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给孩子讲点国学精粹
259000000119

第119章 王安石:毫无私心的“拗相公”

第十一章 第六节 王安石:毫无私心的“拗相公”

【王安石其人】

与天才同时代,其他的人都会显得黯淡无光。但是与苏东坡同时代的人中,有一些人是无法被忽略的,他们的才华不如苏东坡,但是对生活的热情和对国家的关心同样热切,如王安石,他的变法虽然没有成功,但是他的变法精神,成功地留在了后人心中。

历史上关于王安石的记载,在《宋史·王安石传》中说:“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性强忮,遇事无可否(从不考虑能不能办到),自信所见,执意不回。”可见他是一个好学而倔强的人,再看看据说是苏洵写的《辩奸论》中的王安石:“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有不为大奸匿、竖刁...”在王大人的个人生活上说他:“性不好华腴,自奉至俭,或衣垢不浣,面垢不洗。”因为苏洵不喜欢王安石的政治主张,在这里描写他是一个不修边幅的宰相,有一点夸张,但也可以看出王安石特立独行的性格。

王安石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学上,他给人的印象是博学而又严肃的,他有一个雅号叫做“拗相公”,他的文章之中也有一股子拗劲,让人读之一口气到底。《答司马谏议书》,虽然篇幅短小,但是足以回答司马光指责他的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四事,言简意赅,措词得体,言之有物、有事。

王安石的诗词,早期是在他做宰相之前,长于说理,倾向性十分鲜明,涉及许多重大而尖锐的社会问题,注意到下层人民的痛苦,替他们发出了不平之声。后期的隐居生活,让他流连于山水田园中,题材内容比较狭窄,大量的写景诗、咏物诗取代了前期政治诗,抒发一种闲恬的情趣。

【政治家王安石】

王安石最让后人争论不休的焦点,就是他的变法。他说“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他要来一次翻天覆地的大改革,什么都阻挡不了他的脚步。因为变法实施过程中过于严格甚至冷酷,也过于理想主义,王安石受到了欧阳修、司马光、苏轼等政要名流的否定,最终导致宋神宗也对他厌倦,并调他到了镇南军当节度使。

作家林语堂写过《苏东坡传》,是一本充满主观色彩的书,其中对王安石有很多苛刻的话,但是有一点很明白,那就是王安石的失败,就在他的性格上:有真知灼见,却漠视别人的微词和感受;举止怪异,有时狂妄,所以受到了传统人士的指责。王安石相信自己的变法会产生巨大的作用,但是忽略了变法需要别人的支持和鼓励。

王安石在经济、军事、教育上都提出了新的政策,他不希望国家的人才都是一些只会读书的秀才,于是自己亲自参与修改教科书,将人才的审核标准转移到对时事的把握和评论上。这样做的确让很多有政治见解的人得以表现,但是经学家们认为他破坏了神圣的经书,简直是在任意妄为,因此也很不喜欢他。

王安石有两个弟弟,也是当朝有名的文化人。他们都不支持王安石变法,公然站在反对派的立场上,和王安石的关系很不好。王安石自己在生活上也毫不讲究,甚至是一个邋遢宰相,从没有想过用职务之便来享受富贵。当时的名人司马光、苏轼都反对他,写信质问他,但是他都一一回信说清楚了自己的看法,毫不逃避。从本性上说,他是一个浪漫理想化的人,也是一个心地纯粹的人。

王安石死后,司马光向皇帝奏请厚葬他,因为司马光也觉得,虽然他的变法失败了,但是他是真正一心为国、绝无半点私心的人,这样忠诚的人,理应得到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