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开卷有益,因为读书可以让人分享更多的经验、了解更多的知识、感悟更多的情感、领会更多的道理、内化更多的智慧。作为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须臾不能离开图书的支撑。
图书的力量是由语言所内涵的经验、知识、思想、文化和智慧构成的。作为万物的灵长,人类命定是与语言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是人类精神生存的家园。如果说口头语言扩展了人类交流经验知识的内涵,文字语言却进一步使人类理智具有了超越时空的力量。图书,无论介质怎样,也不管形式如何,都无非是把文字语言加以整理保存下来的形式而已。有了图书,在前人那里或他人那里作为认识结论或终点的知识,都可以成为我们进一步探索的起点。假如没有图书,知识将随着掌握者肉体的死亡而消失;有了图书,所有的知识都可以积累起来,传递下去。
图书所体现的文字语言的力量,是通过阅读形成的。阅读,或同意、或保留、或质疑、或辩驳,都可以激活人们的思想力、想象力、创造力,都可以感染人们的人性情怀和情感世界。文字符号必须通过与鲜活头脑的碰撞,才能擦出思想的火花。只有通过阅读,冰冷的符号才能迸发出智慧的火焰。因此,图书不只是为了珍藏,更是为了人们的阅读。各种媒介的书写——甲骨文、竹简、莎草纸、牛皮卷、石碑、木刻本、铅印本、激光照排、电子版——都须在人们的阅读中,才能发挥传递知识、传承文明、激发智慧的功能。
阅读犹如划破时空边界的闪电,使知识的传递和思想的交流不再限于一定时空体系内面对面的直接的人际交流。在这个意义上,读书已经构成超越时空的力量。
阅读是照亮晦暗不明的历史档案馆的明灯。通过文字的记载、叙述与说明,书籍使人类的知识、思想、情感和文化跨越了历史的长河,形成了文化传承的绵延纽结。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与古代的先哲前贤进行思想对话。阅读《诗经》,似乎是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几千年前的远古时期,感悟古代神州各地先民的所求所望;阅读经典,也能够让我们与老子、孔子、庄子、孟子、韩愈、柳宗元、苏轼、朱熹、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无数先哲对话切磋……阅读是连通不同文化之间鸿沟的桥梁。通过读书,我们不仅了解了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理想与追求,还了解了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的关注与思考;通过读书,我们知道了洛克、伏尔泰、狄德罗、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探索与呐喊;通过读书,我们也可以与非洲、拉丁美洲、欧洲的人们一起,对现代世界或感同身受,或看法不一……阅读关系每个国民的科学素质和文化素养。读书往往决定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知识广度和思想境界。阅读,让我们与伟大的心灵对话,与智慧的头脑同行。有了阅读,每个人都可以站在巨人的肩上!阅读,不仅让人有知识,而且有文化;不仅有能力,而且有智慧;不仅有头脑,而且有心灵。所以,人们说,书读多时气自华。在一定意义上说,你阅读什么书,你就是什么人;你的阅读水平,也就是你作为人的生存状态或生存样式。谁阅读的书更多些,谁的知识视阈也就更广阔些;谁阅读的书更多些,谁的精神世界也就更丰富些。
阅读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质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如果说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那么善于读书、勤于阅读的民族才会有光明的未来。国民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创造能力和发展潜力。善于阅读的民族,才能扬弃地继承本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才能批判地吸纳世界各国最优秀的思想成果。一个民族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民族的阅读史。如果说阅读可以让一个人站在巨人肩上前行,那么一个善于阅读的民族就是站在人类文化成果的最高峰进步。在这个意义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景就有赖于全体国民的阅读。
历史早已证明:无论是传承传统文化,还是引进外来文化,无论是学习已有的知识,还是探索新的可能,图书都是不可或缺的有效载体或工具。但图书的作用不能仅仅是静静地摆在图书馆的书架上,而是让所有国民有更多的阅读机会。让更多的人有更多的阅读机会,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愿景。
吉林出版集团推出《国民阅读文库》,可谓应运而生,恰逢其时。这套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丛书,面向全体国民一生的阅读需要,以通俗易懂、简洁明快、图文并茂的方式,辅以光盘等现代数字媒介,着眼国民需要,方便大众阅读。其受众对象,从幼儿到老年、从农民到工人、从群众到干部,包括所有群体,无一遗漏;其内容涵盖,从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至日常生活、艺术审美、休闲娱乐等,无所不包。编辑出版这套丛书,目的就是为了更有效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吸纳全人类优秀文化的精华,传播人类最新知识和思想文化成果。
总之,这套丛书按照系统的整体思想,提出自己的独特出版规划,全面涵盖了读者群体与知识领域;这样的出版规划,旨在为全体公民提供一生的文化营养,构筑新时代国民的精神家园。希望有更多的人,流连于这个知识的海洋,漫步在这块思想的沃土,在这里汲取营养。