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怕孤独与寂寞,经常给自己留出一点空间,或听听音乐,或翻一本喜爱的书,或什么也不做,就静静地发呆,任思绪肆意驰骋,可以很容易地听到自己的心声。
从钢筋水泥中回归大自然。
不要总在城市中一成不变的生活,经常去大自然中走走,关掉手机,获得片刻的宁静,你可以在大自然中放松精神,让思绪漫无目的地飘飞,逐渐与心底的声音重合,让真实的自己浮出水面。
“旧”的你并不一定是真的你。
每个人都有一些固有的习惯和旧的生活模式,那些虽然已经被你熟悉,但却并不一定是真的你。
你很可能被旧的习惯所限制,麻木、重复地过着每一天。建议你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意识地反思一下自己的生活,是否真的是自己想要的,还是出于习惯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如此生活。
如果你在反思中找到了真正的自己,便可以给自己立下一个更坚定的目标,超越现有的生活。有了明确的方向后,你便可以有意识地调整旧有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向着全新的世界迈进!
5.孤独是人生大境界
孤独是人生至高无上的境界!
为什么这样说呢?在孤独中,我们可以收获许多平常时候所无法收获的东西,它带给我们宁静,将我们从喧闹的人群中拉入幽静的山谷,让思想在这里得到净化与升华。
假使我们能够不畏惧孤独,以挚诚的心面对它,便可以使情绪变得舒缓,让双眼变得明亮,清楚地看到人世间的浮躁。这时,我们的大脑就能够摆脱负重,进行清醒的思索,从而使精神得到升华。
谈到孤独的大境界则不能不提到一位著名的学者——鲁迅。
在鲁迅生活的年代,他是孤独的。作为一个总是以战士的姿态出现在公众面前的作家,鲁迅总是与大多数人保持着不可拉近的距离。
鲁迅的孤独来自旧中国的黑暗年代。少年时的他遭到了家变,祖父被抓入狱,父亲得了重病,鲁迅只得无奈地寄居在舅舅家,每日要看别人的脸色生活。
少年时期的苦难让鲁迅早早地就品味到了孤独的滋味,使他形成了一种总是充满了苦痛与黑暗的人生观,经常用憎恶、阴暗的眼睛看待这个社会。
青年时期的鲁迅远渡日本求学,本想做一名悬壶济世的良医,救人扼困。然而在日本学习的那段时间,他感到了民族被歧视而中国民众又浑浑噩噩、不知进取的痛苦,所以他毅然弃医从文,要医治国民的灵魂。
这条路并不好走,鲁迅第一次发表作品就失败了,再加上看到了政府的碌碌无为、社会的晦涩阴暗和民众的愚昧无知,他深深地陷入了巨大的孤独、无望与愤怒之中。
如果换了另一个人,比如是正在读此书的你,带着这种孤独的感觉,又会怎么样呢?也许有些人会放弃,选择随波逐流;也许有些人会像陶渊明一样隐居世外,不问世事。
然而鲁迅却没有被孤独打倒,也没有变得消极和懦弱,而是冲破了层层阻碍,以极大的勇气与热情去迎接生活。他这样写道:“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腐朽。我对于这腐朽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这是一段包含着对自我深刻思考的话语,也表示鲁迅在孤独中使精神上升到了更高的境界,最终完成了一位文学巨匠和思想家的自我塑造。这也使得时至今日,他依然对人们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当我们回看鲁迅的一生时不难发现,尽管他长期都处在孤独中,但却并没有因此而消沉、颓废,更没有孤芳自赏、不可一世。相反,他的思想与很多人都融为了一体,并形成一股力量,似一朵祥云般,将他领入更加开阔的世界。
若你此刻也是孤独的,不要害怕,你并不会因此而被排斥、被遗忘,相反,这正是你反思自我、丰满羽翼的时刻。它仿佛攀登高峰途中遇到的休息石,尽管四下无人,却可以使你好好地休息一番,待到精力充沛之时便可攀上峰顶,将群山尽收眼底。
每次提到鲁迅时,我便会不自由主地想起另一位文学大师——巴尔扎克。尽管两个人所在的国度不同,一生的经历不同,但除了都是文坛上的巨人外,他们还有一个相似之处,那就是孤独。
巴尔扎克也是孤独的,从小的时候起,他便很少能享受到家庭的温暖,只是埋首于书籍中,与文字相伴。大学毕业后,在父亲的安排下,他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做事。
这本是一个极有前途的职业,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法律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意义。巴尔扎克在律师事务所目睹了很多黑暗、虚伪的事情,于是他毅然地辞去了工作,希望以文为生,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
巴尔扎克所走的这条路并不是一片坦途。刚开始时他写的作品不断地被退回,父亲又拒绝向他提供生活费,所以他负债累累,陷入了困境,三餐都难以为继,有时只能吃一点干面包。
这样孤苦无依的生活并没有打倒巴尔扎克,他依然乐观。如果没有什么东西可吃,他便用手指在桌子上画上很多盘子,上面写着“火腿”、“香肠”、“奶酪”、“蛋糕”等,然后在自己的想象中品尝着丰盛的“大餐”。
为了生存,巴尔扎克从事过很多行业,比如商业、印刷业等,但都没有做出什么成绩。
在这段艰苦的日子中,巴尔扎克花了700法郎买来了一根很大的手杖,上面还镶着玛瑙。他在手杖上面刻了一行字:“我将粉碎一切障碍!”
这句豪言壮语支撑着巴尔扎克,使他在孤独中获得了方向与战胜困难的力量。
凡事有弊就有利,尽管巴尔扎克的经历比较坎坷,但对于写作来说却是不可多得的素材。在这期间,他一方面体会着世间的喜怒哀乐,一方面不断地学习哲学、经济学和历史等,积累了很多知识。
当巴尔扎克取材于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朱安党人》问世时,一下子引起了轰动,为他带来了极大的荣誉,也使他成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块基石。此后,他陆续写了《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几十部小说,每一部都带给人们极大的震撼。
当巴尔扎克逝世后,他的好友、亦是一位文学大师雨果,站在巴黎的细雨中,面对前来哀悼的人们这样评价巴尔扎克:“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名列前茅者;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佼佼者!”
巴尔扎克与鲁迅,这两个完全不同的人,却都经历着相同的孤独,这大抵只能说明:每个人都有面对孤独的时候,在自己的人生中,都有那么一段路四下无人,需要独自前行。
在独行时,所有的苦难都要自己承受,所有的感受都要自己体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孤独就像是一个有上下两个开口的玻璃瓶,一个瓶口通往天堂,一个瓶口接往地狱。
当我们处在这个充满了孤独的玻璃瓶中时,如果不能找到出口,就会像没头苍蝇一样乱冲乱撞,被透明的玻璃壁撞得鼻青脸肿;如果我们忍受不住考验,便会滑向瓶底,坠入接往地狱的瓶口,陷入无休无止的痛苦中;而如果我们理智地找寻出路,冷静地看待自己与周围的环境,便会找到通往天堂的瓶口,冲破人生的障碍,达到更高的境界!
达到人生大境界
让思想在孤独中升华。
孤独不是要你封闭自己,不是要你沉沦消极,如果你这样做就会误入歧途。
在孤独中,你的眼光要看得远,能在幽暗中寻找自己的未来,并根据过去的经验,积极规划人生的道路,并不断地调整方向。这可以使你的思想更加开阔,融入更多的智慧,更快地得到升华。
让心灵在孤独中沉静。
孤独是一种心灵的阅历,它如同欢喜、悲哀、希望、绝望、喜悦、痛苦一样,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
当你感到孤独时,其实是在为自己还原一方宁静而纯洁的净土,你可以在这里自由呼吸,不必察言观色,不必受制于他人,去除一切干扰,让心灵静静地呼吸,尽情地舒展。
让自己在孤独中走向成功。
孤独可以使你以一颗简单、纯粹的心去面对生活,尽全力去拼搏,不断地超越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慢慢走向成功。
“我不要独自一人,因为孤独实在是太可怕了!那种冰冷无助的感觉简直会令人窒息!”常常有人这样说,并且想方设法地逃避孤独,用尽各种方法消除孤独的感觉。然而,当我们对此感到害怕的时候,很容易头脑不清醒,选择一些错误的方法,最终使情况变得更糟。
与其这样,不妨坦然地、用最单纯的心去面对孤独,排除杂念,以开阔的心胸去迎接一切。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有一份独特的孤独,在那里有属于自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