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曙光初现(1940-1949)
2594300000003

第3章 1940年(3)

汪伪政权还设有庞大的中央和地方军事机构。中央最高军事机关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汪精卫,参谋本部部长杨揆一,军事参议院院长任援道,军事训练部部长萧叔宣,政治训练部部长陈公博。地方军事机构有:开封"绥靖"公署,主任刘郁芬;武汉"绥靖"公署,主任叶蓬;华北"绥靖"军总司令部,总司令齐燮元;苏浙皖三省"绥靖"军总司令部,总司令任援道;苏豫边区"绥靖"军总司令部,总司令胡毓坤;闽粤边区"绥靖"军总司令部,总司令黄大伟。

汪伪政权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产物,是作为日本推行侵华政策的工具而存在的傀儡政权。汪伪政权成立后,日本由于仍致力于对重庆国民政府的诱降工作而没有立即予以承认。1940年10月桐工作失败后,汪精卫派周佛海去日本乞求日本承认。同时,伪中央政治会议决定推汪精卫正式出任伪国民政府主席。11月29日,汪精卫在南京正式出任伪国民政府主席,并发表就职通电,称中日即将缔结的条约为两国之百年大计,惟重庆现在尚倡言继续抗战,言念前途,阻碍尚多。吾人惟有以不断之努力,蕲全面和平之早日实现。11月30日,汪精卫与日本驻南京大使阿部信行签订《日本国与中华民国间关于基本关系的条约》,规定:两国政府为维持善邻友好的关系,应互相尊重主权与领土,并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讲求互相敦睦的措施;两国应在其领域内铲除共产主义分子及其组织;驻扎必要的军队于蒙疆及华北的一定地区,实行两国间紧密的经济合作,开发华北及蒙疆的特定资源,尤其是国防上必要的资源,对其他地区国防上必要的特定资源的开发对日本提供必要的便利;对长江下游地区的通商贸易及日本与华北和蒙疆地区间合理供给物资方面,尤应紧密合作。这一条约,远远超过卖国条约"二十一条"。当天,日、汪和伪满还签署了《日满华共同宣言》,宣称三方互为善邻,紧密合作,以形成东亚永久和平之轴心;互相尊重其主权及领土,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合作。同日,日本宣布:日本正式承认汪伪国民政府,汪伪国民政府正式承认伪满洲国,伪满洲国正式承认汪伪国民政府。德国也于当天宣布承认汪伪政权。

汪伪国民政府成立后,全国人民纷纷起来声讨,形成了声势浩大的讨汪洪流。重庆国民政府和美英等国也否认汪伪国民政府。

华北政务委员会成立

华北是日本所谓的国防上、经济上的日华紧密结合地区,在扶持汪伪中央政权成立的过程中,日本决定保持华北地区的特殊地位。1939年12月30日,在《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及其附件中,决定依照分治合作原则,成立华北政务委员会,接管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解散后的主管事宜。密约对华北政务委员会的权限作了如下规定:(1)在中央政府规定范围内,处理华北地方与日中协力事项有关防共和治安合作事项。(2)在中央政府规定范围内,处理华北地方中与日中协力事项有关的经济合作,特别是国防上必要的地下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日满蒙疆和华北之间的物资供求的事项,其中包括,对日本开发和利用地下资源提供特别的便利,为与日满蒙疆和华北间的物资供求提供便利并使之合法化。(3)处理有关聘请任用日本顾问和职员。保持联银券的发行与使用,并维持其币制的稳定。(4)华北政务委员会所需经费,由中央政府统筹支付;关税、盐税、统税为中央税,但在一定期间,关税收入剩余的5成、盐税收入剩余的7成及统税收入的全部为华北政务委员会的财源;税务及监督由中央和华北分别办理。官吏的任免,特任官和简任官由中央政府任免,但在一定期间内,简任官可由华北政务委员会加以推荐。简任官是指省主席及省厅长级的官员。华北政务委员会有权与日"满"进行处理纯粹地方性问题的交涉及处理和蒙疆地方的关系事项。从日汪密约对华北政务委员会权限的规定看,华北政务委员会虽在名义上隶属于南京中央政府,但实际上将拥有高度自治权力,从人事任命到对内施策以至对外交涉,汪精卫都无权过问。华北政务委员会仍采用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五色旗,"国歌"采用《卿云歌》,与汪伪政权不同。

年3月20至22日伪中央政治会议通过了《华北政务委员组织条例》,规定:国民政府为处理河北、山东、山西三省及北京、天津、青岛三市境内防共、治安、经济及其他国民政府委任之各项政务,并监督所属各省市政府,特设置华北政务委员会。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已办政务,由国民政府令华北政务委员会接收,并遵照中央法令从速调整,公务人员由华北政务委员会尽量任用。华北政务委员会设委员长1人,委员17至21人,常务委员5至9人,人选由国民政府行政院长提请中央政治委员会通过后,国民政府特派。委员会下设政务、财务、教育、建设、实业、治安6个总署及政务、秘书两厅。政委会有权任免荐任省主席以下官员,并得设顾问、参议、谘议及专员若干人。华北政务委员会负责处理防共及治安、开发华北资源、调节华北资源及对外物资需给关系,管理固有财产、处理对外关系之地方事件,发布命令及单行法规,设置"绥靖"部队并指挥之。华北政务委员会下设省及特别市,省以下设道、市、县。

年3月30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解散,华北政务委员会宣告在北平成立。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王克敏,常务委员为王克敏、汪时璟、齐燮元、王荫泰、汤尔和、殷同、朱深;委员有董康、王揖唐、苏体仁、余晋和、江朝宗、赵琪、马良、潘毓柱。内政总署督办王克敏、财政总署督办汪时璟,"绥靖"总署督办齐燮元,实业总署督办王荫泰,教育总署督办汤尔和,建设总署督办殷同,政务厅厅长朱深,秘书厅厅长祝书元。华北"绥靖"军总司令部总司令齐燮元。

华北政务委员会名义上隶属伪国民政府,实际上受日本华北派遣军直接控制,是日本在华北实行殖民统治的主要工具。华北政务委员会成立后,重要人事多次变动。1940年6月6日,王克敏辞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内政总署督办等职,改任伪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和伪国民政府委员,由王揖唐继任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内政总署督办。1943年2月8日,华北政务委员会改组,朱深任委员长,汪时璟任常务委员兼财政总署、内政总署督办,齐燮元任常务委员兼治安总署督办,苏体仁任常务委员兼教育总署督办,王荫泰任常务委员兼实业总署督办,张仲直为政务厅厅长,刘玉书为北京特别市市长,齐燮元任华北"绥靖"军总司令。7月2日朱深病死,4日汪伪国民政府再次委任王克敏为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7月6日,王克敏正式就职。王克敏重新上台后,改组了华北政务委员会,除王克敏任委员长外,常务委员为王克敏、王荫泰、汪时璟、王谟、苏体仁,总务厅长官王荫泰,"绥靖"总署督办杜锡钧,经济总署督办汪时璟,农务总署督办王荫泰,教育总署督办王谟,工务总署督办苏体仁,内务厅长王荫泰,财务厅长张仲直,总务厅次长张仲直。1945年2月8日,汪伪国民政府免王克敏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教育总署督办,改由王荫泰继任。王荫泰上台后,改组了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王荫泰,总务厅长苏体仁,内务厅长苏体仁,"绥靖"总署督办门致中,经济总署督办汪时璨,农务总署督办陈曾拭,教育总署督办文元模,工务总署督办唐仰杜,财务委员会主任委员汪时璟。

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王荫泰召集全体伪职人员会议,要求大家等待中央来人接收。不久,军事委员会北平行营主任李宗仁到北平,接收了华北政务委员会的工作,华北政务委员会遂解体,王荫泰等汉奸被捕。

枣宜会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英法对德宣战,结束了中国长期孤立抗战的局面,对中国抗战是一个很大的鼓舞。1939年底至1940年初,中国正面战场发动冬季攻势,由第二、第三、第五、第九战区担任主攻,其他战区进行牵制作战,反攻重点是武汉地区。中国军队的冬季攻势作战,给日军特别是武汉地区日军以有力打击。日军为解除鄂北、豫南方面中国军队对武汉的威胁,决定发动宜昌作战。1940年4月7日,日第十一军司令官园部和一郎制定宜昌作战计划,拟于雨季前在汉水两岸击破第五战区主力。作战自5月上旬开始机动,首先将第五战区兵团主力歼灭于随县、襄阳一线以北地区,随后将汉水右岸之军压至宜昌附近予以歼灭。作战拟分三期进行:第一期作战区域为襄河东岸;第二期作战区域在襄河西岸,攻占目标为宜昌;第三期作战预定第三师团于安陆渡汉水,第三十九、第十三师团在其以南渡河。参战部队为第三、第十三、第三十九、第四十师团等,后又加入第六、第三十三、第三十四师团等部。

为阻止日军西犯,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于4月中旬制定会战计划:以江防军郭忏部利用襄河东、荆河右岸阵地拒敌渡河,不得已时退至荆门、当阳东南地区与敌决战;右集团军张自忠部守备襄河河防及大洪山地区,以一部兵力固守襄河西岸阵地区,巩固大洪山南侧各隘路,主力配于长寿店以北地区,迎击敌人进攻;中央集团军黄琪翔部负责随县枣阳地区正面防务和桐柏、大洪两山的游击战;左集团军孙连仲部负责迎战信阳方面之敌;机动兵团汤恩伯部担任侧击西犯之敌任务,集结于枣阳东北地区;大别山游击军李品仙部负责对沿江敌据点和平汉路南段的游击战。

年5月1日,枣宜会战开始。日军第三、第十三、第三十九、第十五、第四十、第六师团等部,分别由信阳、随县、钟祥三地突破第五战区临时阵地,向枣阳方面进行包围。日军第一路由长台关经明港转向泌阳、唐河向枣阳攻击;第二路由信阳至桐柏而西向枣阳;第三路由随县北攻至高城,经唐县镇、随阳店向枣阳;第四路由随县经安居镇、环潭镇、吴家店以向枣阳;第五路由钟祥北攻长寿店、张家集、汪家店、田家集以向枣阳;第六路由钟祥北攻洋梓,沿汉江以东直向枣阳。日军的战略意图是包围中国军队主力并聚歼之。中国第五战区除以一部正面抵抗,一部固守桐柏山和大洪山,主力则向侧翼机动,力争外线。由于中国军队已跳出日军合围圈,日军合击企图扑空。8日,日军攻陷重镇枣阳。

日军攻陷枣阳后,蒋介石估计日军会向原阵地退却,遂令李宗仁乘敌退却之有利时机,发起反攻。5月10日,中国第五战区部队开始向枣阳日军反击,第二、第三十一集团军由北向南攻击,第三十三、第二十九集团军自南向北攻击,第三十九军等部由西向东攻击。至12日,迫使日军向枣阳以南收缩。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率部由宜城东渡襄河,向日军出击,在枣阳南瓜店地区予日军以重创。15、16日,日军以重兵向张自忠部反扑,双方展开激战,伤亡惨重。战至16日下午1时,日军占领南瓜店阵地,张自忠身中数弹,被迫拔枪自戕,壮烈殉国。中国军队发起反击后,一度收复信阳、枣阳,使日军陷入被动。5月19日,日军对孙连仲、汤恩伯、郭忏等部发起反攻,曾一度占领襄阳,逼近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驻地老河口,中国军队被迫后撤,日军跟踪追击。21日,日军停止追击,在唐河以南地区待命,第一期作战结束。

月31日晚,日军实施第二期作战,日军第三、第三十九师团等部以毒气为掩护,分由襄樊、宜城间欧家庙、王家集、小河、明正铺强渡襄河,企图占领襄樊、南漳,攻略沙市、宜昌。至6月10日,日军连陷远安、荆门、当阳、江陵、沙市等地。面对日军的进攻,中国军队没有给予有力的阻击。为保卫宜昌,蒋介石派陈诚协助李宗仁指挥作战;并以孙连仲、孙震、汤恩伯、刘汝明等部组成左兵团,由李宗仁指挥;以冯治安、王缵绪及江防军各部组成右兵团,由陈诚指挥。从西北向东南对渡河犯襄河之敌侧背攻击,压迫于襄河及湖沼地带而歼灭之。由于日军合拢之势已定,而宜昌四周地势平坦,无险可守,陈诚遂决定放弃宜昌。6月12日,日军攻陷宜昌。6月15日,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园部和一郎按原定一周内撤出宜昌的计划,命令占领宜昌的日军于6月17日撤回汉水东岸。6月16日,中国军队乘机反攻宜昌、当阳。17日,中国军队克复宜昌。随后克复沙市等地。日军为威胁重庆后方,决定重占宜昌。6月18日,原已撤出的日军第十三师团等部分路向宜昌进攻,中国军队与之进行激烈的阵地争夺战,双方伤亡惨重。19日,日军第十三师团再次攻陷宜昌。6月24日,蒋介石下令李宗仁、陈诚等停止对宜昌日军的进攻。枣宜会战结束。此后,中日双方在宜昌、江陵、钟祥、随县、信阳一线对峙。枣宜会战共歼日军2.5万余人,中国军队死伤6万余人。

在战斗中牺牲的张自忠将军赢得了全国人民的高度评价。5月28日,重庆国民政府举行追悼大会,蒋介石亲自执绋。7月7日,国民政府明令褒扬。8月15日,延安各界也举行张自忠等阵亡将领追悼大会,毛泽东亲自挽词"尽忠报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拨款重修了位于重庆北碚梅花山的张自忠将军陵园。陈嘉庚访问延安抗日战争爆发后,南洋800万华侨以颗颗赤子之心,纷纷向国内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援助,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积极动员广大南洋华侨,支持祖国抗战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