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的前身是带釉瓷器,是经过淘洗的陶工作胎的釉陶器,它的釉色通常有黄、白、绿、黑、赭、蓝等各种,但由于这种陶多以黄、白、绿三色面目出现,故人们称其为唐三彩。
唐三彩的出世也同其他一些重要文物一样。经历了一番周折。
清末光绪年间,由政府下令组织拨款修筑一条连接开封至洛阳的汴洛铁路(即今天的陇海铁路),道路规划要穿过洛阳城北的郊山一带,由于邙山自古传说就是古墓密集分布之地,所以当道路修筑到了洛阳城北的邙山脚下后,随着掘土开路工程作业的不断铺开,一时间大批的古墓也陆陆续续被掘开,许多珍贵文物包括大量的唐三彩,也因此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盗墓者与古董商闻讯蜂拥而至,肆意收集墓中出土品。
但是,当时盗墓者和古董商人的眼光大多专注于青铜器、金银器和玉器等名贵物品,而对于墓中那些带釉的陶器不屑一顾,他们或将釉陶弃于墓中,或嫌这些陶器碍事而将它们砸得粉碎。当然,当时也有个别好古者,挑得几件人物俑、动物俑之类,聊作案头把玩。直到著名学者罗振玉以其独特的眼光看到了这种带釉陶器的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不惜重金购下,潜心研究,并极力介绍和推荐,这种釉陶器才名声大噪,并很快成为古董商和文物爱好者争先抢购收藏的对象。
出现在洛阳的唐三彩被认可后,盗掘之风便迅速从洛阳蔓延到古都西安地区。西安同洛阳一样,是汉唐以来帝王将相和显贵豪富陵墓的集中之地,地下文物十分丰富。在唐代,西安与洛阳并称为东西二京,由于西京长安的地位比东都洛阳的地位更为重要,帝王将相居于西京,故葬于西安者也远较洛阳为多,所以西安地区出土的唐三彩数量之多、质量之精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当然,也就更能吸引盗墓者贪婪的目光。
不仅如此,唐三彩的光辉还逐吸引了许多外国古董商人的目光和欲望,甚至有捷足先登之势。这些海外收藏家曾不惜一切代价地进行抢购、偷运甚至走私,使许多帝王陵墓和珍贵文物因此遭受了灭顶之灾。今天国外许多博物馆收藏的唐三彩精品就有不少是这时期被盗掘、偷运出境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成立了专门的文物考古机构,对古墓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发掘。除了洛阳、西安继续不断地有丰富多彩的唐三彩精品出土外,唐三彩的出土发现地点北到东北、内蒙,南及两广、四川,西至甘肃、新疆,东抵山东、江苏,可谓是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据出土资料显示,经科学发掘出土的唐三彩器形种类多姿多彩,从日常用具到墓葬明器,从丰肌秀骨的贵妇俑到潇洒不羁的大王俑,从庭院深深的建筑模型到床榻、钱柜等家具,真是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
1957年西安市西郊南何村出土的唐云麾将军鲜于庭海墓的“载乐骆驼俑”、“牵马俑”及两件女俑,可谓是唐三彩中的代表作品。此外,同墓所出的另外几件三彩作品也堪称上乘之作。如一件“卧驼骑俑”,通高39.4厘米,骆驼四腿平卧,头部上扬;驼身施赭黄色釉,颈部等处的驼毛则为白色;驼背铺有三色毛毯,一个深目高鼻的胡人骑在驼峰间,胡人身穿窄袖胡服,头戴中亚人常见的尖顶胡帽:他似乎刚跨上驼背,举手牵经,正欲招呼卧驼起行,而骆驼的表情,似乎正欲挣扎而起,栩栩如生,令人称叹。
1959年西安西郊中堡村唐墓出土的“载乐骆驼俑”和“唐三彩庭院”等明器,也是极富特色的精品之作。载乐骆驼俑的造型设计与鲜于庭诲墓出土者稍有相近之处,但也有其独特的地方。这只骆驼全身为白色,驼背垫有椭圆形的毛毯,毛毯的边沿为绿色;在两个驼峰之间,用夹板架成一个平台,平台上铺长方形的毯子;最为精彩的是平台上的一队乐舞俑,由7人组成,6人分别手执笙、排箫、直项琵琶、曲项琵琶、长笛、檀板等演奏乐曲,中间为一体态丰润的女伎,合着乐曲翩翩起舞。同墓所出的一组三彩庭院模型也非常重要,庭院为一两进深的院落,前有院门,中有前厅,后有正堂,前后庭院内还有八角亭、方形亭、假山园林等;后院左右并有厢房。整座庭院模型,布局工整对称,假山园林堆砌巧妙,为唐三彩建筑模型里的巅峰之作。
1965年洛阳关林59号唐墓出土的唐三彩多以蓝色为主,其中一件蓝釉三彩马特色最为突出。这件马俑全身施蓝釉,并有白色花斑。马身上鞍饰齐备,披着华丽。在出土的唐三彩器中,以蓝釉为基调者极为罕见,所以这件蓝釉三彩马就成为了不可多得的唐三彩珍品。
1971年~1972年陕西乾陵东南约3公里的唐章怀太子李贤墓出土的一组三彩牵马俑和马俑,是备受人们关注的作品。马倌着绿色长袍,前襟挽于腰际,露出黄绿色的衬裙。他形体魁梧,双手握住缰绳,侧头吆喝着马前进。马俑则体态匀称,鞍饰齐备,鬃毛剪作“三花”,似乎正在温顺地听候马倌的吩咐。这组马俑的作者显然经过了细心周到的观察,他不但将马倌与马各自的神情刻画得非常生动,而且特别注意了人和马之间的关系,使得二者意趣相投,神情举止配合得天衣无缝。1971年唐懿德太子李重润墓出土的一件骑马狩猎俑可谓是一件艺术杰作。马身骨肉匀称,神态矫扬:骑马武士头扎幞头,腰挎长剑,弯弓搭箭,欲射大雕。尤其令人称奇的是,马身和座板上都有古朴自然的木叶纹,这是绞胎工艺特有的艺术效果。这件作品无论是工艺水平还是艺术效果都达到了顶级的地步。
1972年~1973年陕西礼泉县唐安元寿夫妇墓出土的一件蓝彩女俑也是唐三彩中的珍品。这件女俑通高22.5厘米,她头梳高髻,身穿小领窄袖长袍,袍施蓝色底釉,上面洒满黄蕊白花。作品中的人物神情真实自然,衣纹线条流畅,釉色清新素雅,令人称赞。
由于唐三彩创作题材几乎涉及了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有研究者认为“唐三彩是盛唐文化最有代表性的物质载体”。这种说法虽有一定的夸张,但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三彩独特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
唐三彩,可以说是唐代宫廷政治和社会经济发展最好的历史见证。唐代之后的宋、辽、金朝,都继承并有所创新和发展了唐三彩的工艺传统。如宋二彩沉静素淡的典雅风格,辽三彩浓郁扑面的草原气息,金三彩祥和安定的生活情趣,使人仿佛置身于和谐美好的世外桃源,极富艺术享受。元、明、清时期,由于以质地坚实致密、釉色清亮澄澈的青花瓷为代表的瓷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故胎质酥松、釉色厚重的三彩类釉陶器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历史发展到21世纪,人们通过对唐三彩工艺流程和胎釉化学组成的分析与研究,对唐三彩这一盛唐品牌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仿制古代三器作品已成为一种时尚,现代家庭摆上一两件仿古制品,渗透出浓郁的古文化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