建筑业发展、矿产品开发、随意樵采、滥挖药材、搂发菜、打猎等行为加剧了草原的退化、沙化和水土流失。根据统计,在草原上每挖1千克甘草就会破坏5平方米的草原,挖5棵芍药就破坏1平方米的草原。发菜只有在荒漠草原上生长,表面看搂发菜不破坏草原,事实上搂发菜直接破坏了地表植被的网状结构,为风蚀草根提供了条件而引起大面积的草原退化。草原上的野生动物是草原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这些年成群的百灵鸟飞过蓝天的景象已经极为少见,原因就是它在内地的身价高了,捕捉它们的人多了,有的人甚至以此为谋生手段。根据统计一对百灵鸟在一个繁殖期内就吃掉20千克蚂蚱,这些年草原蝗虫频繁爆发与百灵鸟的减少不无关系。狼更几年难得看成了餐桌上的上等佳肴。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如果草原上的野生动物灭绝了,那么这片草原也就不存在了。这些直接的人为因素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内部的自我调节能力,使草原的生态环境极度恶化。这种掠夺性的经营方式使草原畜牧业已经陷入绝境。特别是生态环境付出的巨大代价,是难以用经济账来计算的。

从天而降的警告

当我们把目光再投向整个内蒙古大草原,可以惊讶地发现如今的草原荒漠化已经严重威胁着生态平衡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内蒙古大草原本是防止沙漠南侵的绿色屏障,如今却变成了沙尘源。随着草原的不断退化,灾害性的沙尘暴天气越来越频繁:20世纪50年代发生过5次,60年代发生过8次,70年代发生过14次,90年代发生过23次,已数次侵袭江苏、安徽、甚至福建。一次大的沙尘暴可以让上千万吨浮土远距离大搬家,沙尘遮日,白天伸手不见五指。风沙和浮尘带来大量有害物质,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沙尘暴引起的大气环境问题,降低了受影响地区的生活质量,给着受影响地区的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