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孩子三分天注定七分靠培养
2585900000006

第6章 天才早发现,懂孩子才懂教育(2)

总之,对待男孩的“破坏”行为,父母应该学会因势利导,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方法让“破坏王”变成“工程师”。父母在和孩子一起参与的“破坏”活动中,帮助孩子改掉只拆不装的习惯,让他们学会废物利用,变废为宝,体验组装和发明的乐趣。这样不但能促进孩子的成长,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也培养了孩子的责任心和认真做事的态度。在“破坏”

活动中,父母看到的应该是孩子的成长和探索中的惊喜,发现孩子潜在的天赋,而不是破坏后让人头疼的“残局”。

陪伴孩子一起迈入艺术的殿堂

在发掘和培养孩子艺术天赋的过程中,父母的作用十分重要,关键在于理解与尊重孩子,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来发现、启发、引导、挖掘孩子的艺术潜能。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多才多艺,既可以让孩子得到艺术的熏陶,又可以为孩子的将来拓展更多的生存渠道。因此,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艺术班就成了父母最热心的事。

一位妈妈这样描述与孩子在一起体验艺术之美的愉快时光:

“亨利·摩尔是英国著名的雕塑家,是20世纪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雕塑家之一。这次,他有12件雕塑作品在北京北海公园湖边展出。10月的北海公园,柳树依旧婀娜多姿,秋风袭来,撩起人们无尽的情怀。几艘船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荡漾,勾起我无边的思绪和遐想,仿佛我跟着船一起在动、在漂;只有那对面岿然不动的白塔,才让我明白身在何处。漫步在北海湖边,伴着柳枝,伴着鸟鸣,伴着湖水,伴着亨利·摩尔的雕塑,我仿佛走在人间仙境,仿佛步入艺术殿堂,领略着艺术和自然风光的和谐美。

”‘妈妈!’是儿子那甜甜的声音把我拉到现实。他和几十个小朋友,用画笔、心和手去勾画亨利·摩尔雕塑的《母与子坐像》。他的画接近尾声时,有一位报社记者想拍儿子的画和雕塑,他欣然同意了。

“他画完了一张之后,已是中午。我想带他和78岁的母亲去饭店吃饭,他不同意:‘不吃,要继续画第二张《母与子卧像》。画完了画,下午4点还要到老师家上打击乐课。"

”我被他的执著深深地感动了,于是给他买来了香肠、炸鸡腿、糯玉米。他按时完成了第二张作业。在此期间,我沿着湖边,一路小跑把亨利·摩尔的其他10件雕塑都摄入了我的相机里。他看着累得狼狈不堪、汗流满面的我,拍拍我的肩膀,说了声:’妈妈,辛苦了!‘“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我常常被孩子那种毅力和精神所感动,还有那独特的艺术氛围,仿佛自己也置身于艺术世界。我以前不知道亨利·摩尔的名字,更不了解他的作品。今天是因为陪儿子,我才认识了他,结识了他的作品,知道了他的作品是从人体结构以及自然物体,诸如石头和骨骼中吸取了灵感。这些作品是一位极富创造力的艺术家、一位伟大的人文主义者对表现形式本身所进行的毕生探索和颂扬。

”回到家里,78岁的妈妈仔细地端详着外孙的画,在连连称赞的同时,自己不顾一身疲劳,拿起笔也画起了素描,并对我说:’我再不画那些花、草、鸟的画了,我也要画点雕塑、名画……‘也许艺术的魅力、艺术的感染力就在于此。和孩子一起迈入艺术的殿堂,享受幽雅的快乐!“

当孩子看到荧幕上出现碧绿的田野,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时,伴随着画面的变换,听着优美动听的音乐,似乎感受到了牧童的愉悦心情,陶醉在美妙的乡村景色中,禁不住伴着音乐晃动身体。

作为家长,使孩子和艺术结缘,将使他们受用无穷。但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孩子因为家长的漠不关心,艺术的火花无声无息地被湮灭了;另外有一些家长则希望孩子成名成家,为自己捞来滚滚的财源,使孩子的艺术天赋扭曲,变形了。

那么,作为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呢?

(1)尽量为孩子创造机会。对孩子的教育忽冷忽热,要求水准忽高忽低,没有细致的教育方案,没有长远的打算,便不能使孩子艺术活动的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应该抓住机会,不失时机地给孩子科学的指导。孩子一岁时就可以握笔”涂鸦“了,将笔和纸交给孩子,特别是把颜色鲜艳的笔交给孩子,不仅使孩子画画的要求得到满足,也能刺激孩子视觉的发育,使手指、胳膊得到锻炼,促进小肌群的成长。假如此时父母看到孩子因画画而撕破了纸,笔也扔到地上便训斥孩子,就会在孩子稚嫩的心灵里种下笔和纸不可随便乱动的种子,那么,这个孩子长到可以不撕纸的年龄时,已经不喜欢这种最普通的文化用品了。

(2)关心孩子的各种兴趣。孩子对事物感兴趣时,也是最有指导效果的时候,错过这一时机,将会给孩子带来终生缺憾。日本孩子教育家井深大先生指出:人的脑细胞网络是由出生后受到刺激,逐步发展与完善的,人生下来就具有各种细胞,其功能起初是潜在的,如果不适当地给予刺激,它们便不能分裂增殖,很可能在发挥作用之前就宣告终结。

兴趣就是对这种潜在的种种细胞给予有效的刺激。如果这种刺激持续且强烈,兴趣就会使细胞增加。童稚期,大脑细胞需要多种刺激,从而为具备多种功能作准备。兴趣的变化不是坏事,它是人自身才能增加的表现。当孩子想知道事物的名称,或者想叫父母给他们念书讲故事时,父母以”真讨厌“,”我很忙“的态度予以拒绝,与一个个地解答孩子提出的问题,满足孩子的要求相比,其结果迥然不同。

(3)让孩子自发地对艺术产生兴趣。父母想培养孩子某个方面的艺术才能,不要过于性急,急于训练孩子会打乱孩子兴趣爱好的临界期,使孩子永远地失去某种能力发展的可能。父母急于求成的结果会使孩子逃避超负荷的训练,因为繁重的、强迫的刺激将使孩子产生厌恶情绪。

(4)让孩子体会到进步的乐趣。切忌嘲笑孩子的努力。在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时,随时保护孩子的积极性,对孩子哪怕是一点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高度赞赏,即使孩子提出大人不屑一顾的问题,父母也要表示关心,承认孩子付出的努力。

每个孩子都有成为音乐家的潜能

父母越喜欢音乐,或者父母只是常听音乐,小孩在音乐方面的成绩就越好。在家中放一些乐器也同样会有助于培养小孩的音乐才能。

在发现和培养孩子的音乐潜能方面,犹太人无疑是最成功的,我们可以把他们的方法学过来为己所用。

相传摩西曾经写过歌,并吩咐犹太人世代相传:”现在你要写一篇歌,教导以色列人,传给他们,使这歌见证他们的不是……那时,有许多祸患灾难临到他们,这歌必在他们面前作见证,他们后裔的口中必念诵不忘“。

据说,大卫王本人就有很高的音乐天赋,他不仅写出了许多气势磅礴的优美诗句,而且还能谱写出悦耳动听的乐曲。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位优秀的歌手和竖琴师。他为扫罗王及其三个儿子的壮烈牺牲所谱写的哀歌,长期流传在民众中间,感人至深。在大卫王执政时期,雇佣了大批音乐教师,开展音乐活动,普及音乐教育,从小培养儿童的音乐天赋,以便使他们或者能独立接待朋友,或者能参与集体活动,或者通过赞美上帝的恩典感化人们的心灵,或者通过自我娱乐领悟美妙音乐的高雅情感。

自古以来,犹太人就以酷爱音乐而著称。音乐在犹太教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犹太人除了普通的读书之外,如果有条件,音乐学习是最基本的。犹太人特别喜欢学习小提琴,所以出名的小提琴家也非常多。世界一流的就有帕尔曼、祖克曼、明茨等。除了小提琴之外,犹太民族还向世界贡献了众多优秀的音乐家,如波兰作家兼音乐家瓦迪斯瓦夫·希皮曼、奥地利音乐家、西方现代主义音乐代表人物安诺德·动伯格等等都是犹太人。

每个家长都应有意识地为孩子提供学习和欣赏音乐的机会,为孩子创造家庭及社会等不同的环境,如听各种音乐会,利用电视、音像手段,购置各种音像制品,让孩子多多接触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