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AK-47枪王之王
2579900000014

第14章 AK-47:自由之枪(3)

根据协议,波黑划分成穆克联邦和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两个实体,而萨拉热窝划归穆克联邦管辖。成立后,两国拥有各自的主权、军队、警察等权力。

12月22日,波黑政府宣布民族独立,结束战争状态。1996年9月14日,波黑进行大选,伊泽特贝戈维奇获选担任波黑共和国总统。当年10月3日,在法国总统希拉克的主持下,波黑与塞尔维亚政府签署了《共同声明》,宣布波黑和南联盟决定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至此,波黑战争完美结束。

不过遗憾的是,波黑战争结束后,北约部队却依旧在波黑驻扎。当然,这一点并不影响波黑的民族独立大局。而AK-47作为武器虽然登不上和平的"大雅之堂",但是它在波黑战争中的功绩是不言而喻的。

十日战争:AK-47为和平开路

斯洛文尼亚地处中欧南部。它西邻意大利,西南通往亚得里亚海,东部和南部则与克罗地亚接壤,北部则紧挨匈牙利和奥地利。

"二战"中,斯洛文尼亚遭受德国和意大利入侵,成为德国和意大利的殖民地。"二战"后,它以加盟共和国的身份加入南斯拉夫联邦。在南斯拉夫联邦中,斯洛文尼亚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因为它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最好的,是联盟中较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如果从它在2004年加入欧盟来看,与其他盟国相比,该国人均生产总额与希腊不相上下。所以,在20世纪后半期,在南斯拉夫,流行着这么一句话:南斯拉夫政治由塞尔维亚人主导,经济则被斯洛文尼亚人领导着。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根本原因在于斯洛文尼亚人勤勉自强。"一战"以前,他们曾经被奥匈帝国统治数百年,成为奥匈帝国中奥地利的一部分。因此,奥匈帝国的人才、文化和资本源源不断地流入斯洛文尼亚。虽然当时斯洛文尼亚语已经产生,但是有些地区的斯洛文尼亚人更多的则是使用德语。这样的双语环境对国家的外贸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经济能力不错,国家实力也不错。在当时,斯洛文尼亚装备着世界第一的AK-47系列,斯洛文尼亚用AK-47保家卫国。

20世纪80年代,铁托去世后,塞尔维亚的米洛塞维奇上台执政。他上台后便开始推翻铁托的某些措施,激怒了联邦中的其他国家。比如,他对1974年宪法中认为旧南斯拉夫六个组成国和科索沃、伏伊伏丁自治省拥有自治权非常不满。他认为这损害了塞尔维亚的权利。于是,他随即推行"大塞尔维亚主义",煽动塞尔维亚人的民族情绪,从而加强了个人的统治权力。

面对米洛塞维奇的民族主义政策,联邦中的其他各国纷纷反对,他们纷纷宣扬民族主义,发动民族运动,抵抗米洛塞维奇的民族主义政策。

1988年,就在南斯拉夫各民族发动民族独立运动之际,斯洛文尼亚发生了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煽动事件-"杨沙事件"。这个事件改变了斯洛文尼亚的历史,成为斯洛文尼亚历史的转折点。

从地理上看,斯洛文尼亚是南斯拉夫联邦中与西欧国家最为接近的国家。由于这种地缘关系,它与西欧的交流和贸易,相比南斯拉夫其他国家则要多得多。与此同时,它也将西欧的政治思潮带入了斯洛文尼亚。在当时,东欧国家地方言论自由是被禁止的,但是斯洛文尼亚则是特例,它拥有这样的言论自由。然而,不久之后,这样的言论自由带来了问题。许多斯洛文尼亚人开始借助西方的民主文化反对南斯拉夫专制。其中,著名记者杨沙报道了南斯拉夫军队的问题,揭露了军队机密。军方得知后便以泄露军事机密罪将杨沙逮捕。可是,由于杨沙本人是反塞尔维亚的先锋,因此军方的逮捕行动让斯洛文尼亚民众大为反感。后来,军方在审判中使用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而不用斯洛文尼亚语,引发民众的不满。民众开始准备脱离南斯拉夫联盟。

1989年,东欧政变波及南斯拉夫。之前,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就承认了非南斯拉夫共产党的政党。1990年,斯洛文尼亚则改一党制为多党制选举。同年4月大选中,南斯拉夫共产党惨败,斯洛文尼亚民族主义政党脱颖而出。

为了和平独立,斯洛文尼亚联合克罗地亚提出了新的"国家联合模型",即让南斯拉夫联邦仿效欧洲共同体,承认各国的主权,各国只要在经济和军事上协调取得同样的方向即可。然而,一党独大的南斯拉夫共产党则坚决将此方案驳回。

面对这样的结果,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非常失望,他们决定脱离南斯拉夫。1992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亚与克罗地亚同时宣布独立。

宣布独立后,由于不知道塞尔维亚当局和南斯拉夫联邦会做出何种举动,所以,斯洛文尼亚便采取了紧急措施,命令部队严阵以待。斯洛文尼亚边防军开始进驻边境,高度戒备。

边防军成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联盟领导铁托为了实现不结盟运动,防止苏联入侵,便在南斯拉夫各国组建武力部队。建立之初,各国部队由联邦政府统一掌管,但是1974年后,联邦政府将军权交由各国管理。所有边防军采用的都是苏制武器,其中大部分为AK-74系列。

6月26日,斯洛文尼亚举行独立仪式。南斯拉夫联邦则采取了行动,调集军队,集结于斯洛文尼亚边境。不过,当天双方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冲突。6月27日,双方发生了大规模冲突。南斯拉夫联邦部队进攻斯洛文尼亚,而斯洛文尼亚部队则坚决反抗。双方手拿AK-47在意大利、奥地利、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的边界展开了血战。刚开始,斯洛文尼亚因为人数和装备不如联邦军队而处于劣势,屡战屡败。联邦军队突破斯洛文尼亚边防军防线,攻打斯洛文尼亚军事基地以及飞机场。

不过,局势很快发生转变。7月初,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宣称独立的克罗地亚境内塞尔维亚人与克罗地亚人冲突扩大,使得联邦军队陷入多面作战,难以调度。而斯洛文尼亚则趁机发动反攻。他们切断了南斯拉夫联邦军队的补给线,造成联邦军队人心慌乱,与此同时,他们还将由斯洛文尼亚人驾驶的联邦无人武装直升机击落,以表作战到底的决心。此外,由于联邦军队入侵斯洛文尼亚引发了欧洲各国的强烈谴责和批评,南斯拉夫联军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7月7日,饱受批评的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决定与斯洛文尼亚共和国进行谈判。双方在欧洲共同体的协调下在布里欧尼岛达成了停火协议。会议最终决定,南斯拉夫军队从斯洛文尼亚撤军,而斯洛文尼亚暂缓3个月独立。7月8日,斯洛文尼亚政府发表胜利宣言,战争结束。这场战争也就是东欧历史上著名的-十日战争。

这场战争仅仅进行10天就结束了,有着特别的原因:斯洛文尼亚民族单一。在南斯拉夫联邦中,它的民族单纯性是最高的。在斯洛文尼亚人口中,斯洛文尼亚人占了总数的90%,而其他民族仅仅占10%。这是斯洛文尼亚的一大优势。对此,南斯拉夫总统米洛塞维奇对斯洛文尼亚独立都抱着乐观的态度。

因为,在南斯拉夫其他加盟国中,塞尔维亚人口往往比重较大,容易对加盟国产生重要影响。在各个加盟国宣布独立的时候,其国内的塞尔维亚人便组建部队,反对政府脱离联邦,比如,克罗地亚。在克罗地亚境内,塞尔维亚人占43%,严重影响克罗地亚独立运动的进程,因此,克罗地亚花了5年时间才得以独立。

独立之后,斯洛文尼亚进行经济自主改革。它脱离南斯拉夫市场,投身西欧市场,很快就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1995年,斯洛文尼亚人均收入超过10000美元,踏入了发达国家行列。在斯洛文尼亚独立之后,南斯拉夫联邦其他国家也纷纷开展了民族独立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