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2577700000010

第10章 英国十九世纪作品(9)

通过作品,表现了作者对像耐丽这样的工人妇女的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对像格朗特那样的资产者虚伪自私的愤怒谴责。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较为典型,但工人阶级却以消极的面目出现,未能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恩格斯曾对小说作了精辟的评论。

快乐王子

《快乐王子》是英国作家王尔德的童话故事,写于1888年。

耸立在城市上空的雕塑快乐王子,因看见人世间的痛苦忍不住流泪,他请燕子姑娘把镶在眼里的蓝宝石、嵌在剑柄上的红宝石以及贴在身上的纯金叶片,都送给穷苦人,王子失去了作为眼睛的宝石和全身的金片。他瞎了,变得灰暗难看了。小燕子更加爱快乐王子,决心永远跟王子在一起。当他知道自己快死时,用尽最后一点力气飞到王子肩上,与王子诀别。他们彼此相爱,小燕子跌在王子脚下死了。王子那颗铅心也裂成两半。最后,这颗熔化不了的破裂的铅心被达官贵人们丢在垃圾堆里,跟那只死了的燕子躺在一起。后来被天使发现,当作“最珍贵的东西”带进了上帝的天堂。

作品歌颂了淳朴善良的心灵,谴责了自私、卑劣的行为,也流露出消极、悲观的思想。作品构思新颖、结构完美、语言哀婉动人,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福尔摩斯探案

《福尔摩斯探案》是英国最著名的侦探小说,由柯南道尔(1859~1930)著。

《福尔摩斯探案》是世界文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侦探小说。小说以错综复杂的情节和曲折离奇的侦探方法著称。热情赞扬了私人侦探福尔摩斯高超绝伦的侦探技巧和破案方法,歌颂了正义对邪恶的胜利,表达了人民的心声。小说共60篇,每篇写一个有关福尔摩斯破案的故事。

1887年至1893年写了25篇。作者因想另写历史小说,故在最后一篇《最后的问题》中,有意说福尔摩斯与罪犯同归于尽,从而结束了《福尔摩斯探案》。但此举却出乎意外地遭到了英国广大读者的强烈反对,有的人甚至戴上了黑纱,表示对福尔摩斯的沉痛哀悼。在10年之后的1903年,柯南道尔终于被读者的热情所感动,使福尔摩斯起死回生,继续写作《福尔摩斯探案》。直到1927年即作者去世的前3年才搁笔,又写了35篇。作者吸取上次教训,最后不敢让福尔摩斯以身殉职,而让他到一个乡下去以隐居告终。《福尔摩斯探案》不仅受到英国人民的喜爱,而且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欢迎。迄今,它已被译成了52种语言在世界上广为传播,还被一些警察学校作为教材,教授“推理分析科学”。

德伯家的苔丝

《德伯家的苔丝》也译为《苔丝》或《苔丝姑娘》,是英国诗人、小说家哈代长篇小说创作中最著名和最有代表性的一部。

小说通过苔丝一家的遭遇,具体生动地描写了19世纪末资本主义侵入英国农村后小农经济解体以及个体农民走向贫困和破产的痛苦过程。它不仅真实地描绘了苔丝备受资本主义的残酷剥削,而且还通过苔丝与亚雷及克莱的关系,具体描写了苔丝所受到的双重压迫。

小说的副标题是《一个纯洁的女人》。这表达了作者对女主人公的评价,并且,因此而惹起上流社会的卫道士们的猖狂攻击。可见,小说中所揭露的社会问题是十分尖锐的。

小说的中心人物苔丝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个在不幸命运中坚持反抗的光辉的女性形象。哈代曾把苔丝称为“自然的女儿”,意指她身上有许多高贵的品质。在等级森严的环境中,她鄙视门第观念,坚持自己是农民的女儿的身份。她善良无私,能吃苦耐劳,具有自我牺牲精神。从17岁起,她就负起家庭生活重担。为了让父母、弟妹度过生活难关,她一再忍辱含垢。为了丈夫不能容忍自己的失身甚至想到自杀,以解脱双方的痛苦。她对丈夫坚贞不渝,可是,并不一味温顺屈从、逆来顺受,她是具有坚定反抗精神的女性。在和亚雷的关系上,她虽遭凌辱,却绝不愿做有产者的玩物,表现出贫贱不能移的高尚气节。她对宗教深表怀疑,还不管教规,代替牧师自行给自己的私生子洗礼。苔丝反对不良风尚,敢于面对因她不幸失身说三道四的人,并勇敢地开始新生活。她受到农场的故意刁难,却理直气壮地给予驳斥。她虽然深爱克莱,但对对方遗弃自己的不公道行为,却大声疾呼地提出了抗议。可见,这是一位有反抗精神的衣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小说通过苔丝受迫害的描写,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法律、道德作了有力的揭露,提出了强烈的控诉。

亚雷是一个典型的暴发户的纨绔子弟,是个彻头彻尾被否定的形象。而小说的男主人公克莱却要复杂一些。传统的评价对他持否定态度,但和亚雷相比,二者应是有差别的。小说中说:“这位青年,本来有先进的思想,善良的用意,是最近25年以来这个时代出产的典型人物。但是虽然他极力想要以独立的见解判断事物,但一旦事出非常,他却不知不觉地还是信从小的时候所受的训练,还是成见习俗的奴隶。”这段评述是公正的。克莱和把生活当成满足色欲之需的亚雷不同,他的为“人类”服务的理想虽然有些抽象,但毕竟有所追求。他拒绝父亲为他安排的娶阔小姐的婚姻,而爱上了在劳动中结识的苔丝。他不愿继承父业当牧师,并大胆否定基督教。但是,克莱旧的道德观却使他无法容忍妻子的失身,终至粗暴地遗弃了新婚的妻子,对于苔丝的悲剧,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此看来,克莱是一个心灵上积淀着历史污垢,同时又不满现实而积极探索人生的青年。在几经周折之后,他终于挣脱了传统观念的羁绊,深含悔恨地回到妻子身边,承诺了苔丝的遗愿,成为资产阶级伦理道德的叛逆者。在艺术上基本上表现了哈代的风格特征。

在情节的安排上,哈代习惯于故事单一,人物描写也大部集中在几个主要角色的刻画上。这不像狄更斯和萨克雷小说的人物众多,线索复杂。《德伯家的苔丝》则只有小说的同名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一条线索,没有旁枝插曲。事件的剪裁与布局,全都为了突出这一线索,结构上显得十分严整缜密。哈代善于利用时间的循环,空间的重合,在对比中展示人物命运的发展变化。《德伯家的苔丝》中时间的循环表现为两个“除夕”。第一个“除夕”,苔丝结婚,随后被遗弃;第二个“除夕”,苔丝去公婆家探听丈夫的信息与亚雷狭路相逢,随后再次落入他的魔掌。

《德伯家的苔丝》空间的重合则表现为苔丝的一生均与德伯世家的田产府邸紧密联在一起。这种时间的循环和空间的重合,不仅对照出世事沧桑,苔丝命运的每况愈下,而且从结构上讲,它们把故事情节前后串在一起,把作品加固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哈代还是一位善于描写社会风气的作家。他的《威塞克斯小说》复活了一个被人遗忘了的古老世界:威塞克斯的优美景物和民情风俗画。所以哈代夫人在《哈代传》里谈到哈代的作品“完全不是通常理解的小说——而是近代风俗习惯的绘画”。哈代又不是为描绘而描绘,也不喜欢静态写真,而是善于用绘画的手法在动中来描写物质环境,甚至把一年四季时序的变化,客观景物色彩、亮度等的变化都纳入故事情节的轨道,用以烘托人物的悲剧命运,似乎宇宙万物都插手其间,大大加强了小说描写的悲剧故事的感染力。这也是哈代小说创作的重要艺术特色之一。

鳏夫的房产

《鳏夫的房产》是英国戏剧家萧伯纳的剧本,写于1892年。

全剧分3幕。第1幕,在莱茵河上雷马根附近的一家旅馆里,游客英国青年屈兰奇大夫和朋友高坎在这里歇脚。船上还有他们刚结识的朋友,美国绅士萨托里阿斯和他的女儿白朗琪也住在这里。屈兰奇和白朗琪一见钟情,欲订终身。萨托里阿斯也愿意成就这门亲事,并让他们写封家信。第2幕,在英国苏比顿萨托里阿斯的别墅里,屈兰奇和高坎带着家信来见萨托里阿斯。碰巧萨托里阿斯的收租人李克奇斯被解雇。当从李克奇斯口中得知萨托里阿斯的财富来源于贫民窟时,屈兰奇决定取消婚约。第3幕,4个月后李克奇斯突然来访。屈兰奇得知自己的收入同样来自萨托里阿斯,于是抛弃了原来的想法同白朗琪结了婚,而且还同他的岳父合伙做买卖,用牺牲公共利益的方法发财致富。

作品剥掉了“上等人”体面的外衣,揭露了其残忍贪婪的本质。

无名的裘德

《无名的裘德》是英国诗人、小说家哈代的作品。

对社会进一步展开批判,可以说是《德伯家的苔丝》的姊妹篇。哈代自称这部小说要“把一场用古代耶稣门徒拚却一切的精神对灵和肉的斗争,毫不文饰地加以叙说;把一个壮志不遂的悲惨身世剀切沉痛地加以诠释”。

裘德是孤儿,由穷亲戚抚养成人,当了石匠的学徒。他自幼聪明好学,学习成绩出众,却由于社会的等级偏见,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他一心向往基督寺大学,希望将来能成为牧师。他终于去基督寺,希望有机会进大学。在途中,由于感情脆弱和无知,与屠夫的女儿艾拉白拉结婚,不久离异。到基督寺后,他四处奔走,却始终被拒于高等学府大门之外。他在群众面前义愤填膺地控诉了资产阶级的教育制度,同时又把自己一生的挫败归因于时遇不济和嗜欲太多。为了谋生,他又当了石匠。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与表妹淑·布莱德赫相遇,两人情投意合,终于同居,生有子女。淑与裘德同居后,虽认识到这种以感情为基础的自由结合是合理的,但内心又受到一种宗教感情的谴责。预感到他们的下场悲惨。他们由于不结婚而同居,为礼法所不容,为习俗所不许,因而处处遭到歧视,不但工作被辞退,而且连住处也找不到。他们只得到处流浪。孩子们渐渐长大,觉得自己拖累双亲,在旅馆里大孩子将弟弟吊死后,自己也上吊自尽。淑受此打击,精神上完全崩溃,终于回到原夫身边,心如槁木。她觉得这是神明对她的惩罚。裘德自淑离去后,也回到艾拉白拉身边,绝望潦倒,以慢性自杀殉情。他在临终前极度悲凉地说;“让我出生的那个日子毁灭吧,让宣告一个男孩投入娘胎的那个黑夜毁灭吧。”

裘德的悲惨命运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它说明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下,即使是象裘德这样有才华有理想而又勤奋好学的青年农民,也是“壮志不遂”,无法实现其理想。小说通过裘德与淑的悲剧,更指出了社会道德、婚姻制度等陈规陋习如何扼杀人们的自由意志和合理愿望。但作者又把这对青年男女的婚姻悲剧归结为宗教上灵与肉的搏斗,归因于命运对他们的播弄和他们对家族命运的反抗,因而把这一社会悲剧加以神秘化,削弱了作品的批判力量和控诉力量。小说的男女主人公没有苔丝的反抗精神;这都说明作者思想上的局限和精神危机的加深。

隐身人

《隐身人》是英国作家威尔斯的科学幻想小说,写于1897年。

科学家格里芬发明了一种隐身的方法,使自己变成了隐身人。他隐去了自己的形体后开始行窃,并随意打杀他人。不久,他又威逼一个人作为自己的替身。两人搭档,到处作恶,甚至公然到银行抢钱,袭击居民,所到之处,无不引起极大的恐慌。可是,他的替身马弗尔受不了遭人追逐的恐怖感,向警察投诚。隐身人在惩罚马弗尔时,被警察射伤。他被迫求医于老同学开普医生,他告诉开普自己正在继续实验,寻找把隐身再还原的配方,以便时隐时现。他还告诉开普,他将建立一个由自己统治的恐怖王朝。开普及时把情况报告给警方,在警方配合下击毙了隐身人。

作品以引人入胜的科学预言和幻想故事,告诫人们:在剥削者统治的社会中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发明创造不仅不能造福人类,而且还可能给社会带来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